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5385200000019

第19章 沉住气,人后受罪才能人前显贵(1)

生活中,人前的光鲜展示往往隐藏着背后的苦楚,成功往往就是用苦难和失败换来的,正因为这样,一个人想要收获成功,想要成为人上之人,那么就要懂得吃苦,就要懂得去忍受生活的折磨和考验。只有沉住气,努力承受住那些苦难,只有努力去迎接那些考验,我们才能够变得更加强大,才能够更加茁壮地成长起来。

做人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会吃苦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成为了每个成功人士的最好注解,也成为了每个奋斗者最好的座右铭。但凡成功人士都必须接受住生活的考验,都必须忍受生活中的苦楚,要经受得住磨难,要吃得起苦。

世界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乔丹,曾经被认为没有什么篮球天赋,一家中学篮球队甚至觉得乔丹不适合打球而开除和辞退了他,这件事让乔丹受到了很大的刺激。由于不服输的个性,乔丹开始苦练球技,最终在大学联赛中崭露头角,尤其是在NCAA总决赛中的那记绝杀,更是让他的名字家喻户晓。

进入NBA后,乔丹没有止步不前,也没有骄傲自满,尽管他证明了自己是大学联赛中最出色的球员之一,但是如果想要成为NBA联赛中最优秀,甚至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就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刻苦练习。熟悉乔丹的球员都知道,乔丹的好胜心非常强烈,而他的训练态度也是首屈一指的,他每天都坚持训练,而且非常刻苦卖力,对于那些一年就能轻松挣到千万美元的富翁球员来说,保持这样专注的态度实在难能可贵。

大家都只看见了乔丹的出色球技,见到他的成就和在人前的光鲜,殊不知这些成就背后都是汗水,是每一天的刻苦训练。其实乔丹勤奋练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球技,同时也是为了保持身形和体能,据说,乔丹身体的脂肪含量在所有的篮球运动员中几乎是最低的,想要做到这一点不仅仅是依靠饮食就能做到的,而离不开锻炼。

正因为乔丹善于吃苦,所以他在比赛中总是表现出色,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够从容应对,因此,在上个世纪90年代那个人才辈出的时期,唯有乔丹是最成功的,很多巨星都活在乔丹的阴影下,以至于有球员评价说:“乔丹是一种人,我们其他人则是另外一种人。”而乔丹之所以能够鹤立鸡群,成为最伟大最成功的球员,正是因为他的训练也是最刻苦的,他吃了最多的苦。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天赋都差不多,智力也都差不多,但是不同的人,他们的人生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态度不同,有些人更加专注,有些人更加懂得坚持,有些人能够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罪,他们的付出要更多一些,所以成功的机会也就相对要大一些。

在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只要你的付出比别人更多,你比别人更愿意吃苦,那么你成功的希望就一定要比别人更大,因为有付出就必定会有收获,尽管付出和收获未必总是成正比的,但是至少会增加更多的希望,毕竟“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还是生活中一个基本原则。

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总编查尔斯在成名之前,只是一个每周勉强得到6美元的普通责任编辑。不过他比其他人更能吃苦,也更吃得起苦,他每天都坚持工作13到14个小时,以至于当别人都在剧院里放松时,他还在房间里辛勤工作;当别人在熟睡时,他还在努力学习。而在超出常人的努力之下,他最终一步步爬上了《时代周刊》总编的位置。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也是这样,他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研究发明之中,而且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时候甚至几天几夜不怎么睡觉。而他在总结和评价自己一生的成就时说:“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在他看来,一个人能够勤奋,能够吃苦,就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经被认为不适合唱戏,为此他每天都含着石子到河边练嗓子,不论寒暑,从未缺席过,为了让自己的眼睛更有神,他常常一整天盯着天上的飞鸟和水里的由于看,为的就是让自己的眼神更有灵动性。正因为刻苦练习,他才能够在16岁的时候便因为《霸王别姬》而唱红整个梨园。

一个人想要获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功,就必须懂得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就必须懂得比其他人更加勤奋和刻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有什么功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有毅力的结果。”

所以,当我们树立人生的目标和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最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无论道路又多么曲折,无论路途又多么遥远,无论困难有多么大,都要沉住气,要坚持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要懂得勤奋刻苦地去接受生活的挑战,只有多吃一些苦,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成长起来,只有多吃一些苦,我们才能够更加接近成功。

适时退让,才能更好前进

心理学家认为人都有幸灾乐祸的阴暗心理,都希望别人面临失败,所以当你想要得到某一件东西时,有时候不要告诉他人你多么需要它,不要让别人知道你多么渴望得到它,而是要尽量展示出无所谓的态度,要表现得毫不在乎,甚至故意排斥这件东西,只有这样你获得它的机会才会增加。

