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摆对心态做对事:案例实用版
5359000000029

第29章 坚持到底,信念筑就成功(4)

1864年9月3日这天,寂静的斯德哥尔摩市郊,突然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的浓烟霎时间冲上天空,一股股火花直往上窜。仅仅几分钟时间,一场惨祸发生了。当惊恐的人们赶到出事现场时,只见原来屹立在这里的一座工厂已荡然无存,无情的大火吞没了一切。火场旁边,站着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突如其来的惨祸和过分的刺激,已使他面无人色,浑身不住地颤抖着……这个大难不死的青年,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在这次爆炸中,小弟弟被烧死,父亲也因受刺激而引起脑溢血惨案发生后,警察当局立即封锁了出事现场,并严禁诺贝尔恢复自己的工厂。人们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他,再也没有人愿意出租土地让他进行如此危险的实验。困境并没有使诺贝尔退缩,几天以后,人们发现,在远离市区的马拉仑湖。出现了一只巨大的平底驳船,驳船上并没有装什么货物,而是摆满了各种设备,一个青年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一项神秘的实验。他就是在大爆炸中死里逃生、被当地居民赶走了的诺贝尔。大无畏的勇气往往令死神也望而却步。在令人心惊胆战的实验中,诺贝尔没有连同他的驳船一起葬身鱼腹,而是碰上了意外的机遇——他发明了雷管。雷管的发明是爆炸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随着当时许多欧洲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开矿山、修铁路、凿隧道、挖运河都需要炸药。于是,人们又开始亲近诺贝尔了。他把实验室从船上搬迁到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温尔维特,正式建立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接着,他又在德国的汉堡等地建立了炸药公司。一时间,诺贝尔生产的炸药成了抢手货,源源不断的订单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诺贝尔的财富与日俱增。

然而,获得成功的诺贝尔并没有摆脱灾难。

不幸的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其它几处实验基地发生了灾难性的爆炸,诺贝尔又一次被人们抛弃了,不,应该说是全世界的人都把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份灾难给了他一个人。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和困境,诺贝尔没有一蹶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对已选定的目标义无反顾,永不退缩。在奋斗的路上,他已习惯了与死神朝夕相伴。

炸药的威力曾是那样不可一世,然而,大无畏的勇气和矢志不渝的恒心最终激发了他心中的潜能,最终征服了炸药,吓退了死神。诺贝尔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获专利发明权355项。他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创立的诺贝尔科学奖,被国际科学界视为一种崇高的荣誉。

不经历风雨就不会见到彩虹,任何一个人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平平坦坦的,都会走一些弯路,经历一些坎坷,在一次又一次地跌倒之后才能为成功找到出路和方向。

9.坚持不懈,笑对挫折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两只青蛙在觅食中,不小心掉进了路边一只牛奶罐里。牛奶罐里还有为数不多的牛奶,但足以让青蛙们体验到什么叫灭顶之灾。

一只青蛙想:完了,完了,全完了,这么高的一只牛奶罐,我是永远也出不去了。于是,它很快就沉了下去。

另一只青蛙在看见同伴沉没于牛奶中时,并没有一味的沮丧、放弃,而是不断告诫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够跳出去。”它每时每刻都在鼓起勇气,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奋起、跳跃——生命的力量与美展现在它每一次的搏击与奋斗里。

不知过了多久,它突然发现脚下黏稠的牛奶变得坚实起来。原来,它的反复践踏和跳动,已经把牛奶变成了一块奶酪。不懈的奋斗和挣扎终于换来了自由的一刻。它从牛奶罐里轻盈地跳了出来,重新回到了绿色的池塘里。而那一只沉没的青蛙就那样留在了那块奶酪里,它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机会逃离险境。

一只小小的青蛙在面临危险的时候都能坚持到最后,而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生活中,人们所遭遇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就像是压在人们身上的“泥沙”。人们只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将它抖落掉,然后站上去,“泥沙”就变成了成功道路上的垫脚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困难可以练就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才干,磨炼人的耐性及承受能力。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困难自会低头,成为磨炼我们坚强性格的磨刀石。

一位哲人曾说过:“并不是每一次不幸都是灾难,早年的逆境通常是一种幸运。与困难作斗争不仅磨砺了我们的人生,也为日后更为激烈的竞争准备了丰富的经验。”逆境和苦难常常能锻炼人们的意志,一旦具备了像钢铁一般的意志,成功对于他们而言,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事实上,每一位杰出人物的成长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是他们善于在艰难困苦中向生活学习,磨砺意志,才在最险峭的山崖上扎根成长为最伟岸挺拔的大树,昂首向天。

大约在两个半世纪以前,在法国里昂的一个盛大宴会上,来宾们就一幅绘画到底是表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某些场景,还是描绘了古希腊真实的历史画面,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看到来宾们一个个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气氛越来越紧张,主人灵机一动,转身请旁边的一个侍者来解释一下画面的意境。

这是一位地位卑微的侍者,他甚至根本就没有发言的权利,来宾们对主人的建议感到不可思议。结果却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这位侍者的解释令所有在座的客人都大为震惊,因为他对整个画面所表现的主题作了非常细致入微的描述。他的思路显得非常清晰,理解非常深刻,而且观点几乎无可辩驳。因而,这位侍者的解释立刻就解决了争端,所有在场的人无不心悦诚服。

