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选对思路做对事:案例实用版
5358000000005

第5章 敢为天下先,创新产生奇迹(1)

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静止不前的,世易时移,我们的思维习惯也要跟着改变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当路走不通时,不要再一味顽固,而要学会改变。只有学会改变的人,才能登上人生成功的巅峰。

1.做事不要“一根筋”

做事要学会灵活变通。在现实工作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智慧之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反之,一个不善于变通的人,“一根筋”只会四处碰壁,被撞得头破血流。

美国的知名政治家斯特拉曾说:“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是你如何看待他们。”

有一种鱼叫马嘉鱼,长得很漂亮,银肤燕尾大眼睛,平时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溯流产卵,随着海潮漂游到浅海。

渔民捕捉马嘉鱼的方法挺简单:用一个孔目粗疏的竹帘,下端系上铁,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拦截鱼群。马嘉鱼的“个性”很强,不爱转弯,即使闯入罗网之中也不会停止。所以一只只马嘉鱼“前赴后继”地陷入竹帘孔中,帘孔随之紧缩。竹帘缩得愈紧,马嘉鱼愈愤怒,它们更加拼命往前冲,结果就会被牢牢卡死,最终被渔民所捕获。

当我们遇到复杂的事情时,不可总是一味地固执己见,或无法应对时就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其实只要灵活变通,脑子转快些,灵活点,别“一条路跑到天黑”,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

古时候,有两个和尚决定从一座庙走到另一座庙,他们走了一段路之后,遇到了一条河,由于一阵大雨,河上的桥被冲走了,但河水已退,他们知道可以涉水而过。

这时,一位漂亮的妇人正好走到河边。她说有急事必须过河,但她怕被河水冲走。

第一个和尚立刻背起妇人,涉水过河,把她安全送到对岸。第二个和尚接着也顺利渡河。

两个和尚默不作声地走了好几里路。

第二个和尚突然对第一个和尚说:“我们和尚是绝对不能近女色的,刚才你为何犯戒背那妇人过河呢?”

第一个和尚淡淡地回答:“我在好几里路之前就把她放下来了,可是我看你到现在还背着她呢!”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要学习第一个和尚勇于任事的行为,而不要像第二个和尚,那么轻易就被一个成规束缚住了。

中国有句古话:“伸缩进退变化,圣人之道也。”所以,大凡一个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驾驭时势的人。

变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有时候我们需要执着,但执着不是固执。做人不能太固执,要灵活变通。善于灵活变通者,将对手也能变为朋友,这就等于为自己的未来添了一条路。因此,要变通你的思路和你的态度,不要总是“一根筋”扯不断。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产生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一根筋”不但不利于合作,还影响工作效果。工作上的交往不同于个人选择挚友良朋,应该从工作的层面上考虑,尽量搞好彼此的合作。这种合作,是比较宽泛和宽容的。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习惯及爱好,如果在与他人合作中,过分强调对方行为性格中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就会因为这些微小的隔阂而引起沟通上的障碍,产生好恶,从而影响合作。

现在的社会中,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与不好应付的人打交道。交际技巧上也相当重视这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的人与这种类型的人往来时,心情都相当不轻松、不愉快。如果可能的话,大家都想对他们避而远之。但是,既然无法避免,最好的方法便是正视并面对这件事,并设法寻求解决之道才是。

做人要学会用“变”,要知“变通”之要领。当你遇到阻力而停滞不前,或因困难阻碍难行时,就要灵活变化一下方向,把阻力变成推你前进的动力。正所谓“低头也是一种智慧”,低头不是对人臣服,而是一种灵活变通的智慧,是调整状态,相机而动。所以你一定要抛弃你的“一根筋”。

2.变则通,通则活

头脑灵活之人,从来不会走到绝路上去。俗话说:变则通,通则活。孙子曾说过“君子慎独”。即真正的君子,要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严格地约束自己,不会做出违反法律及伦常的事来。对于变通者更要有君子的智慧,只有变通才会有的好结果。

张君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年轻人,他在一个外商独资企业里做事。同办公室有位同事,年龄、学历等各种条件与张君相仿,只是这位同事在办公室里只用“约翰”这个英文称谓,张君对此不以为然。

两个条件相近的年轻人在同一处工作,自然会有竞争。时间长了,张君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干劲绝对不比约翰差,可是外国老板却对约翰更赏识。常常是他们两人同在办公室办公时,老板打电话把约翰叫去商量事情。而且有一次晋升的机会,老板也给了约翰。张君感到苦恼,但又不知是什么原因。

