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不好意思毁了你
5385400000014

第14章 学会巧妙地拒绝,别让“不好意思”伤害了你(2)

懂得了拒绝的技巧,将会使我们受益无穷。有技巧的拒绝,不但不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反而能得到他人的敬佩与尊重。

当然,拒绝的过程中,除了技巧,更需要有发自内心的耐心与关怀。若只是随随便便地敷衍了事,对方其实都看得到。这样的话,有时更让人觉得我们是一个不诚恳的人,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伤害更大。

有一大部分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难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非要拒绝别人不可吗?我们在拒绝他人时都要采用这些委婉的方法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关于拒绝他人,我们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在日常生活,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朋友和同学,积极地帮助他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平时帮人,拒人才不难”。

第二,如果是由于自己能力或客观的原因,我们应该坦诚相对,说明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要积极帮对方想办法。

第三,对于某些情况,直接说“不”的效果更好,特别是对于那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应持坚决的态度来拒绝。对于那些可能引起误解的事情,也应该明确自己的态度,否则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拒绝他人是生活中的一种艺术与技巧,学会并灵活运用它,会使我们生活得从容不迫,也会使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说“不”,拒绝别人不一定是件坏事,如果我们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帮助别人,那么拒绝别人的请求是正确的选择。当我们拒绝他人时,要让对方心服口服地接受自己的说法,而不要让对方产生被轻视或受到伤害的感觉。

4.点到为止,别让对方太“不好意思”

一般来说,在遇到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违背自己的价值观念、可能陷入不利于自己的关系网、损害自己的人格、助长虚荣心、庸俗的交易、违法犯罪的行为等情况时,都需要我们去拒绝对方的要求。

拒绝对方,也要给对方留一个退路,留一个台阶下,也就是说在拒绝对方的时候,点到为止即可,要给对方留面子,要能让他自己下梯子。对于并非完全无理的要求,不应全盘否定,断然拒绝。特别是自己无法做最后决定时,更应措辞审慎,留有余地,让对方心悦诚服。

杨老师在北方一所高校的文学院已经任教20年了,最近文学院进行了第一次教师职称评选,杨老师作为院里的老教师却没有评上,他心中有些不甘,想最后再试一下。于是他就在评定结果公布前找到了张校长家里,希望借此机会和校长谈一谈,向张校长诉诉苦、求求情,使自己能够评上。

到了校长家里,张校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杨老师,双方刚一入座,杨老师就开门见山,迫不及待地对张校长说:“张校长,我想知道这次评职称我有希望吗?”

张校长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递给了杨老师一杯茶,并笑着说:“先喝茶,最近你身体怎么样?”

杨老师听了,只好接过茶杯,压下心中的焦虑,应付道:“身体还算过得去。”

张校长接口道:“这就好,现在你们这些老教师可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财富,青年教师还要靠你们传帮带呢!”

杨老师听了张校长的话,感到了一丝希望,急忙回答说:“作为一名老教师,我会尽力的,可不知道我能否……”

张校长早已知道了杨老师今天到访的目的,就接着他的话说:“不管这次评得上评不上,我们学校都要依靠像你这样的老教师,你经验丰富,教学得法,学生反映不错。我想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你说呢?”

杨老师叹了一口气,只好回答道:“是啊。”

张校长见到杨老师叹气,接着说道:“这是你们文学院第一次评审,历史遗留的问题较多,僧多粥少,有些教师这次暂时还很难如愿,要等到下一次,但这只是个时间问题。相信大家一定能谅解。但不管怎样,我们会尊重并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的劳动,尤其像你们这些辛辛苦苦几十年的老教师的劳动!”

杨老师听了张校长的这一番话,明白了张校长的意思,心里不由得生出敬畏之情,同时也非常感激张校长,没有让自己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杨老师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就起身告辞走了。

这个例子中,张校长对杨老师表示了充分的尊重,肯定了老教师的成绩,虽然拒绝了他,却也是拒绝有度,点到为止,让杨老师心悦诚服。

此外,拒绝别人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俗语或谚语等来作答,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或表明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增加了自己说话的权威性与明确度,又不必在解释和说明上浪费太多的口舌,还能点到为止,既能给对方留面子,使对方信服,也能有效地达到自己所要的效果。

当然,拒绝别人时点到为止,不让对方太尴尬、下不来台,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不妨先倾听一下,再说“不”。

“倾听”能让对方得到自己被尊重的感觉,在你婉转地表明拒绝他人的立场时,也要避免伤害他人,还要避免让人觉得你只是在应付而已。

“倾听”还有一个好处是,虽然你拒绝了他,但你可以针对他的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若是能提出更好的办法或替代方案,对方一样会感激你。

因为一般人都会有一种补偿心理,如果你想的办法不很理想,但你已经尽力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方的失望感;如果你的办法帮助别人解决了他的问题,他会更感谢你。

