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就事业的秘密
53527900000001

第1章 思路要时时创新

拥有一流的思维

在走向人生富有之路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不是拥有资金,而是拥有一流的思维。

有一个富翁去一个风景秀丽但是却很贫穷的地方旅游,在领略了大好河山的同时,也被当地的贫穷所震撼。于是生出想要帮助这里的人改变一下的想法,恰好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放牛娃。

他就问这个放牛娃:“你放牛是为了什么呢?”放牛娃说:“为了赚钱。”

“那赚了钱要做什么呢?”“为了娶媳妇。”

“娶了媳妇为了什么呢?”“为了养娃。”

“养娃又为了什么呢?”“为了放牛。”

结束了和放牛娃的对话,富翁感慨万千,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打算。

思路决定了一个人的出路和人生的高度。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一个放牛娃的梦想,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如果一个人的头脑囿于千百年来习惯思维的桎梏将会是怎样的恐怖,一个在贫穷的思路下成长起来的孩童注定要延续父辈的贫穷。实际上,我们周围又有多少人不就像黄秋生在电影济公中所扮演的那个十世乞丐一样,就算是想通要当神仙了,最后不还只是想要当个神仙乞丐么。

在走向人生富有之路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不是拥有资金,而是拥有一流的思维。

网易的创始人丁磊,从一名穷大学生到当时中国首富的奋斗历程,仅仅用了7年时间。而要创造等量的财富,那个放牛娃要放几辈子的牛也不可能实现。这就是思路的不同。

2004年10月,美国着名杂志《商业周刊》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可能让我们对思维在人生中的价值认识更深刻。

在这篇名为“最佳商学院排名”的文中,《商业周刊》披露:在调查雇佣MBA学员的公司中,芝加哥大学的毕业生最受欢迎。

为什么该校的毕业生最受欢迎呢?主要因为该校培养了大批“经济神童”。而大批“经济神童”之所以产生,是由于该校特别重视对MBA学员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能力的系统训练。正如一位富翁所说:“只有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的人,才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告诉自己,从今天就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财富思维,用心去深入洞察每一个对象,用自己的新思路来扩展自己的事业。思维在一个人的成功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商业巨子哈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中学的时候,哈默就赚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车。是怎么赚的呢?

有一次他逛商店时,看到一款新车,市场特别流行,他非常想买,但是一看价格,他就傻了:185美元!这在当时可是工薪阶层半年的工资啊!一个小孩哪有那么多钱呢?但是他不死心,就去向哥哥借钱。哥哥不相信他能还得起,就不借,但是经不起他死磨硬缠,只好借给他。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哈默保证在两个月内如数还钱。

小哈默心里也没底,自己怎么能还上那些钱呢!但是,想到自己心爱的车,他还是咬着牙答应了!结果他没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把钱全部还上了。怎么还的呢?

原来买到车以后,哈默立即寻找赚钱的机会,他发现有一家百货商店,圣诞节期间招聘送货员,他想自己正好有一辆车,可以去送货。他想去试试!

可他去了那家商店,人家并不认可,一个中学生能送什么货啊?

他灵机一动说:“如果我送得没有别人多,我就不要钱。”

老板被他的决心打动了,就决定给他一次机会。小哈默利用自己的勤奋,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同样的时间里,跑的地方比别人多,送的货物也比别人多,顾客都很喜欢这个年轻勤快的小伙子。

结果等圣诞节过去了,他整整赚了200美元,还了欠债,还剩下15美元。

一个我们普通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奇迹,被哈默这个中学生做到了。他肯定有着与我们不同的思维方式,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思路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首先,在普通人的概念中,必须赚了钱才能去买车,没有钱是无法消费的,可是哈默就不同,他是先借钱买车,然后再挣钱还钱。这就是最大的不同,因为这个不同于常人的想法,使得他先于同龄人拥有了汽车。

另外,在一般人的概念里,汽车就是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买车是为自己使用时方便,汽车在仆人看来,是奢侈的消费品,但在哈默眼里,它却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赚钱的工具。车买来后立即与商业进行结合,直接开着去赚钱。

由于勇于将解决问题的前后次序改变,哈默借钱买汽车,而敢于将事物的性质改变,哈默用代步的工具变为挣钱的工具。一个看来根本做不到的奇迹,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

这个世界一直都在变化,生活一直都在变化,环境一直都在变化,社会也正以十倍的速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是永恒的,我们必须主动求变以应变。要想在快速的变化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就要让自己的变化快于社会的变化,要赢得自身快速变化的优势,只有把自己思路的改变放在社会改变之前,我们才能在复杂的变化中游刃有余地应变一切突如其来的因素。

善于求变,从无路处找到出路,就能变不可能为可能,世界上原本没有路,我们走过了就成为路,在别人认为无路的地方架起一座高架路,我们就占尽先机把对手甩在身后。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一变天地宽。变换一个思路,原本没有路的地方便有了路,有了两条甚或更多的路。

曲径通幽处

让思维转个弯,会在看似山穷水尽的时候,得到峰回路转的机遇。因为拥有不同于常人的选择,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大多数人追求成功时,选择传统模式,即那些被无数人走过后证明平坦的大路。没有了跋涉的艰辛和开拓的风险,他们自然也就无法体味创造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就好像我们出去旅游,如果所有的游人都走安排好的路线,那么是不会欣赏到大自然的真实美,但如果,你离开队伍,自己尝试着去走小路,很可能会发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当大多数人的选择相同时,也就意味着这条大路的终点也许不是成功。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能提前发现这一点,及早地选择另外一条“幽径”。跳出常规的思维模式,你才会先于别人达到成功的山顶。

曾经有一道这样的趣味题:有四个相同的瓶子,怎样摆放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瓶口的距离都相等呢?按传统的办法,大家摆弄了好久还找不到答案。那怎样才能做到呢?原来,把三个瓶子放在正三角形的顶点,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答案就出来了。把第四个瓶子“倒过来”就是“曲径”,你想到了就成功了,可是我们的思维模式被禁锢之后,就很少有人想到了。所以,在追求成功时,我们不妨走走“曲径”,多进行一些变向思维。

有关调查数据表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新产品上市,真正能够生存下来的不足10%!

原来,传统的营销模式是先有产品,再借助现有经销商的网络优势,进行销售。因而大部分产品在刚刚投放市场时,就已经有更先进的产品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再想与其进行市场竞争的时候,已是强弩之末!

但如果先有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在产品生产或上市之前,就已经创造出了市场需求,再对产品进行整合营销,那么就可以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商业竞争中也会取得胜利。保洁公司就是通过这条“曲径”成就了自己的品牌地位。

十年前,当广大乡村的消费者对洗发水、沐浴液,甚至是卫生巾还“无欲无求”时,宝洁公司就先入为主,“赔钱”进行了大规模的现场产品演示(如用弄脏的白布演示汰溃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及试用等活动。在抢占市场之前,实际上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创造需求”大行动。保洁公司就是利用文化及各种形式的传播,去影响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及文化习惯。创造了需求,之后再根据这种需求进行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最终占据了中国日化市场。

保洁的成功,就是选择了一条和大多数企业不同的经营道路。一般情况下,企业都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自己的目标,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而保洁公司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从创造消费者需求人手,先调动起消费者的需求欲望,然后再生产这种需求产品。这就是成功的道路。

选择一条“曲径”,让思维拐个弯,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成功。很多时候,打破传统更意味着创新,在商战中,步人后尘永远不会有所作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亚都加湿器就是选择了与同类产品不同的广告手段,才当选为2002年十大创新营销案例的。

亚都加湿器的广告语是这样写的:给皮肤喝点水。

“皮肤的肌纤维由大量水溶性胶源蛋白构成,水分的流失会导致肌纤维收缩变形,乃至形成不可恢复的皱纹,使用空调或者电暖器的房间空气尤其如此”。

用化妆品的广告语来给消费电器——亚都加湿器做宣传。这不能不说是“别出心裁”。尽管它把“胶原蛋白”写成了“胶源蛋白”,尽管皮肤中从来没有什么“肌纤维”;但这个看起来像化妆品的广告,却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亚都入选,是因为它能敏锐观察市场并适时出现,而且在营销传播上表现出了杰出的创新才华。

把家用电器当成化妆品来销售,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却很成功。个中原因说白了很简单,那就是亚都选择了一条出人意外的“幽径”,所以它从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取得了成功。

其实,成功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样难,不需要“饿其筋骨,劳其体肤”,也不用“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骨”,这些古人励志的警醒之语在崇尚思维价值的今天已经失去了本来的作用。毕竟时代不同了,现实的条件所要我们付出的不再是单纯的体力,更多的是在思维方法上的突破。

我们更应该明白的是,当大家拥挤在同一条大路上,自己不妨选择一条“曲径”,从侧面走。让思维转个弯,因为拥有不同于常人的选择,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把智慧作为附加值

只是把它当作一磅铜来卖,就只能是35美分的价格,而把智慧加在上面。可以卖到想要的任何价格。

做铜器生意的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回答说:“35美分。”父亲不悦地说:“整个国家的人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是作为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是3.5美元或者更多,不信你就试着把一磅铜做成小号看看。”

父亲去世后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手表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把一磅铜的价格卖到了35美分的数倍。因为他记得父亲的教诲:“当大家都认为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要让它等于三或者更多。”

他把一磅铜的价格卖到最高价的时候因为一堆垃圾。当时美国政府为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后留下的废料和垃圾,向社会广泛招标。在没有人应征的情况下,他看到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爽快地签了字。

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犹太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把废铜熔化铸成大小不一的自由女神像,安放在用水泥块和木头加工的底座上;把废铅和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卖给政府;他甚至把从女神像上雕刻下来的石头卖给来旅游观光的人做纪念品。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犹太人是世界上公认的聪明人,我们无须去考证这个种族是否真的就有遗传的智慧,但现实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慧,很大一部分得益于父母的教育,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要用智慧赚钱的教育。如果故事中的父亲不是教育孩子把智慧当成最宝贵的财富,那么在孩子的世界里,铜的价格将永远是35美分。

犹太家庭里的孩子们,常常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一天你的房子突然被烧了,你的财富也将化为灰烬,你会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在年幼无知的孩子们看来,当然是带钱了。他们认为没有钱就没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说要带着钻石或者珍宝出逃,因为这些东西不会贬值,无论到了哪里在什么时候,都会有用。这时,父母就会循循善诱地问:钱财珍宝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那时,你靠什么生活呢?在孩子们困惑的目光中,他们会告诉孩子:要带走的不是钱财,也不是珠宝,而是智慧。因为你所拥有的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在聪慧而精明的犹太人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无价的财富。他们在教育孩子时不但把这种理念灌输到他们的思维中,而且要求他们在实践中亲自去验证。正是这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使得犹太人成为世界上最有智慧头脑的种族,无论是在科学、哲学,还是商界,都有他们的精英。

然而在我们的周围,大多数人受到的是一磅铜35美分的教育,所以,我们就只能做35美分铜的生意,而那些认为铜的价格可以是35美分数倍的人,并不是他们的铜和我们的铜有什么差别,而是他们在铜上面,加上了智慧,而智慧是无价的。因此,同样是一磅铜,若是做成门把手时可以卖到3.5美元;若是做成精美的小号,可以卖到35美元;若是做成瑞士手表的精巧簧片,可以卖到350美元;而若是被艺术大师雕塑成一件稀世珍品,则就是无价之宝了。但我们若是只把它当作一磅铜来卖。就只是35美分的价格。

世界上多数富翁都是在用头脑里的智慧赚钱,即使有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倾家荡产,一无所有,他很快就又会变成富翁。因为他失去的仅仅是资金,是厂房,是物质财富,但他的智慧是任何人无法夺走的。有位富豪曾经这样说:现在把我全部的财产都拿走,甚至是把我放在孤岛上,但只要有一只船经过,我就会重新挣回我的财产。这不是狂妄自大,而是他对自己高度的自信,只因为拥有常人没有的智慧,他才能说出这种“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赚钱;少数人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赚钱;小部分人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赚钱;极少数人是用脑袋里的智慧赚钱。这就是我们生活中,为什么绝大部分财富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众生都碌碌无为的原因。

生活给我们的事物都是一样的价格,就看我们在这上面增加了多大的附加值。体力加在上面,只能换得个衣食无忧;技术加在上面,可能会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知识加在上面,可以步人富裕阶层;而智慧加在上面,则可以自由地享受人生。

犹太人并不是天生就聪慧,他们小时候也会选择金钱而忽视智慧;平凡的大多数也不是生来就愚钝,只是我们被一磅铜35美分的观念束缚了而已。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智慧加到这一磅铜上,它可以是我们所想得到的任何价格。

