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家有余庆”,一个家庭能够福泽绵长,关键在于能否友善待人。中国文化的善,是一个逐步推广和扩充的过程,闲居乡里则善待邻人,执政为官则善待百姓乃至全天下之人。积善的过程既是提高个体修养的过程,也是贡献和服务社会的过程。
苛政猛于虎。
春秋时,孔子与弟子们一起从泰山旁边走过,遇到一位妇人在路边痛哭不止。孔子问道:“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妇人回答道:“去年山里的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今年又吃了我的儿子,因此很伤心啊!”孔子感叹道:“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答道:“这里政事公正,官吏也不苛刻,因此不想离开。”孔子转过头对弟子们说:“如果政事不公正,官吏又刻薄,那比虎狼都厉害,你们要记住啊!”
子贡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句话,我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回答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也就是推己及人的道理。奉行这句话需要做到:你希望儿子怎样对待你,就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父亲;你希望弟弟怎样对待你,就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兄长;你希望朋友怎样对待你,就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朋友。努力做好这些细节,言行一致,就能成为敦厚的君子。”
孔子对弟子们说:“仁者爱山,他们的性格就像山一样安静,因此会长寿。”子贡请教老师:“为什么仁者乐于见到山呢?”孔子回答说:“山,它高大巍峨,草木繁茂,鸟兽成群,人们所需的东西大多都是山上出产,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总是慷慨给予,而不索取回报。山间多气候变化,孕育的雨水促进万物生长,人民从中得以饱暖。这就是仁人乐于见到山的原因!”
马在孔子生活的时代非常贵重,比仆人的命还要珍贵。孔子做官期间,有一天下朝回家,家人跑来报告说马厩失火了,孔子只问一句话“有人受伤吗?”他没有问马的损失,对孔子来说,再贵重的马,也不能跟人相提并论。
春秋时期,秦穆公有一次坐车出行,车子坏了,拉车的马脱缰跑了。秦穆公找到时,看见有人已经把马杀掉吃肉了。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呀。”这些人都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光吃马肉不喝酒会伤身体。”于是一一赐酒。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国,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应该为君王拼死作战,来报答他给我们食马饮酒的恩德。”在这些人的帮助下,秦穆公冲出了包围。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善于言辞,办事通达,深谙经商之道。子贡曾就义与利的关系请教过孔子:“假如一个人既能传播道义,又能给百姓带来诸多好处,他可以称得上仁义了吧?”孔子评论道:“凡事不仅能照顾自己还能周全他人,可以说是实行仁德了!”子贡谨遵老师教诲,经商的同时不忘帮助和抚恤穷人,上自君主,下至平民,都称颂他的仁德。
子产出身于郑国贵族,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待人宽厚,深受人们钦佩。一次,贵族丰卷准备用新鲜的野味祭祀,向子产请求打猎。子产没有答应,说:“按照规章制度,只有国君才可以用野味祭祀,大臣们用家畜就行了。”丰卷大怒,回到封地招募士兵,准备攻打子产。子产知道后,为了避免国家陷入分裂,准备离开郑国。郑国上卿子皮马上劝阻子产,并驱逐了丰卷。子产复职后,非但不记恨丰卷,反而下令保存丰卷的田产,三年后召丰卷回国,又把田产还给了他。
管仲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还要奉养母亲。鲍叔牙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最初,管仲没有钱,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出的,可是,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后来,管鲍之交一直被誉为交友的最高境界,成为历代传诵的佳话。
楚庄王有次宴请群臣。酒至半酣,忽然一阵大风把蜡烛吹灭了。一名武将酒醉,乘黑调戏王妃,王妃大惊,一把扯下其盔上红缨,并要求即刻点灯,查明是谁大胆冒犯。楚庄王说:“酒是我让他们喝的,醉后失礼是人之常情,不能为了显示后妃的贞洁而侮辱壮士。”楚庄王马上命令群臣把帽缨扯下来,一醉方休。三年以后,晋楚交战,楚国一位将军奋勇争先,领兵打败了晋军。楚庄王问他:“寡人德薄,从来没有重视过你,你为什么还奋不顾身呢?”将军说:“臣当死,上次宴会上失礼的人就是我,大王您宽宏大量不治我的罪,因此我一定要为您肝脑涂地。”
魏惠王曾经向孟子请教:“先生,我们晋国从前十分强大,可是自从我即位以后,先后被齐国、秦国、楚国打败,失去了大量的土地,您认为我应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道:“您如果实行仁政,减轻刑罚,减免赋税,以礼仪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到那时再出兵讨伐,去解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又有谁能抵挡呢?”
