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德川家康的智慧
5292100000010

第10章 勇者无畏,成败皆淡然 (1)

第一篇章 第四章 勇者无畏,成败皆淡然 (1)

无畏前行,成败无非暂时

德川家康原本是今川氏的人质,但是今川氏真掌握大权之后,由于他无论是在经验上还是在谋略上都逊于其父,原本处于弱势的德川、织田盟军渐渐掌握主动权。领教今川氏真的能力的时候就要到了。

“报!今川军主力已经挺过三方原!”

听完传令官的通报,德川家康毫无慌乱。他轻轻一笑,说道:“好,忠次,接下来我们就兵分两路,按照原计划进行!”酒井忠次在厅中一拜,坚定地说道:“主公请放心,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的!”

德川家康点头说道:“我相信你!”

德川家康转而对本多重次说道:“重次啊,这次仍要麻烦你驻守这吉田城了。”安排好一切之后,德川家康一声令下:“好,出发!”

此次德川家康部三千、酒井忠次部两千。本多忠胜将憋了很久的话说了出来:“殿下,敌人大军压境,数倍于我军。平时倒也算了,此刻殿下也能胸有成竹,我实在想不明白啊!”

德川家康大笑道:“其实我这胸有成竹,三分是假的。大军交战,谁都不可能有十足的把握。但我若不作出成竹于胸的表率,将士如何信服?”

“但我此战却有七分把握!”德川家康接着说道,“今川军虽传说有两万大军,但大多为临时抽调的农民,比赛种田可以,作战素养却不高。今川军真正的精锐不多,属于虚胖浮肿。而我军虽只有五千,却都是常年征战的老手。”

就这样,德川家康带着七分的胜算上了战场,却让人看到了十分的自信,德川军气势大振,在战场上个个骁勇善战,捷报频传。

也许这时的德川家康哈市凭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随着战场经验的日渐丰富,这样的信心变得更加谨慎。

到德川家康31岁的时候,与进入巅峰状态的武田信玄的一战已是不可避免的了。这时的武田信玄要上洛,如果德川家康坐视不理,将来就是武田信玄的天下了。但是面对这位战场上的老手,已过而立之年的德川家康竟然显露出一丝不安来,他坐在武田大军将要经过的荒原上,神情紧张得像一只兔子。

这时,本多忠胜从他身后走过,哈哈大笑:“主公的表情就像一只兔子一样机警。经验果然让人畏惧啊!”忠胜又说道:“狐狸年深月久会变成精,人好像也一样。主公已经变成另一个人了。”

“平八(本多忠胜),说说你觉得一定会打败甲斐信州大军的理由?”

“理由?主公,平八没有那种东西。无畏的人不需要所谓的理由。您担心的是信玄的经验,我却不如此看。”

“你的意思是……”

“他老糊涂了!我不认为冈崎血气方刚的男儿会输给那个老糊涂。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趁势进攻;若是被击退,我们就迅速后退。只要坚持战斗——”

“如果被缠住那又如何?”

“那就去死。”

“你不怕死?”

“在下从不考虑生死。”

家康大声训斥道:“所谓人生,就是背负重担,一步一步艰难前行。只有做此考虑,才会反复思索、决断,不致稍有闪失。”说完这段话,犹豫的家康也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德川家康与武田信玄在三方原会战,德川与织田的联军只有一万多人,而武田军有他们三倍多。战鼓擂响,武田军士气如虹,黑压压一片奔袭而来。织田家的三千援军抵挡不住,全军溃退,这导致了德川军的左翼亦溃,终于中军也不免于难。本多忠真等名将战死,德川全军败退。

德川家康如丧家之犬一般逃回了浜松城。但是历史没有因为这一次战败而抛弃德川家康,因为在这一战之后,他渐渐明白本多忠胜所说的“无畏的人不需要所谓的理由”的意义,他命人大开城门,准备迎接后面逃回来的部队,并且不再顾虑武田军会乘胜追击。大吃一顿之后,德川家康安然入睡了。

这样的经历真是让观者感叹:从一个浑身是胆的少年,到有所顾虑的首领,再到面对失败也泰然自若的德川家康,他的每一种心态都是经历之后的成长,他越来越明白自己的人生不应该只停留在生与死的担忧之中,也不需要再为自己的胜算几成而悲喜,他所要做的,就是走下去,在有限的条件下尽一切努力走下去,成败得失都只是暂时。

一个真正的英雄,不在于他所处的时代是否适合他施展才华,而在于他在所处的时代是否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没有足够的理由就放弃努力,这样的人算不上人中豪杰。看一看德川家康的一生,他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尽自己的能力而为,出世、入世,从来没有甘居人后的退缩之意。

无畏的人不需要所谓的理由,这是对一切纠缠于思想上的胜负的人最好的劝道,顾虑得失,不如朝着目标行动。

沉着从容,机遇面前分出高下

德川家康与丰臣秀吉之间发生过一次战争,也正是这唯一的一次战争,让丰臣秀吉目睹了德川家康的过人之处,忍不住感叹道:“要是这样的人能够臣服于我,哪怕一天也好啊!”

