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危机边缘
5374300000091

第91章 坟场的秘密

众人眼前是一大片开阔地,不过并非平原,而是个斜坡,被分割成一层又一层的梯田样式,跟现在的公墓格局有点相像,很多地方长满了杂草,但是依然能够看得出是一个个突起的大大小小的坟包和墓碑,一眼望不到边,象牙说一万估计都是少的,看起来诡异又壮观,总让人感觉瘆得慌。

“看来我的推测没错啊,看这里坟包的数目,就知道这村子的人数绝对不是小数目。”鸭舌帽说道。

霍方“咦”了一声,像是发现了什么,然后蹲下来,用木棍挑开身前一块墓碑边上的杂草,但是上面布满了青苔,仍是看不清上面的字,象牙比较莽,直接用手扒拉开,上面的字才显现出来,连谢谢都懒得说直接蹲下去看得津津有味。

旁边的象牙看了半天不得要领:“就这么几个字,还特么是繁体字,很有意思么?”

霍方摇摇头,说道:“看生卒年。”

象牙凑上去读了半天,最后还是放弃:“繁体字,不认识,不过我总算是相信这就是古代的村子了。”

白启也蹲下来,看到这家墓地主人姓杨,生卒年呢是:“大明洪武十三年到大明建文七年。洪武皇帝总共31年,也就是这人洪武年间活了18年,在建文朝又活了7年,加起来也不过25年,壮年逝世,天妒英才啊!”

霍方摇摇头道:“不是这个,你看一下年号,建文七年。”

白启想了想,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建文帝,即明惠宗朱允炆,朱元璋之孙,在位四年,而这里却写着建文七年,显然不科学,因为所谓的“建文七年”已经是永乐年间了。

“难道说这些人是建文旧部?”方芳假设道。

霍方点点头:“有可能,或许还不止这样,不过,具体的情形,很难说。”

鸭舌帽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又去扒拉其他的墓碑,查看十几块基本上都是卒于“建文年间”,有长有短,短的不过建文四五年,长的却到了建文七十年,姓氏基本是林和杨,也有姓朱的。

事情很明显了,这些人估计都是建文旧部,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后,这些旧部忠于旧主,在这个地方隐匿下来,世世代代在此居住和繁衍,因为人数众多,倒也不怕族内通婚。

这种事情在古代并不稀奇,在《桃花源记》中就是这样的,世代不对外开放,只能族内通婚,世代繁衍。

“这些人真够衷心的,现在哪还有这样的人?都是树倒猢狲散。”白启不由得感慨。

饶华做生意的感慨更多:“是啊,如果我有这么一帮忠心耿耿的伙计,那特么就牛鼻了。”

方芳女人心细,她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看,这越往后的死的时间越晚,好像寿命也越长。”

这么一说还真是,白启匆匆算了一下,第一排的基本上二三十岁就死了,第二三排的好像是在五十岁左右,而五排的则年龄在七十以上,简直就是等差数列啊,这也太整齐了。

霍方一听,纵身跳上一块石碑,向后一跃,跳到另一块石碑上,接着连续几步已经到了十余排之后。

白启嚷道:“我去,你也尊重一下死者啊,小心他们晚上来找你啊!”

“别嚷嚷了,吵死了,”方芳摆明了护着霍方,“霍方,怎么样?”

“这边的人寿命都在一百岁以上,是个普遍现象。”霍方在那边说道。

这里的几个人没有霍方那样的身手,只能老老实实走过去,白启数了数,是第十五排和十六排,有些出生在“建文两百多年”,卒于“建文三百多年”,确实在一百多岁了,当然那什么“建文帝两三百年”肯定是为了纪念建文帝,算一下,那时候都到大清王朝了,而这些人又不知道公元记法,想想真是可悲,这些人竟然“乃不知有满清”,糊里糊涂的。

“一百多岁,现在都可以算得上是长寿,在这个地方竟然后面的大部分都是一百岁以上,真是神奇,难道这里真的这么适合养老?”饶华喃喃感慨道,“如果开发出来,那些富豪估计再多钱都愿意买单啊!”

白启摇摇头不理会这货,再往后就是最后几排,明显比前面几排新多了,算了算也在一百岁以上,离谱的有一百五十多岁,不过都是卒于“建文五百多年”以后,算了算,已经到了清朝末年,后面则没有了,这也验证了这里确实在一百多年前发生灾难的推测,就是因为这样,所以这一百年以来,倒没什么人埋在这里,事实上,一旦见识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很难再有心思回到这种地方。

坟场后面还有一大片空地,估计是预留出来的,不曾想这些人一去不复返,以后再也用不上了,想想还是挺悲哀的,好好的一个长寿村,就这样莫名其妙消失了。

“算了,不想了,弄点儿吃的去。”饶华说道,他对什么迷局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这话正得象牙的心意,两个伙夫准备打道回府去整烧烤,其他人仍旧站在这里,虽然不知道想什么,但是也要装作很忙的样子。

“诶,我说你们这样站着也挺无聊的,不如这样吧,我看到那上面好像有一座庙还是什么的,你们可以去看看啊!一个半小时以后回来吃饭啊!”饶华给这些人提供了个消遣的渠道。

分道扬镳之后,众人往后看过去,看到坟场后面还有一条宽敞的道路,只不过和其他的路面上一样,长满了杂草,好在这里的人都习惯了这种环境,倒也不是太苦恼。

走着走着,白启越发发现不对劲:“你们看这里的路面是用青石板铺的,比其他路面规格好多了,你们说那上面的庙是什么庙啊?”说着,用手指了指在半山腰露出一角古色古香飞檐的建筑物。

“看一看不就知道了?”方芳说道,加快脚步。

这石板路倒是不长,也就在一两千米,弯弯绕绕的盘旋到了庙前,正中的匾额上书三个字……建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