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1
5279400000024

第24章 药物依赖和滥用的实质(6)

由于偶然的机会偷看异性洗澡、上厕所不属于此症。有的爱看色情影片、录像、画册,同时伴有性兴奋或作为增强正常性活动的一种手段,也不能诊断为窥阴症。

窥阴癖以男性多见,且其异性恋活动并不充分。他们往往非常小心,以防被窥视者发现。

他们并不企图与被窥视者性交,除了窥视行为本身之外,一般不会有进一步的攻击和伤害行为。他们并非胆大妄为之徒,多不愿与异性交往,有的甚至害怕女人、害怕性交,与性伴侣的活动难以获得成功,有些伴有阳痿。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大量的临床症例证实,几乎所有成年性心理障碍者,都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便显露出某些偏离正常的趋向。性心理发育障碍可以有其生物学基础。如某种程度的性激素紊乱或水平异常。但大多数情况下,性心理发育障碍被视为一种独立的心理行为异常。

窥阴癖的形成,早期家庭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在儿童时期偶然机会或长期接触在暗中窥视异性隐私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很多人都有童年时期偷看异性隐私的经历。比如,在住房条件比较差,孩子有窥视家人更衣、洗澡、如厕、双亲的性生活等环境;3岁以上的孩子和异性家长同浴或带入公共浴所、厕所;家长与年龄较大的异性孩子过分亲昵等情况,由此而产生的好奇心理、刺激体验、性唤起感受、自罪感、被揭露恐惧等心理形成一种心理性刺激满足,逐渐形成了窥阴情结。大多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消失。而有些人则将这种情结带入青春期以致成年期,甚至老年期。另外,不适当的性讨论、过分严格的禁欲教育等,也会对孩子的性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从孩子早期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科学的性健康教育是预防性心理发育障碍的主要方法。

治疗窥阴癖以心理治疗为主,比如用“厌恶法”与“系统脱敏法”相互结合的“交互抑制行为治疗技术”,抑制并消除窥阴癖的欲念和行为的综合治疗的方法效果较好。

同性之间有爱情吗?

1963年,在美国怀俄明州断背山附近的广袤农场上,年轻的牛仔杰克和艾尼斯相遇在一起牧羊。整个夏天在高山牧场单调而艰苦的工作中,开朗的杰克和沉默的艾尼斯彼此接纳,相互照顾。篝火边长谈,帐篷内欢爱,两个男人间建立了深厚的同性情感。

放牧工作结束后,迫于世俗禁忌,杰克与艾尼斯踏上各自的生活旅程。艾尼斯在怀俄明州娶妻生子,过起平凡琐碎的日子;杰克娶了农场富商之女,住在德州。两个人相隔遥远,但感情并未冷却,四年之后的相逢让两人明白彼此的感情。于是在随后的十几年中,他们每年都以钓鱼为名约会,为此艾尼斯被迫离婚,但在心理压力下,他仍然无法答应与杰克一起生活。待到艾尼斯有所醒悟,杰克却意外身亡。艾尼斯在杰克家中发现的秘密,使他意识到爱情的深度但已追悔莫及。他用余生像杰克一样将回忆珍藏,虽然斯人已逝,但见证感情的还有壮美苍郁的断背山……

一段雄浑细腻的同性爱恋,一支悲怆凄楚的生命挽歌,《断背山》让人们感受到真爱的力量、现实的无奈和生命的无常。让我们透过两人感情发展脉络里的微妙镜头,细细回味人物的性格及其情感状态,从而对“同性恋”做出心理、社会层面的思索。

所谓同性恋是指以同性为满足性欲的对象的现象。同性恋者经常受到与自己同性别的人吸引。这种吸引既有精神上的,又有肉体上的。他们之间会发生恋爱,过性生活。同性恋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性恋是否是病态,目前的意见尚不一致,但多数人认为在有异性存在的情况下发生排他性的同性恋往往属于病态。