在财富时代,体力、技术甚至知识带来的财富都是有限的,只有把智慧作为附加值,才能真正成为财富的主人。

拐是如何卖出去的

不把小品当小品看,才能探究到笑声之外的道理,生活中常常蕴藏着我们需要的智慧和策略。

2001年全国春节晚会上,小品《卖拐》可谓一夜走红,小品的戏剧性的情节和幽默诙谐的语言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赵本山的“忽悠”本事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时隔六年之后,想起这个小品时,很多人还会开怀大笑,而营销学家们,却从笑声的背后,发掘出深刻的道理。

剧中赵本山把好端端的范伟忽悠得真假难辨,良莠不分,从没病到有病,从小病到大病,一步步按着赵本山设计好的圈套往里走,不仅掏空腰包,把自行车也搭了进去,最为可笑的是还把赵本山看作是人生知己,而奚落本是好心的高秀敏:“你这人咋这样呢?”其实仔细体会分析卖拐的过程,不难看出卖拐真的是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值得借鉴和学习。

学会创造需求

对于企业来讲,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商家的日子并不是太好过。在买方市场中,单纯地着眼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已不能支撑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创造需求就成为企业营销成功的最佳手段。在卖拐过程中,高秀敏认为把拐卖给腿没有毛病的范伟简直是天方夜谭,而赵本山偏偏要给范伟制造一个“需要拐”的理由。这就是在创造需求。

但现实毕竟不同于文学创造,没有小品中虚构的搞笑成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得到启发。创造需求并不是脱离现实,而是在现实中挖掘、提炼、创新,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营销策略。就像当初保洁公司进军农村市场时,就是创造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进而用自己的产品满足这种需求,最终确立了自己在日化品市场不可撼动的地位。当面临的营销现状处于满足和停滞状态时,企业应该及早培养创造需求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自己才可能实现营销的突破和提升。

善于把握消费者心理

赵本山对范伟的心理把握技巧可谓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用叫喊声引起范伟的注意,到以恐吓引发范伟的关注,再到凭常识猜出范伟来历引起他的兴趣,真是一个无懈可击的连环计。正是对范伟恐惧心理的把握,赵本山才将范伟一步步诱到自己的陷阱里。

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也需要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首先要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持一种怎样的观点;在接受时会有怎样的想法;购买时如果犹豫不决应该怎样诱导等等。再就是要针对不同的群体消费心理及不同的反应阶段采用不同的沟通手段,注意到了每一个消费群体,注意到了消费者的每一个心理细节,才真正抓住消费者的钱袋,才算是有效的营销。

可口可乐公司可谓是深谙此道,他们会定期对消费者心理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针对不同人群的爱好,生产了众多口味的冷热饮,恐怕再没有一个公司有如此庞大的产品系列。

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

某糖果厂产品积压,面临倒闭。该厂厂长无意中发现了孩子们在做一个游戏,在放有同等数量糖果的几个袋子中的一个里,额外地放一个大的糖果,然后打乱顺序,谁抓到那个大的糖果,谁就是他们的“王”。受到这个启发,厂长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他在自己积压糖果中的一部分糖果中,包上一枚五分面值的硬币,而糖果的价格正好是五分。谁买到包有硬币的糖果就等于是免费。这样一来,他积压的糖果被孩子们抢购一空,他的厂子也转危为安。

正是这个厂长把握了小孩子们渴望吃到免费糖果的心理,才从困境中走出来,可见,懂得把握消费者心理,对企业营销的成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巧借东风事倍功半

在卖拐的过程中,高秀敏虽然只是一个配角,但她的作用却不可小觑。赵本山在给范伟推销拐时,正是借助高秀敏的善良的“瞎掺和”,反而取得了范伟的信任。并最终接受了他的推销,甚至在最后把自己的自行车也无偿赠送。

在营销活动中,也需要“借势”,通过借助人物或事件本身的社会效应,来实现推广自己产品的目的。“巧借东风”是一个重要的营销手段,比如请明星代言,做公益营销等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比单纯地做广告效果要好得多。在广告铺天盖地的竞争中,善借东风无疑是一个极具分量的秘密武器,它即能弥补广告宣传的某些不足,又能为企业节省财力,省力省钱。阿迪达斯运动鞋走得就是这条“借东风”的捷径,阿迪常常免费为运动员量身订做适合运动员身体特征的鞋子,自己虽然不花一分钱广告费,而世界冠军的使用者却为他们做了最好的宣传。正是阿迪与冠军的“结亲”,才事半功倍地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急流勇退及时抽身

赵本山在和范伟达成卖拐的协议后,立即收钱走人,干脆利索。因为在交易中,一般都是钱物两清,互相交易后常常是不允许反悔的。所以就要把握火候,当范伟决定要买拐的时候,赵本山一分钟没有拖延,当然,他是怕自己的骗局被识破才急不可待。

在营销中,也要及时的拍板成交。因为,在此之前的创造需求,把握消费者心理,巧借东风等等,都是营销的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销售,为了“成交”。所以要懂得把握时机,及时成交,否则将可能前功尽弃。

当销售的目的达到时,就不要迟疑,应该马上转移自己的阵地。因为这个领域因为自己的成功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自己的绝对优势将无法保留;而如果停滞不前,新的领域里将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当事业处在顶峰时,往往意味着要开始走下坡路,所以,要明智地从激流中抽身,转而寻找另一座山峰,这样才能永远领众人先。

《卖拐》虽然只是一个逗人发笑娱乐性质的小品,但我们也可以从中发掘到一些对企业营销有帮助的道理。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常常能从细微处得到大收获。一滴水珠可以反射整个太阳的光辉,但如果你只是把它当水珠看,也不把它放在太阳底下,是看不到太阳光辉的。我们只有不把小品当小品看,才能探究到笑声之外的道理。

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我们身处困境时借给我们梯子的人,很可能受惠于我们帮助过的人。

战争结束了,儿子给父母打电话说自己就要回家了,有个战友将和他一起回家,父亲说好的,欢迎你们回来。儿子又说,可是这个战友在战斗中失去了双腿,他要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父亲说,儿子,你应该知道一个残疾人出现在我们的家庭中,会给我们带来很沉重的负担。我们可以为他联系救助院,可是我们不能让他和我们一起生活。听到父亲的话,儿子默然地挂断了电话。

父母在焦急的期盼着他们儿子回来的时候,部队给他们打来了电话,说有一个士兵跳楼自杀了,可能是他们的儿子,要他们去确定一下。这对父母匆忙地来到部队,那个跳楼的士兵果真是他们的儿子,而且,他们的儿子失去了双腿。

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儿子说的那个残疾的战友就是他自己。儿子不知道他的父母能不能接受自己的残缺,就先打电话试探了一下,然而听到的是父母的拒绝,于是他绝望的自杀了。

如果那对父母知道残疾的是他们自己的儿子,肯定不会把他拒之门外,而会给他细心的照顾。可是换做了陌生的人,就不能用同样的心态去关爱他们。也正是因为他们这种只爱自己子女的狭隘的小爱,反而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儿子。有句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对待别的老人能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爱护别人在孩子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我们自己的父母和子女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呵护。用浅显的话说,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这也是一个关于战争的真实故事: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班长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着投放炸弹。在他卧倒的时候突然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战士还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来临,在那里傻站着。班长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纵身扑过去将小战士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炸弹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等班长从泥土中站起来时,回头一看,自己刚才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试想,如果这个班长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只顾及到个人的安危,而不是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那么,他将成为炸弹下的牺牲品。他的得救,与其说是命运对他的眷顾,不如说是他自己的善良救了他。

而生活中的很多事实证明,我们总是想从别人那里获取更多的东西,而吝啬付出一点点对别人的帮助。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但我们更关注自己是否被爱和被尊重,却常常忽视了我们获得爱和尊重的前提,这个前提是我们首先爱并尊重他人。

温暖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替别人搬开脚下的绊脚石,那块石头可能刚好是自己走出泥坑的垫脚石;救助一只遇险的船只,那上面很可能坐着自己好久不见的亲人。俗话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就是告诉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也是在为自己铺路。而如果我们拒绝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那么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时候,将孤立无援。因为我们对别人的冷漠,不只是伤害了他们的感情,也断绝了自己的后路。

我们要有一颗爱人的心,在帮助了他人之后,我们会发现,快乐的是自己;传递爱心的玫瑰,自己也会手留余香;而且,我们会体验到一种十分难得的强者的感觉,更会在无形中增强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主动去关照、帮助一下身边的人,眼前的世界就会因此而发生变化。当我们种下一颗爱心的花种,而收获的将是整个春天!

我们自己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遇到麻烦时,那些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会让我们感觉到人性的美好。于是,怀着这种感激的心情,我们会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自己的手,这是一个爱心传递的过程。如果你处在这个主动帮助别人的链条中,请不要让它在你这里断节;如果你的身边没有这样的链条,那么就从自己开始,去创建一个爱心链条。当那些受你帮助的人向你道谢时,你要对他说,不要谢我,只要能向同样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就可以了。那么这个链条将会越来越长。而在困境中借给你梯子的人,很可能会对你说:不要谢我,只要能向同样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就可以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那么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就会有无数只援手伸过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惠人就是惠己。

拥有高人一等的眼光

拥有高人一等的眼光,才能发现别人忽略的信息,而你拥有的信息,将是你挖掘人生黄金的资本。

有个工程师特拉德,他想做石油生意。但他没有做石油生意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可是他并不就此放弃,而是寻找实现梦想的机会。

不久,电视上报道说阿根廷的牛肉生产过剩,而石油制品,尤其是丁烷十分紧缺。得知这一信息之后,他想:中东的石油产量巨大,如果能用阿根廷的牛肉和中东的石油做交换,那么自己的生意也就做成了。于是,他开始筹划并行动。

他先找到一家阿根廷的贸易公司,以从自己这里购买1000万元的丁烷为条件,签定了购买该公司1000万元牛肉的协议。接着,他又找到西班牙的一家造船厂,以从自己这里购买1000万元的牛肉为条件,签定了提出购买该厂一艘价值1000万元的超大型油轮的协议。然后,特拉德又找到中东一家石油公司,以用自己的油轮运货为条件,签定了购买该公司1000万元丁烷的协议。

在特拉德的周旋下,三份协议书都变成了现实,阿根廷、西班牙和中东的三个公司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又卖出了自己过剩的产品。而特拉德则在辗转之间,用石油运输费抵了油轮的造价,在三笔交易完成之后,他便拥有了这艘油轮,实现了他做石油生意的梦想。

这件事情听起来有些像是痴人说梦,但特拉德的钱袋证明了这是事实。特拉德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信息在商业竞争中的作用。他首先注意到阿根廷牛肉过剩的信息,然后又想到西班牙以牛肉为主要食品,阿根廷生产的质优价廉的牛肉在西班牙销路应该很好;他又了解到中东的石油价格便宜只是没有运输的途径;而造船厂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能接到订单,无疑会同意他的条件;经过了对各种信息的综合分析,特拉德凭借对信息的掌握,做成了无本万利的生意。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不怕没有资本,也不怕没有关系网,就怕没有信息和头脑。如果能灵敏地捕捉到恰当的信息,再加上灵活的头脑,你也能做无本生意。

当然,现实生活中并不总是有像牛肉过剩这样的信息和机遇被我们遇到,更多的还是平淡的小事情,但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一样能从平常中发现信息和商机。

有位白领女士,她常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烦心,那就是她的长统丝袜老是往下滑,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或在公司上班时,袜子的滑落令她非常尴尬。她想到,这种困扰应该是所有穿长统袜的女性都有的,自己为什么不做做这方面的文章呢?于是她辞职开了一家袜子店,专门卖不易滑落的袜子。这家店铺不大,但生意却出奇地好。在她的店里,交易非常的迅速,而且这里售出的袜子使很多上班族女性摆脱了丝袜滑落带来的窘境,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来她的店里买这种“不起眼的东西”。后来,她的生意越做越大,开了多家分店,她自己也成为年轻的百万富婆。

古语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从一片树叶的坠落,我们可以感知到季节的变化。同样的道理,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往往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在通讯交通都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里,并不一定要用高科技手段、用商业间谍、整天关注新闻报道,才能获取信息。我们的身边到处存在着信息,很多高明的企业家,就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小变化,捕捉身边的信息,见微知着,而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古希腊着名的哲学家曾说“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流是奔腾不息,不停变换的。同样的道理,我们所面临的生活和现实也是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当我们身处其中,一定要善于发掘隐藏在平凡细节中的信息,拥有高人一等的眼光,才能发现别人忽略的信息,而你拥有的信息,将是你挖掘人生黄金的资本。

满足别人的需要

挖掘机会之外的机会,从别人的忽略中发现机会,在满足别人需要的同时,也就满足了自己的需要。

一个初涉商界的年轻人向一位商界前辈求教说:“我想做生意,请您给我指点一下,我该做什么生意好呢?”