在竞争场合当中,就更应该如此,如果你想要摔倒对手,就要懂得将他抬高捧高,等到对方骄傲自满、目空一切时,自然容易从高处重重摔下来;想要迷惑强敌,就要懂得示弱示怯,告诉对方你不行,这样才能让对方放下戒备之心,这样你成功突袭的机会就增加了;想要消灭敌人,就要懂得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让对方感觉到你在怯懦,你在逃跑,这样他就很容易在心理优势的刺激下陷入你布置的陷阱当中;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懂得先给予别人想要的东西,只有满足别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别人从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很多人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总是抱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态度,坚决地迎难而上,坚决地发起攻击,根本不愿意做出让步和妥协,看上去非常勇敢自信,但实际上往往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其实人要懂得适时退让,只有退让才能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只有退让才能继续更大的力量,可以说退让其实并不是逃避和恐惧,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东汉和帝刘肇的皇后阴孝和因为在宫中行巫蛊之术而被皇上废除,最后在冷宫中郁郁而终,这样一来皇后的位置就出现了空缺,一时间很多妃子和贵人都想着争夺皇后之位。刘肇认为贵人邓绥向来知书达理,而且待人和善,人缘很好,应该是新皇后的最佳人选,不过选后毕竟是大事,自己不能一个人做主,弄不好还会引起宫闱斗争,而且自己也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为了防止多生事端,刘肇暗中派人对宫人和大臣做了一次民意调查,希望了解他们的想法,结果大家一致赞同让邓绥当皇后。

看到大家的想法和自己一致,皇帝于是就准备册封邓绥为后,可是在册封之前,邓绥主动找到刘肇,坚决拒绝了皇帝的好意。其实邓绥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当然明白皇后地位崇高,是很多女人梦寐以求想要坐上去的位置,但是她知道如今时机尚不成熟,如果冒然坐上这个位置很可能会对自己不利。况且她已经掌握了皇帝的心思,知道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于是也不急于一时,不如先退一步,等到大家都请求她上位时,再同意也不迟。

邓绥不仅拒绝了皇后之位,她还告诉刘肇说自己身为贵人,难免会卷入争宠的宫闱斗争中去,所以对阴孝和的死也有一定的责任,希望能够替她超度亡灵,顺便为大汉祈福。此后的三个月里,邓绥果然闭门不出,一心为前皇后超度,为大汉祷告。皇帝认为她非常贤惠大度,而且没有觊觎皇后之位,心中非常高兴,更是坚定了要立她为后的想法。

没过多久,皇帝再次提出册封皇后之事,大家都纷纷附和,可是邓绥依然拒绝了,她认为阴孝和刚死不久,自己如果立即上位,不免贻人口舌,让人家误认为这是一场宫廷争斗,说出去会的话,自己声誉被毁是小,但皇家的威严受损是大。皇帝见邓绥如此深明大义,感动不已。几个月之后,刘肇第三次提出要册封邓绥为皇后,这一次,她没有拒绝,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刘肇的新皇后。

其实细心观察邓绥这个人,就能够明白她是一个非常谨慎而且聪明的人,像阴孝和这种为了保住地位不择手段而最终害死自己的愚蠢行为,邓绥不可能不引以为戒,所以在权势利诱面前,她没有去争去抢,而是出人意料地退让。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策略,因为只有不断退让才会打消皇帝的猜忌,才会吊足皇帝的兴趣和胃口,这样实际上很好地把握住了皇帝的心理,那么最终自然达到了当皇后的目的。

做人就应该这样,不要锋芒毕露,不要总是抱着积极进取的想法,真正大智大慧的人不会主动去争去抢,而是懂得如何掩饰和隐藏自己,懂得在退让中前进,在退让中索取,因为退让本身是一种迷惑对手的策略。比如当我们拉弓射箭的时候,只有把弓往后拉得越远越满,箭才能够射得越远越有力;爬坡的时候,只有先后退几步,才能赢得更多的冲刺距离;赛跑之前,也只有把脚放在身后,然后用力往后蹬,才能激发更大的爆发力和冲刺力。

每个人的目标都是进取,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但是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一定要全心全意地去抢,不一定非要和别人头碰头、硬碰硬,争得头破血流,有时候应该懂得以退为进,要懂得选择一些曲线的生存方式,其实退一步,我们的路反而更宽阔,退一步,我们反而更能够将想要的东西紧紧抓在手中。

生活就像是钓鱼,我们总是想办法和鱼作斗争,我们希望用鱼饵钓鱼,而鱼则希望吃完鱼饵后能够全身而退,在这场博弈中,钓鱼的人不应该有和鱼抢夺鱼饵的心理,不要鱼饵一被吃就迫不及待地拉起钓竿。其实真正会钓鱼的人往往有喂鱼人的心态,他们总是不惜饵料,懂得只有先喂饱鱼儿,让它失去防备之心,才能够真正骗鱼上钩。做人就应该沉住气,应该保持低调和冷静,有必要的话不妨退让一步,不妨多做一些牺牲,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最好的机会,才能一举赢得最后的胜利。

