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影响中学生成长的60篇微型小说
5302600000025

第25章 似酒浓情3

两块面包

[美国]欧·亨利

玛莎小姐的面包小店开在街角处,店门前三步台阶,门上装着开门即叮NB041作响的门铃。

玛莎小姐今年四十岁,嘴里镶着两颗假牙,她心地善良,银行里有二千美元的存款。许多结婚机会远不如玛莎小姐的人都已结了婚,可她还是独身一人。

有一位顾客每周都要光顾她的小店两三次。玛莎开始对他产生了兴趣。这是一位中年男子,戴着眼镜,褐色的胡须修剪得十分整齐。他讲英语时带一口浓重的德国腔。他穿着一身旧衣服,有几处还打着补丁,虽然不修边幅,看上去却干净利索,彬彬有礼。他每次来总是买两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五分钱一只,陈面包是五分两只——除此之外什么也不要。

有一次,玛莎注意到他的手指上有块红褐色的色块。据此,她断定这位先生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艺术家。他准是住在一座小阁楼上,画着画儿,嘴里啃着陈面包,心里大概在惦记着玛莎店里的种种美味。想到这儿,玛莎那颗善良的心不禁跳得更快了。为了证实自己对他职业的猜想,玛莎从自己的房中取来一幅油画,这是她在一次拍卖中买来的。她把画挂在柜台后面货架上一个显眼的地方。这是一幅威尼斯的风景画。上面画着金碧辉煌的宫殿,一位贵妇人坐在冈多拉上,悠闲地用手划着水玩儿。任何艺术家都不会忽略它。

两天以后,那位顾客又来了。果然,他看到了这幅画。“小姐,您的这幅画挺不错嘛!”

“真的吗?”玛莎一边包着面包一边答道。“我非常喜欢艺术和绘画。您觉得这是幅好画吗?”她为自己的成功暗暗窃喜。

“可它的构图不够均衡,”这位顾客回答说,还是一口浓重的德国腔。

“透视也不太准。再见吧,小姐!”

他拿起陈面包,很有礼貌地向玛莎点了点头,匆匆离去。玛莎把画摘下又拿回了房间。他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是多么柔和,多么亲切啊!他一眼就能看出透视画得不准,可却不得不靠吃陈面包过活!但玛莎明白,虽则不幸,可一个天才在成名之前,常常是不得不如此艰苦奋斗一番的。

从此以后,这位彬彬有礼的艺术家,她现在是这样认为的,每次来都要和玛莎聊一会儿。但他仍旧只买陈面包——从未要过蛋糕,从未要过馅饼,也从未要过柜台中任何一种美味糕点。他渐渐地消瘦了,而且神情沮丧。玛莎开始担心起来,见他每次只买那么点儿可怜的东西,她很心疼,想给他加点儿好吃的可又没有勇气,她怕冒犯了他,因为她知道艺术家们往往是自尊心极强的。

玛莎开始注意打扮自己。站柜台时她穿上了那件蓝点的丝绸背心。一天,这位顾客又来了。他把一枚五分镍币放在柜台上,仍要他的陈面包。正当玛莎取面包时,外面传来一阵刺耳的尖叫声,一辆消防车喧嚣而过。这位可爱的顾客赶快跑到门口去观望——任何别人此刻也会这样的。玛莎灵机一动,立刻抓住这个天赐良机。她迅速地在每个陈面包上深深地切了一刀,分别塞进一大块黄油,然后又将面包紧紧夹好。这新鲜的黄油是几分钟前刚刚送来的。当这位先生返回柜台时,玛莎已像往常那样在用纸包着陈面包了。

他们又聊了一会儿,欢快异常,然后这位顾客便离开了。玛莎暗自微笑,对自己的大胆及慷慨的冲动感到高兴。但又不禁焦虑不安。是不是太冒失了?他会生气吗?肯定不会,吃的东西是不会说话的,而黄油也绝非女性冒失的象征。

那天玛莎久久地想像着当这位可爱的顾客发现她的小把戏时的情景。大概他会放下画笔和调色板,站在画架旁,那上面摆着他正在画的那幅画儿——当然,画的透视肯定是无可挑剔的。然后,他开始准备那只有干面包和白开水的午餐,他把面包切开——啊,想到这儿,玛莎的脸红了。当他吃面包时会想到那只把黄油放进去的手吗?他会……

门铃刺耳地,恶狠狠地响了起来,打断了这令人愉快的遐想。玛莎叹了口气,快步来到店堂,什么家伙弄出这么大的动静!两个男人已经站到了柜台前,一个是她从未见过的年轻人,叼着个烟斗;另一个就是她的可亲的贫困不堪的艺术家。今天早上她那颗善良的心还曾为他动过恻隐之情。

可他却一反常态,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了后脑勺,头发乱蓬蓬的。他紧握着拳头,凶狠地向玛莎挥舞着,要知道,是向玛莎小姐啊!

