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杰出青少年一生的行动计划
5285900000049

第49章 为未来储蓄能量—热爱校园生涯 (2)

有一位女学生向自己的老师诉苦说:“以前,我总是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作为我的座右铭,不错,在很长一段时间它激励了我,并使我高一的学习成绩极佳,跃居全班第一。可是,当我转学到咱们这所重点中学时,在班里有很多比我优秀的学生。我总以为自己还不够刻苦,就每晚延长学习时间直至深夜12点,可是效果却仍不及别人,总在五六名徘徊,在年级中的名次也最多十几名。当时,我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桎梏。到了高三,本来学校里的功课就非常繁忙,再加上我自己又买了一大堆课外习题,结果弄得自己整天在题海里翻腾,筋疲力尽。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是不是我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回顾高二以来,由于没休息好,每天早自习就是我睡觉的时间;上课效率低,还有轻微的脑贫血现象……而班上许多理科好的同学大都回家不做参考书,只在课上理解!所以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勤奋,也要讲方法。”

可见,学习效率不能以做习题的速度来评定。当然没有速度就没有效率,这里所说的效率是青少年掌握知识的程序和做习题的准确率。一名高考状元说:“一分钟就要有一分钟的效率。”这话说得多好啊!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花出一分钟的时间就要收到一分钟的效率。题海战术、疲劳战术花的时间不少,但效率很低。高考状元们确实有状元的学习效率,他们学得比较活,比较灵,他们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不搞疲劳战术。他们说:“我们不打时间战,而是打效率战。”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强调效率,强调在相同的时间内争取更高的学习效率。

要提高学习效率,青少年可尝试以下方法:

1兴趣法

“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就是说我们越喜欢某一事物就越喜欢接近和接纳它。

兴趣是人们行动的一种动力。只要对某些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理解、记忆、消化这些知识,并会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推广、运用,从而做到精益求精、推陈出新,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首先要建立对它的兴趣,以达到掌握的目的。

2专心法

专心听课是青少年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仔细看疑难点的演算,勤于记重点内容,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3理解法

人都有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能力,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知识有认识,就会很容易地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否则,就需要花很大的额外工夫。

4状态分配法

据一位著名学者多次对人脑进行脑功能的测试后发现,上午8点人的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2点思考能力最敏捷,而晚上8点却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但逻辑推理能力在白天的20个小时内却是逐步减弱的。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建议大家早上处理比较严谨、周密的工作,下午做那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工作,晚上做一些需要加深记忆的事。

有关调查表明,学习成绩优良的人,一般都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功课,这样做主要是使自己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一到某个时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情绪。这种时间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其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5联想法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就在于人有思维,有了思维,人在客观的自然和社会面前就不是无动于衷、无可奈何了,而是能够积极地促成条件,来解决问题,而联想正是人类充分发展的一种象征。

在我们的学习中,联想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历史课本中的数字枯燥无味,但是,有些事件是和这些数字紧密联系的。因此记数字就可以与这些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记,这样就避免了数字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起到了双重效果。

5对比法

在学习中,当两个概念或事物的含义相似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搞混淆,而在这个时候,运用对比法就能够搞清楚二者之间的明显区别。也就是说,它们相同的地方我们暂时不讲,我们只比较它们之间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的地方,就是某一事物的独特特征。理解了这些独特特征,也就抓住了这一事物的本质,从而也就能掌握这一事物的有关知识。

6复习法

人的大脑对知识的识记是有一定规律的,教育学家们曾用遗忘曲线做了一个形象的说明,指出如果在你的遗忘之前去复习、巩固它,那它就能迅速恢复并牢固记忆。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是非常有道理的。

7学思结合法

孔子曾在2 400多年前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光学习,不思考,则没有所得;只思考,不学习,也很危险,搞不好学习。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中有思,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发展;思中有学,学习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

青少年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要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俗话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是学好功课的条件之一。

独立思考与求师问疑相结合。学习者独立思考是获得知识的关键。独立思考就是要“开动机器”,机器开动了,才能出产品,学生要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智能。学生还要主动求师问疑,学问学问,顾名思义,就是要有学有问。

要改变读死书、死读书的旧传统,培养读活书、活读书的新习惯。

正确对待成绩

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

——王进喜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成绩下来了,有的学生欢呼雀跃;有的学生小声抽泣;有的学生情绪消沉,面色凝重;有的学生厌倦学习,想离校出走;甚至有个别学生萌生了轻生的念头。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怕面对家长、老师、朋友,已成为众多青少年的共同心理。其实,过于关注分数,把它作为成败的标志、心情好坏的风向标,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是不可取的。

考试是为了及时查漏补缺,主要是作为自我测验、检查的手段。也就是说,考试不应作为我们的学习目的,至于考试所得分数,需具体分析。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分数并不能完全判断出自己学习的全部真实。

中外有不少杰出人士在青少年时期,所表现出的天赋条件、所考的分数并不好。但是,由于自己艰苦奋斗,勤奋好学,终于成为著名的人物。

拿破仑小时候很愚笨,学习成绩非常差,唯有身体健壮是他的优点。他在巴黎军事学校毕业时的成绩名次是第42名,虽不知该班毕业生人数是多少,但排列到42名的名次,总不能算是好成绩。从传记来看,他只有数学比较好,其他学科都很差。据说,他终生不能用任何一种外语准确无误地说或写。更有趣的是,战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小时候也被称为一名“愚蠢”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很糟。甚至连他母亲也说他是个“笨蛋”。

