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员工会工作
5389800000032

第32章 不断创新,让自己与企业共同进步(1)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一样注重员工的创新,而每位老板给懂得创新的员工的机会和赏识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多。千万不要因为怕出错而沿着前人的路走下去这对任何行业、任何职位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危险的。每一位老板都不喜欢按部就班的“螺丝钉”。老板们每天都在瞪大眼睛寻找在工作中懂得创新的人才。企业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新。人是企业的根本,如果人不创新,企业谈何创新?

思维的革命

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绩效就是生命。工作绩效远比废寝忘食更重要。任何企业都注重员工的工作态度,但更注重员工的工作能力。要获得高绩效,就要以“巧干胜于蛮干,聪明胜于拼命”思维的革命。

惠普前首席知识官高建华曾深有感触地说:“惠普这样的跨国公司不提倡员工们整天努力拼命地工作,而是提倡员工们聪明地工作,希望员工们能在工作中能开动脑筋,想出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成功者往往会在行动之前深思熟虑,然后再去卖力工作。在工作中,不要只知道去做事情,而要经常坐下来想一想。如果你不能让出些时间去思考、制定计划、安排优先顺序,你的工作就会变得更加辛苦,同时你也很难享受到聪明地工作所带来的收益。

1.聪明巧干

聪明地工作意味着你要学会动脑,用思考代替埋头苦干。如果你一味地忙碌以至于没有时间来思考少花时间和精力的方法,那是得不到事半功倍之效的。事实证明,要获得高绩效,就要明白“巧干胜于蛮干,聪明胜于拼命”的道理,并在工作中以之为指导原则。

在意大利有一个小村庄,村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解决饮水问题,村里人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村子里有两个年轻人,分别叫布鲁诺和柏波罗,他们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

签订合同后,布鲁诺便立刻行动起来。他每天在十公里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奔波,用两只大桶从湖中打水运回村庄,倒在由村民们修建的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中。每天早晨他都必须起得比其他村民早,以便当村民需要用水时,蓄水池中已有足够的水供他们使用。由于起早贪黑地工作,布鲁诺很快就开始挣钱了。尽管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但他还是非常高兴,因为他能不断地挣钱,并且他对能够拥有两份专营合同中的一份感到满意。

柏波罗呢?自从签订合同后他就消失了,几个月来,人们一直没有看见过他。这令布鲁诺兴奋不已,由于没人与他竞争,他挣到了所有的水钱。那么,柏波罗干什么去了?原来,柏波罗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4位投资者,和自己一起开了一家公司。6个月后,柏波罗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柏波罗的施工队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不锈钢管道。

后来,其他有类似环境的村庄也需要水。柏波罗便重新制定了他的商业计划,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推销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每送出一桶水他只赚10分钱,但是每天他能送几十万桶水。无论他是否工作,无数的村庄每天都要消费这几十万桶水,而所有的这些钱便都流入了柏波罗的银行账户中。

从此,柏波罗幸福地生活着。而布鲁诺在他的余生里仍然拼命地工作着,而且还会为未来担忧着。

在工作中,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究竟是在修管道还是在挑水?”“我只是在拼命地工作还是在聪明地工作?”事实上,仅有拼命还不够,我们更需要聪明地工作,创造性地工作!

“拼命干不如巧干。”要卖力地工作,更要聪明地工作。这个道理也许大家都懂,却很少有人会去实践。因为不少人依然认为,在工作量与成功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的联系,即一个人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越多,他获得的成功就越多。

然而,拼命地工作不一定能如预期那样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带来想像中的成就。只有用聪明地工作代替拼命地工作,才能既多一些时间享受生活,又获得更佳的业绩。

2.不可替代

蚂蚁向来以勤奋工作而为人们所称道,但是根据科学研究发现,蚂蚁群里面存在许多“懒蚂蚁”。这些懒蚂蚁很少干活,总是东张西望、到处闲逛。令人不解的是,大多数都很勤奋的蚂蚁为什么要养活这些不干活的“懒虫”。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了标记,并且断绝了蚂蚁的食物来源,观察蚂蚁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其结果让观察者大为惊奇: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不知所措,而那些被做了标记的懒蚂蚁则成为了它们的首领,带领伙伴向它们平时早已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接着,生物学家们再把这些懒蚂蚁全部从蚁群里抓走,随即发现,所有的蚂蚁都停止了工作,乱作一团。直到他们把那些懒蚂蚁放回去后,整个蚁群才恢复到繁忙有序的工作中去。

