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陈毅已62岁,身任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等要职。这年春天,他工作途经成都。当时,他母亲年过八旬,重病在身,住在成都弟弟家中。当天下午,他就与妻子张茜前去看望。由于老人病重,有时小便失禁。陈毅刚到母亲房中,恰遇母亲换下一条尿裤。母亲担心让儿子见到污浊之物,便不停挥手,使眼色,要身边一位侍候她的保姆把尿裤藏起来。保姆慌忙中将裤子扔到了床下。
陈毅拉住母亲的手问道:"娘,您把啥子东西扔到床下了?"
母亲连连摇头说:"没啥子,不关你的事。快坐下,给娘谈点别的吧!"保姆也连连摇头说:"没,没啥呀!"
陈毅笑了笑,对母亲说:"娘,您怎么对我也保起密来了?"说着,弯下身去,要看个究竟。母亲见瞒不住儿子,只好将事情的原由说了。
陈毅听罢,非常感慨地说:"娘!您久病在身,我没能在您身边侍候,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这裤子应该马上拿去洗了,还藏着干什么?!"
说着,他一手拿过裤子,并对保姆说:"我母亲的病如此沉重,平时不知给你们添了多少麻烦!今天,就让我去洗吧!"
保姆怎么也不让,母亲也赶紧拦阻。陈毅诚恳地说:"娘,我不是说着玩的,您就允了吧。我小时,您不知给我洗过多少尿裤屎裤啊,儿子怎么做,也难报答养育之恩。"接着,对妻子张茜笑道:"我们家乡有句俗话,'婆媳亲,全家和'。你这个长年不能照顾婆婆的媳妇,也该尽点孝道。今天我们俩一起来洗这条裤子好不好?"
孝敬父母重在行动,在这一生中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然而我们又为父母做了多少呢?我们平时要多花点时间帮父母洗洗餐具,做点家务事,用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做一个"恋家"的孩子
在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秒91的惊人速度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一下子成为世界瞩目的体坛新星。但在家人眼中,他一直是个孝顺、恋家的孩子。
在刘翔9岁时,有一天,妈妈下班后和同事一起去浴室洗澡,忘记了和家人打一声招呼。结果一踏进家门,看见儿子正号啕大哭:"我和爸爸急死了呀,到处找不着你,平时你5点就能到家的。我一个人脑子里就瞎想了。"他一边说着,咧开嘴又伤心地哭了。
在刘翔小的时候,父母工作都很忙,因此小刘翔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和奶奶的亲密胜过了父母。2001年刘翔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前,奶奶鼓励他说拿回金牌来给奶奶看看,刘翔顽皮地说:"您放心,我一定拿一块回来给您戴上。"然而就在他高高兴兴要出发的前几天,奶奶被确诊得了胰腺癌。刘翔带着悲伤离开上海。他暗下决心,为了奶奶也得赢回这块金牌。果然,他夺得了大运会110米栏冠军。回到上海,他下了火车就直奔医院。在病房里,他轻轻地扶奶奶坐起来,小心翼翼地把金牌挂在奶奶脖子上,他怕奖牌太重,还用手一直托在下边,亲切地说:"奶奶,我拿金牌回来了。"老人欣慰地点了点头,落了泪。接着,九运会赛期将至,刘翔在登上开往广州列车的那天晚上,和父母一同去医院看望奶奶。然而,当他带着九运会110米栏的金牌回来时,奶奶已经去世了。他悲痛难忍,哭了整整一个晚上。他向冥冥之中的奶奶发誓:一定要尽快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拿很多很多的金牌告慰您老人家!
刘翔以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2002年国际田联大奖赛,他以13秒12的成绩打破了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2004年,在欧洲举行的4站田径大奖赛上,刘翔在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又一举夺得3金1银,跻身世界一流高手。
成了世界冠军,刘翔依然是个恋家的懂事孩子。他曾对父亲说:"我在外面,时常想听听你们的声音,那是对我最好的安慰。我也想随时知道你们以及爷爷在家中的情况,以免担心。"每次出国比赛回家,行李里总装满了给父母的礼物。
刘翔是一个出色的运动员,他用他的成绩为祖国的体育事业增添了荣誉,同时,他也是一个心系家人,时刻关心和牵挂着自己父母的孩子。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好男儿志在四方,但也不能因为学习或者事业而忘了自己的父母,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哺育和鼓励,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绩,因此我们无论多忙,一定要抽空多陪陪父母。在精神上多多关怀和陪伴老人。
实际上,做儿女的都希望能够为自己的父母多尽点孝心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如今晚辈对父母和长辈的孝敬之举可谓多种多样,有给老人送钱的,有送保健品的,这些可称为物质方面的孝敬。当人们在一起谈论起各家儿女孝敬父母的做法时,也都是往往谈物质的多,谈精神的少。
"精神孝敬"的说法虽有些不很准确,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体验到。比如说,老人独住常有思念儿女之心,子女只要抽空常回家看一下,听听父母的唠叨,便可消除老人心中的惦记之苦;如果有时间陪父母散散步也很好,散步有益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休假时可依据父母的兴趣爱好,和父母一起打会儿扑克、下一盘象棋等等,都能使老人享受到精神上的孝敬之情。
