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不是因果迷信
在囚徒困境中,选择招供,也就是背叛是理性的,这一论断与我们的传统观念并不相符。如果人人都这样想问题,那么诚信又从何而来呢?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现实中的情况和囚徒困境并不一样,困境中的两个囚徒互不相识,被判出狱后可能老死不相往来。但现实中并非如此,人们都在进行着重复的博弈,就是同样结构的博弈要重复多次,人们可能在次数不定的博弈中与其他人重复交手。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要有诚信,诚信只是为让自己在以后的博弈中继续获得利益,这是一种长远的打算。诚信的人一般都是聪明人,他们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对于“善有善报”这样的言语充满敬畏。
其实,“善有善报”的观念并不是一种迷信思想,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是有科学依据的。
如果有一个人总是出卖朋友,那么他可能会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出卖中获得利益,但是长此以往,人们就会认清他的真面目,并互相传播他的劣迹,这样,到了最后,他就会变得没有朋友可以出卖,因为他一直靠出卖朋友生存,当他没有朋友的时候,就是他穷途末路的时候,最终他只能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现在,我们明白了,诚信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美德,它也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如果最终真的无利可图,人们便不会有诚信之举。
也许你会举出英雄人物的例子来反驳,但是英雄人物最终得到了人们的敬仰和爱戴,他们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如果他们舍己为人的结果是被人指责、唾骂,遗臭万年,那么他们绝不会选择当英雄。
“一报还一报”的伟大胜利
如果囚徒困境是简单的一次性博弈,使坏对于双方来说,当然都是最理性的选择。但是,在重复性的博弈中,参与者应该怎样面对合作与背叛的问题?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策略呢?
著名学者爱克斯罗德所做的一个实验回答了这一问题。
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所有参加这个实验的人都扮演“重复型”囚徒困境案例中一个囚犯的角色,把自己的策略编成计算机程序,与其他程序进行一对一的博弈,在合作与背叛之间作出选择。他们要将这个游戏以单循环赛的方式玩上200次。这个实验更逼真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具有经常而长期性的人际关系。
这个实验允许程序在作出合作或背叛的抉择时,参考对手程序前几次的选择。如果两个程序只玩过一个回合,则背叛显然就是唯一理性的选择。但如果两个程序已经交过多次手,则双方就建立了各自的历史档案,用以记录与对手的交往情况。同时,它们也通过多次的交手树立了或好或差的声誉。
第一轮游戏有14个程序参加,其中包含了各种复杂的策略。使爱克斯罗德和其他人深为吃惊的是,此轮游戏的胜出者是一个被称为“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它是由多伦多大学的数学教授阿纳托·拉波波特提交上来的。
因为参与竞赛的程序为数不多,一报还一报策略的胜利也许只是一种侥幸。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爱克斯罗斯决定举行第二轮竞赛,邀请更多的人再做一次游戏,第二轮游戏有62位科学家递交了改进的程序,其中包括多个策略为基础的改良品种。加上爱克斯罗德自己的随机程序(即以50%的概率选取合作或者背叛),63个程序又进行了一次竞赛。结果,夺魁的仍然是一报还一报策略。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策略能够打败其他众多博弈对手,甚至让多位科学家的智慧相形见绌呢?
