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能像爱自己一样爱这个世界,我们也就会感受到更多的爱。文学批评家爱德门说,爱如果只为利己而爱, 这个爱就不是真爱, 而是一种欲。自私和无私之间仅有一线之隔,越过它,你可以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这是最大的喜悦,也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
自私与无私间仅有一线之隔
自私和无私之间仅是一线之隔,越过它,你可以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这是最大的喜悦,也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
从前,有两位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誓言不达圣山,绝不返家。
两位教徒走啊走,走了两个多星期之后,遇见一位白发年长的圣者。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圣山朝圣,就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从这里距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脚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此时,其中一教徒心里想:“这太棒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但我不要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不行!”而另一教徒也自忖:“我怎么可以先讲,让我的朋友获得加倍的礼物呢?”于是,两位教徒就开始客气起来,“你先讲嘛!”“你比较年长,你先许愿吧!”“不,应该你先许愿!”两位教徒彼此推来推去。
“客套地”推辞一番后,两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你干吗!你先讲啊!”“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
两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听,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变脸,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义,我也不必对你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一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马上瞎掉,而与他同行的朋友,两个眼睛也立刻瞎掉了!
原本,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礼物,可以使两位好朋友共享,但是人的狭隘、自私,左右了自己心中的情绪,所以使得“祝福”变成“诅咒”,使“好友”变成“仇敌”,更是让原来可以“双赢”的事,变成两人瞎三眼的“双输”!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私是一种极端利己的心理。自私的人不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只计较个人得失,不讲公德;更有甚者会为私欲铤而走险,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自私也是诱发贪婪、嫉妒、报复等病态心理的根源。历史一再证明,自私的人是没有好结局的。从某种意义来说,自私就是自毁,自私者到最后只能独自吞噬恶果。因而,在一向崇尚友爱的哈佛校园里,自私心理是被严厉禁止的。
自私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欲望,处于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人有许多需求,如生理的需求、物质的需求、精神的需求、社会的需求等。需求是人的行为的原始推动力,人的许多行为就是为了满足需求。但是,需求要受到社会规范、道德伦理、法律法令的制约,不顾社会历史条件的要求,一味想满足自己的各种私欲的人就是具有自私心理的人。自私之心隐藏在个人的需求结构之中,是深层次的心理活动。
正因为自私心理潜藏较深,它的存在与表现便常常不为个人所意识到。有自私行为的人很多时候意识不到他在干一种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自私称为病态社会心理。
自私心理导致了极端的个人主义,导致了社会丑恶现象的出现,它使得社会风气败坏,是各种不良心理的根源,所以,我们必须要克服这种病态心理。
心理魔法书:
那些不肯帮助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不会愿意为他提供便利。我们生活在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世界里,有时候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任何人都无法孤立地生活。自私的人,最后一定会因为自己的自私而受到伤害。
快乐来自于内心的高贵和正直
只有你付出爱心,你才能有收获快乐、收获希望。只有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救援的双手,在你困难时,你才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到了晚上,奔波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只有一角钱了。实在是饥饿难忍,他只好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孩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孩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女孩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数年之后,那位美丽女孩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订。当看到病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女孩。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来治好女孩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经过艰苦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女孩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满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如果当初小女孩拒绝献出那份爱心,也许结果就是另一个样子了。所以,做人千万不要太自私,不要吝啬你的爱,因为,施与爱心,回报的也一定是一份爱心。
有一位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感到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根本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打着灯笼走路呢?”
盲人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上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的,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看清道路。不过,我这样帮助别人的结果,其实也等于是帮助了自己。正是因为我手里提着灯笼,别人就容易看见我,不会撞到我身上,这样就可以保护我自己的安全了。”
哈佛告诉学生:帮助别人,给予别人方便,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也给自己带来方便。因为人们都有“相互回报”的心理,你对别人的慷慨付出往往也会得到别人的无偿回报。
俗语说:“赠花予人,手上留香。”学会付出,播撒爱心是美好人性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和快乐之道。有一句名言说:“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学会分享、给予和付出,你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在生活中,超越狭隘、帮助他人、撒播美丽、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这样快乐、幸福和丰收会时时与我们相伴。对此,罗曼·罗兰说得很精彩:“快乐和幸福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要靠自己内心的高贵和正直。”
只有你付出爱心,你才能有收获快乐、收获希望。只有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救援的双手,在你困难时,你才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心理魔法书: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善举,都可以给另一个人带来温暖和快乐。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一声问候、一句话,甚至一个同情的眼神,都可以带给别人极大的关怀。所以,不要忽视你所能付出的一点一滴,在这点滴之中付出你的爱心,从身边小事给别人以关怀,你就会成为一个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
分享越多,给予越多
懂得与别人合作与分享,看到的就是天堂;不懂得与别人合作与分享,看到的就是地狱。生活中,自私的人往往会回收更多的自私,而与人分享的人却能获得更多的分享。你把你的热心与人分享,你就会收获到更多的热心。把你的乐趣与人分享,你会品尝到更大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