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性格决定命运全集
5290100000006

第6章 影响性格的四大因素 (1)

性格对人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性格又在有意或无意中支配人的行为,进而形成不同的结局。而性

格的形成又受到了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双重影响,使得每一个人的性格都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环境、教育等改造,从而使一个人的内在本质发生质的改变,进而走向性格的完善与成熟。

遗传——与生俱来的性格

人类似乎很早就对性格的形成的遗传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国的很多俗语就有这一方面的十分生动和形象的体现,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上梁不正下梁歪”、“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确实有着极其深厚的生物学根源,遗传素质作为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也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下面我们着重从4个方面来分析遗传对性格的影响:

第一,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文化的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影响到自信心、自尊感等性格特征的形成。

如在一个崇尚以瘦、高、小脸为美的国家里,如果一个人的外表刚好符合这个国家的大众审美标准,那么他/她将成为众人认可、肯定的对象,其自信心和自尊感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如果相反,他/她胖、矮且相貌并不那么出众,他/她就会在一种大众无形的否定中感到自尊心受挫,并产生自卑的情绪。

第二,生理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一般的,早熟的孩子爱社交,责任感强,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容易给人良好的印象;晚熟的孩子往往凭借自我态度和感情行事,责任感较差,不太遵守校规,很少考虑社会准则。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在孩子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甚至引发严重的后果。

第三,某些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也会影响特定性格的形成。这种影响表现为或起加速作用或起延缓作用。这从气质与性格的相互作用中可以印证:开朗型的人比抑郁型的人更容易形成热情大方、积极乐观的性格。在不利的客观情况下,抑郁型的人比开朗型的人更容易形成胆怯和懦弱的性格特征;而在顺利的条件下,开朗型的人比抑郁型的人更容易成为强者。

第四,性别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作用。一般认为,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有独立性、自主性、攻击性、支配性,并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冒险;而女性则比男性更具依赖性,较易被说服,做事有分寸,具有较强的忍耐性。这种由性别差异而导致的性格差异在社会的职业角度就有很好的体现,例如:需要细心与耐心的护士、幼教、秘书等工作的从业者一般以女性居多,而需要耐力、独立性、支配性的工作,如工程师、警察等则以男性居多。

遗传固然是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我们不能无限夸大遗传的影响。因为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无论是讨人喜欢的性格还是不讨人喜欢的性格,除去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多的是后天的家庭、教育及环境的影响,了解了这一点,也就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并完善自己的性格。

家庭——为性格打上最初的烙印

当我们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时就归属了一个家庭,而且家庭作为每一个人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教育场所,父母双方的性格,父母的教育方式、观念,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所承担的角色等都对人的性格的最终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

1父母性格的影响

首先,父母个性的相映成趣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发展和丰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父母中有一位是黄胆汁质气质,另一位是黑胆汁质或黏液质气质,这样两种个性刚好形成互补,这样的父母一唱一和,松弛有致,孩子就能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家庭的魅力、生活的乐趣、人生的幽默感。生活在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乐观、开朗的个性。相反,若是父母的气质类型相同(多血质还好点),要发脾气两人大动干戈,要温柔起来两人情意绵绵,家庭环境也形成夏日型环境:一会儿狂风暴雨,一会儿晴空万里。这样的个性组合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往往具有消极影响。他们往往对父母的行为感到不知所措,再开朗、乐观的孩子也会变成一副坏脾气,沉默、抑郁、苦恼、少年老成。

此外,父母对孩子个性的影响还表现在父母本身的个性影响力上。一般说来,多血质和黄胆汁质气质的父母比较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两种“外向型”的气质,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使他们很容易形成类似父母的个性。如果父母性格比较沉郁,孩子在沉寂的家庭环境找不到多少快乐就会,把目光投向外界,从周围的环境中寻找欢乐,从而丰富自己的个性内涵,使孩子在未来形成与父母相差甚远的个性。

2父母的教育方式、观念及态度的影响

在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中,与爱一起发挥重要作用的,那就是教育。教育是一个权威和服从的问题,即父母怎样发挥权威和发挥什么样的权威,以及孩子怎样服从父母的权威。

父母亲的权威,在各个家庭中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父母对待孩子比较专制,硬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孩子如果不接受,那就非打即骂。与此相反,有的父母一切听从孩子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想怎样就怎样,片面强调孩子应该有自己的自由。有的父母对待孩子态度多变,一会儿大耍威风,一会儿又百依百顺。

不过,研究发现,家长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决定家长对儿童采取何种教育态度与方式,而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又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特别是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许多心理学家对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子女性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父母不同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其性格特点有明显的差异。

3家庭中的地位及角色的影响

孩子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的一方则容易嫉妒、自卑。

艾森伯格(P.Eisenberg)研究认为,长子或独生子比中间的孩子或最小的孩子具有更多的优越感。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视,其性格发展越倾向自信、独立、优越感强。如果其地位发生变化,原有的性格特征往往会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在一个家庭中,由于从童年起姐姐就担当保护和照顾妹妹的责任,那么,姐姐就会处事果断、主动勇敢,而妹妹则较为顺从、被动。再如:一个家庭将儿子当作女儿来对待和教育,那么,这个男孩往往会形成温顺、细腻、柔和的女性化性格。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及角色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家庭氛围中来。一般来说,在气氛很好的家庭,即父母和子女相互信赖、相互爱护,相处得如同朋友一般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年,大多数人的性格表现出沉着稳定,善于适应和独立性强的倾向。而在那些乱七八糟、纷争频频的家庭中长大的青年,则大多数适应性很差,经常会捅出各种娄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