“一报还一报”策略的程序是:第一步合作,此后每一步都重复对方上一步的行动:合作或背叛。其主要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词来概括:善意、可激怒、宽容、简单明了。
善意,是指它第一步总是向对方表达善意。它坚持永远不首先背叛对方,开始总是选择合作,绝不会一开始就选择背叛或主动作弊。
可激怒,是指对方出现背叛行为时,它能够及时识别并一定要采取背叛的行动来报复,不会让背叛者逍遥法外。
宽容,是指它不会因为别人一次背叛,长时间怀恨在心或者没完没了地报复,而是在对方改过自新、重新回到合作轨道时,能既往不咎地恢复合作。
简单明了,是指它的逻辑清晰,易于识别,能让对方在较短时间内辨识出来其策略所在。
其他各种策略在上述五个方面做得不够好。在比赛结果中,所有恶意程序(第一步背叛)都未进前10名;而某些程序的脾气太好,被对方背叛之后不进行报复,结果鼓励某些狡猾的程序反复占它的便宜;某些程序对于过往关系的“好坏”太过执著,一旦遭到背叛就很难宽容对方,结果使得很多本来可能恢复的合作关系永久性断绝;还有一些程序把自己搞得太复杂,总是试图通过某种机巧来占人便宜,尽管在与某些“傻”程序接触中得了高分,但一旦碰到更“聪明”的程度就会栽跟头,被自己的小聪明所误。
这种善意、可激怒、宽容、简单明了的合作策略无论对个人还是组织的行为方式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报还一报”的伟大策略在现实中有极强的可行性,可以成为指导人们生活和成功的有效方案。
真正聪明的“自利”都应该是前瞻性的
每当秋天,当你见到雁群为过冬而朝南方,沿途以“V”字队形飞行时,你也许想到某种科学论点已经可以说明它们为什么如此飞。当每一只雁展翅拍打时,造成其他的雁立刻跟进,整个雁群抬升。借着“V”字队形,整个雁群比每只雁单飞时,至少增加了71%的飞升能力。
当一只大雁脱队时,它立刻感到独自飞行时的迟缓、拖拉与吃力,所以很快又回到队形中,继续利用前一只雁所造成的浮力。
当领队的雁疲倦了,它会退到侧翼,另一只大雁则接替飞在队形的最前端。这些雁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雁在前头开路,能帮助它左右两边的雁造成局部的真空。科学家曾在风洞试验中发现,成群的雁以“V”字形飞行,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能多飞12%的距离。
布莱克说过:“没有一只鸟会升得太高,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飞升。”人类也是一样,如果懂得跟同伴合作而不是彼此争斗的话,往往能飞得更高、更远,而且更快。
一位没有双腿的男子,遇见了一位瞎子,就向这位瞎子提议,两人联合起来,可以给双方带来莫大的好处。他对瞎子说:“你让我趴到你的背上去,这样我可以利用你的腿,而你可以利用我的眼睛。我们两人合作,做起事来可以更快一点。”
不幸的是,许多年轻人没有这位缺腿男子的远见,他们被灌输了垃圾式的思想,那就是必须践踏别人、糟蹋别人、利用别人才能达到高峰。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每个企业深思。
与此类似的是邦尼人力定律:“1个人1分钟可以挖1个洞,60个人1秒钟挖不了1个洞。”
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如果每个人的能量都为1,那么10个人的能量可能比10大得多,也可能比1还小。因为人的合作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互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他并不是静止不变的,所以人与人的合作不是力气的简单相加,其中的关系要微妙和复杂得多。
合作与如何合作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企业里常会有一些嫉妒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的人,他们天天想尽办法进行破坏与打压。如果企业不把这种人除去,长此以往,组织里就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
人有时候需要一种合作的大度,尽管人都是“自利”的,但一个真正聪明的人的“自利”是应该具有前瞻性的,富有远见的,能看到事物发展趋势的。
民风淳朴或人情淡薄的一个重要原因
“重复博弈”理论的应用范围很广,生活中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实都可以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比如旅游景点和火车站的商品质量经常很差,公共汽车上,两个陌生人会为一个座位争吵,两个熟人则会相互谦让。
这是因为在普通的超市或商场里,商家和顾客之间重复博弈的机会较大,顾客可能无数次地购买某商家的产品,这种持续的购买正是商家获利的源头活水,但旅游景点和火车站附近的商家拥有的“回头客”非常少,即使他们的商品和服务质量上乘,顾客也不会为此千里迢迢地赶去购买。所以,他们与顾客之间的买卖关系往往只有一次,抱着“能赚就赚,能多赚就多赚”的心理,他们以牺牲产品的质量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同理可证,在公交车上,互不相识的人日后没有交往机会,所以不顾形象争吵,熟人还要继续打交道,必然互相谦让。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乡间往往民风淳朴,城市中的人情却稍显淡薄,此类的想法不是偏见,对此,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并提出了“熟人社会”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