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优秀品质
5422300000028

第28章 品质七 进取—做自己命运的开拓者(3)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崇尚竞争的社会,只有不断进取,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的人才能够成为最后的成功者。

吴士宏从一个"毫无生气甚至满足不了温饱的护士职业"(吴土宏语),先后当上IBM华南区的总经理,微软中国总经理,TCL集团常务董事、副总裁,靠的就是这种不断超越自己的进取精神。。

外表温文、满脸带笑的吴士宏曾经是北京一家医院的普通护士。用吴士宏自己的话说,那时的她除了自卑地活着,一无所有。她自学高考英语专科,在她还差一年毕业时,她看到报纸上IBM公司在招聘,于是她通过外企服务公司准备应聘该公司,在此前外企服务公司向IBM推荐过好多人都没有被聘用,吴士宏虽然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外企工作的资历,但她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绝不允许别人把我拦在任何门外",结果她被聘用了。

据她回忆,1985年,她为了离开原来毫无生气甚至满足不了温饱的护士职业,凭着一台收音机,花了一年半时间学完了许国璋英语三年的课程。正好此时IBM公司招聘员工,于是吴士宏来到了五星级标准的长城饭店,鼓足勇气,走进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

IBM公司的面试十分严格,但吴士宏都顺利通过了筛选。到了面试即将结束的时候,主考官问她会不会打字,她条件反射地说:"会!"

"那么你一分钟能打多少?"

"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说了一个标准,吴士宏马上承诺说可以。因为她环视四周,发觉考场里没有一台打字机。果然,主考官说下次录取时再加试打字。

实际上吴士宏从未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吴士宏飞也似地跑回去,向亲友借了170元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打了一星期,双手疲乏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竟奇迹般地敲出了专业打字员的水平。以后好几个月她才还清了这笔对她来说不小的债务,而IBM公司却一直没有考她的打字功夫。

吴士宏就这样成了这家世界著名企业的一名最普通的员工。

靠着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吴士宏顺利地迈入了IBM公司的大门。进入IBM公司的吴士宏不甘心只做一名普通的员工,因此,她每天比别人多花6个小时用于工作和学习。于是,在同一批聘用者中,吴士宏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接着,同样的付出又使她第一批成为本土的经理,然后又成为第一批去美国本部作战略研究的人。最后,吴士宏又第一个成为IBM华南区的总经理。这就是多付出的回报。

1998年2月18日,吴士宏被任命为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全权负责包括香港在内的微软中国区业务。据说为争取她加盟微软,国际"猎头公司"和微软公司做了长达半年之久的艰苦努力。吴士宏在微软仅仅用7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年销售额的130%。

在中国信息产业界,吴士宏创下了几项第一:她是第一个成为跨国信息产业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的内地人;她是唯一一个在如此高位上的女性;她是唯一一个只有初中文凭和成人高考英语大专文凭的总经理。在中国经理人中,吴士宏被尊为"打工皇后"。

正是这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成就了吴士宏事业上的辉煌。事实上,超越的意识时刻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大多数人都从后来的懵懂中学会了关注和审视别人。学习上的尖子,生活中的强者,各个领域的明星人物自然成了我们关注和审视的对象。我们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为什么他们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而我却总是这样平平庸庸地过活呢?"

我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于别人成就的羡慕和徒做无聊的叹息,而更加注重于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潜质,从而付出努力以争取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目标。"每个人都会有一片明朗的天空",我们已经从消极走向了积极,从被动走向了主动,我们不再羞怯,不再遮掩,也不再隐忍,而是将心中的兴奋与激动化作行动,化为汗水,洒在成功的路上。而当我们终于踏上成功巅峰的时候,我们会惊叹自己有如此之大的能耐,有如此之深的潜能,而这在以前只不过是一种梦想罢了。

事实上,这就是超越。

超越是为了更好地完美自己。对于我们来说,超越就是通过超越时间、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从而促使自我的变化,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自我改变和自我超越是相互紧密联系而往复循环的,自我改变导致了本身的超越,而超越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巨大的改变。

超越自我,积极进取,不断地发展自己、丰富自己。在眼界上,努力地汲取新知识,思考新问题,在个人能力上,不断地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制定新的目标,这样你就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上成为一个胜利者和成功者。

积极进取,不甘平庸

生命之箭一经射出就永不停止,永远追逐着那逃避它的目标。

--罗曼·罗兰

世界"创价学会"的会长池田大作先生说过:"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一生不幸,只有波澜万丈的人生才能让人感到生存的意义。"作为一名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应当积极进取,努力创造卓越的人生,而不应当满足于安逸的生活,不思进取,为自己的人生定下平庸的基调。香港著名记者曾慧燕从"待业青年"到"最佳记者"的成功跨越,就是一个不甘平庸,用行动创造卓越人生的最佳例子。

