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是愉快还是痛苦的体验?
有关感觉的研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古老的部分,长期以来它的许多现象和理论,引起了艺术家、生理学家、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浓厚兴趣。
感觉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愉快、带来了好处,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带来了烦恼。感觉使我们发现世界上美好的事物,使我们去探究世界万物。比如,眼睛能告诉我们生动的画面和鲜明的色彩;香水能使我们产生愉快的嗅觉。但是当刺激过于强烈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睛闭上或把耳朵堵住。过于浓烈的气味常使我们惊慌,而痛觉则好像使我们周围的世界紧缩。
我们的生活就是处在愉快的感觉和痛苦的经验之间的。
我们是如何认识事物的?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常常是从认识事物的一些简单属性开始的。例如,当我们面对一个苹果,我们是怎样认识它的呢?我们用眼睛去看,知道它有红红的颜色,圆圆的形状;用嘴一咬,知道它是甜的;拿在手上一掂,知道它有一定的重量。这里的红、圆、重、甜就是苹果的一些个别属性。红是由苹果表面反射的一定波长的光波引起的;甜是苹果内部的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舌头引起的;重是由苹果压迫皮肤表面引起的;圆是由苹果的外围轮廓线条作用于眼睛引起的。我们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由此可以得出,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从生理学角度分析,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只对客观刺激的个别属性做出反映,因而,也是最简单的心理活动。
感觉是如何形成的?
感觉的形成要依赖于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由感受器、感觉通络及大脑感觉皮层组成;各部分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整个感觉过程。感觉系统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将外界各种能量形成的刺激(加、光、声波)转变成能量在神经系统中传导的生物电信号,完成这种转变的装置就是感觉系统的感受器。
不同形式的能量由不同的感受器进行换能作用。例如,耳朵内的耳蜗听毛细胞就是负责对声波刺激的换能作用。根据感受器分布位置不同,可将感受器分为内、外感受器两类。外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感受外部刺激,例如,视网膜中的光感受细胞;内感受器分布在体内,感受身体内部来自内脏的刺激,例如,肌肉扩张感受器等。
每种感受器对神经形成的刺激特别敏感,该刺激就是说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例如,人眼的适宜刺激是400~700m的光波,不同的适宜刺激引起感受器的反应,感受器把刺激转化成能量,引起神经的冲动,从而形成感觉。感觉形成后,感觉的作用也就开始发挥了。
感觉剥夺后,我们将承受什么样的后果?
感觉的作用对人非常重要,人类一旦失去感觉,后果将不堪设想。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没有刺激、没有感觉,人不仅不会产生新的认识,而且也不能维持正常的心理生活。
但感觉是我们关于客观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如果一个人丧失了全部感觉能力,那他就不可能产生认识,更不可能产生情感和意志。感觉的发展在人的智力培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感觉器官的充分训练和经常运用,就不会有学习和教育,不会有认识能力的发展。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布和贝克斯顿在1954年进行了一次感觉剥夺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给被试者吃饭的时间、上厕所的时间,但除此之外,严格的控制被试者的任何感觉输入,为此试验者给每一位被试者戴上了半透明的塑料眼罩,可以透进散射光,但图形视觉被阻止了,被试者的手和胳膊被套上了纸板做的袖套和手套,以限制他们的触觉;同时,小房间里一直充斥着单调的空调嗡嗡声,以限制他们的听觉,但被试者过不了几天就要求离开,因为他们的思维开始变得杂乱无章,情绪紧张忧郁,记忆力减退,最后难以忍受。
在以后的多次研究中发现,感觉剥夺后,都会出现不正常的心理情绪,可见,丰富的感觉刺激对维持我们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必需的,因此人们非常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地接受刺激以及由此产生相应的感觉。
感觉有哪两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感觉性。感觉是由某种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但并非任何刺激物都能引起感觉。例如,人们无法看到落在皮肤上的灰尘,也无法感觉到它的重量。只有当刺激物的作用达到一定强度时,才可能引起感受器的反应,发放神经冲动引起感觉。感觉器官这种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称为感受性(sensitivity)。
从前,印度有个国王,国王有个小公主,最受国王喜爱。国王总嫌小公主长得太慢。这天,他派人找来了一个医生,命令医生:“你给公主一种药,让她吃了马上长大。办到了,我重重赏赐;办不到,我就杀了你。”医生寻思了一阵,说:“这种药我从前有过,只是年深日久,早已用完。不过,我可以立即去找。只是用这种药,必须遵守一个条件:在我去找药期间,你必须同公主分开,相互不能见面。不然,公主就是吃了这种药,也不见效。”
国王虽不愿和女儿分开,可他巴望着公主快快长大,也就答应了。医生到远方去找药,一去就是12年。医生把带回的药给公主服了,然后领着她去见国王。大殿里,一个长得高高大大又十分美丽的姑娘站在国王面前。国王拉着公主的手,从头看到脚,乐得合不拢嘴。国王连声夸奖医生有本事,还赏给他很多珍珠宝贝呢。
我们故事中的那位印度国王,因为每天都和心爱的小女儿在一起,因此对小公主的成长变化的差别感受性就很小。那位医生改变了刺激国王视觉的时间和空间模式,使国王的感受性发生了变化。12年后进行对比,虽是同一个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但国王的差别感受性却提高了。
其次是感觉阈限。感受性有绝对感受性与差别感受性之分。感受性的强度以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是指能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对绝对感觉阈限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即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越强,反之则绝对感受性越弱。
