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杰出青少年一生的行动计划
5285900000009

第9章 铸就优秀的自我—打造完美品质 (1)

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就显得美。

——狄德罗

为自己种下诚实的种子

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

诚实是衡量人品行是否高尚的一把尺子,这把尺子适用于所有人。诚实不仅是一个人品行的证明,同时,它还能使人树立起对家庭、对工作、对朋友、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因此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不管社会怎样变迁,青少年朋友们都不要忘记: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诚实是一切美德的根本,要获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你首先应该做到诚实。因为,欺骗别人的人,他最终会为人所识破、疏远,甚至遭到鄙弃。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哲理诗人塞缪尔·科尔里奇曾教导自己的儿子:

“你不要去做那些眼睛所不能看见的任何事情,也就是我和你同在的时候你不愿意去做的那些事情。当你做错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应该像个男子汉似的立刻去承认错误。你的抱歉也许体现出你的愚拙,但是,别人却能够猜测得到你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人。一粒诚实,要远比一磅智慧强得多。我们可能因某人的聪明和智慧而羡慕他,但我们更因他所具有的美好品质而尊敬他、爱戴他。坚持真理,襟怀坦荡,以诚待人,朴实无华,是造就美好的基石。”

在北宋时,丞相张知白曾向朝廷推荐年轻的晏殊。朝廷召晏殊来到宫殿,正逢真宗皇帝御试进士,就命令晏殊参加考试。晏殊见到试题后说:“这道赋我在10天前已做过,请皇上另出别的试题。”他的诚实博得了真宗的喜爱。之后,晏殊担任了官职。有一天,太子东宫缺官,内廷批示授晏殊担任。真宗说:“近来听说馆阁里的官僚,没有一个不宴乐玩赏的,只有晏殊埋头读书,如此谨慎持重,正可以担任东宫官。”晏殊接受了任命,皇上又当面向他说明任命他的原因。晏殊听了后,说:“臣下不是不喜欢宴乐和游玩,只不过是因为贫穷玩不起啊。臣下如有钱,也想去玩的。”皇上对他的诚实倍加赞赏。宋仁宗时,他终于做了宰相。

晏殊的诚实令人钦佩,很值得我们借鉴。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位姑娘找到林肯,要求总统开一张去南方的通行证。

林肯说:“战争正在进行,你去南方干什么呢?”

姑娘说:“去探亲。”

“那你一定是个北方派,你去劝说一下你的亲友们,让他们放下武器。”林肯高兴地说。

那姑娘说:“不!我是南方派,我要去鼓励他们,要他们坚持到底,绝不失望。”

林肯很不高兴:“你以为我能给你通行证吗?”

姑娘沉着地说:“总统先生,我在学校读书时,老师就给我们讲诚实的林肯的故事,从此,我便下定决心要学习林肯,一辈子不说谎。我不能为了一张通行证而改变自己说话、做事都要诚实的习惯。”

林肯被姑娘诚挚的话语打动了,他在一张卡片上写道:“请让这位姑娘通行,因为她是一位信得过的姑娘。”

可见,诚实是人生中一张无往而不利的通行证。

不为利动,没有私心,在任何情形下都有诚实的美誉,这样的人,在学校里会得到师生们的喜爱,在公司里会得到老板的重视,在朋友圈里会获得好人缘,在社会上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成功人士。

那些不坚持诚实,没有绝对正直品德的人是很危险的。他们在平时也许是愿意站在正直的一方面的,但是一旦关系到自己的利益,比如在金钱面前、在名誉面前、在升职面前……他们就要离开正直,就要不说正直话,不做正直事了。

说假话,办假事,甚至制假贩假,用假农药、假化肥坑害农民,用假酒、假烟牟取暴利,成了现今社会的一大痼疾。有一则民谣说:“记者署假名,歌星演假唱,球星踢假球,百姓喝假酒——有人乐于假,有人苦于假。”报载,有一所学校发动学生为灾区募捐,在收上来的捐款中,竟然发现有多张假钞!

其实,这些人不明白,他们在多得到一分金钱的同时却损失了诚实的品德。他们的钱袋固然是有所增益了,职位有所提升了,但他们的人格却降低了!

因此很多人常在事情发生以后才悟到,欺骗的行为是不可靠的,是必定要失败的!

一个人腐化了他内在的最高贵的东西,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人。

从小就做一个诚实的人,你所收获的将比别人更多。

生活中,青少年朋友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向父母、老师、朋友撒谎后,应及时道歉、说明缘由,以求原谅。

2准备一个“谎言本”,时常记录、翻阅,来警醒自己。

3批评、劝慰他人时应学会委婉,或说些善意的“谎言”。

守护你的尊严

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卢梭

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自尊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古人曾说:“欲人尊我,必先自尊,欲人重我,必先自重。”古往今来,守护尊严的事例不胜枚举。孟老夫子不满齐宣王的无礼,故意装病不见他;饥民耻于吃嗟来之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竟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至今仍如黄钟大吕,回响在青少年身边。

老作家许行在《最准确的回答》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敌伪时期,我16岁,报考沈阳一所日本人办的中等专业学校。这所学校以教育有方出名。报考人很多,因之录取也很严。笔试合格之后,还要面试。

