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与圆全集
5297900000008

第8章 圆融为人乃应世之道(3)

美国的希尔顿饭店名贯五洲,是世界上最富盛名和财富的酒店之一。董事长唐纳·希尔顿认为:是微笑给希尔顿带来了繁荣。为什么希尔顿这么重视微笑呢?许多年前,一位老妇人在希尔顿心情不好的时候去拜访他,希尔顿不耐烦地抬起头,他看见的是一张微笑的脸。这张笑脸的力量是那么不可抗拒,希尔顿立即请她坐下,两人开始了愉快的交谈。交谈中他发现这妇人真的是那么慈祥,她脸上真诚的微笑完全感染了他。从此,他把微笑”服务作为饭店的宗旨。每当他在世界各地的希尔顿饭店视察时,总会问员工:“今天,你对顾客微笑了吗?”如果你去任何一家希尔顿饭店,你就会亲身感受到——希尔顿的微笑。唐纳·希尔顿总结说:微笑是最简单、最省钱、最可行、也最容易做到的服务,更重要的是,微笑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投资。因此,他要求员工不管多么辛苦,多么委屈,都要记住任何时候对任何顾客,用心真诚地微笑。即使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各行各业,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愁云惨雾的时代,希尔顿的员工仍然用自己的笑容给每位颐客带去阳光。大萧条过后,希尔顿率先进入了繁荣期。也许是希尔顿人的微笑赢得了“上帝”,从此,它迈入了黄金时期。

纽约一家大商店的负责人说:一个没有毕业然而带有甜蜜微笑的姑娘能很快被雇用,而一个愁眉苦脸的哲学博士却困难得多。

下面是聪明的艾尔伯特·哈巴德的一段建议。但是要记住,光念是不顶用的,要把它作为行动的指南。

“您上街时要昂首挺胸,微笑着向朋友问好,高兴地回报别人的握手。不要怕别人不理解,也不要想自己的敌人。努力确定您想干什么,然后尽力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努力想您想要完成的伟大光辉的事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用怀疑,您一定能找到实现您愿望的机会,就像珊瑚那样,从水中吸吮它需要的东西。在您的心目中要装上您所向往的、干练的、真正朝气蓬勃的那个人的形象,您的头脑中经常出现这个形象,时间长了,就可帮您成为他这样的人。思想比什么都重要。您要保持必要的心理素质:勇敢、直率和乐观、正确的思想——这就意味着行动。

因此,您若想使人羡慕,应遵循的准则是“微笑”。

任何人,包括善于做人者在求人给自己办事时,应给被求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而微笑则是一种办事前铺垫准备最佳途径。笑容堆满脸,不仅让人觉得自己的真诚,而且会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

如果您心里不想笑,那怎么办?首先必须迫使自己笑。如果就您一个人,那就先开始吹吹口哨或哼哼歌曲。用这种方法控制自己,仿佛您很幸福,于是您就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人了。已故的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说过:“似乎行动随感情而生,其实行动和感情是互相联系的。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行动的是意志而不是感情,我们可以间接地调节非意志决定的感情。那么,为使人感到精神振作,您必须表现出精神振作的样子。”

微笑就像一抹宜人的春风,微笑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亲切自然,要圆融为人不要忘了微笑。

让对方做主角

卡耐基认为,人与人交往时,只有尊敬对方,交际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如果总是压制对方、强迫对方服从自己,对方不久就会对你产生敌对情绪,从而失去对你的信赖。因此,交际中应努力让对方感到交际的主角是他。

试着留意对方的反应,尽力使对方心情舒畅。在人际交往中,要让对方扮演主角就得准备多个“剧本”。因为不知交往会在何处受挫,所以就必须把能观测到的对方谈话内容写进“剧本”,然后自己根据“剧本”演好配角。要做到使对方成为主角,调查收集与此相关的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如:对方有什么爱好?对方最喜欢什么?憎恶什么?对方讲话有什么特点?对方有什么个人习惯?对方的弱点有哪些?要基于这样的信息,拟写一份能使对方成为主角并能打动对方的“剧本”。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对方就会感到与你交往心情舒畅,因而对你产生好感。

