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能力
5422700000097

第97章 能力二十九 勤俭理财的能力—让你一生安枕无忧(2)

第四,校园高消费首先反映在"吃"上。很多同学一日三餐保证丰富之外,又增添了第四餐、第五餐。于是,校园内外的商店里堆满了五花八门、包装精美的小食品,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据报载,某校的小卖部门口每到下课就挤满了学生,还有一些校园"款哥、款姐",吃不惯学校的大锅饭,经常下饭馆吃小灶,一顿花去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可谓是挥金如土。

一项权威调查报告显示:79%的中学生没有对自己的零用钱开支作过总结,64%的中学生没有预算过自己的零用钱开销,只有12%的人对自己的零用钱进行定期的总结和预算。大部分中学生家长都固定地给他们一些零用钱,数量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每次还未到月末,孩子们早已是"财政赤字"了。很多中学生对"钱该怎么用?"这一理财的基本问题存在着种种不成熟的偏见和误解。他们一般不会想到对零用钱进行定期结算和预算的必要,甚至在他们"身无分文"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的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

由此可见,当代青少年对于理财这个概念视而不见,无形之中培育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对于父母给的零花钱更是给多少用多少,给少了还不够花,节约的意识早已石沉大海。

所以,可能每一个青少年都忽视了一分钱的力量,下面我们来看看一分钱能做些什么:

一天一分钱,一个20岁的男人或女人一生中能在每逢生病的时候每周都能得到20元。

一天一分钱,(假设60岁停止),一个30岁的男人或女人在死的时候能得到100多块,不管死亡在什么时候到来,即使是发生在刚刚入保的那个星期或那个月。

一天一分钱,如果持续整个生命,一个10岁的男孩或女孩能在死亡在任何时候降临的时候得到365元。

一天一分钱,如果是从小孩出生之日开始,父母就能在孩子到14岁的时候得到50元现金。

一天一分钱,如果能继续到这个孩子18岁,就能得到65元,能使他或她自足三天的饭。

一天一分钱,一个20岁的男人或女人就能在60岁的时候有100多元的现金,就能在任何时候取出存款的4/5。如果他/她在60岁前死去,他/她能得到所有存款的全额偿付。

这就是一天一分钱的力量!有谁会想得到呢?

因此,别小看小小的一分钱,零钱同样可以带来改变。

青少年,从今天开始我们把零花钱省下一部分存进自己的账户,而不是任意挥霍,勤俭节约,你的人生就会大变样。

用实践来奉行勤俭的理念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警言

在奢靡之风渐盛的今天,节俭已不再被一些人视为美德,在那些富而骄、贵而奢的人眼里,家境清贫者节俭,被讥笑为"穷酸";家境富有者节俭,被讥笑为"守财奴";高居官位者节俭,被讥笑为"傻帽"。"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世风如此,令人不禁想起司马光之叹。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不用再节俭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传统观念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消费至上、享受第一的思想观念渐渐粉墨登场。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汹涌而至的消费浪潮,使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到只知享乐上,因此不劳而获的事情就不断地发生。人一旦迷于这种生活方式,就会愈加贪婪,攀比、从众、追时髦、喜新厌旧等等就会随之而来,谓之穷奢极欲,而这就是一切罪恶的因缘。而节俭却可以让我们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谓之俭以养德,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奢华虽然给人一种繁荣、热闹,但是这种繁荣的背后却是一种难言的荒凉。而节俭却能让人平静、让人豁达,给人的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节约呢?节约就是不浪费、不奢靡,不为追求虚荣而高消费。美国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在管理自己的工厂的时候,曾经很是生气的责问自己的一个下属:"本月初送去你厂一万个油桶塞,你们使用了九千五百二十三个,请你告诉我,剩余的四百七十七个哪里去了?"在一般人看来,洛克菲勒过于吝啬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在他看来,钱如果不是用于正当的用途,那就是浪费。

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虽然他当宰相多年,但生活一直十分节俭。平常只是穿一件有几个补丁的旧袍子,补丁的颜色与袍子的颜色也极不协调,看上去十分刺眼。

有人问他:"您身为宰相,衣服这么破了,为什么不换一件新的呢?"晏子笑着回答说:"衣服是为了挡风御寒的,何必穿得那么豪华呢,这件袍子虽然旧了一点,可穿在身上一点也不觉得冷,何必要扔掉它呢?那不是很可惜吗?"