汉宣帝时,疏广为太子太傅,他的侄子疏受为少傅。在任五年后,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知足不辱,功成身退,这是天道。”随后两人一起告病回乡。知道此事的人都说真是两位贤人。回到家乡,疏广把积蓄赠给了亲朋老友。有人劝他买田置业,他说:“聪明贤能多财,会损伤志气;愚蠢无能多财,会增加他的过失。”时人都很佩服他。
西汉朱邑生活俭朴,凡有赏赐,总是用来接济贫困的亲戚朋友或邻里乡党,为官数十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朱邑临死前嘱咐他的儿子:“我曾是桐乡小吏,那里的老百姓很敬爱我,我同样也很想念他们,我死后,你们要把我葬在桐乡。”当地百姓怀念朱邑,不仅主动为朱邑修起了大冢,还建起了祠庙,岁岁祭祀,数百年烟火未绝。
西汉末期,战乱四起,外戚王莽建立新朝。当时,出身名儒之家的伏湛担任平原郡太守,经常对妻子说:“如今大家都吃不饱饭,我们怎么好意思填饱肚子呢?”于是,他们吃最简单的饭菜,用省下的俸禄买粮食分给乡亲们。伏湛手下的一个官员看了,十分敬佩伏湛,想招募士兵为他打天下。伏湛却厌恶他招摇惑众,无事生非,就将他关押在狱中,并告诫百姓不要学他。平原郡因此在战乱中一直保持安宁。
东汉人梁鸿,曾在上林苑以养猪为生。一次,他的屋子着了火,并殃及邻居。梁鸿用自己的猪赔偿,邻居却认为不够。梁鸿就对他说:“我没有任何其他财产了,就给你干活作为补偿吧。”就这样,梁鸿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地为邻居干活。后来,邻居被梁鸿的诚意打动,后悔自己做得太过分,就把猪还给了他。梁鸿却没有接受,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司马徽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非说司马徽家的猪是他的。司马徽并不争辩,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自己家。过了几天,邻居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歉地把司马家的猪送了回去。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汉代有个叫罗威的人。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却不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悄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牛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大咽起来,也不再去吃罗威的庄稼。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开始感到很纳闷,后来亲眼看到是罗威所为,愧疚万分,从此对自家的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从此传为美谈。
顾荣是西晋末年拥护南渡的司马氏政权的江南士族首脑。他在洛阳时,应邀去赴宴。在宴席上,他发觉烤肉的下人脸上显露出对烤肉渴求的神色,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让下人吃。同席的人都耻笑他有失身份。顾荣却说:“一个人每天都烤肉,怎么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每当顾荣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保护他。顾荣感激地问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烤肉的仆人。
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历经两个朝代。唐临性情宽容,非常体谅人,从来不直接呵斥别人的错误。一次,他准备吊唁某人,但身在外面,便让童仆回家取丧服来。童仆拿错了别的白色衣服过来,吓得不敢进门。唐临知道祭拜不成,说:“今天天气反常,不适宜悲痛哀苦,你拿来这件衣服正好,我穿上出去走走吧!”他又让仆人熬药,发现仆人拿错了汤药,就淡淡地说:“今日天气阴暗,不适合服药,把汤药倒了吧!”
