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5281200000059

第59章 决战万源(12)

失败了,总要追究责任。刘湘自己请辞,算是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但也有相当的人将眼光盯在那个沐猴而冠的“刘神仙”上,如当时国内著名的《大公报》就将“六路围攻”的失败归咎于“刘神仙”:

此次川中各军失利,“匪”势坐大之主因,实由于不知军事而妄为计划、胡乱指挥之刘神仙(从云)致误。刘原属巫教,籍四川威远县人,尝为人算命看相,刘湘极信奉之,以其为军师,并兼领三旅之众(模范师)。无论内战、“剿匪”,靡不由刘从云观天星、卜吉凶。近年从云竟轰动全川,虽妇孺亦莫不知有刘神仙其人。至今夏初,竟公然充当“剿匪”前方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负“剿匪”全责,并屡发滑稽可笑怪诞不经之命令,故迭攻万源不克,进攻各部徒遭损失,“匪祸”愈形披猖。

在刘湘的老巢成都,那些有名望的官绅们对刘从云更是大加指责,要求以总司令部名义致电刘从云,要其自裁以谢川人。前方各部也纷纷抨击刘从云毫不知兵,指挥不当,以致全军溃败。还有众多军官联名电请刘湘杀刘从云以安军心。刘湘的嫡系二十一军参谋长郭昌明与刘湘谈到刘从云的问题时,竟当面与之争执起来,气得刘湘掀翻了茶几,拂袖而去。

打狗看主,刘湘倚重刘从云对各将领进行精神控制,早已引起他们的反感,借这次大败,追究刘从云,不过是向刘湘表示反抗,刘湘自然明白个中原委。眼看众怒沸腾,不得已,刘湘亲笔给刘从云写了一封信,信中的大意是:“我没有把四川的事情办好,业已离开成都,我和你他日远道相见吧。”此信未封口,由刘湘的副官蒋捷先亲自送去。这实际上是诿过于刘从云,赶他走。刘湘的信一送去,郭昌明、严啸虎等人立即限令刘从云立即出境,将他赶走。

在刘湘的眼里,刘从云不过是其一个工具,如同夏日里要扇子,冬来藏高阁。现在刘湘败了,他只是刘湘的替罪羊。没有刘湘,刘神仙能坐到那个位子上吗?

刘湘的“六路围攻”以彻底失败而告终,这是刘湘在四川与红军作战中遭受的最大败绩。值得一提的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刘湘积极主张抗战,1937年8月7日,刘湘到南京出席国防会议,会上各方就战与和莫衷一是。刘湘在会上慷慨陈词近两小时:“抗战,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

这一次刘湘并未空谈,1937年8月20日,刘湘出任第二路预备军司令长官,下辖九个军。8月26日,刘湘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作巨大牺牲:“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

在民族危机面前,川军各将领也不含糊,纷纷请缨抗战。9月1日,刘湘率部出川抗战。川军在淞沪战场奋勇抗敌,牺牲惨烈。出川时,四川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刘湘的主要谋士)等人,劝多病的刘湘不必亲征,留在四川指挥。刘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9月22日,刘湘乘船到南京。此时日军已在浙江金山卫登陆,突破了国军在上海的防守,淞沪会战失败。刘湘下令所部各军、师拼死堵击向浙江境内侵犯的日军。10月26日,蒋介石调整各战区主官,刘湘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作战地域为江苏的太湖以西和浙北、皖南部分地区。11月23日,刘湘胃病突然复发,大口吐血,在昏迷中被护送至芜湖医院,28日又转送汉口万国医院就医,终因病重,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死前留有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抗战中,川军有七个集团军共四十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四川每年向前方输送青壮军人的人数居全国之冠。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的何应钦曾写过《八年抗日之经过》一书,书中记载:“抗战八年中,四川(包括西康省及特种部队和军事学校征的十万余人)提供了近三百万人的兵源充实前线部队,占全国同期实征壮丁的五分之一还强!”

