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通是永恒的生存法则
更多的时候,我们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狭窄了,而是我们的眼光太狭窄了。往往堵死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之路的并非他人,而正是我们自己狭隘的眼光和封闭的心灵。
在辽阔的亚马孙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只要是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以逃脱它的利爪。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的飞翔后面却蕴藏着滴血的悲壮?
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过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乎残酷的训练。在雌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自行飞翔了,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
第二步,雌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来,有的幼鹰因为胆怯而被活活摔死。但雌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雌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会因难以捕捉到食物而被饿死。
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雌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的悲壮祭品,但雌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有的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雌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它们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已成为累赘。
原来,雌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的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受痛苦,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仅有的机会,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了。
雌鹰的行为看似“残忍”,但背后隐藏的却是一种坚强,也是一种生存的无奈。如果不进行悬崖训练,不折断幼鹰的翅膀,不让幼鹰学会改变自己,面临的将是死亡。要生存,就要改变。可以说,变通是永恒的生存法则。
曾经有一部电影:主人公一觉醒来已经是50年之后,他惊奇地发现周围的一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努力地回想着50年前的种种情境,却被一阵电话铃声唤回了现实。电话那头的证券公司告诉他50年前他投资的股票已经为他赚了150万美金。他兴奋地挂断电话后,却收到了一份账单,原来刚才的电话需要他来付费,三分钟的话费为25万美元。他醒悟到:自己已经身处于一场惊人的变化之中。这虽然是种科幻电影的虚拟场面,却说明了一个道理:世间亘古不变的事物便是变化本身。人类随时随地处于变化之中,身边的自然环境在变化、社会环境在变化,人类自己也在不停息地发生着变化。
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要学会变通,学会“以变制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生存。
变通,是永恒的生存法则。恐龙不能变通地适应自然环境的衍化,永远地从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消失了;中国古代的历代政权不能变通地应对社会环境的变迁,最终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自然生存规律如此,社会生存规律如此,今天企业与员工的生存规律亦如此。
从广义上讲变通已经内化为了人们的一种行为方式。其目的和结果在于达成互利和合作,其办法是照顾和迁就他人利益,予人方便,反过来,也就解脱了自己,减少了自己为之付出的成本或代价,最终的结果是予己方便,予己有利。因此,变通不仅体现了以和为贵的思想,而且也与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吻合。中即中正、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庸为常,为用。实行变通,就绝不会走极端,绝不会非此即彼,总是选择和寻求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和折中办法,最后也往往能够取得双赢的结果。
李嘉诚在事业上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份又一份的辉煌,就是因为他能变通地驾驭他的生意,“只做大家都赚钱的生意”始终是他的信条和行为方式。
变通不仅体现了变化的思想,而且包含着成功的意思。这里的变动不论大小,都意味着破惯例,违常规,与现实相背;另一方面,这种变化又是现实所允许的,是一种有别于惯例和常规的特例,因而,是可以行得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变通并不是对惯例和常规的彻底破坏,而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维护。
就像驾驶员违反交通法规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曾经采取的方法很多,如增派警力、设临时值勤人员等,但现在采用计分制,使驾驶员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既是方法上的变通,又积极地维护了交通秩序和法规。
变通又是一种本领,一种艺术,关键在于审时度势,灵活掌握。首先需要根据各种信息做出判断能不能变通,变通的条件具备不具备;其次要选择变通的内容和方式,解决变什么、怎么变、如何通的问题;再次要把握变通的时机和操作,做到神机妙算、得心应手。因此,变通绝非随意而为,其运用之妙是一种高超的艺术。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步伐永不停息的时代要求我们学会变通。一位企业家曾说过:“更多的时候,我们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狭窄了,而是我们的眼光太狭窄了。”往往堵死我们的生存与发展之路的并非他人,而正是我们自己狭隘的眼光和封闭的心灵。思路不能有丝毫的突破,行动不能有任何的变通,生存都会受到威胁,又何谈发展呢?