二,温和但又要明确地说“不”。

当你仔细倾听,明白对方的要求后,并认为自己可以拒绝的时候,说“不”的态度既要温和又要明确。温和就是委婉表达拒绝,点到为止,明确就是很清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用温和且明确的方式说“不”比直接生硬地说“不”让人更容易接受。一般来说,对方听你这么委婉,小心翼翼,一定会“知难而退”,再去想其他办法。

总之,应该多掌握几种拒绝别人、点到为止的技巧。比如为他人提些建议,安慰一下他的心情,向他陈述自己的难处,鼓励他人勇敢地面对等。要让别人感觉你好像还在和他一起解决难题,让他充满理解和信心地离去。当然,如果有能力,还是要尽力帮助求救于自己的人,这是良好品格的表现。

5.坚持弹性原则,就给他模棱两可的答案

模棱两可的回答或者敷衍的回答是一种有弹性的沟通方法,也是一种最常见的处世技巧,敷衍的回答是在不便明言回绝的情况下,模棱两可地答复他人。敷衍是一种艺术,运用好了不但不会失信于他人,还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谓“不食言”就是说到且一定做到。在许多时候,人们对说出的话、做出的决定,过不了多久就会后悔,乃至忘却,不再履行。然而,不论你有多么后悔,也要遵守自己做过的承诺。违背诺言只会让自己更加被动,不仅赔了损失还要赔上信誉。所以,不能轻易对别人食言。

有人说:“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毕竟谁都不愿食言。所以很多情况下,为了不食言,我们无法拒绝别人,虽然这时候拒绝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为事情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的最佳途径。可是,为了不失信、不食言,只能用模棱两可这种有弹性的回答来回应对方。

如果对方比较聪明,能够明白我们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背后的信息,可能会自动放弃。事实上许多人在请求别人帮忙的时候,都是抱着莫大希望而来。给别人模棱两可的回答,不要决绝地拒绝别人,不要让人认为我们是一个失信于别人的人,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中,互相制约的因素有很多,为什么不选择一个盾牌挡一挡呢?食言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十分难堪的事,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态度不是那么坚决,甚至有些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回答来回复对方,这样,他们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从而不会对我们抱太高的期望。

避开实际性的问题,故意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做出具有弹性的回答,既无懈可击,又避免了自己的信誉和诚信度受损。这样做既能让对方明白你的立场,也能充分保留自己的面子。

灵素和敏敏在同一公司上班,两个人在公司是同事,私下里关系也不错,是旁人羡慕的一对好朋友。

一天,敏敏因为家中有事必须请几天假,而不巧这时她正准备和一位大客户签约,对手公司也在不断争取这位大客户,此时正是关键时刻,自己却无法分身。敏敏想来想去,想到了同事兼好友灵素,于是开口请她帮忙去跟这位客户签约。

对方是自己的朋友,且自己也没什么要紧事儿,灵素就答应了敏敏的要求,可谁知当天医院打来电话,告知灵素父亲生病住院了,灵素没有其他的亲人,只能自己去照顾。可是自己一边要忙工作,一边还要照顾生病的父亲,帮朋友去签约实在是分身乏术。

可是想到几天后的签约,而自己又答应了敏敏,灵素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她不得不拒绝敏敏,但是又不想让敏敏太伤心,于是便在脑海中反复思考着该怎样拒绝她。最后她对敏敏说:“这件事比较困难,这几天我比较忙,过两天再看看吧。”

对于做事一向急性子的敏敏来说,见灵素答应后又说了这样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以为她在犹豫,就想也许灵素需要考虑一下,于是并没有催促。

过了一天,敏敏又问到这个问题,灵素回答说:“我也不太确定,你别抱太大希望,可能我会去不了。”敏敏听灵素这样说,明白灵素可能真的没有时间,确实有事儿去不了了,就把这件事托给了别人,便急急忙忙赶回家去了。

灵素这边见敏敏交代好了别人,自己也就放心地处理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了。几天之后,敏敏高高兴兴地回来上班,发现与那位大客户的合约已经签好了,灵素父亲的病渐渐好转,也已经出院。两位好朋友的关系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任何影响。

如果灵素断然拒绝敏敏,两个人的友情可能会遭受波折。如果灵素沉默不语,会让敏敏觉得灵素已经答应了她的请求,就不会再找别人帮忙,那么事情会变得更加糟糕。

否定或拒绝他人时可以运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言,对于对方的要求似乎有肯定的因素却又仿佛有未能肯定的理由,让对方感到得到了某些方面、某种程度的理解,从而不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愤怒。同时,让对方意识到他的要求并未得到你的许诺,从而达到含蓄拒绝的目的。

当你面对别人的请求时,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可以把对方请托的事办好,或根本就不想接受请托,可以用下面这些听起来模棱两可的回答:

“嗯,你说的事情我会考虑的。”

“这件事情比较困难。”

“我不确定这事能够办成。”

“我帮你问问看,如果不行我也没有办法。”

“也许可以吧!我不确定。”

“最近我比较忙,过两天再看看。”

“这件事等我回来再说好吗?”

……

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大,就应该把话说得灵活一些,最好用弹性的语气,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使之有伸缩的余地。多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承诺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