同性恋是人类的一种感情或行为,尽管是同性之间产生一种爱慕的感觉,或性爱的吸引。人类的发展历史曾先入为主的把“同性恋”错误归为“心理病态”和“行为反常”,伴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上的开阔和深入,“同性恋现象”正逐渐被人们了解和认同。一个人的性爱趋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科学上对同性恋尚没有明确统一的解释。

同性恋可见于各种年龄段,但以未婚青少年多见。西方国家比东方国家多见。据统计,同性恋在男性中约占5%,女性中占3%。有些属于双重恋,即对同性和异性都产生性爱。同性恋现象是跨地区跨文化普遍存在的现象,存在于各个种族、各个阶级、各个民族和各种宗教信仰的人们当中。

同性恋有定论吗?有哪些因素?

同性恋产生的原因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有人发现同性恋者在单卵双生子中远比双卵双生子中多见,而且男同性恋可能是母系遗传的。

2内分泌因素。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性腺分泌不平衡是导致同性恋的原因。男同性恋者血液和尿中睾丸酮较异性恋对照组少,而女同性恋者尿中睾丸酮较异性恋对照组多。同时男同性恋者精子计数较少,畸形精子较多。实验结果证明,给男同性恋者补用睾丸激素的结果并不能激起他的异性恋行为,而只是增加了同性恋行为中的性欲强度。

3心理因素。如果正常的性心理发展受到不良的家庭或环境影响,成熟的异性恋也将被阻滞或者歪曲。家庭的影响在同性恋的发生上是非常明显的。男同性恋者的母亲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同同性恋倾向的儿子异乎寻常地亲密。弗洛伊德认为这引起了孩子的自恋。生活在男性比较多的环境中,或者经常与异性玩耍,或者被当作异性对待,可能使儿童发生角色认同错乱,使其性格、生活风格男性化,造成对异性的恐惧和紧张。

4经济因素在同性恋的发生上可能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在男性,由于经济贫困无力娶妻或者出于一种逃避男性责任的潜在倾向,易导致同性恋。

除了生理因素的本质论和心理社会因素的建构论之外,还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性倾向天性就有双向发展的可能。同时心理学家还发现,要改变一个同性恋者成为异性恋者,是极其困难的。现有的同性恋治疗方法不是完全有效的。运用规范的心理分析疗法治疗,成功率在25%~35%,而用抑制同性恋倾向的电击疗法或呕吐疗法,成功率也不过是50%。

如何看待同性恋?

虽然我国重新定义精神病标准,同性恋不再统划为病态,但是,同性恋毕竟是一种有悖人类发展需求的一种行为或现象。因此,始终是一种阴影,这是无可辩驳的。同性恋的预防应自童年开始,当发现他们有些模糊和不自觉的同性恋倾向时,应加强教育和引导。如有特殊家庭背景者应及时予以处理。对于已经成年的同性恋者,可以动用心理治疗的技术帮助其找出原因,树立正确认识,在异性交往方面给予适当指导,以促进其行为的改变。对于有些同性恋者应尽可能地鼓励他们与异性结婚,通过婚后正常的性生活与快感体验来弥补过去的创伤。

在长期的社会压迫下,很多同性恋者由于不能接受自己,抵御不住压力,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和酗酒服药的行为问题,但这并非是同性恋本身的问题,而是同性恋者在存有歧视和偏见的社会环境里的心理反应。当这种心理反应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时,才被认为是性心理障碍。

因此对于同性恋者,关键的不是如何逃避压力,如何改变自己,而是尊重和认识自己。同性恋者并不一定必须面对世人表白,最重要的是面对自我表白。能够接受和承认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并知道这种感情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敢于正视真实的自己才有向家人乃至社会澄清的可能。表白的意义,不仅在于减轻同性恋者自身的心理负担、提升自信,还可促进朋友和家庭关系的诚恳和深入,以及社会对同性恋现象的理解和认同。

为什么一些人不满意自己的性别?