在交际过程中,如果遇到某个人你原先准备采用“中等水平”的交际方式,但当你发觉这种方式实在无法进行下去,这时就需要修改“剧本”重新预演一下。不过在事先应该假设出交际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想一下自己应做出怎样的调整。

另外,卡耐基还建议我们必须考虑到:对方也有针对于自己的“剧本”,如果对方提出自己预料之外的问题,那么失败的可能是自己,所以必须反复斟酌,不断改善,这样才能使对方成为主角。在工作中,只有干好了配角你才能得到上司的提拔,而处处与上司争功,不配合上司工作则只能是受排挤。

让对方做主角,还要让他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因为每个人都有成为重要的人物的欲望,圆融为人就要看到这种普通的个人欲望,让他知道你尊重他,在意他。

卡耐基在纽约的一家邮局寄信,发现那位管挂号信的职员对自己的工作很不耐烦。于是他暗暗地对自己说:“卡耐基,你要使这位仁兄高兴起来,要他马上喜欢你。”同时,他又提醒自己:要他马上喜欢我,必须说些关于他的好听的话,而他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呢?非常幸运,他很快就找到了。

在他称卡耐基的信件时,卡耐基看着他,很诚恳地对他说:“你的头发太漂亮了。”

他抬起头来,有点惊讶,脸上露出了无法掩饰的微笑。他谦虚地说:“哪里,不如从前了。”卡耐基对他说:“这是真的,简直像是年轻人的头发一样!”他高兴极了。于是,他们愉快地谈了起来。当卡耐基离开时,他对卡耐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许多人都问我究竟用了什么秘方,其实它是天生的。”卡耐基想:这位朋友当天走起路来一定是飘飘欲仙的。晚上他一定会跟太太详细地叙说这件事,同时还会对着镜子仔细端详一番。

当他把这件事说给一位朋友听,朋友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想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呢?”

是的,他想要得到什么?

什么也不要。如果我们只图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那我们就无法给人一些真诚的赞美,那也就无法真诚地给别人一些快乐了。你每一天都可以赞赏别人,并获得应有的效果。

如何做?何时做?何处做?回答是,随时随地都可做。

譬如,你在饭店点的是法式炸洋芋,可是女侍者端来的却是洋芋泥,你就说:“太麻烦您了,我比较喜欢法式炸洋芋。”她一定会这么回答:“不,不麻烦。”而且会愉快地把你点的菜端来。因为你已经表现出了对她的尊敬和重视。

一些客气的话实际上就是对别人的重视。“谢谢你”,“请问”,“麻烦你”,诸如此类的细微礼貌,可以润滑每日生活的单调齿轮。有时候,真诚地重视别人往往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詹姆斯,亚当森是纽约超级座椅公司的董事长,当他得知著名的乔治·伊斯曼为了纪念母亲,要建造伊斯曼音乐学校和尔伯恩剧院时,他很想得到这两座建筑物座椅的订单。然而,伊斯曼只答应和他会晤五分钟。

“我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办公室。如果我有一间这样的办公室,我也一定会埋头工作的。”亚当森是这样开始谈话的。他又用手摸摸一块镶板,说道:“这不是英国橡木吗?条纹跟意大利的稍有不同。”

“是的,”伊斯曼回答,“这是一位对木材特别有研究的朋友替我选的。”

接着,伊斯曼就带他参观整个办公室,兴致勃勃地介绍那些比例、色彩和手艺。

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他们愉快的谈话还在继续。最后,亚当森终于从伊斯曼那里得到了满足。这是自然的,因为亚当森给了伊斯曼满足。