能屈能伸好做人,可高可低大丈夫

在中国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尺蠖之屈,以求信也。”这里的“信”实际上是个通假字,应该是“伸”,也就是说尺蠖之所以要弯曲身体,往往是为了下一步更好地伸展自己而已。这句话说的是尺蠖能够在生活中屈伸自如,而人其实也应该这样,凡事都要能屈能伸,进退自如。

长久以来,我们心目中的君子和大人物都是一副刚直不阿的样子,都是为了理想不愿意做出半点妥协的正直人士,很多时候,只是受到了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影响,以至于产生了类似的惯性思维。事实上真正成为大人物、大丈夫的人往往都懂得适时退让和弯曲,他们不会总是直挺挺地挺着胸膛和脊梁骨,因为这样很可能会被生活压垮,能屈能伸才是一个大人物的真实面貌。

很多大人物就懂得屈伸自如的道理,比如孟尝君,他虽然贵为战国四君子,但是为了保命,他曾经贿赂秦昭王的妃子,而且更是让自己的食客用鸡鸣狗盗的方法帮助自己逃离秦国,这些都不是君子所为,但事实上在那种危险的场合下,君子也应该不拘小节,如果只伸不屈,那么最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灾祸。还有阮籍,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他自然受到了统治者司马昭的重视,不过他总是和司马氏政权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他曾经数次拒绝当官,可是之拗不过之后也愿意屈就着当几天官,做人能进能退。所以在那个杀气很重的年代,他一生都比较平稳,是当时名士中鲜有能够保住性命的人。

做人要懂得变通,不能够因为事情不对胃口,不能因为情形不符合自己的办事原则,就沉不住气而直接作出反抗,那样做只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其实做人最好是灵活一些,要懂得视情况而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稍微屈就着做一些改变也无可厚非,毕竟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在冲突中践行自己的理想。

鲁迅先生一直以来就反对军阀,他曾经也主张学生闹运动,可是太多的流血牺牲和杀戮事件让他猛然惊醒,既然对手是残酷无情的,那么学生就应该及时放弃这些运动,没有必要做无谓的牺牲。尽管鲁迅因此遭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批评,有些人甚至污蔑他叛变了,但事实上鲁迅的骨头仍然是最硬的,只不过他更为理性一些。戊戌变法中的谭嗣同原本可以逃到日本避祸,可是他认为革命和变法需要有人流血牺牲,逃跑并不是变法者应该做的事,所以自己坦然赴死,虽然可歌可泣,但是非常可惜。而康有为和梁启超却懂得明哲保身,暂时躲避风险,也没有人因此而怀疑他们变法的决心,相反地因为保住了性命,他们能够为变法和改革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所以说真正的大丈夫,并非是压不垮脊梁,并不是不愿意低头,并不是不愿意退缩和退让的人,而是那些懂得知难而退,能够屈伸自如、可高可低的人,这种人更加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更能够把握住时势,懂得趋利避害。他们并非是胆小怕事的人,并非是苟且偷生、容易变节的人,而是他们更懂得如何更加理性地保全自己,更加懂得如何去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于一个有理想,并愿意为理想赴汤蹈火的人而言,他并不害怕任何困难,也不害怕自己为理想而殉道,但是他们更加懂得如何理性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有人说过,一个勇士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很容易,难的是让他委曲求全,难的是让他低下高贵的头颅。所以做到“伸”其实并不那么难,有时候更难的是如何去“屈”,这才是对人格对心灵最大的考验,只要做到了屈伸自如,那么就一定能够承受住任何的打击。

老子说:“上善若水。”做人就应该像水一样,应该具备水的柔性,因为刚直的容易往往容易折断,而水则兼顾了刚强和柔弱的特性,有时候它可以强大地摧毁一切,有时候又柔弱到很容易被破坏。人也应该具备水的特性,要懂得将刚直和柔软的特性同时展示出来,要懂得刚柔并济,进退有度。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表达方式、认知水平、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所以在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冲突,这个时候,如果你寸步不让,一味坚持自己的原则或者立场,那么很可能会和对方发生激烈碰撞,甚至因此而惹上麻烦,如果你愿意示弱,愿意适当迁就对方,愿意委屈自己,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化解矛盾,相信别人对你也会越来越信任。所以说那些八面玲珑的人通常都具有很好的人缘,他们总是能够把握每个人的心理,总是能够做到进退自如、屈伸自如,对于什么时候该强硬表态,什么时候该服软,总是掌握的一清二楚、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