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都不愿妥协的斗争
斗鸡场上,两只英勇好战、实力又旗鼓相当的公鸡狭路相逢。在这种情况下,每只公鸡都有两个行动选择:一个是退下来,另一个是进攻。
如果一方退下来,而对方没有退下来,对方获得胜利,这只公鸡就会很丢面子;如果对方也退下来,双方则打个平手;如果自己没退下来,而对方退下来,自己则胜利,对方则失败;如果两只公鸡都前进,则两败俱伤。
因此,对每只公鸡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对方退下来,而自己不退,但是这种结果很难实现,而且情况并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如果两只公鸡均选择“前进”,结果是两败俱伤,两者的收益是-2个单位,也就是损失为2个单位;如果一方“前进”,另外一方“后退”,前进的公鸡获得1个单位的收益,赢得了面子,而后退的公鸡获得-1的收益或损失1个单位,输掉了面子,但没有两者均“前进”受到的损失大;两者均“后退”,两者均输掉了面子,获得-1的收益或1个单位的损失。
由此可见,斗鸡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一方进另一方退。但是,我们无法据此预测斗鸡博弈的结果,因为无从了解谁进谁退,谁输谁赢。
这也是博弈论的一个理论模型。它描述的是两个强者在对抗冲突的时候,如何能让自己占据优势,力争得到最大收益,确保损失最小。
现实中,大到20世纪后半期美苏两大国的“冷战”,小到两强相遇互不买账的悲剧婚姻,都可以用斗鸡博弈的模型来解释。
面子怪圈中的两只公鸡
斗鸡博弈之所以成为僵持不下的困局,原因有二:一是实力相当,一是双方都不愿丢面子。如果其中有一只公鸡愿意不要面子退下来,找无人处勤学苦练,积蓄力量,那么它终有一日能够让自己的实力超过对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时的它再回到斗鸡场上,必定会令对方刮目相看。如果再进行新一轮的较量,此公鸡胜出的几率也就增大了。
这就是破解斗鸡博弈的关键,在这一困境中,只要有一方退下来,就会实现最好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实中的人们能否做到这一点。
实际情况是,很多人都没能做到。他们不明白面子只是一个小问题,丢面子不会给人带来实质性的损失,死要面子则活受罪。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噌噌噌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吃惊得都眼睛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噌噌噌地从水上漂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了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噌噌噌地漂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上面的这个例子十分经典,一个人过于爱惜面子,难免会流于迂腐。“面子”是“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的虚浮表现,刻意地张扬面子,或让“面子”成为横亘在生活之路上的障碍,终有一天会吃到苦头。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人随着学识、地位等因素的改变,思想里会有越来越多的“围墙”限制自己的言行和作为。在许多限制中,固守面子难免会让我们身受其害。
这就像正在博弈的两只公鸡,都认为自己走进了一个无法突破的困局,这困局是因为面子问题才得以成立,它们陷入的只是一个面子怪圈,放下了面子,就自然走出了困局。
认输有时不是软弱是聪明
学会认输,放下面子,是一种处世哲学。
学会认输,就是知道自己在摸到一手差牌时,不要再希望这一局自己是赢家,而是尽量让对方得分少些,把自己得分的希望寄托在下次。可在实际生活中,能像打牌时这样明智的,却少之又少,想想看,你手上是不是正捏着一张差牌,舍不得丢掉?
学会认输,就是车轮陷进泥塘里的时候,知道及时倒车,远远地离开那个泥塘。有人说,这个谁不会呀?但在现实生活中,不会的人多了。那个泥塘也许是个死气沉沉的单位,也许是个没有前途的投资项目,也许是个“三角”或“多角”恋爱,也许是个当明星的梦……
学会认输,就是在被狗咬一口时,不去下决心也要咬狗一口;就是面对一堵即将倒塌的墙,赶快躲避;就是当恋人变心的时候,不再相信海枯石烂的誓言;学会认输,就是上错了公共汽车时,及时下车,换乘一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被高昂而光彩的词句弄昏了头,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死不认输,从而输掉了自己!