“Dummkobf!”他声嘶力竭地吼着,向敲鼓一样擂着玛莎的柜台。“你毁了我!”他叫喊着,眼镜后面那双蓝色的眼睛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我要你知道,你是个多管闲事的混账女人!”

玛莎要站不住了,她虚弱地靠着柜台,一只手放在她穿的那件最好的背心上。这时,叼烟斗的陌生人抓住了那位正在喊叫的顾客的衣领。

“走吧,走吧,你已经说得够多的了。”他把那愤怒的家伙拽到了门口,转过身来对玛莎说:“我想您应该知道,小姐,他叫巴姆勃格,是个建筑绘图员。我们在同一办公室工作。他为一个市政厅的新设计图已经辛辛苦苦干了三个月了。为的是用它参加一次有奖竞赛。昨天他用墨水笔描出了底线,你知道,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稿,再用墨水笔去描,然后用陈面包屑擦去铅笔线。巴姆勃格一直在您这儿买陈面包,可是今天……可是,您知道,小姐,那黄油……巴姆勃格的图,全毁了……”

玛莎走进内室,脱下蓝点丝绸背心,又换上了那件烟色斜纹哔叽的,然后回到柜台,坐下了……

经典赏析:

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

寿静心

人生有多少痛苦是由误会造成的!当年近40的玛莎小姐怀着初萌的恋情悄悄地在两块面包里夹进黄油的时候,当她面带红晕希望这黄油将是一粒幸福的种子的时候,她哪里会知道这黄油面包将带来的悲剧?她怎能料到初萌的恋情会毁在黄油面包上?

然而,仅仅是书中主人公误会了一切么?当读者随着善良的玛莎小姐认识了那位中年男子、并和玛莎小姐一样认为他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艺术家时,当读者的心也开始随着玛莎小姐在为那艺术家的困窘生活及日渐消瘦的身体担忧时,当读者看到玛莎小姐偷塞黄油而预祝她的梦想成功时,读者又怎能料到这一切只不过是误会呢?

因为,那“手指上红褐色的污迹”,虽不修边幅却彬彬有礼,一眼就能看出透视画得不真实,不活脱脱是个艺术家的肖像么?而玛莎小姐和他交谈得欢快异常,并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蓝点点丝绸背心”,不正是一场罗曼史的开头么?

只有当读者看到最后时才大吃一惊:原来如此!

莱辛在《拉奥孔》中说:“艺术家的创作,不是让人一看就了事,还要人玩索。”而微型小说。因为篇幅短小,极易一览无余,难以使人“玩索”。因此,一个异峰突起,出乎意外的结局就显得特别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千把字的篇幅,尺水兴波,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和沉思。

欧·亨利深谙个中奥妙。他的《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麦琪的礼物》等都是这方面为人传诵的短篇佳作。《两块面包》这篇微型小说无疑也带有鲜明的“欧·亨利风格”。作者巧用误会(给主人公,也是给读者),欲奇故平,欲擒故纵,把小说的“文外之旨”悄悄地隐藏起来,让读者以为事情的发展本应往东,但在收尾处他却妙笔一转,来了个西向而行。误会解开之时,也是作者抖包亮底之时,更是作品的悲剧力量充分显现之时。正是最后这精彩的一笔,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否则只不过是一个平淡无奇、普普通通的故事罢了。

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心理,也是《两块面包》的一个突出特点。玛莎小姐心地善良,家有存款,条件不错,但直到40岁了还未出嫁,现在终于遇到一位使她动心的男人了。为了吸引意中人的注意,玛莎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蓝点点丝绸背心”。故事结尾,玛莎脱下了“蓝点点丝绸背心”,又换上了那件灰色旧哔叽的,一件“蓝点点丝绸背心”的穿与脱,巧妙地点出了玛莎恋情初萌时的欢快以及希望破灭后的悲痛。作者用生动而鲜明的对比,微妙地展示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真正的爱永远不是能以希望或绝望来衡量的,真正的爱是任凭沧桑变化仍旧不灭不减、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