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影响中学生成长的60篇微型小说
5302600000033

第33章 生于斯世1

人生在世间,匆匆走过短短一程。我们该以何种心态面对世间,又该以何种方式与世人交往,这是日趋成熟的我们必须想明白的事情。 不企求怜悯、同情,不沉浸在泪水中凄凄度日,不期待救世主温暖的福泽从天而降,凡事靠自己!

图书馆里的空位

宋耀良

她又出现在研究生院的大门口,拎着竹篮和网袋,身后跟着小男孩。

门卫认出她来。疲惫的面容,干涩的发丝,眼中蓄着深深的忧伤。

“……贵州又发大水了?”门卫同情地问了一句,就摆摆手让她进去。还告诉说领导在院部二楼开会。她却往左拐,上了这最高学府的图书馆的三楼。把东西放在前厅,让小孩自个玩耍,她推开弹簧门,迈着沉重而又坚定的步履,走了进去。

她默默地数着。缓缓地移步到第八条桌子的第三个座位上,呆呆地站立许久,神情肃穆。猛然间,她又凄哀地颓坐在皮椅中,咝咝地喘着气,显出一种无法言状的疲惫。

一年前,她的爱人,研究院的优等生,积劳成疾,就是在这个座位上突然去世的。

当她抬起头来时,边上陪坐着一位银丝满头的老人。

“孩子我让人领去吃饭了。在那里……日子过得还好吗?”慈祥老人的关切中掩藏着怜悯,轻轻地叹着气。可眼前的她,双目中却掠过冷峻。“哦,馆长……这个空位,我占定了!”她紧咬牙关,答非所问地说。随之,一双抖抖索索的手,展开一份录取通知书,上面盖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鲜红的印章。老馆长怔住了,“哦哦,还是他的这个专业……呵呵,好!”

她却伏在桌面上,双肩禁不住颤抖,寂静的图书大厅里,响起了一阵抽泣。一年前,她在追悼会上,没有哭泣,没有流泪。今天,她这样回来了,却……

“哭吧,把那些……都哭出来。这泪中有悲,更有喜。”老馆长喑哑地在一边自言自语。

经典赏析:

自我超越的价值实现

周德生

带着边远山区的风尘,带着一脸的疲惫、一头的干涩发丝、一眼的忧伤,她,来到了学子汇聚的最高学府。从门卫同情的问话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她的整个外表就像逃荒的难民。

这样一个可怜的人,来到这样一个堂皇的地方,干什么?环境与人物之间的明显悬殊与落差,让人在“不和谐”的感觉中产生了阅读的疑念。疑念按着常规的思路,如门卫所示,打算跟着她去领导办公室,看着她有什么要求或想解决些什么问题,这里似乎对她并不陌生。然而,她却步履沉重而又坚定地进了图书馆。疑念未解,奇怪的感觉又油然升起。她?图书馆?当她在“第三个座位”凄哀坐下时,小说一句插叙,奇怪不怪,疑念释然。原来她是在丈夫的周年忌日来凭吊的。随着慈祥老人关切的话语,我们也不由得为她叹息,叹息她的可怜悲苦,叹息她因丈夫去世而失落了有可能改变自己整个贫困生活的希望。

我们富有同情心。却“错了”!我们不知这善良却又廉价的同情心在一瞬间坠入了“女人=弱者”的陈习旧俗。她说要占那空位子,很冷峻。她的宣告答非所问,让我们莫名其妙。她终于拿出了那份我们意想不到的通知书,怔住了老馆长也怔住了我们!我们感到了情节突然的转折,如异峰突起,面前兀立着一个鲜亮的铿然有声的女人!我们从意外中惊醒,肃然起敬,望着这疲惫不堪的女人,望着她那毫不起眼的外表,感到了一股迂缓凝重的力量,一种独立自强的精神。真了不起!

的确,这篇小说写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女人的形象。尽管这里只有她被录取为研究生后,前来报到的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尽管我们不知道她忍受凄苦、付出艰辛的整个奋斗过程,然而,在作品留下的大片空白处,我们却可以在想像中看到她那“拎着竹篮和网袋”,在孩子和家庭、生活和事业、痛苦和追求之间来回穿梭不屈不挠的身影;可以感受到她如何支持丈夫千里求学,独自支撑生活的重负;而一旦丈夫去世,又是如何将丈夫的未竟事业连同家庭的重担一并搁上肩头,舍辛茹苦、坚忍不拔、风餐露宿,终于从贵州“走”到了北京。不企求怜悯、同情,不沉浸在泪水中凄凄度日,不期待救世主温暖的福泽从天而降,靠自己!她的人生过程,是一种意志、一种奉献、一种女性自我超越的价值实现;同时,她也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一种知识分子的忍苦负重、不计得失、一往无前的品格! 没有什么财宝能比生命更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