裴行俭是唐高宗时名将,有一次高宗下令赏赐骏马给裴行俭。礼部官员在送马的半路上被马绊倒,马也摔伤了。随从和令史都怕因此获罪,不敢回报直接逃走了。裴行俭知道后,派人将他们找回来,宽慰他们说:“你们都太小看我了,我裴行俭是计较这种小事的人吗?”他毫不介意,仍像以前一样对待他们,随从和令史都深为感激。
北宋时,曹州有个富户叫于令仪。一天晚上,有人潜入他家偷东西,抓住一看发现盗贼竟是邻居的儿子,于令仪大吃一惊,问到缘由,年轻人说:“父亲卧病在床,请不起大夫,不得已才干出盗窃的事情。”于令仪听后很是同情,问他需要多少钱。年轻人说:“需要十千钱。”十千钱对于令仪来说也不是小数目,但还是如数给了他。邻居的儿子刚要走,于令仪又喊住他:“你家很穷,现在又是深更半夜,你匆忙带这么多钱回家,遇上巡逻查夜的盘问你,你怎么说呢?”于是留他在家里过夜,第二天才让他回家。
北宋年间,范仲淹担任邠州知州时,有一次登楼饮酒,尚未举杯,就看到几个人披麻戴孝地营造葬具。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得知是一名书生客死邠州,准备就近埋葬,但墓穴、棺材和治丧用具尚未制备。范仲淹听后非常悲伤,立即撤去酒席,并赠以钱财,使其得办丧事。
范仲淹调任杭州期间,他的弟弟因为他有隐退之意,商议购置田产以供其安享晚年,遭范仲淹严词拒绝。后范仲淹出资购买良田千亩,让其弟找贤人经营,成立范氏义庄,收入分文不取,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义赠口粮,并资助婚丧嫁娶等用度。
宋代王曾在仁宗皇帝时出任宰相,勤于政事,进退以礼。他中状元回家乡青州时,府官命令百姓吹奏乐器到城外迎接。王曾听到这个消息,就换了衣服,骑上小驴子,从别的城门进城,去拜见府官,对府官说:“我侥幸得了个状元,怎么敢惊动大人和父老乡亲前来迎接?”府官不由得称赞道:“您称得上真正的状元公啊!”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史学家。一天,他吩咐管家把自己骑过的一匹病马牵到集市去卖掉。一位老者欲买,但嫌价钱贵了。管家明知马有毛病却说:“这是我家司马相公的坐骑,只因他现在忙着编书,用不着它了,才舍得卖的。不然的话,五十缗钱可不卖!”老者听后诚恳地说:“有幸能买到司马相公的好马,那就货不二价吧,我明日如数带钱来牵马。”管家回府兴奋地将情况报告给司马光。司马光一边自责一边正色道:“不能这样!你明天一定对买主说清楚,并重新议价,我看三十缗就行了。”第二天,管家如实向买马人说明此马有病,并一再说司马相公特意关照不能让买主吃亏上当。集市上知道此事的人都称颂司马光为人诚实。
元代时德州齐河人訾汝道,平日乐善好施,以善行闻名乡里。同乡刘显等人贫困无法维生,訾汝道一一分给他们田地,让他们收地租维持生活,直到他们终老才把田地收回去。有一年,瘟疫流行,传说吃一种能使人发汗的瓜,病就好了。訾汝道就买了很多瓜,带上粮食,不顾被传染的危险,一户户亲自送去,救治了很多人。他曾经在春天把麦子、高粱借给别人,等到丰收年景再收回,不收利息;如遇到歉收之年,借债人无粮偿还,訾汝道就把借券焚烧,不要他们归还。他对家人说:“积累粮食本来就是为了防备饥荒,所以如果遇到灾荒年景,一定要帮助贫穷的乡亲。”
明朝官员杨翥喜欢骑驴代步去上朝。他对驴子十分偏爱,每天下朝回家,常常不顾家人的劝阻,亲自给驴子擦洗梳理,喂上等的饲料。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头,快六十岁了,老来得子,十分疼爱这个儿子。可是,这孩子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宁。眼看那孩子一天天消瘦下去,父母伤透了脑筋,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杨翥。杨翥二话没说,忍痛把自己心爱的驴子卖了,从此外出或上朝只好步行。
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桐城县志》记载,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吴姓邻居因宅居地界发生纠纷,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出面为家撑腰。张英回信:“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信后,主动将墙退让三尺,吴家深为感动,也退让三尺,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因此得名。
******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为人十分和善。习****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很早就听说过******的名字,人们常把******描绘成一个神奇的人物。但初次见面,他给我的印象,却完全像一个普通战士。他质朴无华,平易近人,常同战士们坐在一起,吸着旱烟袋,谈笑风生。同志们都亲切地叫他‘老刘’。”当时习****只有十九岁,由于没有斗争经验,领导的“两当兵变”失败,心情很沉重。******鼓励他说:“干革命还能怕失败?失败了再干嘛。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失败的次数要比你多得多。”
抗日战争时期,元帅聂荣臻所率部队在清扫被打败的日军驻地时,发现了两个日本孩子。许多对日军充满愤恨的战士和百姓都要把这两个孩子处死,而聂荣臻司令却轻轻地说道:“把孩子交给我吧,孩子是没有错的,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于是,这两个孩子便被安全地交给聂司令抚养。两个日本孩子很是可爱,亲切地用中文叫聂司令为聂伯伯,战士们后来也喜欢上了他们。后来,部队在转移时遭到了日军的袭击,当聂司令率部队准备作殊死决战时,一个日军的司令官突然连连摆手,因为他看到那两个日本孩子正是他所丢失的。就在他进退两难时,聂司令命令一个战士把两个孩子放在筐里还给了日军,日军深受感动,于是撤退了,并送给中国军队一封感谢信:“贵方的友善,让我们深感钦佩。”一场恶战就此避免。