老人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百多年前,大批美国人去西部淘金时,只有三个人发了财。他们也是跟着去淘金的。但在西去的路上有数不清的河流,淘金者渡河很艰难,第一个人发现大家此时最需要渡河的船,于是就造了大量的船给大家摆渡。第二个人在淘金的时候,发现淘金人最需要铁铣和镐,于是他就支起铁匠炉,干始打制铁铣和镐。第三个人在和大家一起摸爬滚打在矿洞里时,发现矿工们的衣服破得很快,于是他就开始用他做帐篷的厚布为淘金人做耐穿耐磨的衣裤。这三个人后来成为着名的船舶大王,钢铁大王和牛仔服大王。

老人问年轻人:“你现在找到自己要做什么生意了吗?”

年轻人点点头说:“要卖人们需要的东西。”

的确,故事中的三个人正是了解到人的需要,才果断地抓住商机并迅速出击,最终成为人生真正的淘金者。如果他们安于现状,抱定靠淘金挣钱的目标不改变,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得到最高的工资,可那是通过辛苦的体力劳动,用血汗换来的财富。第一个人最聪明,他懂得审时度势,能及时转向,当看到淘金者为渡河而发愁时,马上改变了自己的初衷,不做淘金者而做船商。没有实现自己淘金的梦想,可是一样获得了财富。第二个人最机变,当他参加到淘金者的队伍中开始劳作时,发现了普遍需要但又普遍忽视的问题:淘金的工具。于是他及时抽身,改行做钢铁生意,甚至得到了比期望值要大得多的财富。第三个人最明智,他已经随淘金者的大队伍进人了深一层次的劳动之中,也许是高强度的劳动刺激了他的创造力,也许是前两个人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启发,总之他虽然比另外两个人顿悟得要慢,最终也找到了比淘金更有收获的机遇,他在井下的挖掘不一定能挖到黄金,但他改行经营服装,肯定是挖到了人生的黄金。

可以说,他们是抓住商机才取得了成功,然而商业机遇其实是随时随地都存在的,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去捕捉。淘金者选择去西部淘金,未尝不是商业机遇,可是因为捕捉到这个机遇的人太多,它的价值便没有那么显而易见。而这三个人,则是找到了淘金这个机遇隐藏下的潜在财富,发现了淘金者生活必需的东西。并且当机立断,去生产满足他们需要的东西,于是,在满足别人需要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发现什么是人们需要的东西呢?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能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发觉大家的需要。

如果我们在烈日如荼的沙漠里行走,最渴望得到的当然是水,那么,在别人为自己口渴而懊恼时,就做卖水的生意。

如果在天寒地冻的严冬走在雪地里,我们最需要的当然是火和棉靴了,那么,在别人抱怨天气而无奈时,我们就做炭和棉靴的生意。

这就是做生意成功的秘诀,如此简单,卖别人需要的东西。只有我们知道别人的需要,才会想办法及时满足别人的需要,而我们自己也在满足别人需要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到了自己的理想彼岸。

卖别人需要的东西,就要能够挖掘机会之外的机会。商业中甚至是人生中的任何机遇,都不是独立的,一个机遇和一个机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或明或隐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在眼前所把握的机遇中,发掘到隐藏着的机遇。就像故事中关于淘金的机遇,还附带着钢铁、服装等机遇,如果还用心去深挖,未尝不会发掘到饮食、交通等方面的机遇。现实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例子:某个小贩本来只是单纯的在学校门口卖水果,后来发现学生下课后经常需要买夜宵吃,而晚自习过后几乎没有卖小吃的摊位了,于是他就加了一个晚上卖小吃的摊位;接下来他又发现因为学校比较偏远,学生们想买一些书常常要跑很远的路,于是他索性租了一个店面,又添上了卖书的项目。接下来可想而知,他不断地探求学生们的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最后,他的生意几乎覆盖了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满足学生这个特殊消费群体的过程中,他拥有了当初自己都不敢想像的财富。

卖别人需要的东西,还要能从别人的忽略中发现机会。能够随时警觉,在大家对这个潜在的发展空间视而不见时,要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理智和清醒。当初发现西部有黄金的人肯定也是少数,后来大家都知道了才蜂拥而至,这时候,黄金也就称不上是机遇了,而还是有成千上万的人趋之若鹜。沙漠中最缺少的是水,于是又一个淘金者停止了向前的脚步,坐在路边开了一个卖水的摊位,来来往往的淘金者,无论是否能够淘到黄金,生理的需求是要满足的,于是他就凭着卖水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众人不是不知道在沙漠里需要水这个道理,而往往,他们只是想到了如何解决自己口渴的问题,于是就对这个巨大的商机熟视无睹,这个中途放弃的淘金者,就是捕捉到了别人忽视的机遇,才在满足别人需求的同时满足了自己。

每个人都在淘自己人生的黄金,关键是我们通过怎样的方式去淘,像故事中的众人那样,直接去挖掘,所得到的黄金是有限的;而通过满足众人喝水、穿衣、工具等方面的需求,所换来的黄金则是无限的。

经商的诀窍就在这里:卖别人需要的东西。因为满足了别人的需要,也就满足了我们自己的需要,这是经商和人生的大智慧。

善用人用势

顺风而呼,声音并非宏亮,但千米之外的人能够听得很清楚;乘车骑马,不用腿跑也能日行千里;借助舟船,水性不好也能渡江过河。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吃其它动物。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它一本正经地斥责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理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老虎一听愣住了。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老虎看着,不知道野兽们怕得是自己,以为真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狐假虎威”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寓言故事,用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巧借人势,靠别人辐射的力量拉起你的事业!苟子在《劝学》中有一段善于借助他人力量和外部条件的精彩论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即是说,登上高处,挥动手臂,在很远的地方也能看到;顺风而呼,声音并非宏亮,但听的人都觉得很清楚;借助车马,不用腿跑也能行千里之远;借助船,水性不好也能渡过大江河。君子并不是生来就与众不同,关键在于他能借助外力。

具体的借势又是什么呢?就是借助外力。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大获全胜。狐假虎威,也是一种借势。

曾有一个书商借势的典型例子,说的是一位书商手头压着一批书卖不出去,情急之下,想出一个点子,给总统送一本去,并不断地联系征求意见。这时,忙得不可开交的总统随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的话,出版商如获至宝,大做宣传“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还把“这书不错”印在封面上。于是,手头的书很快销售一空。隔了一段时间,书商又有了一批书,便照方抓药,又给总统送去一本,总统有了上一次的教训,想趁机奚落一下书商,就在送来的书上写上“这书糟透了”。其实,总统还是上了套。这次书商来了一个“这里有总统最讨厌的书”,人们出于好奇还是很快把书买光了。等第三次书商如法炮制送书去时,总统索性来个金口不开,但书商还是有话要说,“现在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同样取得成功。其诀窍就是借势。这里的势就是总统,借总统之势售书,获得好效益。

如何更好的借势,李先生的例子可以做个典范,李先生创业之初是一家劳保用品小公司的老板,他打听到有几家大型生产企业正好要采购一大批劳保用品,于是想通过这次机会把产品打人大型企业。他派业务员去接洽了几乎都无功而返。什么原因?后来分析,是自己的公司小,没门路没靠山,人家看不上眼。李先生思来想去,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他告诉业务员们,我们公司将在某日搞一次大型公益的产品赠送发布会,届时省市里的有关主要领导和一些企业负责人将到会,并且将有众多媒体参与。你们分别去接洽这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邀请他们赴会领取免费的产品。交代完工作,李先生开始了他的行动。

第一步,把自己装扮得让人能够看到自己的能力。他先预定了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厅作为发布会的现场。

第二步,找到能够为自己宣传的媒介。他分别找了两家报社的名记,进行了一点“疏通”,于是报纸上就有了他们为了工人着想而要进行公益赠送活动的软新闻。

第三步,在前面的基础上把老虎请出来。他通过一些朋友联系上了一些省市里的领导,分别对那些领导说:我们的产品赠送是一次大型的公益活动,会有一些大型企业和一些省市领导及主流媒体参与,您是我们尊重的领导想邀请您赴会。于是就有一些领导欣然接受了邀请。

第四步,告诉自己产品的目标群体,老虎都在为我撑腰。他又通过报纸把这些消息综合地展现出来,并且有目地让电视台了解到,于是电视台也介入了进来。

第五步,不失时机地跟自己的利益相关者讲述那令人振奋的故事。他又分别亲自去见了那些大企业的领导,并把这些综合信息以交流的姿态传达给他们,还不忘吹一番牛:我公司是有省市领导支持的,产品是有很多大企业青睐的,我们和媒体的关系是相当好的。

至此,大功告成,李先生的公司一下子成为了公众不可小视的对象。李先生的产品公益赠送活动在一片赞扬声中召开,省市领导出席,大企业、小企业的首脑们济济一堂,媒体煞有介事的推波助澜。最后的结果就是风光无限,订单多多。

这是什么?这就是“狐假虎威”的诡道奇谋。李先生这只“老狐狸”借助多面“虎威”的综合作用,借势发力达到提升自己形象广开财路的目的。并且最主要的是收获了无价的后续潜力资源。

“狐假虎威”借势发力在很多领域有着充分体现,如果你留心并用心,你就会成为又一个李先生。

用非常之法解决非常之事

只有非常之法,才能解决非常之事。非常之时,要敢于想像,奇迹也常常是这样发生的。

一个很熟悉的故事——《渔夫与魔鬼》——如果让你写,你会写成什么样子呢?但是看看这个故事,也许你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有一个青年的渔夫,他撒网捕鱼,当他收网的时候,发现网里有一个古旧瓶子,他把瓶塞打开,啊!一阵浓烈的烟雾喷出来,徐徐吐出一个比山还大的巨魔。“哈哈哈哈!”巨魔的笑声,震得海涛汹涌起来。他说:“年轻人,你把我救出来,我本应谢谢你,可是,你做得太迟了,倘若你早一年把我救起,你就可以得到一座金山啦!唉,我等了五百年,我太不耐烦了,我已经许了恶愿,要把救我出来的人一口吃掉!”那青年吃了一惊,但立即镇定地说:“哟,这么小小的瓶子,怎能把你盛下呀,你一定说谎,你再回到瓶子给我看看吧!”“哈哈哈哈,我不会上当的!天方夜谭早把这个古老的故事说过了,我如果再钻入瓶子里,你把塞子再塞上,故事不就说完了么?”“什么?你也看过天方夜谭么?你真是一个博学多才之士呀!你还看过苏格拉底的哲学着作吗?”“哈哈!这五百年我躲进瓶子里,穷读天下的经典着作,苦苦修行,莫说是西方的巨着,东方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我都念得熟透了。”“啊,中国太史公的史记你也颇有研究吧?墨子的着作有涉猎么?”“别说了,经史子集无一不通!”“不过,我想你一定没有见过红楼梦的手抄本,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版本呢!”“哈哈哈,你这个小子太小觑我了,这本书的收藏者正是我呀!让我拿出来给你开开眼界吧!”巨魔立即又化作一阵浓烟,徐徐进入瓶子里。这时候,那青年渔夫不再迟疑,连忙用瓶塞堵住瓶子了。

故事透露出一种睿智、一种幽默,更透露出乐观的态度。当你突然发现自己露了马脚的时候,不要慌乱,你需要的是沉着应对。不一定你的对手看穿了你的计:划就等于消灭了你。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去埋怨,仔细想想怎么收拾摊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非常之法,才能解决非常之事。非常之时,要敢于想像,奇迹也常常是这样发生的。

人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用最常用的思路、最习惯的思维,却不知这样容易形成定式思维。长期这样,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逐渐变少,也许会面对问题束手无策。这时候,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就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换个思路,也许就有了出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奥康皮鞋公司在拓展上海专卖店市场的时候,总裁王振滔先后派了三个经理,但只有第三个经理把市场做起来了。王振滔介绍,第一个经理到上海转了一圈,然后到福州路找了一家店,说批发就可以了,不要自己做专卖店,并认为上海的店非常难找。过了一两年后,王振滔又派第二个经理来,并下达了开10家店的任务,第二个经理同样也认为,店面太难找了,并且认为店开了就亏。最后,王振滔又派第三个经理来,并说,“不管亏盈都没有关系,都由公司负责,你只负责开店就行了。”后来的反馈是,上海的店面太多了,想开多少家都有。现在,奥康已经在上海开了70多家专卖店。