不久张君被派去做一件有难度的工作,他充分发挥才干,事情办得利落漂亮。外国老板非常高兴,夸赞他说:“你比约翰要强。”接着又问他:“你能否起个英文名字呢?你的中文名字我叫起来实在太费力了。”至此,张君才明白,原来自己先前与约翰待遇的差别,是由名字引起的。

张君后来也起了一个顺口的英文名字。他现在想通了:人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固执,来顺应大的环境,与时俯仰,特别是当你向着某个既定目标努力时,如处处执拗,不啻为设置障碍,那样的话只能被环境所淘汰。

变通讲究灵活,它不从一个角度看问题,而是时常变换几个角度,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你早晨一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早饭、上班或学习……在这一系列生活片断中,你一定会养成某种习惯,比如刷牙时你会常用一定的姿势,吃饭时你常坐某个位置,上班时常走某条线路。习惯使你的生活有规律,可以使你少动脑筋,很自然地就完成一些事,习惯使你感到舒畅。

然而,习惯也有一个很大的害处,就是使你总在老路上走。这就像你看书时,把某一页纸折了角,然后合上书。过一段时间,你重新打开书时,便会一下子翻到有折角的那页。我们的习惯就像那折角一样,会使我们重复过去的办事方式,而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

顺应形势的变化而采取行动,才能把握机遇,才能无往而不胜。

王先生开了一家电脑公司,除了卖各种电脑软硬件、配件外,也帮人家组装电脑。一开始他的生意并不好,而且还因为不慎轻信朋友,有两万多货款无法追回,经过交涉,也只是抵了一批鼠标垫,共有两万多只。

一个破鼠标垫,随便到什么展览会上就可以拿几个,能有多少人买?两万只鼠标垫,怎么才能卖得出去呢?王先生就像手持鸡肋,食之无用,弃之可惜。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王先生只好闲坐着,看看报纸,或者玩玩电脑游戏。

有一天,王先生的一个朋友来玩,闲聊之余便坐在王先生的电脑前练习打字。这个朋友刚学会五笔输入法,一些字根还记不熟,翻书又麻烦,不由得说了句“要是字根就在鼠标垫旁边就好找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先生突发奇想:要是在这批鼠标垫上印上五笔字型的字根表,也许会方便那些记不准字根的人。但如果卖不出去的话,他又要多贴印刷的成本。

想了想,他还是决定试一试。印上了字根表后,他到网吧、打字店、电脑培训班等处推销,果然卖了很多。一天,一个中年男子来到王先生的公司,看到了这种鼠标垫,询问了价格,说如果一个1.2元钱的话,他会买两万个鼠标垫。原来他也是一家电脑公司的老板,最近他的公司接了一个大单子,给一家全国联网的寻呼台作系统集成方案,这个单子很大,PC机就要配两万台。寻呼台那方面要求,所用的PC机除了配齐常规的设置外,还特别强调每台PC机需要一个鼠标垫和一张五笔型字根表。为此,这个中年老板走了好几个地方,就是没有合适的产品和合适的价位。今天看到王先生这里的鼠标垫上印着五笔字型字根表,真是喜不自胜。这下他可以两件事情当作一件事办,两样东西用一样东西的价钱买回去,省钱又省事,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王先生正好还剩差不多两万个鼠标垫,这笔生意就成交了。

因为一个小小的添加,死货就变成了活钱。如果王先生一直不改变自己的思路,那么,就不会有机会推销自己的鼠标垫,有了变化就有了机会。

善于变通的人能够认识到,机会就什么而言而成为机会,并及时采取行动以抓住机会。变通能力需要以洞察力和行动力为武器,时时与自身固执的心态作斗争。如果固执的心态始终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通,那么结果一般不会很好。

3.变通指引你走向通往成功的坦途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要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查自己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做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都会将指引你走向通往成功的坦途。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皮林说过:“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在很多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目标和思维会使自己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这时,最明智的做法是穷则思变,变则通,及时地抽身而退,去开辟其他研究项目,寻找新的成功契机。

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大量的实验失败之后,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在力学研究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而牛顿却跳出了这无谓的研究,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当你确定了目标以后,下一步便是要审慎地鉴定自己的目标,或者说确定自己所希望达到的领域。如果你决心做一下改变,就必须考虑到改变后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决定解决某一问题,就必须考虑到解决问题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当描述了理想的目标以后,你必须研究一下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财力、人力的花费是多少,你的选择、途径和方法只有经过检验,方能估量出目标的现实性。你或许会发现自己的目标是可行的,否则,你就要量力而行,修改自己的目标。

