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掌控生命中的25个关键问题
5287200000031

第31章 学习—学无止境,丰富人生 (3)

(3)精读——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全书,对不理解的部分可反复阅读。阅读时,要记住各部分的主题和重点。读的过程中还要经常翻到前面的内容,以便回忆起某些事实。

(4)复述——读书不是要对字句死记硬背,而是要牢固地掌握文章的基本要点。复述时,要把书放在一边,努力去想读过的内容。复述本身并无价值,但是你如能借此积极主动地阅读,那么每次复述都会加深对材料的理解。

(5)复习——一般在上一阶段结束一两天后进行,三四天后再进行一次。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学过的许多细节在记忆中消失得非常快,常常大约在一小时之后就都忘记了。为了防止过早发生遗忘的情况,你就要尽早地进行温习。

一般来说,SQ3R法适用于精读。为了更好地体会这五个步骤,你可以挑选几部值得精读的书,仔细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试几次,直到这种学习成为你的自觉行为。

学习者本人应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自己想取得的和已取得的学习效果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找出经验和教训,通过自检,可以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和控制自学,并得到成功的鼓励或失败的鞭策,把自己的学习行为导入一个更为有效的途径。

人生关键点拨

学习其实是在学习方法,懂得了如何去学习,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本质,才能在无涯学海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生活本身是老师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系统的学习培训,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不学习的理由,学习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而且,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最重要的学习就是从实践中学习。

一位著名企业家曾回忆起他的“生活课堂”:“在我很小的时候,舅舅是国民党军队的文化教员,最后被解放军抓过来。他就带我去一个集镇,他让我在旁边待一下,然后他说他出去办件事情。我就蹲在旁边,我的舅舅回来对我说,你有没有知道旁边的这些鸡蛋卖多少钱一斤,我说我不知道。接着,他又问旁边的草鞋多少钱一双,我说我也不知道。我舅舅就对我说:‘你没有别的事情,就蹲在这个地方。可你为什么不关心周围的事情。今天关心一下周围的事情,明天就可能变成你的知识,变成你的财富。’这句话在我很小的时候影响特别大。所以我从小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日常的时间我就非常关心周围的事物,博览群书,去增加知识的积累。这些东西可能暂时派不上用场,但是这种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有利于以后在生意场上对商机的把握。”

人们对于书上的是非叙述,往往只当作是一种知识形态,因此不大受震撼。生活中的人和事才使他们受到了真正的震撼。

20世纪80年代,某矿山的一辆客车送矿工们去城里办事,车中途抛锚,司机下去修车时车正停在一处斜坡之上。公路很窄,一边就是悬崖,但矿工们对这一切都司空见惯,不足为怪了,大家嘻嘻哈哈高声地开着玩笑。突然,车身动了起来,并且慢慢地向后倒退——原来是垫车轮的石头滑脱了。车子倒退得越来越快,司机却被关在车门之外,拼命追赶也无济于事,车内的矿工们都惊呆了,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将车停住。眼看车子就要滑下悬崖,却“吱嘎”一声巨响,奇迹般地停了下来。惊魂甫定的众人定睛一看,刹住车的却是一位抱着小孩的妇女,是她放下小孩,俯下身去,用双手紧紧地按住了刹车板……一个重大事故就这样被避免了。当时,人们都将这位妇女当作心目中的英雄看待。闻讯赶来采访的记者问她以前是否驾驶过汽车,她摇摇头说:“没有。我只是留心看过别人开汽车,知道哪是刹车而已。”

学习书本教给你更多的是前人精心写就的理论,而生活教给你的却是随时可以用到的知识。高尔基说过,社会是他的大学。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记住,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永强在碰了许多钉子之后,站在了一家外企人事部的招聘桌前。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用英语问了他一些平淡如水的诸如“你为什么要来本公司”之类的套话,在听完永强不甚流利的英语回答之后,他拿出一个包装纸盒,问:“这是用来装什么的?”永强接过来,仔细看了看,外包装的说明是用英文写的,但关键词即盒子所装的内容却是一个从未见过的单词。永强傻眼了,脸憋得通红,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瞥了一眼纸盒的另一面,另一面是对应的一篇日文说明,相关部位的名称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了,他脱口而出:“葡萄干!”招聘者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用手指了指后面的总经理办公室——永强过了第一关,很多英语比王红强流利得多的俊男靓女却因为这个单词而被挡在了门外,而他也是在无意之中认识的这个日文日常用词。