晏子不但品德高尚,还特别善于治理国家,因此齐景公极为尊重他。晏子住的房屋也十分简陋,齐景公知道后,就想给他建一座新的,于是他便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晏子。

晏子急忙回答说:"大王,多谢您对臣子的关心,可是我的祖辈一直在此居住,跟他们相比,我很平庸,没有理由去住豪华的房子。再说我家附近就是市场,买起东西来也比较方便。我在这里居住感到十分的惬意。"

齐景公一听,顿时对这位节俭质朴的臣子肃然起敬。没过多久,齐景公就趁晏子出使晋国的机会,派人将他的那座破旧房屋修建一新了。为了改善房子四周的环境,官吏们还强令周围的平民统统搬往别处。从晋国回来,晏子发现自己的旧房子不见了,四周的居民也不见了,他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于是他赶紧到宫中去拜见齐景公,并再次陈述自己的想法。紧接着,他便吩咐手下将新房拆掉,恢复原来的模样。同时,他还派人请原先的邻居搬回原来的住处,并挨家挨户地亲自去道歉。

回到家之后,晏子再三嘱咐家人:"我活着要和这些平民百姓住在一起,跟他们一起生活,死了之后,也要跟他们为伴。"晏子去世时,家人按照他的愿望,将他安葬在自家那简陋的院子里。

晏子的勤俭节约的精神,让人敬佩。

节俭往往涉及自己的利益,好像是对自己的苛刻,所以也就成了"纸上谈俭"。因此,每一个青少年都要克服这种思想,用切切实实的行动来奉行节俭的理念,共建一个新型的节约型社会。

拯救自己,给自己准备一个记账本

金钱是人类最高贵的力量,也就是人类劳动的储藏室。

--普鲁斯

这里我们给广大青少年朋友介绍一种既能拯救自己又能节约的方法,那就是经常给自己的收支记账。这样,一个有秩序、有条理的人能事先知道他需要什么,之后就会用必要的手段来获得它。他的预算就会平衡,他的花销也可以保持在收入线以内。约翰·韦斯利就经常这样做。尽管他收入不高,但他总是留心自己的财务状况。在去世前一年,他用颤抖的手在花销簿上写道:"86年过去了,我一直准确记账。现在我不想再做下去了。因为我一直尽自己全力来节俭地花所挣来的钱--也就是说,在想尽各种方法来节俭。"

我们很难确切地给节俭定一个范围。培根说,如果一个人想在收入允许的范围内生活得很好,他就不应该使花销超过收入的一半,应该把剩余的钱省下来。这也许太苛刻了,连培根本人都没法做到。但攒得多一些无论如何也比花得太多好。一个人也许能很容易地改掉第一个毛病,但要改掉第二个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一个人来说,节省的钱越多越好。

下面通过一项调查发现:

1半数以上学生"钱不够花"

在学期末或者月末出现"经济危机"的,多数发生在大一新生身上。由于害怕孩子吃亏,一到大学,家长往往将"财政大权"移交到孩子手中,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其实一进大学就做起了"月光族"的学生并不在少数。新朋友请客、聚餐、上网聊天、周末外出游玩,频繁课外活动也让新生们无所适从,再加上校内名目繁多的社团组织、颇具吸引力的辅修、选修课,新生们的钱包当然不负重荷。

不少大三、大四的学生同样面临着压力。川大大四学生王刚告诉记者,他平时只是和同学出去玩玩,上上网吧,但钱往往就不知不觉地没了,也不知道用到哪里去了。

2不是不够花,而是不会花钱

针对目前与日俱增的高校"月光族"、"负翁",某银行理财师朱先生认为:"其实不是钱不够花,而是不会花钱、不懂得将自己的钱合理分配。"他说,大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消费,总认为父母会为自己安排好一切,自己没必要学会理财,这种现象在大一新生中尤为突出;另外,加上大学生多缺乏主见,看到心动的物品,就有买的冲动,等到结账时才发现这个月的钱已经所剩不多。朱先生认为,缺乏计划的盲目消费是导致大学生成为"月光族"、"负翁"最直接的原因。

3专家支招:学生个人理财从记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