还有一个故事,奥康调研海南市场的时候,第一次派两个人到海南,在海南待了一个星期后,他们的反馈是海南人都穿凉鞋,并认为“海南这个地方太热,不能去”。王振滔又派了两个稳重的人再到海南,反馈也是,海南太热,人们确实都穿凉鞋;但这两个人同时反馈,其他地方卖不掉的鞋子可以到海南市场处理,因为这里的人希望穿便宜的鞋子。于是,海南又成了奥康一个很重要的市场。

类似的故事王振滔有很多。同一个事实,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因为思路不同,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不一样的人看同一个市场,看到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你个人的理念决定了你可以走多远”。

大胆突破吧!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法!一点机敏将带给你完全不同的生活!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需要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即使条件很艰难,也能取得巨大的进步。那些理想的条件不会从天而降,因为任何有利条件都只会光顾那些能配得上它们的人。

抓住机会

每个人的机会都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对待机遇的态度不同,才有了伟人与凡人的差别。

一个年轻人到农场主家里求婚,想娶他的女儿为妻。农场主说:“我们到牧场去。我会连续放出三匹马,只要你能拔下任何一匹马的尾巴,你就可以娶我女儿。”

于是,他们来到了牧场,年轻人站在门口,等待农场主放出马。不一会,栅栏被打开了,一匹马向年轻人直冲了过来,这是一匹高大而丑陋马。年轻人想,求婚的礼物应该漂亮些,下一匹应该比这个漂亮,于是他让开位置,让这匹马跑过去了。第二匹马体形庞大但异常暴烈,年轻人心想,这匹马太暴躁了,还是等下一匹吧,别让它伤到我。于是他又放过了第二匹马。当年轻人看到第三匹马的时候,脸上有些失望,这匹马不但形体矮小,而且非常瘦弱,但他已经别无选择。当这匹马向他跑过来的时候,他看准时机,纵身跃上马背,正要抓住马尾巴,却突然傻眼了,原来,这是一匹没有尾巴的马。

这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充满遗憾的故事,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问题:在人的一生中,果断坚定,把握机会,就可能品尝成功的快乐;犹犹豫豫,思前顾后,就可能错过很多机会,甚至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然而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当机会来到面前时没有把握,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机会已经和我们擦肩而过了。人生路上,机会稍纵即逝,要好好把握住机会。因为把握住机会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古人留下来的教训不无道理。如果不懂得把握时机,机会就会像流云一样从自己面前飘然而过,所以当机会来临时,要当机立断充分把握。如果我们能抓住了并利用机会,就能成为成功者;而如果任凭机会从眼前消逝而无动于衷,就注定要碌碌一生。

生活是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以相同的机会,而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命运,就是对机会的把握不同。机会从我们每个人面前走过,有所准备的人会迅速出击,及时而准确的抓住;而犹豫不决的人还在想,是不是下一个更好;有的人毫无准备,机会便悄然从他的手心溜走了。最终,就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抓住的只是一匹没有尾巴的马。

善于把握机会的人,会发现到处都是机会,常常想自己要是多长一双手就好了,以便抓住更多的机会;而不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即使机会就在他面前,他也不会伸出双手把它抓住。要知道,机会是驰骋在人生原野上的野马和烈马,抓住并驯服它,就能在开拓中拥有进取的优势和动力;如果任它从眼前驰过,那么就只能凭借刀耕火种的原始方式扩展自己的领域。同那些有马帮助的拓荒者相比,无疑只能对着机会的背影独自品尝错过的苦涩。在做好充足准备的人看来,机会是可以燎原的火种,可以借助它点燃人生道路上的熊熊大火;而在等待机会的人看来,机会是没有燃烧充分的一堆灰烬,如果它不能自己燃烧,就只能随风飘散。

因循等待是错过机会的最大原因,犹疑不决是失去机会的最大敌人。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机会就在生活的变化之中,我们应该在运动中跟随机会前进,才能把握住每一次机会。

只有运动,才能给自己创造机会。就拿篮球比赛来说,如果双方队员一味地等待投篮的机会,肯定一个球也进不了,而运动起来就不一样,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扬长避短,可以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向前一步是试探虚实,后退则是蓄势待发,向左转是避其锋芒,而向右却是攻其不备。就是在这变幻莫测的运动中,队员们创造着自己进球的机会,哪一方更善于在迂回曲折中避开对方,就拥有了比对方多的得分。

在生存的竞争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运动过程中,才能发现原本就在脚下的出路;在运动过程中,才知道表面不关联的事物内部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近畅销的《狼图腾》,就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狼这种善于在运动中给自己创造机会的动物。草原狼是在运动中寻找机会的高手。在茫茫的蒙古草原,草原狼、黄羊和草地是整个原始草原生物链重要的组成部分。“草原奔跑冠军”黄羊以草为食,可是黄羊多了,草原便有了灭顶之灾,于是草原狼便成了黄羊的“克星”。然而,在广袤的草原大地上,黄羊凭借着速度的优势,一次次摆脱了草原狼的追赶。于是,狼便只能在运动和变化中寻找和等待猎杀黄羊的机会。狼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等待饥饿难忍的黄羊觅到丰厚的牧草一饱“口福”,继而“大腹便便”之时,草原狼便使劲追撵,这时黄羊因“负重而行”,只好坐以待毙;二是在黄羊夜眠一晚,因食草积水过多,继而膀胱肿胀,早已潜伏一晚的草原狼便趁黄羊“起床”准备“方便”之时,进行追杀,跑不了多远,黄羊便会因膀胱胀裂而亡;三是借助有利地形对黄羊形成包围圈,在黄羊进入天然的马蹄形河畔吃草时,狼便突然出现,它们不着急对黄羊下口,而是一步步封锁出口,把黄羊圈人到三面是水一面是狼的包围圈中,然后探囊取物。

狼在速度方面处于劣势的时候,仍然能凭借着运动给自己创造机会,捕杀黄羊,可谓是聪明的动物。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怎么能浪费自己的智慧呢?要学会在运动中给自己创造机会,才能像草原狼那样,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要学会把握机会,才能比同行者早一步到达终点;如果既不能给自己创造机会,又不懂得把握机会,那就只能像守着树桩的农夫,终生无所获。

每个人的机会都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对待机遇的态度不同,才有了伟人与凡人的差别。

从心灵打开缺口

只有从心灵打开一个突破口,才能让对方心甘情愿地认同自己的权威,钦佩自己的智慧,承认自己的成功,这些才是真正的胜利。

中国有一句古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白话,在看似平淡的语言后面,却蕴藏着人生的大智慧。因为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感情,我们有自己的爱憎,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听从于自己心灵的指引。

心是我们身体上最柔软也最为坚硬的地方,当一个人向你关上心门的时候,你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他的世界里去的。只有让人从心里接受、认同你,才算是你真正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无论是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还是宦海商场的明争暗斗,甚至是关系到政权稳固的国家关系,最难做到的是把握对手的心理,而最终的胜利也是战胜对方的心理。以物质、交易、武力作为手段得到的成功不是让人心服口服的成功,让对方从心里真正的赞成、听从、钦佩,才算是成功的上乘境界。

早在两千年前,孙子就提出了“攻心为上”的观点,他在谋攻篇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认为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是上等的军事行动。攻心为上,是对《孙子兵法·谋攻篇》中“上兵伐谋”思想的继承,其宗旨就在于通过斗智斗谋,达到“兵不钝而利可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目标。

在古今战争史上,高明的统帅往往对敌手施计用谋,多着眼于“服其心”,注重从精神上给敌以威慑、瓦解和征服。无数次战争的胜利证明了攻心是兵法的最高境界,最为着名的应该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个典型战例了。

现在,战争虽然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攻心为上”的策略并没有失去生命力,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还需要这种计谋作为通向成功的手段。在商业领域,攻心的策略运用得最多,最普遍,特别是在市场营销方面,更需要从“攻心”人手,赢得顾客的心理,实现自己的事业理想。

美国着名的推销大王吉诺·鲍洛奇,他对顾客的消费心理琢磨得十分透彻,并且极为善于运用价格策略来达到攻心的目的,人们都称他为商界怪才。例如,许多传统的商人在商品的定价上都习惯于定位为“在整数上差一点”,像0.99元,0.44元等等。将价格定在0.99元比定价1元少不了多少,在顾客的感觉上却是几毛钱与1元钱的距离,这是一种非常古典的定价方法,市场上的定价几乎都遵循着这个原则。而20世纪50年代,重庆公司的杂碎罐头上市时,按照产品成本和商业界惯例,每听的价格不超过0.5元。负责销售的经理建议价格定在0.47元到0.49元之间,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但是,吉诺却反对这样做。他认为这样的定价方式太传统了,没有一点现代色彩,不利于从价格上“攻心”。他建议定价为0.59元。

他说:“0.49元的价格被用得太滥了,没有新鲜感,顾客对此早已厌倦。甚至将它视为一种欺骗行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0.5元以下的产品是低级品,0.5元以上的才是高级品,一般家庭都尽量避免购买0.5元以下的廉价货,以免被人笑话。将价格定为0.5元以上但又不太贵,才有利于吸引顾客。”

为了更有利于打攻心战,吉诺建议公司在促销活动中打出“让一分利给顾客”的宣传口号,仿佛该产品应该定价为0.6元,是因为要让利一分才定价为0.59元的,而市场销售的结果表明,吉诺的做法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

他的攻心策略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从消费者“趋利”的心理作为切入点来实行“攻心”策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很多时候,对利益的追求在感情的面前会略显薄弱。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说“攻心”是商战的上策,那么“攻感情”则又是“攻心”的最高境界。

LG巧克力手机感性营销策略,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攻心”、“攻感情”的威力。

LG巧克力手机用一篇“活在chocolate里的爱情”,征服了无数醉心于爱情的“巧克力一代”。因为“巧克力一代”以女性为主,对于一个新产品,她们更相信自己体验的感受和内心深处的感觉,而LG巧克力手机刚好迎合了她们的购买偏好,以情感激发他们对巧克力手机的好感,这比单纯鼓吹产品功能强大的枯燥说辞,效果显然要好得多。

LG巧克力手机就是用若即若离的爱情作为它“攻心”的工具,努力让自己站在“巧克力一代”的立场说话,用她们喜闻乐见的语言、行为、偏好、沟通方式、代言人,争取到了“巧克力一代”的目标消费人群对自己的品牌认同。

可见,无论我们是面对历史上真刀实枪的兵战,还是摸爬滚打于变幻莫测的现代商战中,要想立足于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成为一个胜利者,最关键的是从心理上战胜对手。只有从心灵打开一个突破口,才能让对方心甘情愿地认同自己的权威,钦佩自己的智慧,承认自己的成功,这些才是真正的胜利,而得到这个胜利的手段,就是从心灵打开缺口。

不妨走一下旁边的路

有时候,不妨做一只立于鸡群的鹤,走一下路边的“路”,跨过“从众”的矮墙,就能成就一个卓越的人生。

一个村里的很多青年都从山上背石头卖给建筑商人,而一个青年却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摆摊为他们免费提供开水,条件是从他们背的石头里挑出比较特别的一块。背石头的人都认为这样的交换对他们没有什么损失,于是欣然接受。而这个年轻人把他搜集到的奇形怪状的石头卖给花鸟商人作盆景,一块石头所卖的价钱是一筐石头的数十倍。

后来,村里的青年都改种果树,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鸭梨招来了八方客商,村民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运往山外,然后远销各地。就在其他人为鸭梨带来的小康日子欢呼雀跃时,这个曾卖过石头的青年卖掉果树,开始种柳树,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客商不愁挑不到好梨子,只愁买不到盛梨子的筐。

凭借着和周围人不同的选择道路,这个青年成为村庄里第一个骑摩托的人,第一个买汽车的人,第一个拥有无数财富的人。

鲁迅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而在现实生活中,众人走的路的旁边也是路,而且是到达终点的捷径。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灵活的思维和机智的头脑是抢得先机的必要条件。必须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才能有与众不同的收获。而做到与众不同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看看它的反面:同质化。如果某一公司的产品和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就意味着要降低价格,同时对于国外的竞争者或者巨型的竞争者也会丧失优势。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出现同质化: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当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不同时,即使自己是对的,也会感觉不妥,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随大流”;参加活动,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自己甚至会选择“委曲求全”;周围的许多朋友都在谈恋爱,我们会认为自己如果不找个异性朋友谈谈,就显得没有魅力。

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倾向于相信多数,以多数人的行为和意见作为是正确的标准,如果自己与大众的取向不同,就会怀疑自己的判断。当我们个人的感觉与大多数人不一致时,为了使自己不被别人认为“标新立异”,常常会放弃自己的看法而接受大多数人的看法。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思想和行为叫做“从众心理”,即是个人对群体的思想言行等无法做出正确判断而跟从或在群体的压力下转变原来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思想认识和言行举止。

“从众”的另一面就是做事无主见。所谓的“人云亦云”就是典型的表现。对于一件事情,如果大家都认为是对的,即使不一定真的正确,自己也跟着认为正确;解决一个问题,大家都采用这种做法,即使这种做法得不到好的效果,自己也跟着这么做。就在这种盲目的跟随中,慢慢地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慢慢地埋没了自己的创造性。

如果那个青年也在屈从于这种“从众心理”,那么他最好的命运也只是成为一个优秀的背石工或者成功的果农,而不会取得较大的成就。可见,在大家都在走已经被前人踩出的路时,不妨走走路的旁边,说不准别有洞天,发现一条新路。

“从众心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群体心理,是一种客观存在,又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必然的作用。这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克服自我的固执己见和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但同时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我们的个性,束缚了我们原本活跃的思维,甚至会扼杀我们的创造力。大家都记得2003年的SARS危机,谣言和恐慌在国人从众心理的驱使下蔓延,肆虐全国,引发了一场比病魔更可怕的群体心理危机。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既然不能取消从众心理,那么就要学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心理的积极因素,而且尽可能避免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避免“从众心理”的消极影响呢?