现在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毅力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请你坚持自己的目标吧,不要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变通。如果你的确感到行不通的话,就尝试另一种方式吧。

许多成功人士一生不败,关键就在于用活了为人处事的变通之道,进退之时,俯仰之间,都超人一等,让左右暗自佩服,以之为师。

两个探险家在林中狩猎时,一头凶猛的狮子突然跳到他们面前。“保持镇静”,第一个探险家悄悄地说,“你还记得我们看过的那本关于野生动物的书吗?那书上说,如果你非常冷静地站着别动,两眼紧盯着狮子的眼睛,那它就会转身跑开的。”“书上是那么写的,”他的同伴说,“你看过这本书,我也看过,可这头狮子看过吗?”

如果这两个探险家真的两眼紧盯着狮子的眼睛的话,后果肯定只有一个。因此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无论是学习、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学会应变,学会变通,不可太形而上学。

如果学会变通,遇到事情时对自己说“总会有别的办法可以办到”。那么,做事就会更顺利。

现在每年有许多家新公司获准成立,可是几年以后,只有一小部分仍然继续营运。那些半路退出的人通常会这么说:“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只好退出为妙。”其实,失败固然有种种理由,但根本的一条是钻进了困难的牛角尖而不知自拔,在困惑的黑暗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成功者的秘诀往往是随时检查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然后合理性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轻松松地走向目标。这也就是所谓的变通是成功路上的一条捷径。

如果一味的坚持,而不去检查自己的想法到底是否是正确的,那么这个坚持即是无谓的执着,是不知变通的愚昧,因此,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处理这类事件时,一定要知难而退,见好就收,不做无谓的牺牲,因为错误的决定,只能让你南辕而北辙,离真理之路越来越远,即使是付出百倍的艰辛,也很难达到目标。

4.放下固有的思维模式

绝大多数人一遇到困难,还未曾仔细思量这个困难的程度到底如何,就预先在自己心底放下了栅栏。一旦栅栏放下之后,再想跨越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事了。遇到阻碍时,只要找出问题真正的关键所在,就可以很轻易地征服它。其实跨越栅栏,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尤其是要跨越思想上的栅栏。

要想创意思考,首先必须彻底抛弃旧习,拒绝维持现状。事不分大小,从变换午餐的新花样到测试公司由来已久的问题解决方案,都可以有变化。换句话说,有创意的人愿意接受风险。如果不冒一些风险、不跌几次跤,就不可能有所进步。

一位知名企业家分店遍布全国。然而当初刚刚开始经营时,他也曾遭到严重的瓶颈。创业初期,他沿着铁路沿线开了三家店,但是生意却非常差。这一天,他垂头丧气地从店中出来,坐上火车回家。“怎么办呢?店里的生意这么差,就快要撑不下去了!”通口先生心里嘀咕着。坐在前排的几个小学生的嬉笑声,打断了他的懊恼。他抬起眼来往前看了一看,目光被一个孩子手上抡转的三角板给吸引住了。“是了,我的三家店位于同一条直线之上,所以有效客源无法集中,应该要呈三角鼎立,如此三点连线起来,就能确保中间的客源了。”不久,他关闭了两家店,另外又开了两家新店,三家店鼎足而立。果然,过了没多久,业绩直线上升。这位企业家用这种三角经营法陆续地开了上千家分店,成了全国知名的企业。

所以,遇到阻碍时,应该仔细反转地推敲思考,找出问题真正的关键所在。在不为人知的一个角落里,永远藏着一个通向光明的出口,等待聪明人去发现。这就是这位企业家给我们的启示。

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有可能会给我们心里制造更高的栅栏,就像今天有成千上万的推销人员徘徊在路上,疲惫,消极,收入不足。于是有太多的人抱着希望踏进来,又有大批的人带着失望走出去。为什么?因为他们所想的一直是他们所要的,而不是让大家知道他的服务或商品将如何能帮助民众解决问题,为民众带来方便。欧文梅说:“一个能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理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于是当第一次碰到挫折的时候也许觉得没什么,第二次,第三次碰到挫折的时候,他就会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做好推销工作,于是当他第四次去推销的时候,他事先已经在心里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心理的栅栏,那么他绝不可能成功,因为他无法跨越心里的障碍。因而我们要学会换一种角度看事情,出现了问题要试着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换位思考,也许会有新的发现,会找到成功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