反“六路围攻”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战果最辉煌的一次重大战役,是红四方面军战史上最大规模的反“围剿”作战。

虽然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红四方面军自身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开战时全军共有八万余人,反“六路围攻”结束时全军剩六万余人,各部队的干部也牺牲巨大。10月,西北军委和红四方面军对各部队建制和主官作了组织调整,各军师领导人如下;

第四军:军长王宏坤,政治委员王建安,副军长刘世模,政治部主任洪学智。下辖:第十师,师长王乃贵,政治委员叶道志,编有第二十八、三十、三十四、三十六团;第十一师,师长陈再道,政治委员叶成焕,副师长陈锡联,编有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团。原第十二师师部、第二十九团、第三十五团并入其他师、团。

第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参谋长王学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下辖:第二十五师,师长许世友(兼),政治委员陈海松,副师长潘幼卿,编有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团;第二十七师,师长刘理运,政治委员梅华樊,编有第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团。原第二十六师师部和第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团并入其他师、团。

第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治委员李先念,政治部主任李天焕。下辖:第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政治委员郑维山,副师长丁纪才,编有第二六三、二六五、二六八团;第八十九师,师长邵烈坤,政治委员张文德,副师长汪成功,编有第二六二、二六四、二六六团;第九十师,师长王乃贵,政治委员贺立池,编有第二六七、二六九、二七○团。

第三十一军:军长孙玉清,政治委员张广才,政治部主任张成台。下辖:第九十一师,师长余家寿,政治委员易良品,副师长王友均,编有第二七二、二七三、二七五团;第九十三师,师长陈友寿,政治委员王德安,政治部主任李德明,编有第二七一、二七四、二七九团。原第九十二师师部、第二七六团、第二七七团并入其他师、团。

第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政治部主任李百选。下辖:第九十八师,师长冉南轩,编有第二九四、二九五团;第九十九师,师长王波,编有第二九六、二九七团。原第九十七师师部和第二八九、二九〇、二九一、二九二、二九三团并入其他师、团。

直属部队:升钟独立师师长于江震,政治委员韩照凯。独立第一师,师长袁克服,政治部主任王大成。独立第二师,副师长王振亚,政治部主任赵必胜。此外,还有炮兵团、警卫团、妇女第一和第二团、川陕省军区。

历时十个多月的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五个军三十二个团八万余人,外加地方武装数万人共十余万人与二十多万敌军在川陕苏区全境进行艰苦卓绝的战略决战并获全胜,开了我军战史上大兵团作战并获全胜的先河。通过血与火的战争实践,展现了徐向前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高级军政将领,锻炼和铸就了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作风顽强,不怕牺牲,能打硬仗、恶仗的钢铁之师。

徐向前对为时十个月的反“六路围攻”作了精辟的总结:

十个月反围攻战役的实践表明:干革命,干战争,必须具有敢于压倒敌人的革命胆略和坚强耐力,绝不能被优势敌人的气势汹汹所吓倒。

……

……假如那时只看到敌人的优势而轻视自己的力量,只看到我军的劣势地位而忽视有利条件,只看到战局逆转的危险性而忽略争取胜利的可能性,就容易陷于张慌失措、束手无策的境地,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

十个月反围攻的战役实践又表明:利用川北的有利地形,实行收紧阵地、节节抗击、待机反攻、重点突破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战术,是粉碎敌步步为营、持久围攻战法的有效手段。

……

最后,十个月反围攻的战役实践还表明:战争的胜利,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是红军战斗力的源泉。在川陕边一隅,红四方面军之所以能够打一场如此旷日持久的坚守防御战,之所以能够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胆略和惊人耐力,之所以能够用积极防御的战略战术去粉碎优势敌人的“围剿”新战略,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红军的作战,得到了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援与配合。没有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作后盾,我们要打赢这场战争,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在战争中承受的牺牲、苦难、压力,事实上,早已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限度。但是,依靠党的领导,依靠群众的觉悟,依靠军民的团结,依靠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人民终于熬过十个月的战争难关,沉重打击了敌人,胜利保卫了革命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