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不好意思毁了你
5385400000017

第17章 懂点厚黑学,别让“不好意思”成为社交的障碍(2)

要使夹起尾巴做人产生积极效果,必须善于“看菜下碟”。在地位比自己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学历不高,经验不足,知识能力有所欠缺,有过种种曲折难堪的经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对经济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倾诉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等,让对方感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面对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说一说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

学着夹着尾巴做人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交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下,有意以己之短,衬人之长。夹着尾巴做人就必须要能忍。我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忍,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控制,也是成大事的必备素质。

就拿经商为例,忍耐肯定能给人带来机会与财运。如果好面子,不懂得忍耐之道,不知晓伸缩之理,那么,肯定一无所获。

厚黑学中的忍只是一种手段而已,胜才是最终的目的,任何人都不应该忘记这一点,而且务必做到在忍耐中等待反扑的时机,一招制敌。忍作为一种处世的学问,特别是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一事当前忍为高。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必要时,一定要学会忍耐,学会夹起尾巴做人。

当然,能忍人所不能忍,需要一个人巨大的勇气和毅力,需要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宽容与忍让的习惯和作风。一个人要成大事,这种习惯和作风是必不可少的,唯有如此,才会在关键时刻显出英雄宽宏大量的气魄和魅力。

如果想有一番作为,一定要先掂量掂量自己,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折磨与压力,有没有那样一种宠辱不惊的“定力”与“忍耐力”。因为干大事业的人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困难、挫折,甚至是痛苦和孤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哪怕是违背自己本意的事情,都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得有过激的言行,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

4.该装傻的时候装傻,该聪明的时候聪明

我们都知道“难得糊涂”这一名言,此句出自郑板桥的一方闲章。这一名言流传至今更是家喻户晓,并且被很多历经沧桑的人视为真理。但很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却不能做到“难得糊涂”,他们把生活看得过于简单,往往天真地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准则,世人就按照这个规定好了的准则去做,生活还是很美好的。可是,用这种天真的眼光去看社会,接触社会,肯定会处处碰壁,处处犯错。

渐渐地,这些人开始变得愤世嫉俗,牢骚满腹。要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现实的社会如果太过纯净,不包含一点杂质,人类也不会一代代生存下去。这决定了社会必然是复杂的,很多事情不是较真就能解决的,所以做人处世都不能太“认真”,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涉及根本的原则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失为一条生存之道。

该糊涂时就糊涂,该聪明时也一定要聪明。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这人读书读傻了,成书呆子了。意思就是,这人只知道读书,把人情道理、为人处世的方法都给忘了。只知道按着书本来做,于是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越读书,越糊涂,成了读糊涂经。但也有人,给人一副死读书的糊涂样,却是读糊涂经,办聪明事。

纵观古今那些有大智慧的人,往往不在众人面前,尤其不在同行、同事或同伴面前显露才华,外表上好像很愚笨、很糊涂,其实,这既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又是人生之大谋略。就智慧而言,这种人像风一样自由,无牵无挂,无拘无束,俗世的一切都在身外。就糊涂而言,他们会在人前隐藏自己的智慧,表现出一副混混沌沌的样子。他们在处理细微之事上往往糊里糊涂,殊不知这正是城府很深的表现。韬光养晦,让人以为自己无能,让人忽视自己的存在,而在必要时,能够不动声色,以自己的智慧,先发制人,让别人失败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

所以,我们不必对什么事都机关算尽,该装傻的时候就装傻,但是在该聪明的时候也要聪明起来。有句话说“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

北宋太宗年间,吕端被宋太宗任命为宰相。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原因是吕端虽然好学上进,但只知道傻读书,并且看起来有些糊涂。可宋太宗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吕端表面上只会糊糊涂涂地读书,但在办事情上却是聪明的,尤其是办大事的时候,并且他在处理政务方面有着出众的才华。所以宋太宗不顾朝堂的反对,决意任命他为宰相。

吕端虽然经历了五代末期的战乱,在人情世故、生活阅历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读书人出身的他满身还是书呆子气,表面看来是个十足的糊涂宰相。