面试考啥?报考者都不得而知。

我跟许多年龄相仿的小青年在外边排队等候。对前边进去出来的人都很关心,总想摸个底,却又不便问,但见有的竟捂着半边脸出来,痛得龇牙咧嘴,不知怎么回事。

临到我了,被叫进去。对面坐着3个日本人,像神像一样庄严。居中的是一年近五旬的老者,两边是两个中年人。他俩仿佛一文一武,武者留一撮小胡,颇似日本军人,文者倒也慈眉善目,但不失考试官的威严。

我挺胸阔步走到中间站住。

“坐下。”胡子命令说。

“是。”我挺直腰板坐下。

“你为什么想到这来上学?”中间的老者发问。

“想当公司经理。”因为这是一所培养企业人才的专科学校。

“这里是培养雇员的地方。”老者严肃地对我说。

“我从雇员干起。”

“一定能当经理吗?”

“一定能。”

“好家伙,野心可不小。”

“这不是野心,这是志向。”我反驳了一句。

“你知道当经理的条件吗?”老者并未生气,依然平静地问。

“知道,熟悉业务,善于应酬,不怕吃苦。”我在一本书上见到过,说主要就这3条。

“好!”老者对我的回答可能感到满意,他对旁边两人说。

又问了几个问题后,小胡子对我蓦地一声令下:“立正!”

“是。”我迅速起立。

“向前两步走。”

我正步走到他们3位前边,立正站在那里。这时,小胡子站起来,突然,出手重重地抽了我一记耳光子!

“这是什么滋味?”他问。

我因看前边有人捂着脸出去,思想上已有准备,至此灵机一动,用尽全身力气,马上狠狠回敬了他一记耳光子,并且挺起胸脯,理直气壮地回答:“就是这个滋味!”

“好!”中间老者伸出了大拇指说。

出来后,同外边等待面试的人一说,他们抓住我扔起来老高。特别是前边挨了打的,好像也跟着解了恨。

发榜时,我名列前茅,被录取了。

故事令读者大喊痛快。尊严,尤其是满腔热血的青少年的尊严,岂容他人践踏?

一个人,即使是一个弱者,如果能唤醒自己心底的尊严,他将会获得重新积聚力量的机会和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

生活中,许多青少年希望父母不要在客人面前说自己的缺点,反感大人(包括父母、老师)居高临下地训斥自己,希望大人有事与自己商量解决,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自身的穿戴、言行,这都是自尊的表现形式。它有利于优化自己,提升自己。

自尊,是人的一种美德,是无价的,是人最珍贵的、最高尚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贫穷,但我们不能失去做人的尊严。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尊,他就会自卑、自馁,就不会爱惜自己,就会自暴自弃,什么也不干,什么也干不成。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尊,就不会自重自敬,就会盲目服从,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主见,因此,其骨子里散发的就只有“奴气”。如此的人,怎么让人正视、尊重?“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这是一条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

当然,自尊不等于唯我独尊,不等于刚愎自用,更不等于自负、自夸、自命清高。一个人若总是过于自爱自贵,最后总会遭受失败。

青少年朋友,无论今后是春风得意,还是贫困、潦倒,你都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唯有你自己自爱、自尊、自敬,才会得到他人的尊敬。因为,你把自己看成什么样的人,你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什么样的人。

担起一个责任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青少年朋友,你能真正理解“责任”二字的含义和分量吗?

有一位名医,开了一家私人诊所。他从业20余年,做过上千次手术,从未有过失误。

一天,他接待了一个年轻的女病人,她的症状是小腹经常疼痛。名医经过检查后,发现她的子宫里有一个瘤,需要手术摘除。

手术很快安排好了,名医信心十足。

但是,当他切开女病人的腹部后,却发现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而是一个胎儿。他的手僵在那里,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冒出来。很显然,由于疏忽大意,他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一个经验丰富的名医不应该犯的错误。

现在,他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一不做,二不休,将胎儿当成肿瘤摘掉,那么,病人和病人家属将对他感激涕零;另一种是:将病人的腹部重新缝合,坦率承认自己的失误。这样做,病人家属很可能不会原谅他的过失,他将声名扫地,并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名医经过几秒钟激烈的心灵挣扎,终于做出了抉择:他小心地缝好病人的腹部,然后万分惭愧地对病人家属说:“对不起!我看错了,她只是怀孕,并没有长瘤。所幸及时发现,孩子很好,一定能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宝宝。”

病人家属惊呆了,几秒之后,他们大骂名医。后来,他们将名医告得差点儿破产。

名医的朋友很为他不值,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将错就错呢?那时候都由你说了算,又有谁知道!”

名医淡淡地一笑:“天知道!”

小时候,我们不小心打坏了东西,就把手背到身后说:“不是我!”犯了错误却想逃避惩罚,这是人天生的毛病。长大了,我们甚至将这种毛病“发扬光大”,对自己的行为完全不负责任,经常主动犯错,然后设法逃避惩罚。那些沦为少年犯的人不都是这样的吗?

如果一个人乐意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任,即使蒙受损失也不改变做人风格,那么,为了避免损失,他会尽量预防失误,他的失误也因而越来越少,久之必然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所谓名人、权威、专家,不就是失误更少的人吗?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