阅读思考题:
1翻看一下历史书籍,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对“变通与生存”之间关系的理解。
2结合自己在生活或工作中的感受,谈谈变通对个人发展与企业生存的影响。
奇方妙法讨回20万——变通是一种智慧
变通是一种智慧,在善于变通的员工的世界里,不存在困难这样的字眼。再顽固的荆棘,也会被他们用变通的方法拔地而起。他们相信,凡事必有方法去解决,而且能够解决得很完善。
一位姓刘的老总深有感触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10多年前,他在一家电气公司当业务员。当时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讨账。产品不错,销路也不错,但产品销出去后,总是无法及时收到款。
有一位客户,买了公司20万元产品,但总是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付款,公司派了三批人去讨账,都没能拿到货款。当时他刚到公司上班不久,就和另外一位姓张的员工一起,被派去讨账。他们软磨硬泡,想尽了办法。最后,客户终于同意给钱,叫他们过两天来拿。
两天后他们赶去,对方给了一张20万元的现金支票。
他们高高兴兴地拿着支票到银行取钱,结果却被告知,账上只有199 900元。很明显,对方又耍了个花招,他们给的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春节假了,如果不及时拿到钱,不知又要拖延多久。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可能一筹莫展了。但是他突然灵机一动,于是拿出100元钱,让同去的小张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去。这一来,账户里就有了20万元。他立即将支票兑了现。
当他带着这20万元回到公司时,董事长对他大加赞赏。之后,他在公司不断发展,5年之后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后来又当上了总经理。
显然,刘总为我们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因为他的智慧,使一个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了,因为他的变通,才使他获得不凡的业绩,并得到公司的重用。可以说,变通就是一种智慧。
在善于变通的员工的世界里,不存在困难这样的字眼。再顽固的荆棘,也会被他们用变通的方法拔地而起。他们相信,凡事必有方法去解决,而且能够解决得很完美。事实也一再证明,看似极其困难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寻找变通方法,必定会有所突破。
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格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例子。
他从获得自己的第一桶金,乃至他后来数十亿美元的资产,都和他善于变通地寻找方法的特点息息相关。
当他第一次跨进银行的大门,人家看了看他那磨破了的衬衫领子,又见他没有什么可做抵押的东西,很自然地拒绝了他的贷款申请。
他又来到大通银行,千方百计总算见到了该银行的总裁。他对总裁说,他把货轮买到后,立即改装成油轮,他已把这艘尚未买下的船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石油公司每月付给的租金,就用来分期还他要借的这笔贷款。他说他可以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这样就等于在分期付款了。
大通银行的总裁想:洛维格一文不名,也许没有什么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却是可靠的。拿着他的租契去石油公司按月收钱,这自然会十分稳妥的。
洛维格终于贷到了第一笔款。他买下了他所要的旧货轮,把它改成油轮,租给了石油公司。然后又利用这艘船做抵押,借了另一笔款,从而再买一艘船。
洛维格能够克服困难,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成功与精明之处,就在于能够用变通的方法使对方忽略他的一文不名,而看到他的背后有一家石油公司的可靠信用为他作支撑,从而成功地借到了钱。
和洛维格相仿,委内瑞拉人拉菲尔·杜德拉也是凭借这种不断找到好机会进行投资而发迹的。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就建立了投资额达10亿美元的事业。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杜德拉在委内瑞拉的首都拥有一家很小的玻璃制造公司。可是,他并不满足于干这个行当,他学过石油工程,他认为石油是个赚大钱和更能施展自己才干的行业,他一心想跻身于石油界。
有一天,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一则信息,说是阿根廷打算从国际市场上采购价值2 000万美元的丁烷气。得此信息,他充满了希望,认为跻身于石油界的良机已到,于是立即前往阿根廷活动,想争取到这笔合同。
去后,他才知道早已有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两个老牌大企业在频繁活动了。这是两家十分难以对付的竞争对手,更何况自己对经营石油业并不熟悉,资本又并不雄厚,要成交这笔生意难度很大。但他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决定采取变通的迂回战术。
一天,他从一个朋友处了解到阿根廷的牛肉过剩,急于找门路出口外销。他灵机一动,感到幸运之神到来了,这等于给他提供了同英国石油公司及壳牌公司同等竞争的机会,对此他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他旋即去找阿根廷政府。当时他虽然还没有掌握丁烷气,但他确信自己能够弄到,他对阿根廷政府说:“如果你们向我买2 000万美元的丁烷气,我便买你2 000万美元的牛肉。”当时,阿根廷政府想赶紧把牛肉推销出去,便把购买丁烷气的投标给了杜德拉,他终于战胜了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投标争取到后,他立即筹办丁烷气。他随即飞往西班牙。当时西班牙有一家大船厂,由于缺少订货而濒临倒闭。西班牙政府对这家船厂的命运十分关切,想挽救这家船厂。
这一则消息,对杜德拉来说,又是一个可以把握的好机会。他便去找西班牙政府商谈,杜德拉说:“假如你们向我买2 000万美元的牛肉,我便向你们的船厂订制一艘价值2 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西班牙政府官员对此求之不得,当即拍板成交,马上通过西班牙驻阿根廷使馆,与阿根廷政府联络,请阿根廷政府将杜德拉所订购的2 000万美元的牛肉,直接运到西班牙来。
杜德拉把2 000万美元的牛肉转销出去之后,继续寻找丁烷气。他到了美国费城,找到太阳石油公司,他对太阳石油公司说:“如果你们能出2 000万美元租用我这条油轮,我就向你们购买2 000万美元的丁烷气。”太阳石油公司接受了杜德拉的建议。从此,他便打进了石油业,实现了跻身于石油界的愿望。经过苦心经营,他终于成为委内瑞拉石油界的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