宋太宗在位期间,宣政使王继恩结党私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朝政都由他把持着,后来宋太宗病重,王继恩害怕太子赵恒是位明主,担心他做了皇帝后会集中力量打压他们,于是勾结了参知政事李昌龄、都指挥使李继熏等人,密谋废掉太子,改立懦弱无能的楚王为太子。

宋太宗西去之前,吕端一直陪伴左右。眼见太宗快要驾崩了,太子却没在身边照顾,这必然会让王继恩等人诟病。吕端怀疑太子继位的事情可能有变,肯定有人从中搞鬼,故意不去通知太子。如此紧急之事,吕端心急如焚,但他表面上还是糊里糊涂的样子,装做什么都没发觉,私下里却让心腹去催太子尽快到皇上身边来。

所幸的是,太子及时赶来,见了父皇最后一面,也算尽孝了。谁知太宗刚过世,皇后让王继恩召吕端进宫,商量由谁继承皇位。吕端一听觉得大事不妙,明明有太子,还商量什么呢?于是他装糊涂说太宗临终前写了遗诏,来得匆忙忘了拿,劳烦王继恩陪同到书房走一趟。王继恩奉皇后之命领取遗诏,谁知一进书房便被吕端锁在了屋子里,并来了好多侍卫严加守备。锁上王继恩后,吕端直奔皇宫。

进了宫后,皇后对吕端说:“皇上去世,长子继位才合情理,现在该怎么办?”皇后意思很明显,想立长子赵元佑。吕端听完皇后的话,马上毫不犹豫地说:“先帝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现在先帝弃天下而走了,我们怎么能做违背先帝之命的事情呢,对于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如此大事,不能有什么异议啊!”皇后听了吕端的话,也无话可说,只好让太子赵恒继承了皇位。

朝廷更替本就是多事之秋,何况还掺杂废立太子这种有关国之命运的大事。吕端事先能明察秋毫,识破阴谋,有所防范;之后又能果断决策,用奇策击破奸计,维护了大统,而且功夫老到。吕端将“读糊涂经,做聪明事”这一处世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该装傻的时候装傻,该聪明的时候聪明,这正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所谓愚,就是有意装傻。该装傻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学识、地位、权势,一定要将装傻进行到底。而该聪明的时候,就一定要聪明。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也必会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无数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千万不能过于“聪明”。我们听过这样一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作聪明,无异于引火烧身。《三国》中的杨修,可谓聪明绝顶,可是他却因“聪明”过了头,锋芒太露,引起了曹操的嫉恨,最后被杀掉。

我们要知道,人和人的正常交往是平等的,如果你举止高傲,言语轻蔑,自以为高人一等,居高临下,最后只能孤立自己,招致他人的“不屑一顾”。

因此,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该装傻的时候就装装傻,别人不会看不起你,反而会更喜欢和你在一起。装傻就是装糊涂,它是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的黏合剂。糊涂的核心是:外表糊涂,内心不糊涂,它本身,是一种大智慧。

懂厚黑学的人,一定善于装糊涂,善于韬光养晦。说起韬晦,人们自然会想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和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所谓“韬晦”,通俗地说就是“装傻”。这种“装傻”的背后是对自我的严格控制。

5.背靠大树好乘凉,改变人生抓“贵人”

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很想做成一件事,但因为某些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自己的力量不强大时,我们不妨借助他方的力量。在他人的大树下面开辟一片新天地,这不仅仅是谋略,也是一种成功经验的智慧产物。

荀子的《劝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纵观古今,那些功成名就的人,都善于借助外物来实现自己宏伟目标。我们经常听到“攀龙附凤”一词,就是“善假于物”的最好解释。那些堪称“龙凤”的“贵人”,因地位高、声誉广,往往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他们在谈笑之间,便会使天摇地动;他们稍稍点头,便会使看起来非常棘手的事轻轻“摆平”。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我们要想改变人生,就一定要抓住生命中的“贵人”。“贵人”其实也是平凡的人,他们也有着常人的需求,只要我们巧用心思,掌握诀窍,结交他们并非难事。有了“贵人”的护佑,我们的人生或许从此之后就大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