从郭沫若先生读中学时的两张成绩单上来看,他当时显然算不上优等生。第一张成绩单平均成绩79分,包括国文、图画在内的3门功课不及格,最差的仅35分。第二张成绩单上,图画、习字的成绩也很一般,倒是理科成绩如几何、代数、生理等比较优秀。后来他没有成为数学家或医学教授,却成了大诗人、大书法家、大考古学家。

有人风趣地说:“如果郭沫若在今天上中学,这样的成绩是很难考进大学的,即使考上了,家长和学校也一定要他上理科。像郭老这棵大师苗子肯定会被‘善意’地扼杀了。”

钱钟书先生是现代著名的文学研究家、作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后来,他写出影响巨大的《围城》、《谈艺录》、《管锥编》等,被人誉为“拥有20世纪最智慧的头颅”。

通过上面的名人事例,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并不能决定人生,不能以天赋论英雄,也不能以分数论英雄。很显然,仅仅用学校的成绩单来衡量青少年的聪明与蠢笨是不公正的。

要学会正确对待成绩,青少年需注意以下几点:

1考得好成绩后千万不可骄傲。一次考试只是人生众多考试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它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远远不是终点。所以,不要站在成绩上沾沾自喜、志满意得。

2恢复心理的平衡,变自卑为自信,变失望为新希望,早日振作起来,重振旗鼓,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

3成绩不好,我们要总结教训,分析原因。是平时没有努力还是考试时粗心大意,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学习效率太低?要通过差距找原因,通过原因找对策,通过对策求进步。有些青少年没考好,并不是没有努力,而是方法有误。

4释放不良情绪。比如,郊游、看一看自己喜爱的书籍,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做点家务等,都是科学的释放压力之道。

人生处处是考场。机会永远短缺,竞争永远存在,青少年要始终保持一颗上进心,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为未来发展积蓄能量。

掌握应试技巧

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读它、听它和感觉它。

——托尼·斯托克威尔

校园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许多青少年闻“考”色变,如遇大敌。其实,只要树立了信心,讲究方法,勤奋学习,每个人都能考出好成绩。

下面为青少年朋友介绍一些应试技巧,以供参考:

1建立“错题记录本”

一些学生失分的关键,往往只是几个类型上的差错。每次将自己做错的题记下来,反复钻研,下一次再犯错的可能性就小了。久而久之,自己的弱项便可以克服了。

2多做模拟试题

多做模拟试题的目的意在模拟考试,并通过此种办法提高临考的适应能力。

往往有这种情况,自己感到已掌握的知识,在模拟考试中又出了问题,这反映了所掌握的知识是不扎实的,是经不住略加变化的考验的。所以通过模拟考试,可以发现已认为掌握而实际上还没有完全、扎实地掌握某种知识的缺乏,从而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每套模拟考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往往能大致反映这门考试科目的重点。因此,通过模拟考试,可以检验和巩固复习的成果。

由于标准试题的题型都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可通过模拟考试,熟悉考试的题型。通过把所复习的内容按试题类型归类,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应考的适应能力。

3考前复习

下面提供几位北大高分考生的备考经验:

考前我给自己考了三轮试,主要按照高考的时间。答得不理想的立即找书看看。睡前还可以看一些散文小品等,帮助找语感写作文。

不做难题,主要注意各学科基础知识。但也要保持适当的题量,比如各科每天起码做一套单选题。适当看一些新闻也有助于写作文,比如我认识一个高考作文满分的考生,就因为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看了关于“诺曼底登陆”的专题节目,适当运用到作文中。

特别注意看基础的东西,包括各科的基本知识点,比如语文的默写等,注意纠正一些错字别字;作文方面就反复看自己之前归纳的例子。

在考前就不再做新的,特别是难而偏的题。只找一些简单,自己非常顺手的题来做,这样有利于考试前信心的建立。文科复习方面,应该回到书本中去,复习最基础的知识点,或者只是随意地翻一下书。

4心理放松

考前充足的睡眠、愉快的心情是必不可少的。加班加点,强攻难关,往往适得其反。多参加体育活动,多听音乐,多吃蔬菜水果、多与朋友、师长聊开心的话题,都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浙江省2005年文科状元徐语婧谈到自己的经验时说:“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太紧张,现在你不妨就想一想高考那一天会是什么样的情景,躺在床上设想一下你早上起床、刷牙、洗脸、照照镜子,给自己一个非常自信的微笑,然后出门,想想风吹在脸上的感觉,走进考场,开始答第一题,考试结束了交卷。其实经历过高考你会发现,这一切也就是这么简单,就真的不用特别紧张。在高考的考场上如果像我一样,就是第一场考试如果万一发挥失利的话,千万不要影响后面几场的考试。因为我第一场考语文的时候就出现一些小小的失误,但是当时我自己调整心态也比较快,幸好没有影响后面几场的发挥。所以最后好像语文成绩出来也不是特别的差,所以有些时候你在高考的考场上特别容易将自己的一些小小的失误,把它夸大成一个很大、感觉自己根本就无法克服的那种障碍,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万一出现这种失误的话,你中午回去睡个觉,你只要睡醒什么事情都没有,继续投入下一场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