生物学家发现,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奋,忙忙碌碌,任劳任怨,但它们紧张有序的劳作却往往离不开那些不干活的懒蚂蚁。懒蚂蚁在蚁群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它们能看到组织的薄弱之处,拥有让蚂蚁群在困难时刻仍然存活的本领,使自己在蚁群中不可替代。

其实,在现代企业中,也同样有类似于“懒蚂蚁”那样的员工存在。他们在平时看起来非常悠闲,每周真正用在工作上的时间也非常短,但老板却愿意为他提供很高的薪水,并且对他赞赏有加。因此,身在职场的我们必须明白,仅有勤奋还不够,因为肯勤奋苦干的人随处可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聪明地工作,善于解决企业中的难题,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成为组织里很难替代的人。

3.工作绩效

如果我们忙得没有绩效,别的职员用半小时可以完成的工作,我们却用了三小时,这样的工作表现,即便我们再忙碌,也很难在老板或上司那里为我们加分。

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绩效就是生命。如果你能在相同的时间里比其他员工办的事情更多,而且办得更好,就意味着你的能力更强,绩效更高。这样的员工自然能获得提拔,获得比别人更好的待遇。

很多单位里都会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桌子上总是摆满了文件资料,他们总是显得忙忙碌碌,似乎自己是日理万机的总理。他们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充满了热情,而且几乎舍不得多“浪费”一点休息时间。有时候下班了,他们还会自动加班到很晚。他们认为如此表现,足以给老板一个良好的印象,给大家一个好评,如此就能获得老板的重视,得到晋升的资本。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这种人很难高升,很少被重用。

老板不一定会喜欢总是很忙碌的员工,甚至会对有些忙忙碌碌的人反感。因为这种职员一旦难以获得上司和老板的赏识,往往会抱怨不已,并在背地里大骂老板和上司,认为他们无视了自己付出的辛劳和时间。这种付出就必须立刻获得回报的心态,令老板最为反感。

其实,老板衡量一名职员的价值,最终还是落实到他为公司带来的价值的大小和他对公司的重要程度:是好员工,是重要员工还是可有可无的员工。

4.提高业绩

首先,要懂得思考,学会寻找更好的工作方法。

勤奋努力并不一定就能获得好业绩。对于一名杰出员工来说,仅有努力还不够,还要懂得思考,懂得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当谁都认为工作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的时候,偏偏有一些优秀的人,会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将效率更快地提高,将问题解决得更好!正因为他们有这种找方法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了认可!

选择做正确的事非常重要。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到,不能只单纯地讲究效率,而忽视了工作的正确性。单纯讲究效率而忽视了工作的正确与否,等忙到推倒重来时,不论是时间还是金钱均已受到损失。所以,开展一项工作之前,务须想想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不要盲目干活。

第二,要勤奋努力,这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说过,他每天要练习3000次以上各种角度的投篮动作;因为每天勤投3000次,遇到紧急状况时,才能有十拿九稳的超水准表现。今天,你对你从事的工作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呢?如果你的业绩比较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你还不够努力!

第三,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不断学习是一个员工成功的最基本要素。这里说的不断学习,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变化,不断体会更好的工作方法和效率。

思路决定出路

很多时候,人们因为失败了几次,便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想法。不少人,不仅自己不去踩这个雷区,也反对其他人去干同样的事情。这是很可悲的。很多时候,很多人不是没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情,而是没有去做这件事情的勇气。

换一个思路,可能就会海阔天空,柳暗花明。

楚国有个好吃懒做的人,他整天想的就是怎样不出力气,或者少出点儿力就可以丰衣足食。他想,养蜜蜂的人能得到蜂蜜,养鱼鹰的人能得到鱼,我为什么不养些猴子呢?猴子会采果子啊!于是,他马上买来一群猴子,把猴子关在一所空房子里,又买了很多装果子用的篓子,教猴子扛篓子。

他手拿皮鞭,严加训练。然后又买了许多果子教猴子装篓子,如果有哪只猴子偷吃一口果子,或者把果子碰伤了,他便举起皮鞭,乱抽一顿。没多久,就把这群猴子治得服服帖帖了。

这时,他才放心把猴子放到山里,去给他采果子。结果,猴子们都很驯服,每天早出晚归,背驮肩扛地给他采来各种各样的鲜果。他只要把这些鲜果拿到集市上卖出去就行了。从此他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美好日子。

这个不劳而获的楚国人很苛刻,他每天早上把猴子赶上山去采果子,但不管采下多少果子,每只猴子只发给一个果子。

猴子们劳累一天,一个果子怎么能吃饱肚子呢?饿得吱吱叫,他不但不给补充,还用皮鞭抽打它们,哪个叫得响,哪个就挨得重。猴子们对主人的苛刻虐待很反感,但谁也不敢吭声,因为它们都非常害怕皮鞭的滋味。

一天,猴子们照常上山去采果子,虽然肚子饿得很,但受过训练,采下果子来,只往篓子里装,不敢往嘴里放。它们实在太饿了,于是有一只胆大的猴子便偷偷地吃起果子来,其他的猴子看见了,也学着它的样子吃起来了。

它们的举动被一只野生老猴看见了,不禁大笑起来:“猴儿们,这都是野生野长的果子,放心大胆地吃吧,看你们被人整得一点猴性也没有,真是可怜呀!”

