【老观点新鲜看】
想要获得成功,自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我们在付出代价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忘记了考虑成本,如果你所付出的远远大于你所得到的,这种得不偿失的胜利除了能让你一时心理愉快以外别无他用。
警惕拍卖陷阱
1971年,美国博弈论专家苏比克在一篇论文中,讨论了“美元拍卖”。在论文中,苏比克称这个游戏是“极为简单,极有娱乐性和启发性的”。如果你对成本没有清楚的认识,在交易中可能吃大亏。
在拍卖会上,有一张1美元钞票,请大家给这张钞票开价,出价最高者得到这张1美元钞票。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设定10美分起拍,而每次加价也以10美分为单位。
规则基本跟其他拍卖一样,但有一点不同:除了竞拍成功者按价付钱之外,每一位参与竞价者也要掏出相当于出价数目的费用。举例来说:如果你和另一个人一起竞价,你出价90美分赢得了这1美元钞票,你要掏出90美分(净赚10美分);而对方只出到80美分就不再加价了,这样他也必须掏出80美分,尽管他什么也没得到。
这个游戏里面的陷阱就在于:开始你参加竞价是为了获得利润,可是后来就变成了避免损失。
假定目前的最高叫价是60美分,你叫价50美分,排在第二位,出价最高者赚进40美分,而你肯定要失去50美分。如果你追加竞价,叫出了60美分,你就可以和他调换位置。问题是他也懂得这个道理,也会继续加价希望压倒你,所以你们的竞争会一直持续下去……哪怕领先的叫价达到3.60美元而你的叫价3.50美元排在第二位,这一思路仍然适用。如果你不肯追加10美分,“胜者”就会亏掉2.60美元,而你则要亏掉3.50美元。
“拍卖陷阱”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如果你已经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还是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此时你应该尽早脱身而不是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因为即使你坚持到最后一分钟,获得了胜利,那也只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胜利。
及早抽身,避免错上加错
在拍卖陷阱中,当你出90美分,而对手出101美分时,你打算放弃继续游戏,此时,你虽然没有在此次游戏中取胜,但你依然需要出90美分,这90美分的成本我们叫做沉没成本。
妈妈花1500元给扣扣买了一架电子琴,可扣扣生性好动,对音乐没有什么兴趣,电子琴渐渐落了灰。不久,扣扣的妈妈听一个同事说有一位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师可以给扣扣当家教。于是,妈妈不假思索就给扣扣请了这个家教,妈妈的理由很简单:电子琴都买了,当然要好好学,请一个老师教教,不然这架琴就浪费了!于是,每个月600元的家教费又坚持了半年,但是最终还是以放弃收场。为了不浪费1500元的电子琴,扣扣妈妈继续浪费了3600元的家教费。
我们把那些已经发生的、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称为沉没成本。沉没的意思是说,你在正式完成交易之前投入的成本,一旦交易不成,就会白白损失掉。如果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就会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
20世纪60年代,英国和法国政府联合投资开发大型超音速客机,即协和飞机。
在当时,开发一种新型商用飞机可以说是一场豪赌。单是设计一个新引擎的成本就可能高达数亿美元。想开发更新更好的飞机,实际上等于把公司作为赌注押上去。但是英法两国的政府主意已定,坚决投资开发。在飞机的研制过程中,英法政府发现:继续投资开发这样的机型,花费会急剧增加,但这样的设计定位能否适应市场还不知道;而停止研制将使以前的投资付诸东流。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他们更是无法作出停止研制工作的决定。
协和飞机最终研制成功,但因飞机的缺陷(耗油大、噪音大、污染严重等),成本太高,不适合市场竞争,最终被市场淘汰,英法政府为此蒙受很大的损失。在这个研制过程中,如果英法政府能及早放弃飞机的开发工作,会使损失减少,但他们没能做到。
沉没成本对决策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以致很多决策者无法自拔。有时候,他们开始做一件事,做到一半时发现并不值得,或者会付出比预想多得多的代价,或者有更好的选择。但此时付出的成本已经很大,思前想后,只能将错就错地做下去。但实际上,做下去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自己摆脱沉没成本的羁绊呢?一是在进行一项事业之前的决策要慎重,要在掌握了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对可能的收益与损失进行全面的评估;二是一旦形成了沉没成本,就必须要承认现实,认赔服输,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也就是说,在错误已经发生的情况下,我们要做的不是错上加错,而是认赔服输,尽早出局以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