遗憾的是现在有些人由于"代沟论"作祟,厌烦老人絮叨,不愿意与老人沟通、交流,让老人备感老来孤独。要知道,老人把子女养育成人付出了很多辛劳,子女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在关照好老人必要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多尽些精神方面的孝心。有空就陪父母叙叙家常,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个恋家的孩子,这是现在社会孝敬父母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爱家人,帮父母分担家务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一个孝顺的孩子,应当懂得体贴和关爱自己的家人,要学会照顾家中的老人,帮自己的父母分担一些家务。
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的时候,不仅勤奋好学,而且还特别孝顺父母,总想着为父母分担忧愁。所以,在他还上小学的时候,他就知道帮助父母干家务活了。
有一天,李四光刚从私塾里放学回来,就看见母亲正用石杵费力地舂米,于是,他立即放下书包,跑过去帮母亲干活。因为石杵特别沉,所以李四光才干了一小会儿,鼻尖上就沁出了汗珠。母亲看见了,心疼地说:"好孩子,你上学已经很辛苦了,应该休息一下了,这些重活还是让娘来做吧!"谁知李四光非常执拗,他理直气壮地说:"我要帮娘干活,我不累!真的,我现在一点都不累!"于是,他一直努力坚持着,直到把米舂完,他才停下来休息。
除了帮父母舂米外,李四光还想出很多的办法帮助父母减轻生活的压力。每年夏天,只要是到了收麦子的季节,李四光就会约上几个小伙伴,到别人家收过麦子的大田里捡别人落下的麦穗。虽然捡到的麦穗不多,但是父母看到他这么懂事,已经非常欣慰了。
看到家里没有柴烧了,李四光就约上自己最要好的小伙伴,带着斧子和绳子,到大山里去砍柴。有一次,李四光又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山砍柴,由于山路很陡,路面也非常滑,李四光一不留神,摔了一跤,膝盖都被磕破了,鲜血直流,别的小伙伴劝他不要再上山了,可是他不同意,还是坚持着上山砍柴。
傍晚,小李四光和小伙伴们每人都背着一大捆柴禾回家了。母亲也早早的站在村口迎接儿子。看见李四光一瘸一拐地回来了,母亲赶紧迎了上去。看着他膝盖上的伤口,母亲不由得流下眼泪来,她说:"孩子,以后咱不去了,娘再也不让你上山砍柴了……"
谁知李四光却非常懂事地说:"娘,我一点儿都不疼,真的!再说,只要是我累一点,娘就可以多歇一会儿呀!"
李四光不仅是一个知道为家分担忧愁的好孩子,他还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取得了优秀的成绩。长大之后,李四光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经过10多年的野外考察,他彻底否定了外国权威专家所做出的"中国贫油论"的观点,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除了要帮父母分担家务之外,我们还应当照顾好家中的老人。
陈磊原是哈尔滨三中的学生,后以630分的"托福"成绩被美国著名的米德尔伯里学院录取。现在在纽约华尔街全美排名第一的投资银行--高盛银行工作。陈磊从小就知道关照老人。
幼年的陈磊很惹人喜欢,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是爸爸妈妈的希望所在。家人对她倾注了浓浓的爱。陈磊在享受爱的温馨之中,培养起对家人和对他人、对生活的美好感情,从接受大家的爱当中学会爱大家,养成了关照老人的习惯。
每逢家人吃水果,陈磊每次都是把大的给爷爷奶奶,自己留小的。有时爸爸妈妈给她买来小食品,她也是主动让爷爷奶奶、妈妈爸爸尝一尝。每逢节假日家人聚餐时,都等爷爷奶奶长辈人人座后,她才上桌。遇到好吃的东西,她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多往爷爷奶奶的碗里夹。
陈磊很小的时候就很懂事。每逢节假日,爸爸妈妈常带着她去看姥爷、姥姥。走在路上的时候,她都是尽量自己走。实在累了,才让爸爸妈妈背她走一段。当爸爸妈妈问她:等爸爸妈妈年龄大了,走不动时,你能背我们吗?每次她都痛快地说:能!有时,看爸爸妈妈背她走得吃力,她便主动要求下来自己走。一次去江边玩,爸爸妈妈累得全身出汗,她无论如何也不让背着她走,自己走得满脸通红,路上行人见了,觉得这个小孩挺懂事儿,那时她还不到3岁。
从陈磊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关爱家人的习惯在于从小培养,时时刻刻想着为家人做些事情,只要你留心培养自己的习惯,相信你也会做得和陈磊一样,也会得到家人的更多关怀。
想要养成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好习惯,就从下面的事情开始做起吧。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持之以恒,才有效果。
(1)当父母询问你在校情况时,要耐心回答,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而不是心不在焉或敷衍了事。
(2)当提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要体谅、理解父母的难处,而不是发脾气或生闷气。
(3)当父母生病时,要关心体贴父母,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对父母不闻不问。
(4)当做错事被父母批评时,要虚心接受,并及时改正错误,而不是与父母争辩,强说自己有理。
(5)当被父母误解时,要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消除他们对你的误解,而不是埋怨争执致使误会更深。
(6)当你因事情耽误需要晚回家时,记得打电话给父母,让他们别为你担心。
(7)当你庆祝自己的生日时,不要忘了是父母给了你生命,记得真诚地对他们说一声--爸妈,我爱你们!
(8)记得爸妈的生日,不需要昂贵的生日礼物,一个深情的拥抱,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祝福。
(9)记得闲暇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而不是在CS或传奇世界里流连忘返,
(10)如果可能,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爱,很多时候就是一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