所以,学会认输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这不是软弱,而是聪明。
人际丛林中最受欢迎的“和事老”
斗鸡博弈中的两只公鸡都很爱面子,找不到台阶下,谁也不肯服软,当二者僵持不下的时候,如果能够出现一个第三者,帮助他们下台,也许两人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皆大欢喜了。这个第三者,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和事老”。
在人际丛林中,扮演“和事老”角色的人往往很受欢迎,有一个历史故事可以作为证明。
清代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湖北巡抚谭继洵关系不太融洽,张之洞是清朝名臣,为现代人所熟知,而谭继洵是“戊戌六君子”中为变法而牺牲的谭嗣同的父亲。
有一天,张之洞和谭继洵等人在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举行公宴,当地大小官员都在座。有人谈到了江面宽窄问题,谭继洵说是五里三分,曾经在某本书中亲眼见过。张之洞沉思了一会,说是七里三分,也曾经在另外一本书中见过。
督抚二人相持不下,于是双方借着酒劲儿吵了起来,两人相争不下,谁都不肯让步。于是张之洞就派了一名随从,快马前往当地的江夏县衙召县令来公布正确答案。当时江夏的知县是陈树屏,听来人说明情况,急忙前往黄鹤楼。
了解情况之后,陈树屏知道他们这是借题发挥,对两个人这样无理十分不满,但又不敢贸然得罪上司。于是灵机一动,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水落时便是五里三分。张制军是指水涨而言,而中丞大人是指水落而言。两位大人都没有说错!”张、谭二人本来就是信口胡说,听了陈树屏这个有趣的圆场,抚掌大笑,一场僵局就此化解。
张、谭二人言语相争,其激烈程度却不亚于斗鸡博弈中两只公鸡之间的肉搏。当两人陷入僵局的时候,心里都明白再斗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只是可惜找不到下台的阶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机智、平和的第三者,愿意通过一种诙谐友好的方式为这场争斗画上一个美好的句号。那么,这个第三者就成了局中两人的救命稻草。
这就是“和事老”总是受欢迎的原因。试想,如果你的两个朋友为了小事发生争执,双方都已经火冒三丈,他们来请求你做裁判,指出谁对谁错,你该怎样处理此事?
聪明人必定会学习张树屏的做法,不要指出谁对谁错,而是想办法让二人消气,言归于好。因为即使你明确地知道是谁错了并指出来,也不会得到他们的感激。因为对于做错的一方来讲,你的话不但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让他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甚至很可能会因此失去他对你的信任;而对于做对的朋友来讲,他也只会感谢你一时,等到他明白过来,就会觉得你帮了倒忙,使他失去了与朋友和好的机会。
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还是不做为妙,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总是很微妙的,一旦处理不好,会让你失去很多朋友,这一点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做一个吃亏主义者
用“好汉不吃眼前亏”这句俗语来劝告斗鸡博弈中的两只公鸡是再恰当不过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陷入了类似斗鸡博弈的困境,不妨也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
其实,吃亏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吃了眼前的“亏”,会把事情做得更好。吃亏一事,得益十事;吃亏一时,则可能安乐一世。
亏是福不是祸。面对艰难的处境,弱者信奉“吃亏”哲学,就因为吃亏是一种谋略,吃亏就是占便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而着眼于大目标。
拿破仑为了彻底征服欧洲,精心组织了一支50万人的大军,不宣而战,挥师跨过俄国边境。法军很快切断俄国两个集团军的联系,长驱直入,占领了莫斯科。 处在存亡之秋的俄国拼死抵抗,老帅库图佐夫临危受命担任了俄军总司令。拿破仑和库图佐夫是老对头,五年前两人就有过交锋,但这次库图佐夫明显处于劣势。双方经过紧张部署后,在博罗委诺村附近拉开了战幕。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大血战,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最后俄军被迫撤离,拿破仑占领了库图佐夫的阵地。
库图佐夫冷静分析了形势和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现尽管拿破仑夺取了俄军要塞,但实力已被削弱,由进攻之势转为防御之势。再者,法军长驱直入,孤军作战,如果在此长久相持下去,必然对其不利。于是库图佐夫发布了一个让众人震惊而又大惑不解的决定——放弃莫斯科。
消息传出后,全国响起一片“情愿战死在莫斯科,也不交给敌人”的呼声,就连沙皇也下令坚守都城。但库图佐夫清楚,假如凭一时之气,很可能会全军覆灭,最后导致国破家亡。为了顾全大局,库图佐夫顶着国内的压力,毅然下令:撤退!
暂时胜利的拿破仑没有想到,他失败的命运已由此决定了。俄国人一边撤退,一边烧掉了城中的所有物资,留给法军的是一座空城。接下来法军要面对的是乏粮、饥饿和严寒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法军的思乡情绪上升,军心涣散。拿破仑只好下令撤出莫斯科,但俄国人是不会轻易放走占领他们首都的侵略者的,一场恶战,使法军四面楚歌,全线溃败。这场战役成了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