大家对侍者一下子产生了兴趣。

“请问您是在哪所学校接受教育的,先生?”在座的一位客人带着极其尊敬的口吻询问这位侍者。

“我在许多学校接受过教育,阁下,”年轻的侍者回答说,“但是,我在其中学习时间最长,并且学到东西最多的那所学校叫做‘逆境’。”

这个侍者的名字叫做让·雅克·卢梭。他的一生确实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早年贫寒交迫的生活,使得卢梭有机会成为一个对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深刻认识的人,尽管他那时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侍者。然而,他却是那个时代整个法国最伟大的天才,他的思想甚至对今天的生活仍有着重要的影响。让·雅克·卢梭的名字,和他那闪烁人类智慧火花的着作,就像暗夜里的闪电一样照亮整个欧洲。

这一切伟大成就的取得,莫不得益于那所叫“逆境”的学校。

“逆境”是最为严厉最为崇高的老师,用最严格的方式教育出最杰出的人物。人要获得深邃的思想,或者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就要善于从艰难穷困中摒弃浅薄。不要害怕苦难,不要鄙夷不幸。往往不幸的生活造就的人才会深刻、严谨、坚忍并且执着。

很多年轻人也许都心存愤懑,也许都在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抱怨环境对自己的不利影响,那么,读一读英国着名作家威廉姆·科贝特当年如何学习的事,一定能让你停止这类的抱怨。

科贝特回忆说:“当我还只是一个每天薪俸仅为6便士的士兵时,我就开始学语法了。我铺位的边上,或者是专门为军人提供的临时床铺的边上,成了我学习的地方。我的背包也就是我的书包。把一块木板往膝盖上一放,就成了我简易的写字台。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没有为学习而买过任何专门的用具。我没有钱来买蜡烛或者是灯油。在寒风凛冽的冬夜,除了火堆发出的微弱光线之外,我几乎没有任何光源。而且,即便是就着火堆的亮光看书的机会,也只有在轮到我值班时才能得到。为了买一只钢笔或者是一叠纸,我不得不节衣缩食,从牙缝里省钱,所以我经常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

“我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用来安静学习的时间,我不得不在室友和战友的高谈阔论、粗鲁的玩笑、尖利的口哨声、大声的叫骂等等各种各样的喧嚣声中努力静下心来读书写字。要知道,他们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属于最没有思想和教养、最粗鲁野蛮、最没有文化的人。你们能够想象吗?”

“为了一支笔、一瓶墨水或几张纸我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每次,揣在我手里的用来买笔、买墨水或买纸张的那枚小铜币似乎都有千钧之重。要知道,在我当时看来,那可是一笔大数目啊!当时我的个子已经长得像现在这般高了,我的身体很健壮,体力充沛,运动量很大。除了食宿免费之外,我们每个人每周还可以得到两个便士的零花钱。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个场面,回想起来简直就是恍如昨日。有一次,在市场上买了所有的必需品之后,我居然还剩下了半个便士,于是,我决定在第二天早上去买一条鲱鱼。当天晚上,我饥肠辘辘地上床了,肚子在不停地咕咕作响,我觉得自己快饿得晕过去了。但是,不幸的事情还在后头,当我脱下衣服时,我竟然发现那宝贵的半个便士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不翼而飞了!我一下子如五雷轰顶,绝望地把头埋进发霉的床单和毛毯里,就像一个孩子般伤心地嚎啕大哭起来。”

但是,即便是在这样贫困窘迫的不利环境下,科贝特还是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在逆境中卧薪尝胆、积蓄力量,坚持不懈地追求着卓越和成功。

科贝特后来成为了着名的作家。艰难的环境不但没有消磨他的意志,反而成为他不断前进的动力。他说:“如果说我在这样贫苦的现实中尚且能够征服艰难、出人头地的话,那么,在这世界上还有哪个年轻人可以为自己的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找到开脱的借口呢?”

读到这里,你是否感觉到心灵一震,那好,如果你想出人头地的话,就让一切借口和抱怨都见鬼去吧!

卢梭和科贝特,出身都贫穷艰难,然而,真正杰出的人物,总是能突破逆境,崛起于寒微。艰难的环境既能毁灭人,也能造就人;不过,它毁灭的是庸夫,而造就的往往是伟人。

现代生活中,个人与事业同样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有的人会出现暴怒、恐慌、悲哀、沮丧、退缩等情绪,影响了学习和工作,损害了身心健康。这种人就是缺乏雄心壮志,甘愿平庸的人。有的人却笑对挫折,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善于把不利条件化为有利条件,摆脱失败,走向成功。

如果我们对于要实现的目标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断向前的野心,那么,我们便能战胜逆境。如果能够树立起一种成大事的雄心壮志,那么,我们便会把挫折仅仅看成是我们要越过的障碍,看成是对我们的智慧的挑战。相反,那些缺乏雄心壮志甘愿平庸的人,就缺乏这种坚强的力量,他们往往把挫折变成摧毁自我信念的工具,变成自己前进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难关。

任何挫折都只是人生中的一道小坎儿,可真正能跨过坎儿的人却很少,大多数人只会埋怨小坎儿为什么总是缠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