求大同存小异

心理学家高伯特普曾经说过:“人们只在无关痛痒的旧事情上才‘无伤大雅’地认错。”这句话虽然不胜幽默,但却是事实。由此,也可以证明:愿意承认错误的人是少的——这就是人的本性。

留心我们的周围,争辩几乎无处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能引起争辩,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能引起争辩,甚至,某人的发式与装饰也能引起争辩。而且往往争辩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愉快的,因为他的目标指向很明白:每—方都以对方为“敌”,试图以一己的观念强加于别人。

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难免有意见相互时候,如果事无巨细都要求有个对全者的结果,这样就很难圆融待人,所以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可以把握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

既使是作为朋友,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这点,自己永远生活在社会之中,同事之中,朋友之中,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同生存,也只有尊重和帮助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与朋友交往过程中,在办事过程中,也就必须以求大同存小异为原则。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所处的环境不同,在经历、教育程度、道德修养、性格等方面虽然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但也不尽相同,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不应该成为友谊的障碍。友谊的长久维持应该是正确对待这类差距的结果。应该承认自己和朋友在对待事物方面的差距,适应这种差距,双方可以有争论,有辩解,但不可偏激,应在争论中寻找两个契合点,求大同,存小异。而事实上,有许多友情之所以中断,就缘起于对一些小异的偏激争执上。

所以当双方都各执己见、观点无法统一的时候,自己应该会把握自己,把不同的看法先搁下来,等到双方较冷静的状态时再辨明真伪。也许,等到你们平静的时候,说不定会相顾大笑双方各自的失态呢。

而在当你胜利的时候,你也应该表观出自己的大将风度,不应该计较刚才对方对你的态度。应该顾及到对方的面子,可以给对方—支烟或是一杯茶,抑或是向他求索一点小帮忙,这样往往可以令他重返愉快的心理。这样才可使朋友之间长期相知相交。

很多时候,很多人忽略了朋友的感觉,以为自己用某个理论或事实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就一定让对方心服口服。而事实上不是这样。

这样看来,你虽然得到了口边的胜利,但和那位朋友的友情,却从此疏远了,甚至一刀两断。比较之下,你会不会觉得,当初真是有欠考虑,仅仅为了口边的胜利,而得罪了—个朋友——如果那位朋友较小气,说不定他正在伺机报复呢!

有些人在和朋友翻脸之后,明知大错已铸成,也故作不后悔状,还经常这样认为:“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其实这样对你又有什么好处?而坏处却很快可以看到,因为和别人结上怨仇,你就少了一位倾吐心事的人。

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去避免。圆融为人就要求我们能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不仅在一些思想观念上我们要求同存异,就是在具体的办事过程中我们也要根据求同存异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思路把事情办好,同时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以便日后进一步合作共事。

假糊涂结真人缘

在处世交往的问题上,有时并没有绝对的是与非,能否结下朋友,其实就看我们如何圆融对待朋友。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种是非特别分明,一毫一厘分得很清楚的人往往没有好人缘,而那些傻乎乎、乐呵呵的人,人们都愿意和他交往。

有时候你可能有过这样的感觉,就是某某人在单位内很受欢迎,领导也喜欢他,同事也喜欢他,换句话说就是群众基础好,很有人缘。而有些人则是很少有人喜欢他,而且他也不喜欢别人,他的朋友也不多,即人缘儿很差,像个社会嫌弃儿一样。其实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人缘儿”和“嫌弃儿”。这些都是心理学中的术语,用以表明一个社会成员被其他成员接受的程度,我们把它们用来作为人际关系学的术语,也很能说明问题。

一般而言,大家都比较喜欢“人缘儿”。而“人缘儿”受到大家普遍喜爱的原因则是千差万别的:或者是因为他诚实可信,值得信赖;或者是因为他沉稳老练,办事踏实;或者是因为他谦虚谨慎,待人和气;或者是因为他知识丰富;或者因为他机警灵活,善处人际关系;甚至是因为他善于办事等等。总之,他有某一方面或者许多方面被大多数人认可或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