一次,******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不要惊动他。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惊,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总理笑着说:“我没影响你的工作吧?”周总理这种尊重别人,讲礼貌的好品质、好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刘少奇同志工作繁忙,经常熬到深夜,除去吃饭的时间,中间很少休息。为了保证他的身体健康,身边工作的同志就常在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走到他身边提醒或劝告他休息一下。可是,因为少奇同志工作起来思维非常集中,以至有时候对劝告他的同志不大在意,或者没有答复。过后,少奇同志以内疚的心情对身边的同志说:“你们叫我休息,我十分感谢你们。但是,有时我精力过于集中,对你们的好意,可能态度生硬了一点,对不起,请你们谅解。”
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与张伯苓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从南开中学开始,严修便对******青睐有加,称周有宰相之才。为资助******去欧洲留学,他特地在严家账目上为周立了户头。除第一年的用款是用支票交给周携走外,以后三年,均让人汇寄,每半年一次,准时不误。1950年张伯苓由重庆返抵北京,******在西花厅宴请他,张带去严修的照片,******动情地说:“在欧洲时,有人对严老先生说,不要帮助******了,他参加了共产党。老先生说:‘人各有志’。这话是颇有见识的。他是清朝的官,能说出这种话,我很感激。”
1981年,我国足球名将容志行在与科威特队比赛中,两次被对方踢倒,造成旧伤口破裂,疼痛难忍。事后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发火也不报复对方呢?”容志行说:“对方已经受到裁判的制裁、观众的谴责和同伴的批评,他思想上也会有所触动,这样利于他改正。你若以错对错,报复对方,反而会助长粗野行为。”容志行有着宽容厚道、友善待人的品德和高尚的体育风格,因此赢得了广大球迷的爱戴。
商丘老板伊庆民十一二岁时,路上遇到暴风雨,到一农户家避雨。主人见他又冷又饿,便把自家刚煮熟的玉米棒送给他吃。后来,当他找到已八十多岁高龄的老大娘时,回报了恩人一套楼房,说:“您是我的恩人,这几十年我都没忘记。”
一天,太阳和风争论究竟谁更有力量。风说:“你看下面那个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说完,便使劲儿向老人吹去,想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它越吹,老人将外套裹得越紧。后来,风累了,没力气再吹了。这时,太阳从云的背后走出来,将温暖的阳光撒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就开始擦汗了,并把外套脱了下来。于是,太阳笑着对风说:“其实,友善所释放的温暖比强硬更有力量。”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老禅师月夜散步归来,发现一个小偷正在他家偷东西。高僧知道小偷不可能找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把自己的外衣脱了拿在手上。小偷离开时,在门口遇到了高僧。高僧说:“你走这么远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夜凉了,你穿上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外衣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低着头惊慌地逃走了。第二天清晨,老禅师一睁开眼,发现那件外衣被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门口。老禅师高兴地感慨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禅师见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谁知禅师的手指刚碰到蝎子就被蝎子蜇了。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身旁有一人问:“它老蜇人,何必救它?”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