首先要培养抵抗这种影响的能力。

我们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各种事物,要有自己的见解,对经过独立思考后比较成熟的见解要敢于坚持,能够自觉抵制某些错误的思想以及别人言行的诱惑。并且能够对自身力量作出准确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

我们还应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形形色色经验面前,要能够洞察它们的正确性。能够用自己独立思考得来的结果,来决定一件事该不该做,该怎样做。能够避免以自己喜好来作为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非标准,在辨别是非时能够客观公正,并且敢于同谬误做斗争。

我们还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世界纷繁复杂,在各种诱惑面前,我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保护自己不被传统的习惯或多数人的意见所左右,更不能轻易动摇自己正确的判断,或者放弃自己的观点。还应该能抵制住享受心理的误导,因为随大流就意味着不用承担开拓的艰辛。

其次要坚持做自己。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由于怕受到群体的疏远,或者是为了表明自己归属于群体的愿望,在某些群体的压力下,很多人选择了屈从于这个群体的心理。我们要抵制从众心理的消极影响。首先要能够承受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压力。

过度地从众,会导致我们选择上的盲从和性格上的怯懦,不敢当众发言,更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没有勇气承担责任,更没有想过“敢为天下先”;面对矛盾和困难,不是逃避就是退缩,做不到迎难而上。等走到生命的终点时,收获的只是平庸。所以,我们要敢于表现自己,不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我们可以成为第二个,就是在这个展现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一步步地走上了自己的路。

很多成功者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那么,塑造自己完美的性格就格外重要。在塑造自己个性的过程中,做自己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个性象征着自信心、突破力和创新力,它重在展现自我的独一无二,而不是强调与他人的统一。只有在“同”的大环境中求个性的“异”,才能在路旁边的路上比他人先一步到达终点。正是做自己赋予了我们积极进取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当我们能够从“从众心理”的牵引下挣脱出来,能够抵制这种心理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时,我们就找到了大路旁边属于自己的“路”。

如果一直生活在众势的阴影下,我们必然会失去自己的判断标准,进而迷失自我的独特价值。只有摆脱从众的盲目色彩,才能用独立的思想在人生路上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迹。只有跳出从众的群体意识,才可能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很多时候,路的旁边也是路,不妨做一只立于鸡群的鹤,走一下路边的“路”,说不准就是这个选择,我们就能跨越“从众”的矮墙,而成就一个卓越的人生。

模仿是创新的根基

模仿是孕育创新的温床,模仿是创新的根基,模仿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安全而高效的捷径。

有一种叫做虎天牛的昆虫,它的样子与我们熟悉的普通天牛完全不同,无论是大小、形状、色彩甚至是神态,它都像一只胡蜂。那么虎天牛为什么会像胡蜂呢?原来,胡蜂有一样令别的动物害怕的武器,那就是它尖利的毒针,如果谁被毒针刺到的话,不但极其痛苦,还有生命之忧。因此,不仅是各种动物,即使是人类,对胡蜂也是怯而远之。而虎天牛就不同了,它在自然界中并不是什么厉害角色。更没有保护自己的武器,于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虎天牛不惜改变自己的外观,拉大旗作虎皮,模仿胡蜂。当它披着类似胡蜂的外衣在天空中悠哉游哉时,其他的动物都避之不及,谁还敢往枪口上撞呢?

虎天牛模仿胡蜂的这种行为,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拟态的动物一般都模仿自己天敌的克星,以此来保护自己,比如蝇类和蛾类模仿蜜蜂和黄蜂,可逃避鸟类的捕食;还有的动物模仿另一种动物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比如寄生鸟类(如杜鹃)的卵精确模拟寄主鸟类的卵,可大大增加寄生的成功率。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人类从动物的拟态生存法则中受到了重大启示,那就是在人生道路上,模仿成功者。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提倡创新,却很少有人赞同模仿,这是对模仿认识的偏差,实际上,模仿也是和创新一样重要。

要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部分,成功者处事行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做法,都是模仿别人得来的。我们民族重视了几千年的学习,实质上就是一种模仿。模仿是孕育创新的温床,模仿是创新的根基;不懂得模仿,也肯定不懂得创新,不经历模仿的创新是盲目!在某种意义上讲,模仿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安全而高效的捷径。

然而大家都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成功者走过的路,通常都不适合其他人跟着重新再走,因为第一个卖大蒜的人是智者,第二个卖大蒜的人就是愚者。每个成功者都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不能为别人所仿效和重复的路。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所要走的路当中,总有一段,是和他们走过的路相重合的,有很多时候,大家所走的其实就是同一条路,即使有所区别,也不过是大同小异。这就需要我们模仿那些成功者,避免走他们走过的弯路,这样才可能加快自己的速度。

不要认为自己跟着别人后面走他们已经走过的旧路,是没有创新的表现,很多成功不是因为发现了一条新路,而是因为我们走在别人的前面。如果在一开始,就能模仿成功者的姿态,那么,通往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自己的摸索。

某陆军请了一知名专家对士兵进行射击训练。这名专家找来两名神射手,总结出他们在射击时的心态和射击时的动作,建立了一个正确的射击要领。随之对新手进行一天半的课程训练。在课后进行测试,所有人都及格,而列为优等的人数竟是以往人数的三倍多。

由此可见,模仿对于成功的效应是多么的巨大。

那么,我们是不是选定了一个成功目标就对他进行全部的模仿呢?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非但不能取得同样的效果,反而会失去了自我。对成功者的模仿主要有三个方面:

模仿成功者的思想

要模仿成功者在奋斗路上的心态和信念,他们是用什么样的精神信仰来支撑自己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选择坚持;他们对待自己的目标抱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模仿他们作出决定时对各种事物的顺序层次安排;模仿他们为自己建造的整个思维系统。只有理解他们的思想,才能模仿到成功。

例如我们要模仿一个人的说服技巧和成交技巧,模仿她如何把话说出去,把钱收回来。我们就要了解她说服对方的语言顺序,成交的次序安排等等,了解她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那样说,更要探究这样说的好处在哪里。当我们理解了她说服和成交时所运用的策略。我们也就掌握了这种策略。

模仿者的行为习惯

心理学上讲,一个人所做的动作,很容易影响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我们做出一些兴奋时的动作,即使自己原来的心态并不兴奋,也会开始变得兴奋;相反,如果做出一些情绪低落时的动作,即使自己原来的心态并不好,也会开始变得情绪不佳。

所以,要模仿自己选定对象的行为和习惯,从他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学习习惯以及时间管理习惯,到具体做事情时的一些表情、肢体语言、说话时的语速语调等等,都要尽量地去模仿。通过对行为习惯的模仿,我们会渐渐感悟到他们的内心,会让自己更深一步地理解对象的信念与策略,才能做到形似和神似的统一。进而接近成功。

模仿成功者对待失败的态度

无论是凡人还是有所成就者,在一生中不可避免要遭遇到各种挫折打击还有失败,而且成功者所经历的失败要数倍于常人,因此,就更需要学习成功者在面临失败时的态度。

大凡有所作为的人,往往既重视失败,又蔑视失败,在失败面前,他们常常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从容和豁达,也有“天塌下来当被盖”的胸襟和气度。谁能一帆风顺从不遭遇挫折呢,又有几个人能常胜不败不经磨难就取得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谁,都会因失败而付出代价。在失败带来的失望、沉沦等消极情绪面前,我们就需要用成功者面对失败的态度来调解自己,成功者一致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受挫,人生没有永恒的冬天。只要能正确地对待失败并从中找出教训,反而是向成功的迈进。

模仿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也不是不经思索的克隆,而是要善于在模仿的过程中,避免走弯路,做无谓的付出。

成功的道理很多,有些是能写到书上的,还有很多是无法用文字总结的,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模仿,模仿成功者的思维、行动以及心态,才能学到那些无法写到书本上的真经。

模仿成功者的方法,我们就会成为下一个成功者。

巧妙地进行资源整合

善于发挥资源最大效益,善于将自己手中社会资源进行搭配交互整合,才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获得最大的收益。

一位老人临死前向他的朋友托孤,也许年纪大了难免有些糊涂,他对朋友说:“我这个儿子并不聪明,但是我希望他能够成为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洛克菲勒财团的董事,并成为总统的女婿。”他的朋友很为难,但是想到老人快走了,就答应了。

老人的朋友考虑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先找到了世界银行的总裁,对他说:“我向您推荐一位年轻人。他是洛克菲勒财团的董事,并且即将成为总统的女婿,你愿意任命他为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吗?”总裁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了。

老人的朋友再去找洛克菲勒财团的董事长,告诉他:“我的这个年轻朋友,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并且即将成为总统的女婿,怎么样?你是否认为他有资格成为洛克菲勒财团的董事?”洛克菲勒财团董事长考虑了一下也答应了。

老人的朋友最后去找了总统,自信地对总统说道:“我非常荣幸地向您推荐这位年轻人,别看他年纪轻轻,但他现在已经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洛克菲勒财团的董事,您希望他成为您女儿的丈夫吗?”

最后老人如愿以偿,他的儿子成为了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洛克菲勒财团的董事和总统的女婿。

这个故事在现实中也许并不存在,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资源规划”的重要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强大的力量正是来自于各种资源的整和。有效的资源整和是一种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并能够使我们的工作进行得更为顺利。

中国更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情关系的国度,各种关系纵横交错: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老乡关系、亲戚关系等等,这些关系就蕴藏着一座座金矿。如果善于挖掘,巧妙利用,就能创造出不菲的收益。

曾经有一个人,做家具生意。由于竞争激烈,生意一直十分平淡。但他后来听说他的一位战友,在某市做秘书长。正遇到该市政府搬迁,需要大量的办公家具。他就找到这位战友,依靠这层关系,再加上他的家具的确不错,价格适宜,该市一次就从他的家具厂采购了几万套。仅此一项,他就赚了个盆满钵溢,兴高采烈。企业和产品从此名声大震,成为众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采购家具的首选。

可见,这种关系资源带来的效益比单纯的市场竞争所得到的收益要大得多,而且也不用付出太多的资本投入。对于政府来说,他们买谁的产品都是买,既然秘书长的战友正好做这个生意,与他建立合作关系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好处的。而这个家具商凭借着和政府做的这次生意,间接地又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这就是人情资源的效应,不是一次合作就没有下文了,而是可以长期发展并且不断扩大的。

而整合资源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同陌生人接触,这些都是成功人士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标志,成功者善于主动与别人接触,建立起庞大有效的联系网络,并利用关系网开展工作,最终促进各方共赢,化无为有。当年牟其中利用大陆的日用品换俄罗斯的飞机也是经典的资源整合运作模式。

不要总想着怎么实现自己的目的。交朋友的要旨在于真诚和慷慨,一些为了拉关系而钻营的做法是种短视的行为,表面热情握手但却内心冷漠,这样的人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要办大事,既要考虑自己的目标,又要让那些对自己重要的人实现他们的目标,合作的基础是互利共赢。有位知名企业家在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时就很看重积累人际关系资源这个重要方面,无论在什么场合,他都笑容满面地给周围人发放自己的名片,甚至是在饭店结账时他都要留下两张,就是凭着这种信念和心态,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资源网络。