易性癖是指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的性别与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而要求变换生理的性别特征,故又称变换性别癖或性别转换症,是一种心理上的变态,属于性别身份识别障碍。

大多数在青春期显露出来。性别认定的转换,至少应持续存在二年,才能诊断易性癖,同时要排除不是其他精神障碍如精神会裂症的症状,亦不伴任何雌雄间体、遗传改变及性染色体异常。

易性癖者个人性别心理辨识与其生物学性别处于矛盾状态。自己本来是女性,却在心理感觉上认为是男性;本来是男性却认为是女性,完全无视解剖学上的证据。

由于易性癖这种矛盾心理,在行为上他们对自己生理上的性别不满意,不舒服,有改变性别的强烈愿望,希望改换成另外一种性别,作为另一种性别生活在他(她)们之中。这种人往往着异性装束,言谈举止如同异性一样,还常到医院请医生做转变性别的手术。男性于青春期前后在心理上认定自己是女性,并经常穿着女式服装,蓄女式发型,抹口红,画眉毛,逼尖嗓音说话,模仿女性的姿态,使用化学剂脱须,垫起胸部乳房,参加女性社会活动,喜爱烹调缝纫,性欲较低,仅有1/3的患者结婚,婚后又有半数离婚。他们纠缠医生,固执地要求用手术改变乳腺与外生殖器的形状,在医生不能满足要求时,常有自行切除外生殖器,或服用女性激素的。抑郁自杀者也常见。女性患者同样从外表打扮到内部感情、习惯爱好,均模仿男性,要求医生作乳房和子宫切除,少数的甚至要求作安装塑料阴茎的矫形手术。

易性癖产生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患者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有关。如有的父母生了个男孩,却偏偏想有女孩,于是违背客观事实,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打扮、教育孩子,使孩子的性心理被扭曲而导致易性癖。大多数易性癖者通常在性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已显露出换性的迹象,有的在3岁时就已显出愿意作为异性而生存的愿望。成年后若不能履行社会性别角色,社会压力会促使潜在的易性倾向暴露。有些患者幼稚地认为在同性别的人中自己是个失败者。随着一个人逐渐长成,社会的压力会使他换性的要求愈来愈强烈,常可见年岁较大的易性癖者较年轻者有更强烈的性转换的趋向。而且这些年长的易性癖者似乎都是典型的异性恋者。

易性癖与同性恋和异装癖是有区别。同性恋患者在性伙伴的关系中,是从自己的生殖器上得到快乐,没有切除外生殖器的要求。而易性癖患者与性伙伴的关系,一般是追求心理上的满足或心身合一。易性癖虽然也像异装癖一样有穿异性服装、异性打扮的偏好,但这完全是出于心理上的需要,觉得自己就是个女性,因此在穿着异性服装时并不引起性兴奋。而异装癖患者则在穿着异性服装时,伴有性兴奋,得到性满足的特点。

如何矫正易性癖?

对于易性癖者,先进行心理行为治疗,无效者进行易性术。国内已有做变换性别手术的报告,手术虽然成功,但术后患者又有一系列新问题,如自身的适应及异性社会的态度等。

1支持性心理治疗

心理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引导患者将内心的痛苦倾吐出来,并给予患者理解、关心和支持。因为易性癖是一种性别身份识别障碍,医生要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患者认知自己的真正“身份”,帮助患者渡过心理上的危机。

2认知领悟疗法

(1)让患者确认自身问题,接受现实。

(2)宣泄、调整情绪。

(3)改变认知,接纳自我,消除自卑感。

3疏导疗法

帮助患者分析易性癖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患者对性别的认识,接受现实,使患者从痛苦中解放出来。交给患者一些治疗方法,树立起矫正易性癖行为的勇气和信心。

4变性手术

如今国内外虽然做了一些变性手术,但各国似乎都不提倡。专家认为社会过分渲染,无异于向患者暗示从变性手术找出路,这会对患者的症状起固化作用,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再说,受术者的社会性别能否真正适应,还有待进一步追踪观察。良策是及早预防。要告诫为人父母者,千万别把对孩子做异性打扮当儿戏。当发现孩子有易性癖倾向时,须及时找心理医生做心理治疗。实践证明,引导、促进这种人与异性结婚,有利于变态心理的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