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5281200000036

第36章 建设川陕苏区(12)

禁绝鸦片

鸦片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政府和人民危害甚大,当年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痛陈:如不禁绝鸦片,“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但在腐败的清王朝,禁烟运动最终失败,鸦片烟毒在中国广为流传,成为一大公害。

四川是鸦片的重灾区。到20世纪20年代,鸦片在四川的种植和吸食已发展到惊人的地步。1932年,四川鸦片种植面积已达八百万亩,以亩产五十两鸦片计算,年产量在四万万两以上。地处川北的通南巴是鸦片种植最为集中的地方,鸦片种植面积约占耕地的百分之三四十,而且都是土壤肥沃的好地。“穷乡僻壤,罂花遍地,纵目田畴,已成黑土。”“十室之邑,必有烟馆,三人之行,必有瘾者。”鸦片种植面积大,造成鸦片吸食人群广。川北吸食鸦片的农民遍及千家万户。据当地党史资料记载,1932年红军进驻通、南、巴后,当地的成年男子吸鸦片者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成年妇女吸鸦片者占百分之七十以上,连十二三岁的孩子也有不少染上烟毒。

据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调查,江口县得胜场镇有一百三十户人家共四百五十人,不会吸毒者仅有六人。巴中县化成一个区就有瘾者五千七百六十五人,占成年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由于吸食者众多,四川各地烟馆林立,巴中西街成了清一色的烟市,断垭场二十七家人,就有十八家开烟馆。通江县城约有一千户人家,开鸦片烟馆的有两百多家。鸦片甚至成了代替金钱的流通物,四川的巨商大贾大肆囤积以资牟利。鸦片甚至成为敬神的供品,许多庙宇里的泥胎菩萨嘴上都被涂上鸦片烟。军阀借此大收烟捐,横征暴敛。据当时《大公报》报道:“田颂尧防区一年征税捐十至二十次,其中烟捐最重,1932年已预征到1987年。”

鸦片烟毒摧残人民的精神和肉体,很多人为了吸食鸦片,更是倾家荡产。巴中有一村叫傅家院子,全村二十户人家六十余人,其中有十八户二十五人因吸食鸦片卖光家产,逃往通江,最后饿死在苦草坝,成了绝户。化成区因吸鸦片倾家荡产的一百一十九户,其中卖儿卖女四十三户,卖妻二十四户,流落他乡死去的二十一人。鸦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红四方面军到达通南巴后,扩红征兵成为一大要务。尽管穷苦百姓也愿意参军,但看到当地的百姓一个个面黄肌瘦,满面烟容,精神萎靡不振,西北军委的领导立刻意识到鸦片对红军建设根据地造成的危害。没有人种粮食,没有身体合格的兵员,怎么建设根据地?又怎么谈得上扩大红军?他们决定,立刻掀起大规模的禁烟运动。

要禁烟,首先要使当地老百姓深刻认识到烟毒的危害,从麻木的精神状态中警醒过来。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和新成立的川陕省委、省苏维埃联手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揭示鸦片的毒害,号召人民起来禁绝鸦片。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专门讨论了禁烟工作,在省苏维埃专门成立戒烟局,下设登记处、制药处、休养所,各县苏维埃也成立了戒烟局。1933年1月起,红四方面军就开始帮助地方开展戒烟运动,到1933年6月,川陕苏维埃开始集中大规模开展戒烟运动。戒烟局根据苏维埃法令,采取了四项严厉的戒烟措施:禁种鸦片,还地种粮;禁开烟馆,销毁烟具烟土;全面检查,查办各种烟贩;登记烟民,集中戒除。各地运用会议、标语、传单、歌曲等多种宣传形式,启发群众的戒烟觉悟。红军各级政治部和各级苏维埃政府组织宣传队深入通南巴各地动员宣传禁烟,动员穷苦的百姓现身说法,控诉烟毒的危害。

妇女是鸦片最大的受害者,戒烟运动中,川陕苏区妇女起了先锋作用,她们主动劝告自己的亲人不吸、不种、不卖,对吸烟的父母、丈夫、儿女进行戒烟监督,亲自将他们送到戒烟所,帮助他们落实戒烟办法,并组织起来控诉鸦片烟的毒害。

但妇女成了戒烟的急先锋,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妇女虽有不少吸烟的,但一致诉说她们所受着的痛苦。有的说,她仅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因为丈夫无钱购烟,竟将儿子出卖了。有的说她的儿女病了,因为他们夫妻都吸鸦片,以致没有钱医治,结果死了。有的说她仅有的一条长裤,竟被她的丈夫拿去换烟吸,使她很久的时间无法出门。

各地普遍召开了妇女戒烟大会,推进戒烟工作。在通江举行的一次妇女戒烟大会上,就有五千多名妇女参加。第一期戒烟约三百人,第二期增至一千人以上,戒烟局成了最大的机构。经过一年的努力,在戒烟局戒脱烟瘾的达三千多人。

在政府重视百姓认同的基础上,各级苏维埃对吸食鸦片者实行强制戒除。由省、县苏维埃介绍到戒烟局特设的休养所隔离戒烟。隔离戒烟期间,由政府提供伙食,川陕省戒烟局专门聘请医师用红花、芥子、茯苓等中药,加上少量鸦片制成“戒烟丸”,下发各地戒烟所,用按日递减含鸦片量的办法,将戒烟和治病结合起来,一般一周以后,“戒烟丸”中就只有治病的药物成分了。因“戒烟丸”效果明显,人称“神丸子”。戒烟事关根据地建设成败的大事,西北军委的主要领导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在指导战争的紧张日子里,还专门抽出时间到戒烟所去视察督导。

1933年2月16日,川陕省委机关报《川北穷人》第九期《戒烟局成绩甚佳》一文,报道了巴中县的戒烟成效:

一日来戒烟的将及百余人,两星期内已有五十余人完全戒脱,四年者即需一月,毫无痛苦。

由于戒烟效果明显,遍布苏区的各戒烟所人满为患,每所每期不少于二三百人。仅1933年上半年,巴中县就有六千多人解除了烟瘾,从1933年1月开始发起戒烟运动到1934年下半年,整个通、南、巴除极少数年老体弱者外,基本戒除了烟毒。整个川陕苏区除限额种烟的几个地方外,其余地方全部停止了种植。国民党统治区的《国闻周报》报道:“在通南巴赤区内,鸦片烟种植是绝对禁止的。我们走进这些地区,简直看不到一棵烟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