始终积极与外界保持联系。要始终关注周围人,通过身边小事发出积极信号,让别人感到自己一直在关心他们,而不要等到需要帮忙时才临时抱佛脚。不管是在公司工作,还是参与社区活动,无论身处哪里,我们都必须马上融入这个圈子,成为集体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积累无形的友情资源。

拥有了资源并不代表着这些资源就能马上发挥作用,最关键的是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故事中的老人能够无中生有地创造资源为己所用,不是一般人就能做到的,而那个家具商则是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人。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或多或少地拥有一些人际关系的资源,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左右逢源而有的人步履维艰呢?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人们对自己资源的整合能力不同,那些善于发挥资源最大效益的人,那些善于将自己手中资源进行搭配交换的人,往往能够让自己的资源不断的扩充,比起那些固守着一种资源不知道变通的人所获得的结果,差异是很明显的。

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一个人要想聚财,就先要聚人,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事业顺利的发展壮大,必须学会对自己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并扩充发展自己。

头脑灵活赢更多机会

如何抓住机遇,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准则可循,但过人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平时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更容易捕捉灵感,把握机遇,获得成功。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的机遇,也经常会有好运气,可是由于司空见惯,或者思想没有准备,头脑不敏感,或者粗心大意,或者虽然注意到了某种特殊现象,但并未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等等,都会使机遇丧失,错过发现、发明的机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弗莱明以前,就有其他科学家见过青霉素菌能抑制住葡萄球菌的现象;在伦琴以前,已经有物理学家注意到X射线的存在;琴纳家乡的不少人都知道感染过牛痘的人,能免生天花,特别是那些挤奶工……但是,由于他们对这些都不“感冒”,而坐失良机。

19世纪,一位名叫莱维·施特劳斯的德国犹太人到美国旧金山去经商。除了别的商品,他还带了些帆布以供淘金者做帐篷之用。但他还没有来得及下船,除帆布之外,其他货物全部一售而空。一针一线都需从外面进口的旧金山人需求之旺给莱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船后,莱维带着帆布开始了他的“淘金”历程。他遇到一位挖金的矿工,此人向他抱怨道,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帐篷而是挖金时经磨耐穿的裤子。头脑灵活的莱维一点也不含糊,随即和那位矿工一起到裁缝店,用随身带的帆布给他做了一条裤子,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工装裤亦即今日十分时髦的尤其受年轻人喜爱的牛仔裤的鼻祖。那位矿工回去之后,消息不胫而走,大量订货迅即而来。

矿工需要的是耐磨的裤子,而莱维手头只有做帐篷的帆布。如果不是莱维的头脑灵活,他就只会后悔自己带错了商品,而失去这次绝好的赚钱机会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犹太人经商方面的精明果然是名不虚传。

哈佛大学MBA课堂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美国联合碳化钙公司的产品一度滞销,公司为此十分担忧。

正在这时,一群鸽子飞进了公司总部大楼的一间空房子里。公司有关人员突生灵感,关闭所有门窗,不让一只飞走。随后,立即打电话通知“动物保护委员会”派人前来救援,并电告各新闻机构。此举惊动了新闻界,电视台、电台、报社纷纷派记者进行现场采访。从小心翼翼地捕捉第一只鸽子起,到最后一只鸽子受到保护为止,前后共花了3天时间。

3天之中,新闻媒介作了一系列绘声绘色的报道。其结果,该公司不但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它所经营的碳化钙也开始畅销起来。

试想,如果不是该公司的有关人员头脑灵活的话,怎么能利用这飞来的大好机会?只能看着鸽子和机遇悄悄地飞来,又默默地飞走。

如何抓住机遇,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准则可循,但过人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平时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更容易捕捉灵感,把握机遇,获得成功。

永远走在时代前沿

在这个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时代,要想不被淘汰,唯一的办法就是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地发展,但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薄弱,起点低,因此,时至而今,我国经济、科技等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如果不创造性地前进,40年的差距,什么时候才能赶上?”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在谈到“神五”、“神六”发展奇迹时,所说出的振聋发聩的一句话。

从“神五”到“神六”,我们的载人航天事业,以最快的速度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和科技长期处于落后停滞的状态。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战的摧残。根本无力开展航天研究。

饱尝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新中国为了加强国防,和平开发利用太空资源,开始大力发展航天事业。

40多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早在这之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之时,距离前苏联人加加林上天已经过去了30多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科技工作者就立下了这样的誓言:

“要从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但是,“跨越式发展”谈何容易。中国发展载人航天只有自主创新,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王永志把创新作为赶超差距最有效的方法。

从一开始,中国的飞船就有创造性的设计。如在把航天员送上天之前,别人总是先让猴子去体验太空之旅,但我们却没有这么做。中国的飞船与国外的有所不同,它有“三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而且具有更先进、更完善的逃逸和救生系统。

我国创新性地在飞船内设立了“拟人代谢装置”,这种能像人一样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模拟人”,更为可信,更为科学。

中国载人航天由七大系统组成,无论是哪一部分的方案论证设计,我国的科学家都瞄准世界先进技术,确保工程刚起步就有强劲的后发优势,关键技术能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甚至在局部上还有所超越。

王永志说:“要跨越发展,就不能墨守成规。”

正是依靠领导者的创新理念,不断地自主创新,我国科技工作者才突破了一个又一个被国际宇航界公认的尖端课题。

2003年10月15日,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杨利伟近乎完美的飞天之旅,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05年10月12日,全球的目光见证了一个新的历史事件:中国将两名航天员成功地送上太空并成功返回。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负责人说: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跨越,甚至可以说是质的飞跃。”

正是因为有创新理念的引领,中国的航天事业才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

任何项目,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在最前沿,可能起点会很低,但是只要勇于创新,就能够突破性地前进,就能实现跨越性的发展,乃至像“神五”、“神六”一样,以最快的速度缩短与先进者的差距,走到时代的前沿!

出奇制胜取得突破

出奇制胜是标新立异的进一步引申运用,它比一般的标新立异要求更高。它标的“新”和立的“异”要达到“出奇”的程度,即不仅要出乎一般人的预料,而且其结果要令人大感意外和惊奇,以至最终实现某种较大的突破。

1986年4月,产品已行销130个国家和地区的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突然宣布了一条震惊世人的消息,它宣称要改变沿用了长达99年的老配方,并声称新配方是公司为迎接百年大庆,费时3年,耗资500万美元,进行了20多:可人口味调查和饮用试验研制出的新产品。此消息一出,一时间轰动美国。

可口可乐公司改变配方的决定宣布后,人们很快做出了反应,可口可乐公司每天都要收到大量表示抗议的电话和信件。有一个叫凯伦·威尔逊的人还组织了一个“全国老可口可乐饮户协会”,甚至还在纽约的联合广场举行了一次抗议生产新可口可乐的游行示威。一些经销可口可乐的商店也因销量下降而拒绝再经销。

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可口可乐公司对广大顾客的抗议浪潮表现出的却是满不在乎,这更加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南卡罗来纳州竟有人组织起来向法院提出上诉说:网球、热狗、可口可乐已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象征,任何公司和个人都无权对其进行改变,请求法庭给可口可乐公司以制裁。

这时,可口可乐公司的董事长乔治才于1986年7月10日宣布:为了既尊重老顾客的意见,也考虑到新顾客的需要,公司决定恢复老配方的生产,并命名为“古典可口可乐”;同时,标有“新可口可乐”字样的新产品仍旧继续生产。

这一消息传出后,各地的可口可乐爱好者如释重负,欢欣鼓舞,纷纷狂饮老可口可乐:与此同时,尝试和喜欢新可口可乐的人也不断增多。因此在美国和其他地区,可口可乐的销售量进一步迅猛上升,公司发行的股票很快就上涨了2.57美元。

我们从以上叙述中都能够看出,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可口可乐的“销售量进一步迅猛上升”,“股票上涨了2.75美元”,这可不是什么误打误撞,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这是可口可乐公司精心策划的事件。事情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广大消费者终于悟出了其中的端倪,折腾了这么久,原来是可口可乐公司搞的一次出奇制胜的产品推销术。

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出奇制胜的战例数不胜数。商场如战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家们也常常运用出奇制胜的策略。出奇制胜是标新立异的进一步引申运用,它比一般的标新立异要求更高。它标的“新”和立的“异”要达到“出奇”的程度,即不仅要出乎一般人的预料,而且其结果要令人大感意外和惊奇,以至最终实现某种较大的突破。

勇于探索出奇迹

一旦你敢于探索陌生的领域,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世界,走一条别人从未走过或不敢走的路,就会发现机会原来无处不在。

米切尔自幼体弱多病,是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当他从剑桥大学毕业以后,由于身体不好,无法到企业就职,只好留校,在微生物教研室找了一份为学生实验课做准备的工作。

他每天为学生准备实验课。同时也在考虑自己应该另外研究些什么。

在他上小学、中学时,所谓生物学不过是捕蝴蝶和蜻蜓。但是,人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生物的认识已经深入到比微生物还小的病毒。病毒究竟是生物,还是物体,已经成为研究的中心课题。只有将病毒机理揭示出来,才能揭示这一生命之谜,这成了当时的普遍看法。米切尔明白,蝴蝶和蜻蜓是生物,但无法想像病毒也是生物。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蝴蝶或蜻蜓的切片,就能看到细胞外面有一层细胞膜。但是病毒没有细胞膜,就是用电子显微镜看,也仍然看不到。或许,细胞膜根本就是不存在的。米切尔认为,没有细胞膜的东西就不能算是生物,只有细胞膜才是生命现象的关键特征。

他想,如果要研究,最好选择一个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例如:大脑是怎样工作的?人是怎样从一个受精卵变成胎儿,然后又长大成人的?很多人因患癌症而死,那么癌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人要吃饭、呼吸,那么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又是怎样转化为能量的呢?

他想,在这些课题中,我可以解决的课题是什么?研究大脑一定很神秘,从卵到人的变化也非常有意思,查明致癌原因意义也十分重大。不过研究这些课题必须和其他医生合作,自己一人是无法承担的。只有体内能量的生成机制这个课题可以自己一人从事。

米切尔总算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研究课题。于是他又去查有关文献,了解该课题在世界科研前沿的最新动向。结果他了解到以下情况:人类摄人的米和面包到体内后逐渐产生变化,最后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在变化过程中,作为热释放出来的能量,其大部分都贮藏在ATP这种磷酸化合物中。这种磷酸化合物又是怎样生成的呢?似乎许多研究人员都在追寻这一答案。

他们普遍认为,磷酸化合物生成的时候,肯定要经过一个中间物质x。他们正全力寻找这个中间物质。另一方面,神经生理学领域却发现,细胞膜上有钠泵机制。钠泵利用磷酸化合物发生变化时产生的能量,将细胞内的钠离子转移到细胞外,将细胞外的钾离子摄取到细胞内,使细胞内始终保持一种平衡的离子组合。

米切尔没有做实验,只是在脑子里反复地思索:许多人都在查找这个中间物质,化学我不在行,又缺少实验经验,无论从身体状况还是从技术上说,我都没有条件去发现这个中间物质。要战胜他们,必须想出一个他们还未发现的方法来。

一天,他像平时一样,踱到研究室顶棚上吊着的木制风扇下面,呆呆地想起来。也许他眼前出现了荷兰风车的景象吧,总之,他突然来了灵感:细胞膜上的钠泵利用ATP这种磷酸化合物的能量,将细胞内的钠离子转移到细胞外。如果水中的氢离子代替钠离子通过钠泵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大概钠泵会往反方向转吧。钠泵如果往反方向转,不就可以产生能量,形成ATP了吗?

