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秀员工要活用的15本国学经典
5290300000001

第1章 序一 让先贤的光芒穿越时空,照耀当下

时下,国学的热潮正在中国涌现。文化精英在探讨国学问题,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国学”应该是“大国学”》;北大教授袁行霈先生在《人民日报》谈“国学”之大用。大众也在关心‘国学’文化,大学的讲堂,甚至小学和幼儿园的“诵经”中都能听到“国学”的声音。这种精英和大众都在关注国学的文化氛围,这种社会出现的文化现象,无不昭示着今日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复归的热情。

国学,作为传统,是一种历史的创造和存在,是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的讲话《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品,有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国学作为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构成了我们精神生长的客观环境,我们早已成为了它的受益者。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人类有着相同或相似的需求和渴望,因此也积累了许多共同的经验和智慧,它们积淀、保留和贮存在传统文化这种纯粹精神的形式之中。

因此,对于国学的重新研究在今天是很有价值的,关于国学的研究并不单单是一种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国学经典里留给我们的对于人生的品读,通过历史的长廊,在这一部部经典中窥见的不仅是历史的宏伟蓝图和作为人类长期发展的社会文化的见证,更重要的是能够“古为今用”。

1988年,75位诺贝尔得奖者相约法国巴黎,联袂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论语》如一束温和的光芒,为寻求企业困境突破的人们指明了一条通向繁荣与和谐的出路。

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所著的《孟子》告诉我们,“处世”,首先是要“做人”,“为人处世”不可分割,“做人”即是修身处世。而“做人”的要义在于,人的行为必须合乎“人”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做人就是以道德律己,以道德律人。

“前继孔孟之余绪,后开儒家之新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荀子开创了儒学的一片新天地。我们从他所著的《荀子》中定能觅得古代先贤文化的精华所在。

从古至今,“大学之道”始终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深刻地固化在我们的心灵之中。无论人们此前有没有读过《大学》,那种深深融汇在我们民族心灵之中的道德意识和人生信念,早已融汇在我们的血液之中,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一切。

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中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可见,中庸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终生受用不尽。

时至今日,《周易》中所揭示的人生法则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指导我们趋利避害、转凶为吉。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军事、文学、艺术,乃至中国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站在时代的高度,全面地把握这一光辉著作的思想内涵,对于指导职场人士走向幸福的彼岸有重要的意义。

庄子的思想,庄子的生活态度,庄子的文学,以及庄子表达和实现他的思想、态度、文学的途径与过程,以及这种途径和过程所蕴藏的深刻与丰富的内涵,不但给后人提供了可供效法的生存生活和精神活动的双重模式,而且作为一个重要的精神源泉,为后世开启了无数法门。

在《韩非子》中,处处表现出耐人寻味的冷静与智慧。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认为《韩非子》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今天政治学、管理学的主要观点和主要论证方法。

《孙子兵法》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哲理,已成为指导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乃至人生各个方面的不朽经典。

……

国学中的一些伟大的观念、智慧和经验,可以解释当下我们许多的问题,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我们“用文化体验解读国学经典,让那些遥不可及的先贤的光芒,穿越千年时空,照耀当下,也让很多人的生命历程,因为多了这种传统文化的陪伴,而变得厚重和温暖”。

最后希望我们能够在这一部部国学经典中明白仁义礼信的道理,做一个内心充实,精神世界丰富的现代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