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5384400000017

第17章 书中自有颜如玉?(1)

解玺璋

报载,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第23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奇观迭起,参展出版社为吸引读者眼球,营销手段可谓变幻莫测,花样翻新,最有诱惑力的一幕发生在开幕当天,在书展二层最显眼的发布大厅,小说《蛙》的新书发布会正在举行,舞台上除了用于访谈的桌椅,还有一条延伸到观众席的红地毯。灯光渐暗,时尚新潮的音乐响起,只见两位身着低胸白色纱裙的模特徐徐走上舞台。两人迈着专业的时装步,手里捧着莫言的新书《蛙》。伴随着音乐声,一个颇为低沉的男声正声情并茂地介绍着《蛙》的故事梗概。这一新颖的形式立刻在现场赢得一片喝彩之声。

据说,身在现场的莫言,“表情很淡定”,也很坦然,他表示:“传统的阅读方式正在受到电子化的挤压,大家都在千方百计地吸引读者的眼球,把读者吸引过来。书模的出现是必然的趋势,它没有负面的意义,人们会慢慢接受这样的宣传形式并成为一种习惯,我想今年的宣传用了书模,明年的图书宣传形式会更加绚烂。”莫言的这番话,多少有一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的伤感。放在10年前,甚至5年前,我不相信莫言肯说这番话。可是,在当今这个娱乐为王的时代,他不仅一定要这样说,而且,说的时候还要给人一种看上去“淡定”、“坦然”的感觉,想想也真够难为他的。

诚然,这件事也照见了商业娱乐大潮中精英文学的尴尬处境。难以想象的是,现在要使人们注意到一本书(还甭提劝人读了),竟要如此的煞费苦心吗?我不怀疑出版人和作家的善良,他们不过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本书,进而购买这本书,阅读这本书罢了;但我怀疑它所能产生的效果究竟有多大?是不是很有限?历来劝人读书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威逼,譬如头悬梁锥刺股之类;另一种是利诱,甚至色诱,譬如红袖添香、齐眉举案之类。北宋皇帝劝士子读书,其中就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的许诺。是不是很有效呢?应该算是有效的吧,我们从《聊斋》和《儒林外史》中可以找到许多有效的例子,但这种有效怕也只能多出几个范进或王生。

其实,以美女来劝人读书,更像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美女也许能吸引更多的眼球关注此书,但无助于读者与此书建立更深刻、更真实的关系,也挡不住精英文学渐入颓唐的大趋势,反而暴露了精英文学的心虚和胆怯。美女书模之后还有什么“更加绚烂”的手段呢?这种坠落只能不断地突破人们的心理底线,到那时,不知莫言是否还会显得很“淡定”,很“坦然”。事实上,美女治不了精英文学的病。精英文学离美女越近,离社会现实,离我们这个时代,离挣扎于这个时代的社会大众也就越远了。它的病可也就越发的严重了。

春晚应是谁的春晚?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春晚的消息特别多,有点铺天盖地、应接不暇的感觉。但此春晚已非彼春晚。在此之前,春晚仿佛是个专有名词,一提春晚,大家自然想到央视春晚;在此之后,这个习惯怕是要变一变了,因为春晚太多了,不再是央视专有了。

大家稍一留意就会发现,今年张罗做春晚的人特别多。人们似乎并没有因为去年“山寨春晚”的夭折而气馁,反而使更多的人鼓起了勇气,振奋了精神,焕发了斗志,要来完成这个未竟的事业。所以我们看今年,不仅有北京电视台的“网络春晚”,还有八大门户网站联手打造,第一视频首先推出的“春网开元”网络大拜年,以及搜狐、网易、千橡互动、凤凰新媒体、TOM网、千龙网、新浪网接力推出的网络春节晚会,更有以“北漂”为号召举办的北漂春晚。恐怕还不止于此,从各种报道来看,已经有了老年春晚、农民春晚、摇滚春晚、动画春晚等等,而且,春晚还办到了社区、村镇之中,甚至许多公司、企业,也来凑这个热闹,要自己筹办春晚,其火爆景象,大有全民办春晚的气势,看上去十分喜人。

这使我想到了人们口口相传的传统的春节,我生也晚,那种盛况,只能从书本中去体会和感受了。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春节,绝非除夕一个晚上,而是一进入腊月就开始了,这种年节的气氛一直要延续到整个正月,二月二,龙抬头,接下来是春耕大忙,年节也就过去了。这带有典型的农耕时代的文化特征,其中最显著,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人人参与其中,没有人是置身事外的,这也是所有民间民俗年节文化的特点。

然而,央视春晚的诞生悄悄地改变了春节的传统文化内涵,它借助强大的媒体传播之力,把内涵丰富的春节变成了全国人民对于除夕之夜一场晚会的期待,把自主参与的每一个个体变成了电视机前的昏昏看客。这或许正是央视春晚越来越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换个角度应该说,央视春晚曾经占了改革开放初期春节节庆文化活动相对比较贫乏、比较单调的先机,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特别是传统文化重新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和节庆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发掘出来,使得人民大众对年节文化,特别是春节文化,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再满足除夕之夜的看客身份,而更希望自己也能上台一试身手,这恰好体现了民众在节庆文化中主体意识的觉醒。

春晚应该是谁的春晚?当然是亿万民众自己的春晚,而非一家一户的春晚。就像早年间村村办社火一样,全民办春晚,有没有可能发展、演化成新型社区的节庆文化活动,使社区这种新的社会组织,真正取代传统农耕时代的宗法村社组织,成为新型人际关系的社会纽带呢?如果真能这样的话,或许我们在有生之年还会看到春节复兴的盛况,那时的春节才有可能之称为中国人的狂欢节。

年度汉字是一面镜子

年度汉字评选近来颇受到舆论的关注。新华网日前推出了包括“爱”字在内的26个汉字的候选名单,希望通过网友的投票,选出2009年的中国年度汉字。从目前投票的情况来看,排在第一位的“爱”字得票率只有2.82%,“涨”字的得票率最高,达到了15.3%,而紧随其后的是“房”字和“被”字,前者为12.7%,后者为10.6%。

中国是汉字的故乡,但年度汉字评选却首先来自日本。自1995年起,每年年底,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汉检)都要在古寺清水宫宣布年度汉字,至今已保持了13年。前不久刚刚公布了今年的年度汉字,“新”字因得票最多而当选。在台湾,由退休人士郭耀华所推荐的“盼”字在评选中胜出,成为本年度的当选汉字。

用一个字象征这一年的世态民情,是一项很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不是吹,在这个世界上,似乎也只有汉字才能给人类似的暗示和联想。日本的“新”字和台湾的“盼”字,就有许多微妙的含义和意味隐含在其中。回头再看我们这里的评选,每个字所包含的意味,几乎一望而知,无须说明,也无须注释,都是我们感同身受的。

比如新华网评选得票率最高的“涨”字,显然是对我们当下生活经验的高度概括。作为居民生活一日不可或缺的水、电、气、油,其价格都在上涨;蔬菜、水果、粮油,价格也在上涨。如果联系到排名第二的“房”字,那么,这个“涨”字的面目就更加露出其狰狞之相了。没有人不认为,中国的房价已经涨到十分危险的高度,它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无法预测的危害,而不仅仅是穷人或不很穷的人都买不起房这么简单。和“房”字有关的还有那个带血的“拆”字,这个字能在2009年进入公众的视野,承载着更多人的触目惊心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