消耗电能,转动电风扇,使空气流动,产生风。另一方面,风又可以带动风车,风车又产生电能,电风扇和风车的关系与米切尔的设想是同样的道理。

他的结论是:食物的营养成分被一路分解下去,最后与氧结合,变成水和二氧化碳,使水成分中的氢离子被转移到膜外,当它再次转移到膜内时,就会使钠泵发生逆转,同时生成磷酸化合物,也就是体内能量的根本ATP。

1961年,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设想。发表后,他盼望着有谁对自己的设想感兴趣,然而却没有出现任何反响。

在大学当实验助手的合同已经到期,如果不能升为助教,就不得不离开大学。在大学这几年,他只是拼命思索,没做过什么实验,手边只有《自然》杂志上发表的那篇论文。他也曾把这篇论文提交给大学,希望得到助教的职称,但大学以“该论文缺乏实验上的支持,空想成分大”为由,退了回来。这时,他已经40岁了,失去大学工作后也无法到私人企业去就职了。

他不愿意再去求人,于是回到农村,把自己闷在父母留下的几间房子里。他把放东西的小屋改造了一下,建成了自己的“研究所”。他一心想通过实验来证明“ATP是钠泵逆转时产生”的设想。

他知道自己没有实验经验,于是雇了一名助手帮他做实验,并且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实验证据。他在学会发表了论文,但是,由于他的证明是间接性的,学会方面的反应很冷淡。

米切尔把学会的冷落埋在心里。不过,此时世界权威人士关于中间物质的研究已陷入停滞状态。有人认为ATP的中间物质x,只是一个想像中的物质;也有人在植物光合实验中验证了米切尔的理论,认为他的理论是正确的。终于,日本的K博士从细胞膜上成功地提取了合成ATP的酶。这种酶突起在膜的表面,当氢离子通过时,它促成了ATP的合成。总之,K博士用看得见的物质证实了米切尔的理论。结果,被人们称为怪人的米切尔于197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米切尔为什么能获诺贝尔奖呢?不动手,总在那里沉思默想的人很多。但他们为什么没有获诺贝尔奖呢?米切尔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选择了生命科学中重要课题中的一个,并且使用了与许多同时研究这一课题的人们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他的思维不仅涉及了生物化学领域,还涉及了神经生理学领域。从不同领域的角度去思考,才提出逆转的设想。他毫不理会来自社会的冷落,也不盲目跟着权威的中间物质说跑,而是坚信自己设想的正确性,这一切给他带来了诺贝尔奖。

如果你现在也能做到身处逆境不气馁,沿着自己选择好的道路勇往直前,那么,你同样能够收获成功,创造奇迹。

财富就在你脑里

财富就装在你的脑子里,只要你肯去发掘,它便会像泉水一样的不停地涌出来。

一般人只看到成功者成名时那一刻的荣耀,聪明人却会去探讨他的成功过程。

或许,在几十年前,我们还常常能够听说某个大腹便便,不学无术的人在老天的眷顾之下,没有经过多少努力就成为了腰缠万贯,令穷人仰目的暴发户。

在当今这科技与知识的时代,公平竞争的时代,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恐怕越来越少了,有很多人想通过买彩票中大奖,但要知道中彩票发意外之财的机会也只是上百万上千万分之一,现实地来讲,我们绝大多数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光努力也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创新,要具备在自己身上别人不具备的本领,这样的话,你的成功将指日可待。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从小就下定决心要闯出一番事业来,毕业之后在别人的公司做了几年事,学习到了一些经验,就决定自行创业。这个白手起家的年轻人并没有资金,只凭着一个灵活的头脑,居然就在短短几年之间跨足电子原料业、电子产品业和食品业,建立了稳固的事业基础。

他是怎么做到的?

年轻人由朋友处获知有一个刚成立不久,制造收银机的厂商,为了市场销售问题正在发愁,于是他就去找这个老板。

他对老板说:“如果你愿意向我购买电子原料,我就向你买一批收银机。”

“好啊!没问题。”正为一堆库存发愁的老板欣然同意。

接着他跑到一家正迅速扩张分店的超市连锁事业部。对该部门的经理说:“如果你愿意买我的收银机,我就向你长期购买饮料和矿泉水。”

超市经理想了一想,长期购买饮料和矿泉水多么划算啊!于是点头说:“好!一言为定。”于是向年轻人购买了大批的收银机。

年轻人又跑到一家有七八千工人的大型电子原料供应厂商,对部门经理说:“如果你让我在贵厂内设置饮料贩售,我就向你购买一批电子原料。”

部门经理想了想,反正也不吃亏,于是也点头答应了。

年轻人将饮料机不但设在电子原料厂,也设在收银机厂,长期贩售超市的饮料。他就这么成功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江南春搭乘上海太平洋百货的电梯。在电梯门关上的那一瞬间,他看到门外有一张舒淇的电影海报。他很喜欢舒淇,也非常想仔细地欣赏一下那张海报,但电梯的运行让他感觉很无奈。在电梯中,还对这件事抱有遗憾的江南春忽然想到,该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被关在这个封闭的空间,无法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他顿时突发奇想:很多人上下班都需要等候电梯,候梯的时间非常无聊,不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站在那里发呆。如果在墙上摆个屏幕,播放一些内容,就会排遣大家候梯时的无聊。

想到这里,他很快就着手操作,如今已经成功地做出了这个事业的“模型”——分众传媒。在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到他的楼宇电视广告,他成为这个创意绝对的实践者。

这的确是一个多方受益的绝妙创意。对于候梯者而言,楼宇广告的出现消除了大家等候电梯时的焦急和无聊;对于所处楼宇而言,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服务,还能获得不菲的收益;对于广告客户而言,投放的广告更具有针对性;对于江南春自己而言,他得到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有大的发展,就必须去创新,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只有这样,你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穿越大西洋底的一根电报电缆因破损需要更换,一位不起眼的珠宝店老板买下了这根报废的电缆。很多人都为老板的举动而吃惊,认为他一定是疯了。

这个老板雇人将电缆剪成一小截,一小截的,然后在上面装饰一番,当作纪念品出售。结果,人们得知是曾埋在大西洋底的纪念物,纷纷蜂拥而至,前来购买。

这个老板很快就大赚了一大笔。

还有一个人,他花大钱买了一片土地,却发现自己上当了,自己买了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原来这片土地上只适合胡杨树和蝎子的生长。

经过一番懊悔后,他痛定思痛,决心把这片土地改变。于是他着眼于这里到处都是的蝎子,这是最有利的条件。

多年后,这里成为全国最大最着名的养蝎基地,同时拥有专门加工提取蝎毒和生产蝎子罐头的工厂。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任何人都不具备完全理想的条件和资源,我们唯一能够抓住的就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把眼前的不利因素巧妙地转化为有利因素,甚至把缺陷也做成“特点”。成功,其实很简单。

要有独特的创新眼光

一个出色的营销者不是跟在别人后面跑,而是要具有独特的发现市场的眼光。同样道理,一个出色的员工不是一味地步人后尘,而是具备小中见大,敢为人先的创新眼光。

这是发生在美国西进时候的一个故事。听说西部发现了黄金,许多梦想发财的人纷纷去那里淘金。威廉也在其中,随着挖宝的队伍来到荒凉的西部。

淘金是一个美丽的梦幻,也是一个绝好的发财机会,所以大家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然而西部气候干燥,水源奇缺,生活非常艰难,就连喝水也变成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威廉想:淘金虽然十分诱人,但希望太渺茫,还不如现实一点,在这里卖水呢!

于是,威廉毅然放弃了淘金,花了很大的功夫打了一眼井,并把井水经过过滤处理,装进壶里挑到淘金处去卖,由于方圆几十里都没有可以打水的地方,威廉的水很受淘金者的欢迎。

然而也有人嘲笑他,说他胸无大志,本来是到这里来淘金发大财的,却干起这种不起眼的生意来。这种小生意哪儿不能干,何必跑到这里来?

威廉毫不介意,继续卖他的水,在卖水的同时,他又发现,淘金者的工具损坏得很快,而他们又急于淘金,不可能跑到几百里外去购买工具,所以他又专程到几百里外的城镇拉回一车工具来。

这样,他每次挑水卖水时就顺便统计有谁需要工具,之后再送过来。由于没有别的人卖水和工具,所以威廉是大家唯一的供货者,因此价格虽然有点贵,但销售量还是很大,钱财滚滚流到威廉的腰包。

最后,有确切的消息证实,此地有黄金资源只是一个谣传,其实根本没有什么黄金可挖。结果大家都空手而归,一无所有,只有威廉在很短的时间里靠不起眼的小生意赚了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

一个出色的营销者不是跟在别人后面跑,而是要具有独特的发现市场的眼光。同样道理,一个出色的员工不是一味地步入后尘,而是具备小中见大,敢为人先的创新眼光。

创新是成功秘诀

克劳斯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事业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创新。我们年轻人应该是一个行业中的创新者,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制造者。因为年轻的本质特征就是新异和充满朝气。”

克劳斯是天生的生意人,他说:“我从小就讨厌从事一个普通的职业,因此一直没有工作。而我说过,其实我能做任何工作,甚至做冰激凌。”于是,这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入学后在宿舍里做起了冰激凌。不久,同校的两个伙伴科恩和希尔顿也加入其中。于是,克劳斯卖掉大部分债券自己投资,并拿出他高中时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净水器时挣的6万美元,和他们合伙开了这家公司。通过市场调查,克劳斯发现,冰激凌的口味已经有20年没发生过变化了,他敏锐地觉察到,这为他们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他采纳了啤酒商萨缪尔·亚当斯的建议,使用啤酒酿造技术制作口味奇特的冰激凌,他与当地的乳酪厂联系,由他们提供特制的奶酪。

由于口味上的创新,这家小型的冰激凌公司很快便吸引到了风险投资。结果新产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它独特的风味很快就成为一种饮食时尚,风行欧美及世界各地。克劳斯的美国杰里米冰激凌公司生产的口味独特的超级冰激凌,1999年销售额达500万美元。

克劳斯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事业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创新。我们年轻人应该是一个行业中的创新者,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制造者。因为年轻的本质特征就是新异和充满朝气。”

奥拉克尔公司主管全球通讯的前任副总裁保尔·霍夫曼说:“由于现在每一件事都很复杂,因此要想具备一种超前意识是比较困难的,这正像人们所说的‘计划赶不上变化’。不像过去。你在学校里受教育或是在其他什么地方得到锻炼后有了一份工作,多年以后你忽然发现自己不过像个传教士,在习惯性地做一件事,你所从事的事业不过是一种惯性运动。但是在当今的社会,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了。”

尽管霍夫曼有着相当丰富的社会和工作经验。但面对挑战,他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技术和知识上的更新。“尽管你不是领导,但是为了使你更具工作能力,你就必须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接受教育。”他指出,“现在的这种情况使经营变得很有刺激性,同时,一旦你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就会让你马不停蹄,直累得你上气不接下气。你停不下来,因为你所从事的事业没有重点,你不断地应战,不断地往前冲,否则你就会因落后而被淘汰。”

现实中人总是容易越来越守旧的。所谓守旧,即是指思考方式、工作进展都始终停留在原来的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条件,一刻不停的变动。这虽不是现在才如此,但现在尤其是急速的转型期,如果不努力适应,就会落后于时代,成为活化石。就算你一直否认你是一成不变,但究竟是不是,很简单就可以证明。那就是“你和一年前相比,什么地方有过什么样的改变?”或“做过什么样的变动?”