猴子们互相看看,也七嘴八舌地吱哇起来:

“这果子不是主人的,谁都可以采,谁都可以吃。”

“主人懒得上山来,他又看不见,咱们放开肚子吃吧。”

猴子们一个个“嗤溜”、“嗤溜”地爬上高高的大树上,捡最红最大的果子吃起来,一会儿就吃了个肚儿圆。

猴子们边吃边议论:

“我原来还以为是主人养活咱们呢,现在才弄明白是咱们养活他呀!”

“山是大自然的山,谁都可以上山来,果是野生的果,谁都可以摘,他懒得劳动,鞭打咱们给他干活,咱们何必受他那些折磨呢?”

“我们真傻,自找苦吃!”

猴子们长时间挨饿,吃饱后一个个东倒西歪地睡着了。一觉醒来,太阳已快落山了,篓子里还没有装满呢。

一只小猴子害怕地说:“今天回去,保准得吃皮鞭,哼!就是吃皮鞭,我也不给他干活了,我要和他讲理!”

另一只小猴子说:“主人从来不讲理,咱们要不给他干活,他准会狠狠地打我们一顿,再把咱们卖掉!”

大伙抓耳挠腮,一时不晓得该怎样是好。

还是老一点的猴子精灵,说:“干吗要回去呢?这大山没有头,森林没有边,到哪里没有我们吃的果子?生活的路就在我们脚下,我们应该当机立断,立刻离开这里!”

终于那只野生的老猴插话了:“这就对了,走,一块走哇!”

于是,一大群猴子一个个扔掉手里的篓子,欢跳着,嬉笑着,钻进那无边无际的山林里去了。

那个楚国人到了晚上,左等右等不见猴子们回来,到山上一看,除了横躺竖倒的篓子以外,一个猴影也没有。

开始的时候,这些猴子被主人打怕了,所以只好忍饥挨饿,拼命干活,也不敢偷吃果子。最后,在老野猴的开导下,它们终于醒悟,挣脱了心灵上的枷锁,重新回到大自然中去了。

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无法挣脱心灵枷锁,最终无法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

打破常规的工作观念

大部分员工都会对组织的运作规则进行了解。有了规则,一个企业在使用资源、进行决策、确保公平以及确立标准的时候,才能有所依据。规则是企业借以自我定位、实践理念以及协调行动的共同协定。一个员工应该知道如何善用这些规则,完成自己所负责的工作。

但是,好员工必须知道:规则是为了目标的实践而设定的,因此他们会特别注意是否有不合时宜的规则存在,这些规则反而阻碍了目标的达成。他们以一种成熟的态度来看待规则:有益的规则便加以支持,不好的规则便提出质疑。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形同绊脚石的规则,我们会发现问题其实是规则的应用方式违背了当初设计时的本意。规则会随着时间而演变,当各种主、客观条件已经不同于以往的时候,作为好员工,你便需要重新检讨规则的适用性。

还有,有的员工往往受到以往成功经验的束缚,在面对新的工作时,往往照搬以往的经验进行套用。其实,经验有时是会妨碍创新思考的。虽然总的来说,通过实践活动,特别是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所取得和积累的经验,是有一定启发指导意义的,是值得重视和借鉴的,它有助于人们在后来的实践活动中更好地认识事物、处理问题。但也不能不注意和认识到,经验只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感性认识的初步概括和总结,并未充分反映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不少经验只是某些表面现象的初步归纳,具有较大的偶然性。有的貌似根据和理由充分,实际上却片面、偏颇;有的只是适用于某一范围、某一时期,在另一范围、另一时期则并不适宜。由于受着许多条件的限制,无论是个人的经验,还是集体的经验,一般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只适合于某些场合和时间的局限性。不可让过去的经验成为我们创新思考的障碍物和绊脚石。

一家规模不大的建筑公司在为一栋新楼安装电线。有一处地方,他们要把电线穿过一根几十米长但直径只有3厘米的管道,管道砌在砖石里,并且弯了4个弯。开始时他们束手无策,显然,用常规方法无法完成这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