绝对感觉阈限可因刺激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有所不同。
2.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也称最小可觉差。对差别感觉阈限的感觉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即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之间也成反比关系。
朱元璋对讨饭婆子的汤过目不忘,体现了感受性的什么特征? 感觉的适应,即在同一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感觉的适应可以使感受性降低,任何感觉都会有适应性变化。
这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很多,我们人类的嗅觉比较容易发生感觉适应的状况,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行,而入鲍鱼之肆则久而不觉其臭。
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说的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成为皇帝后,每天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总觉无和尚云游时,病倒在破庙,肚饥口干,一位讨饭婆子做他给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好吃。于是,皇后马娘娘传旨找来当年做汤的讨饭婆子,剩菜、黑锅巴、白菜帮煮了一碗汤。朱元璋一看,正要发作,认出讨饭婆子,只得舀了一匙倒进嘴里,咸、煳、馊、臭样样味道都有,就是没有香和鲜。但为了顾面子喝了下去,然后,堆着笑脸说:“真是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当年沦落他乡,饥渴交加,对一顿残羹剩饭终生不忘;当了皇帝以后,天天吃山珍海味,却总觉着当年的白玉汤好喝。
朱元璋的想法就体现了感觉的适应性,感觉的适应性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感觉适应性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机能意义在于,它使我们面对刺激的敏感度降低而对其不加注意,有助于减轻心理负荷,避免不必要的分心。例如,在声音很嘈杂的场所,有的人之所以能排除声音干扰,专心致志做事,是由于其对声音刺激产生了某种程度的适应,然而感觉适应也可能有其害处,它既然能使机体对刺激的敏锐度降低,就可能使人对潜在的危险丧失必要的警觉性。
感觉是人类不可少的,有感觉就会有感觉性和适应性,我们了解了感觉的两个特性,特别是适应性对生活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它,取其之利,避其之害。
感觉适应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但在各种感觉中适应的表现和速度是不同的。现仅列一简表如下:
各种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是一种怎样奇妙的现象?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是同一感受器中不同刺激效应相互影响的表现。对比分两类: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时对比现象。这在视觉中表现得很明显。例如,把一个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就显得暗些;把相同的一个灰色小方块放在黑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就显得明亮些,同时在相互连接的边界附近,对比更加明显。如果把一个灰色的小方块放在绿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显得带红色;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在红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显得带绿色。彩色对比在背景的影响下,向着背景色的补色方面变化,同时在两色的交界附近,对比也特别明显。
感觉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先后对比现象。例如,吃了糖之后,紧接着就吃广柑,觉得广柑很酸;吃了苦药之后,接着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点甜味;凝视红色物体之后,再看白色物体,就会出现青绿色的现象等。
感觉如何相互作用?
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不同感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人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常常是多通道同时进行的,因此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经常发生。例如,微光刺激可提高听觉的感受性,而强光刺激则会降低听觉的感受性。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会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降低。
联觉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典型表现,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联觉的形式很多,其中以颜色感觉的联觉最为突出。色觉可以引起温度觉,如红、橙、黄等有温暖感(称暖色),蓝、青、紫等有寒冷感(称冷色)。色觉还可以引起轻重感,如室内家具如果使用浅色系的颜色就会给人轻巧的感觉。
视觉如何帮助人们看到外界?
视觉(Vision)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它主要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所产生。在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视觉。
在人类生命的早期,视觉就开始被用来探索世界的种种特征和变化了。1975年怀特(White)就报告说,8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在清醒的时候,用20%的时间注视他们面前的物体。的确,在人类对环境的探索中,视觉执行着重要的任务,而且这一任务持续在人的整个一生。因此,在人类的感觉系统中,视觉无疑是占主导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