生活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读书学习获取知识诚然重要,但在生活中探求真知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每个人不仅应该苦读与爱好、兴趣、职业有关的“有字之书”,同时还应该领悟生活中的“无字之书”。

通过阅读“有字之书”,你可以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前人学以致用的经验,并从中加以借鉴,避免走岔道、走弯路;通过读“无字之书”,你可以了解现实,认识世界,并从“创造历史”的人那里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人生关键点拨

知识,正是人类在长期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的,因此,各种知识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如果你想能尽快、尽好地读透“有字之书”,必须结合读“无字之书”,才能记忆深刻、牢固。

百科全书与实用主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认识到,知识与能力并不完全是相等的,知识并不等于能力。21世纪对能力界限的新要求,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学的知识。

但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你都应使头脑保持清醒,你必须清晰明了地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后,又明确地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它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

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与之相应的能力,运用与知识之间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即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国有句谚语:“学了知识不运用,如同耕地不播种。”

如果你有很多的知识但却不知如何应用,那么你拥有的知识就只是死的知识。死的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你在学习知识时,不但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仓库,还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熔炉,把所学知识在熔炉中消化、吸收。

你应结合所学的知识,参与学以致用的活动,提高自己运用知识和活化知识的能力,使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提高能力、增长见识、创造价值的过程。

你还应加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并把两者的关系调整到黄金位置,使知识与能力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和作用。

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会发挥它的巨大作用,这也正是成功者之所以能做成大事的关键所在。将知识转化为财富,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以致用的习惯,从而所学有所用,所学能为你所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说人要有较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也就是要人们能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利用知识处理各种事情。丰富的阅历是成大事者不可缺少的资本,所以,我们不但要注重书本知识,也要注重将书本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

清朝有一个姓张的读书人。他讲古书时,滔滔不绝,讲得头头是道。可是,若让他去处理世事时,他却显得很迂腐。

有一天,他得到了一部兵书,如获至宝,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了好几天,并自以为熟通兵法了。

正好,有一群土匪聚众闹事,于是他就召集乡兵,前去平乱。

可是,在他按兵书上所说的作战示意图行事之后,在初次交锋时,就被土匪击溃,他自己也险些被土匪抓走。

后来,他又得到了一部关于水利方面的书,对书进行一番苦读之后,他认为他已能让所有土地变成良田。于是让人按他的图纸兴修水利,结果水从四面八方的沟渠流进了村里,险些把村里的人全部淹死。

这个故事听起来让人捧腹,但是也让人深思,它嘲讽了那些一切以书为法的读书人,这些书呆子不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变通,不知道把学与用结合起来,所以导致了不堪设想的后果。

人类为了让知识造福于自己,才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如果不学以致用,那么再好的知识也是一堆废物。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冬夜读书示子》中对他的儿子进行劝勉道: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人生关键点拨

如果你不以得来纸上东西为满足,那么就应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不但可免于浮躁,还可为社会创造财富,并在学以致用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学习一项关键能力

鼯鼠掌握了五种技能:飞翔、游泳、攀树、掘洞和奔跑。他为此感到非常自豪:在动物世界里,有谁像我这样多才多艺?雄鹰飞得高,但他会游泳、掘洞、攀树和奔跑吗?老虎跑得快,但他会飞翔、游泳、攀树和掘洞吗?海豚是游泳能手,但他会其他四种技能吗?鼯鼠把自己和各种动物比了个遍,越比越觉得自己的本领高,越比越觉得自己了不起。在他看来,老虎当兽中之王,雄鹰为鸟中之王,都是徒有虚名而已。真正的动物首领,非他莫属。

然而,人们还是把他与老鼠并列,划入啮齿目;又将他与弱小动物排在一起,归进松鼠科。鼯鼠为此愤愤不平:胡闹,胡闹!老鼠、松鼠算什么东西?我可是动物中的通才、全才啊!有一天,鼯鼠正在向几只老鼠炫耀自己的五种技能,突然,一只老虎出现在他面前:“小兄弟,你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