水往低处流,太阳由东而西,人总有好易怕难的习惯,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单位却很讨厌守旧的人。如果单位里这样的人一个一个增加,那么单位将来就危险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经营必须能应对时代和环境的急速改变。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想改变这块土地。”那这个企业就完了。而很多事例又无一例外地证明了一点,一旦人年纪越大,这种守旧倾向就越重。因此,你如果想在五六十岁以后还做一个成功的领导和主管。你就必须克服守旧,首先你要认定自己是否守旧。

克兰勃格教授提出,判定你究竟是不是守旧,可以依据下列40个项目检验:

1.即使打老式领带也毫不在意。

2.整个星期都穿同一套西装。

3.饮料固定是那几种。

4.天天喝酒。

5.食物固定是那几样。

6.不想尝试没吃过的食物。

7.猛抽烟,没有戒烟的念头。

8.碰面的几乎固定是那几位。

9.接触的人几乎没有改变。

10.看报纸固定看那几样。

11.只看固定几种杂志。

12.不会想读引起话题的书。

13.这一年几乎没有离开自己的生活圈。

14.恋床。

15.不想学外语。

16.满意现在的工作、职位。

17.这一年里从未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

18.不想换新的工作、新的工作岗位。

19.上班路线固定,不会想要试试别条路。

20.有机会,也不想换工作。

21.不想考任何资格考试。

22.没有将来的目标。

23.即使事情很重,做事也是懒洋洋的。

24.不再有好奇心。

25.即使很多人围在一起,也不会想凑过去看。

26.和初见面的人讲话,觉得痛苦。

27.对于事物无法专心。

28.不曾想过忘掉时间、好好拼一场。

29.变得半途而废。

30.不想到新的地方去生活。

31.开始觉得还是过去好。

32.渐渐不积极。

33.不想知道自己耐力的极限。

34.害怕挫折。

35.觉得自己本性难移。

36.从未想过换一种思考方式。

37.不曾想到外面看看。

38.全不在意自己守旧。

39.从不怀疑自己这样过一生好。

40.没有将来的梦想和希望。

克兰勃格指出:“在以上40个项目中,符合你想法的,有几项呢?如果符合10项以上,你就需要留心不要守旧。如果是20项以上的话,那表示你真的已经很守旧。”

克兰勃格认为,想不守旧,只须参考下列11种方法:

1.检讨自己是不是存在守旧的念头。

2.制定明确目标,向其挑战,持续的努力学习。

3.对什么事都富有好奇心,积极探究未知的事物。

4.善于调适情绪,能够变通。

5.向自己能力及体力的极限挑战。

6.天天督促自己有挑战的心理。

7.全心全意向自己的困难挑战。

8.每日反省,不断充实自己。

9.永远存在对将来的梦想及希望。

10.不满自己的现状,对于自己永远不满。

11.为了将来,有计划的利用时间及金钱,努力启发自己。

巧借他人一臂之力

生意场上存在着大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生”、“双赢”关系,运用得好,就能用别人的力量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三头六臂,就算再有才能,但能力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或干某项事业时,光靠个人努力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他人的帮助。懂得借力使力,巧妙地运用这一点,你就会在别人的推波助澜之下逐渐向成功的彼岸靠近。

美国“旅店大王”康拉德·希尔顿,正在达拉斯建造一座耗资数百万元的新旅店,以实现自己的“以得克萨斯州为基地,每年增加一家旅店”的发展计划。但由于资金短缺,逼得他不得不中途下马。

希尔顿想了一个计策,毅然去找卖给他地皮的达拉斯大商人杜德,并直截了当地告诉杜德:“旅店工程因缺乏资金,已经被迫停工,无法继续了。”

杜德开始不以为然,认为希尔顿没钱盖旅店与自己毫无关系。但想不到希尔顿接着说:“杜德先生,我来找你是想告诉你,旅店停工对我的确不是什么好事,但你的损失会比我更大。”

“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杜德被希尔顿的话惊呆了,连忙追问道。

希尔顿向他解释其中的道理:“如果我向公众透露,旅店停工是因为我想换一个地方盖旅店,那么旅店周围的地价必然暴跌。这样的情况显然对你更加不利,你看是不是这样呢?”

杜德想了想,觉得事实确实如此。于是,共同的利益使杜德不得不同意希尔顿提出的要求:由杜德出钱将那家旅店盖好,然后交给希尔顿,待赚了钱后再分期偿还给杜德。

结果,由商人杜德出钱盖成的达拉斯希尔顿大旅店终于如期建成营业,使希尔顿的“旅店王国”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生意场上存在着大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生”、“双赢”关系,运用得好,就能用别人的力量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敢于高要求

当今这个高速度、快节奏、多变化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像李嘉诚一样,具有应付瞬息万变的能力!

李嘉诚是排名世界巨富前25位的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仅有小学文化程度,但却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让世人羡慕不已。那么,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

临变善应方显示英雄本色。李嘉诚出色的应变力对于他的成功起了决定作用。反应敏锐,处事果断;能进则进,不进则退。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美市场兴起了塑料花热,家家户户及办公大厦都以摆上几盆塑料制作的花朵、水果、草木为时髦。李嘉诚当机立断,将其他生意放到一边,全力以赴投资生产塑料花,他的“长江塑料厂”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花生产厂家,他也被誉为“塑料花大王”。

20世纪60年代初期,塑料花生产仍被看好,但他预感到塑料花市场将由盛转衰,于是他审时度势,立即退出塑料花业,重操玩具业,使他避过了一场危机。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香港经济起飞,地价不断上扬,李嘉诚迅速投资购买了大量土地。

1977年5月,香港为兴建中区的地铁中环和金钏站地面建筑而举行了公开招标。各大财团为争夺这块黄金地段的兴建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李嘉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英资怡和财团控制下的置地公司,因为它背靠港英府,而且有强大的财力做后盾,素有“地产皇帝”之称。最终的结果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战胜实力雄厚的“置地公司”,开了华资吞并英资的先河,被人们称之为“小蛇吞大象”。

20世纪70年代后期,香港股市非常火爆,李嘉诚迅速投资人市炒作,毫不手软。他首先瞄准的目标是英资怡和集团的“九龙仓”,悄悄地买入,果断地抛出,净赚5900万港元。

1978年,李嘉诚又把目光对准了另外一家老牌英资公司“青州英妮”,很快在股市上收购了“青州英妮”25%的股票,并出任该公司的董事。紧接着李嘉减集中火力,对英资和记黄埔穷追不舍,在股市上大量吸纳和记黄埔的股票。1980年11月,通过1年不间断的努力,李嘉诚的资产就像吹气泡一样迅速地膨胀起来。

进入21世纪,我们所处的时代呈现如下发展特点:一是高速度,二是快节,奏,三是多变化。这些特点对每个人提出了高于以往任何时代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像李嘉诚一样,具有应付瞬息万变的能力!

没有什么不可能

当我们认为某件事是“不可能”完成时,结果往往就真的是“不可能”了,因为你从心理上已经“投降”,自然不会再用心地向“可能”发起“攻击”了。

许多人都这样想过:“要是我能像鸟儿,该有多妙呵!”虽然“阅历丰富的长者”一再指出这种想法的荒谬,但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在历史上不惜以身相试的也不乏其人。

大约在公元1020年,有个英国人叫奥利弗,双臂系上了“鸟翅”,扑腾了200多米,坠了下来,结果跌断了双臂和双腿。尽管他身负重伤,然而似乎并没有多沮丧,他说是他疏忽了,忘了安上个“鸟尾巴”!不过,康复之后,他就再也没飞过。

公元1507年,意大利人约翰·达米恩在苏格兰试飞。他披着用鸡毛制作的翅膀,从斯多林城堡的高墙上纵身一跳,宛如石头下落,断了一条腿。达米恩异常失望,他说:“我犯了个错误,我用的是鸡毛,而鸡是不会飞的。要是起先用鸟毛,我相信是会飞的。”不过,治好了腿之后,他也同奥利弗一样再也没尝试过。

一位名叫约翰·鲍勒里的意大利科学家对飞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来,他在1680年,写了一本书,列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数据,证明人的臂膀装上翅膀是无法飞行的,他计算出人的双臂不够强壮,支持不了全身在空中飞翔。

然而,仍然有人无视鲍勒里的警告。1742年,一位法国人,尽管他年事已高,却也缚上双翼,企图飞越巴黎的塞纳河。他从河边一座高楼的阳台跳下去,掉进了停泊在岸边的一只船上。幸运的是他只断了一只腿。1811年,德国一位裁缝也决定一试。他在多瑙河畔造了一座木塔,从塔顶跳下去,“扑通”一声栽进河里。被救起时已是奄奄一息了。

后来怎么样了呢?没有人再尝试飞行了?当然不是!

正是由于有些人对种种“不可能”的不以为然,于是飞机发明了,降落伞发明了……

今天,人类的飞行史发生了伟大的革命。我们能飞上云天,飞上月球,飞上火星,在宇宙中自由地飞翔。

如果在尝试一两次失败就轻易得出“不可能”的结论,人类就不会有今天的高度文明了。

创新要适应时代发展

很多人都能够重视创新的速度,因为速度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衡量标准,而实际上创新更应该适度——在合适的时期,在最能让人接受的地方做足文章。这样,才会使你的创新获得更理想的效益。

我们知道创新的出发点之一是为了拥有跳跃式的发展,以使先进的组织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使落后的组织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奋起后发之势,超越先进组织。

因此,一些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往往会不断地强调创新的速度,而这样他们往往会忽略创新的效益。在这种创新热情之下,往往会有一些没有使用价值的创新被制造出来,如此一来既没有获得创新的效益,而且还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和时间。

因此,创新型员工的一流理念应该是:

在创新中,快不一定好,合适才好。

速度不一定好,适度才好。

员工应该把创新的质量和速度协调并重,避免创新有花无果或是欲速则不达。

1938年,雀巢公司用自己的创新产品为咖啡来了一场历史性的革命。他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速溶咖啡,这种咖啡混合粉末只需要用水冲调就可以获得保持原汁原味的咖啡。

雀巢公司认为这种咖啡一定非常受消费者的喜欢。因为传统的煮咖啡程序繁琐,而咖啡馆价格过高又不是一般百姓承受得起的。而价廉味正的速溶咖啡一推出,就为人们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费用。

但是出乎雀巢公司的意料,雀巢咖啡在市场上大力推出5年之久。仍然很少有人愿意去购买。雀巢公司不得不组织市场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那些主妇有着一致地回答:

“噢,上帝,如果我连咖啡都不会煮,那我的丈夫还娶我干什么?”

因为在当时大多数女人都是专职主妇,煮咖啡是她们一项义不容辞的工作,如果用速溶咖啡代替传统咖啡,她们将会被丈夫和客人看成懒婆娘。而且,当时的人们是比较崇尚传统的咖啡的。

生活习惯和文化上的限制,使得雀巢公司的速溶咖啡成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创新,在那个时代将无法打开市场。

雀巢公司开始改变他们的营销策略。在销售中他们让营销员弱化雀巢速溶咖啡快速的特点,不断地强调雀巢速溶咖啡具有100%的原汁原味,香浓可口。

然而,正在这种营销手法初见成效的时候,雀巢公司又遭遇了一次更为严重的挫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雀巢公司当时的主要生产基地——欧洲生产基地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1939年雀巢公司的利润从1938年的2000万美元猛跌至600万美元。

但雀巢公司必须生存下去,因此雀巢公司不得不迎难而上,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决定作出一个重大转变:既然产品超越不了时代,那什么才能超越时代?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深入地研究以后,他们发现只有文化才有可能超越时代,要让雀巢速溶咖啡超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把它做成一种很厉害的文化。那么,该怎样做出比较厉害的文化呢?雀巢公司逐渐把眼光盯到对世界文化潮流影响越来越大的美国人身上。

雀巢公司经过几轮谈判后,终于说服了加入战争的美国政府,同意将雀巢公司作为美军的配给物资供货商。于是,作为食品供应的一部分,雀巢速溶咖啡迅速出现在了每个美国大兵的餐桌上。

战争的破坏性不言而喻,它可以破坏一切,当然也可以割断传统咖啡文化与美国大兵之间的纽带。战场上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绝对不是可以为士兵们磨咖啡、煮咖啡的好地方。因此,美国大兵不得不端起桌上的雀巢咖啡。

如此,雀巢咖啡饮用简便且保留原汁原味的优点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时隔不久,雀巢咖啡不但获得了美国大兵们的认同,而且很快成为他们的至爱。二战后期,随着美军的节节胜利和南北转战,雀巢速溶咖啡逐渐成为影响世界的饮品。甚至,雀巢速溶咖啡成了盟军的心理战武器。英国空军常常在德军占领区投下一包包速溶咖啡“炸弹”,以此来加深连咖啡也喝不到的占领区百姓对纳粹的怨恨。

战后,已经被改变了咖啡饮用习惯与口味的大量美国退伍军人,把对雀巢咖啡的偏爱带回了国内,雀巢速溶咖啡迅速成为美国人的大众饮料。而且在战后,女权主义的兴起让更多的美国女性获得了工作机会,她们有了自己的工作,没有了煮咖啡的时间,速溶咖啡很快成为了她们和她们家人的首选。

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用主义对世界文化的影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饮用简便的雀巢速溶咖啡终于成为一种世界流行时尚,以至于在很多地方雀巢都成为咖啡的代名词。

雀巢公司终于把生意做成了文化,结果自然是大获其利。如今,雀巢速溶咖啡已行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全世界每天要喝掉3亿多杯雀巢咖啡。

真的是雀巢速溶咖啡使时代文化发生了改变吗?其实并不是。只是时代改变了,让很多原有的习惯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人们就会随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雀巢速溶咖啡就变得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那雀巢公司创新了什么?他们真正创新的是改变了自己的营销模式,重新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消费者,让超前创新的速溶咖啡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由此使雀巢公司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雀巢公司的成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快是应该的,但是快必须与整个消费市场或社会文化的环境相结合,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益。

只是有快,人们就会觉得不太适应,就会产生排斥心理。

在快的基础上,找到与所影响对象的结合点,就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很多人都能够重视创新的速度,因为速度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衡量标准,而实际上创新更应该适度——在合适的时期,在最能让人接受的地方做足文章。这样,才会使你的创新获得更理想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