家康摆开小牧山之阵,与秀吉的乐田之阵相隔仅一里。虽然如此之近,双方都只是严密监视,没有其他动作。这时两人之间在比谁更能沉得住气。

秀吉一方终于忍不住了。池田胜入建议直接向家康军的后方三河发动进攻,预测家康必定会回三河而去,这样丰臣秀吉就从后面进行追击,两面包抄,大获全胜秀吉认为此计甚好。

胜入带领二万兵马在六日深夜径直向三河而去,为了掩人耳目,秀吉特意用铁砲向家康的阵地射击。

但是丰臣秀吉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家康很快算到池田军前往三河之事。“秀吉这家伙,耍这种小伎俩以为就能得逞吗?”他立刻指示进行追击。

既然秀吉以为他还蒙在鼓里,不如将计就计。家康立即派出一队精锐阻截池田军,而在小牧山则布置下本多等兵力,来迷惑秀吉。秀吉丝毫没有察觉,还以为家康仍在小牧山,心里自鸣得意。

赶往冈崎城的池田胜入和堀秀政的军队对于可怕的敌人从后面跟来之事浑然不觉,连警戒兵都没有派,漫不经心地只顾赶往三河。突然从后面传来了枪声,那是德川军对三好秀次队发动了袭击,遭受意外之击的三好队被完全击溃。随后,德川军的本队——家康也将池田队打败。池田胜入心知大势已去,便毫不反抗地接受了失败,任人取下首级。

处处算计的丰臣秀吉没有想到自己的偷袭部队完全不堪一击,连声惊呼:“完了,中计了!”等他派出的增援池田军的兵马到达长久手的时候,已是黄昏。秀吉懊丧地说:“今天已经晚了,明天凌晨发动进攻吧!”

到了第二天早晨才知道,家康已在傍晚后偷偷出了城,又回到小牧山去了。

秀吉完全没有料到德川家康会来这一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啊,家康此人名实兼备,真是日本难得的名将啊!这样的人对我臣服,哪怕一次也好啊!”

从这场战役的进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德川家康对待对手以及战略战事的从容淡定,当退则退,当进则进,收放自如。这也让丰臣秀吉遭遇了平生唯一的一次失败。

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时,首先要参考他处事的能力,包括判断、行动和速度。德川家康在和丰臣秀吉的对战中,充分表现出他迅速、准确、从容的风格,这样的风格正是成功的人身上具有的。

历史上的陈汤“沉勇有大虑,多策谋”,每当他路过城镇或高山大川时,都会登高远望,认真观察。

当时的郅支单于剽悍残暴,称雄于西域,陈汤就预言:“如果他再发展下去,必定是西域的祸患。”果然,郅之单于先是征服了北部的小国,连汉朝的大使也被他杀了,挑衅之意日益明显。陈汤于是劝甘延寿说:“我们现在趁他们还没有安稳的城池,一举拿下,正好建功立业。”

但是甘延寿要奏请朝廷同意后才行动,陈汤说:“这是一项大胆的计划,那些朝廷公卿都是些凡庸之辈,一经他们讨论,必然认为不可行。”甘延寿还是犹豫不决,不巧他又大病一场,陈汤见到朝廷还没有下达文件,便假传圣旨,调集汉朝屯田之兵及车师国的兵员。病榻上的甘延寿一听,立即制止陈汤,以免引来杀身之祸。但陈汤愤怒地手握剑柄,以威胁的口气斥责甘延寿:“大军已经汇集而来,你还想阻挡大军吗?不抓住战机出击,还算什么将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甘延寿只好依陈汤,大张旗鼓向北进发。

郅之单于完全没有料到这场偷袭,在陈汤的指挥下,汉军获胜。在给汉元帝的奏章之中,陈汤写下了令后人读之动容的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的力排众议、出奇制胜,与德川家康势如闪电的用兵之计背后,都是他们准确的判断和深思熟虑。相比而言,那些在机遇面前瞻前顾后举棋不定的人,必将品尝失败的苦果。

如果要总结历史上的大将有何种共同的特质值得学习,那就是他们身上的这种深思熟虑、雷厉风行的特质吧。

看得起自己,逆风而行

在织田氏向家康展示了自己的作战实力之后,众人都一边倒地认为,初出茅庐的德川家康一定处于下风。但是德川家康本人并不这样认为。就在信长与浅井交战的时候,德川家康决定出兵。如果不想遭到织田家的轻视,就必须展现自己的实力。

等到家康的军队到达信长的帐营,两人寒暄几句之后,织田信长开门见山地问家康预备如何作战。这时,家康表示要去和越前的精锐部队打前锋。

“你千里迢迢前来助我,已经不胜感激。但是若让我准许你去打前锋,万一发生意外,恐被后人唾骂。”信长谢绝了家康的请求。

但是聪明的家康已经听出了信长的言外之意。一是信长相信自己不用别人的帮忙也能打胜仗,二是信长不想让家康的部队损失太多。

但是家康专门从冈崎赶来,正是为了冲锋陷阵,以免日后要在信长的羽翼之下仰人鼻息。如果甘愿屈服于信长的强大,今后就只能做信长的附庸了。

“家臣们长途跋涉而来,正是因为保护这里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领地。”家康想让信长明白,他们冈崎也想靠自己的实力来求得平安,他们的武士精神毫不弱于尾张织田家。

“你认为这次战争会对平定天下有益处?”

“不仅仅是这一次,凡事关乎身家性命的进退,都是平定天下的大事。”德川家康的凛然正气让织田信长大感意外。在家康的言语中,信长体会到他作为盟友的诚意,也感到他坚持要保证自己的势力不受制于人的决心。于是,织田信长转而问家康是否愿意作为后备军。

“如果让我作为后备,那我只会被世人讥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