曾慧燕幼年经历十分坎坷。她生不逢时,来到人间不到两个月就成了"右派"的女儿。在澳大利亚长大的妈妈,当时无法理解转眼间变成"人民罪人"的丈夫,被迫分道扬镳,移居香港。失去了母爱的小慧燕只好离开广州回到老家--湛江吴川县梅佳镇,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曾慧燕小学毕业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的高潮,全县城的中学都对这个"右派"的女儿关上了大门。她跑遍了县里所有有关部门,直到第二年才以社会青年的身份挤进县城中学。1975年,她读完高中。因祖父膝下无人,被留城待业。1978年恢复高考,给她带来了希望。她满怀信心参加了考试,成绩也超过了录取线,但父亲的"帽子",又使她名落孙山。移居香港的母亲一直孑然一身,盼望与女儿团聚,为女儿办理了来港探亲的手续。1979年元月,曾慧燕来到了母亲的身边。

一连串不幸的生活经历并没有让曾慧燕意志消沉,反而磨砺出她积极进取的性格。刚到香港的日子里,她白天上班,晚上自修英语,并开始利用工余时间写些杂感式的小文章,试着向报纸投稿。她的第一篇文章是在香港《明报》"大家谈"专栏上刊出的,这对她鼓舞很大。从此,署名曾慧燕的文章便经常出现在报端。

1980年,香港《中报》刊出招聘广告,她抱着试一下的心情将自己的经历和发表过的文章寄给《中报》。这成为她走入新闻圈的第一步。她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到《中报》上班的第一天,老板给两份工作让我挑选:一是资料员,一是校对。我认为校对工作对我今后的事业会有好处,通过这项工作,我可以掌握在内地所不熟悉的知识。"校对是香港报馆中地位最低的工作,工资也比较资料员少300元。曾慧燕选择了校对。

在校对的同时,《中报》为她和她的另一位同事开辟了一个名为《大城小景》的专栏,让她们每天撰写一篇短文。每天50字的专栏稿,磨炼了她的笔锋,活跃了她的思想,为她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香港的报馆没有"铁饭腕",你乐意在这家干就干,不乐意可以走;同时你也随时都有被解雇的危险。正当曾慧燕的工作渐入佳境时,《香港日报》创刊。经《中报》老板推荐,她转入《香港日报》做了正式记者。履职后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调查内地外流人才在港的情况。编辑部要求她每天采访一人,写成千字左右的文章并配上照片,由《乡情版》刊出。这对她这个初出茅庐的记者来说,无疑是一次考验,曾慧燕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她采访了100人,并将其中30人的材料编辑成《外流人才列传》(第一集)一书在港出版。这不仅在香港读者中引起了轰动,而且引起了内地有关部门的重视。曾慧燕也因此而成名。

曾慧燕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她摆脱了平庸的生活,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事实上,凡是在自己的人生中取得较大成绩的人无不是心怀着对卓越的渴望、不甘于平庸生活的人。

在日本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自己22岁那年被升到检查员一职,这个职位是一般工人梦寐以求的。当然,在所有检查员当中,松下又是最年轻的。检查员的工作是:前往客户家,检查前一天技工完成的工作。大约一天要查15~20户,因为是松下久已熟悉的工作,加上工人都是老同事和老部下,他们的工作习惯松下很了解,一看就知道好坏。因此检查员的责任虽重,工作却很轻松,与往日的辛苦劳动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一提起检查员,一般工人都羡慕得要死,松下当然也得意洋洋,高兴得不得了。当他以检查员身份到各家去检查,总会受到相当的礼遇,尤其是他这么年轻,更是讨人喜欢。没想到这个检查员的工作,竟成为松下日后辞职的动机之一。

在做检查员之前,松下自己开始研究电源插座的改良设备,花了很多心血,终于完成一个试验品,心里非常高兴。他打算先给主任看,请他批评指教,再请公司把插座都改为这种新式设备。

有一天,他满怀信心地对主任说:"有一样东西,我做成功了,请主任看一看,是非常好的东西。"

"好极了,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我们见识见识。"主任把插座拿在手里,看了一会儿。松下如数家珍,将它的优点加以说明,然后等待着上司的夸奖。主任的话却好像是给松下当头泼下一瓢冷水:"松下君,这东西不行,完全没有希望,像这种程度的东西,根本不应当提出来。"

松下好像挨了当头一棒,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过了一会儿才问:"不行吗?"

"不行。还要多多下工夫啊。"

离开主任的时候,松下无法隐藏眼泪。本来深信自己的作品是好的,期望过高,所以失望也大。松下伤心地哭了出来。

然而松下后来想到这件事,才觉得主任告诉他的"要多多下工夫啊"那句话是对的,但当时他却认为主任没有鉴赏眼光。过了好久松下才明白,那个插座有一利也有一弊,是完全失败的作品。他便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研究成功。就在这时,他升级做检查员,便把插座的事搁下,专心去做检查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