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1
5279400000010

第10章 焦虑症(3)

造成广泛性虚伪的四大成因是什么?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吗? 据研究,人群中5%以上的人,在一生当中患过焦虑症。它可能是由生物学因素和生活事件共同作用引起的。某些人焦虑发作具有遗传素质。另外,具有焦虑素质的人习惯把世界看成是失控和危险的某些事件,导致认知的偏差。这些人易患广泛性焦虑症。所以,你如果是敏感、多疑、做事要求完美的人,那么人格特征和生活事件,就可能是你患焦虑症的原因。应激事件的增加常易诱发广泛性焦虑症。相关统计表明:在患病之前数月或数年,很多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有生活事件增加的记录,比如亲人死亡、患病、失业或离婚等消极生活事件和结婚、分娩、升学等积极生活事件。但同时研究也发现,应激只是催化剂而不会直接引起广泛性焦虑症,它促成了那些具有慢性焦虑体验的人发生广泛性焦虑症。于兰在发病之前,受到过领导批评,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疾病爆发了。

应激的增加常易诱发广泛性焦虑症。在患病之前数月或数年,很多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有应激事件的记录,比如亲人死亡、患病、失业或离婚。积极的生活事件,比如结婚、分娩、新的工作同样也可以诱发广泛性焦虑症。但是研究发现,应激只是催化剂而不会直接引起广泛性焦虑症,应激促成了那些有慢性焦虑体验的人们发生广泛性焦虑症。

临床上许多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各种障碍,如抑郁症和惊恐障碍,这些障碍看起来由脑内某种化学物质比如血清素引起。因此,就医是非常有必要的。广泛性焦虑症的躯体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常常伴有其他精神卫生问题,比如惊恐障碍、抑郁和物质滥用。如果广泛性焦虑症与其他障碍共存,医生必须做出早期的关注。在许多病例中,广泛性焦虑症可因并发症的控制而消失。

幸运的是,对广泛性焦虑症的多种治疗方法均是有效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行为、认知治疗,这种方法是寻求改变患者对困境的思考和反应模式。对有些病人,自我放松技术和体育锻炼也可以减轻症状。药物对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是非常有益的,特别能够快速解除急性焦虑,保证其他治疗的顺利进行。药物治疗普遍与其他治疗结合使用。现在有多种抗焦虑药物可供医生选择,还有些新的抗抑郁药,对有些病人特别有用。药物选择应个体化,根据焦虑障碍的严重性、可能的副反应以及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来选择。药物治疗常常需要持续数月,有些病人则需要1年或更久。

洁癖是强迫症吗?

晶晶今年14岁,是一名中学生,有些胆小、害羞。她本来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朋友也很多,家庭条件也还不错,一直生活得很幸福,但很长一段时间却被一种怪癖困扰着,不仅影响到她的生活和学习,甚至让她陷入极度紧张状态。

刚开始,她认为自己手上有灰土、细菌等,故每天洗手几十余次,逐渐发展到无数次,明知无此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她还反复擤鼻涕,强令其母给自己洗衣服,晒干后仍须再洗一次。此外,她还总是害怕书中进脏东西,以至于不敢看书,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

最近,她开始不敢在厕所内系裤带,怕脏东西系在裤内,怕空气中的灰尘,有时别人在擦地或脱衣服时也认为脏东西会飞到她身边来。对此,她觉得非常苦恼,出现了明显的焦虑症状,甚至开始悲观厌世,继之表现为强迫性疑虑,整日陷入精神紧张状态,不能坚持上学。

晶晶的清洗症状出现在两年前,有一次她去同学家玩,刚开门一条狗突然猛扑过来,两只前爪搭在她的双肩上,她当即被惊吓得高声惨叫。此后就表现出精神不振的状态,还时常发呆,觉得很孤独,入睡困难、多梦等。继之,她感觉双袖筒和前胸部有灰,不时地用手拍打。两个月后认为手上有灰土、细菌等,开始了不断的清洗行为。

晶晶的症状即是强迫清洗,俗称洁癖,属于强迫症的最常见临床表现,占了强迫症患者的一半。强迫症一般包括强迫观念——如强迫怀疑,以及强迫行为——如强迫清洗。和严重洁癖的人生活,家人会忍无可忍,患者本人也觉得痛苦不堪,因为他们能察觉自身的问题,却没法自我摆脱,活在长期的、慢性的焦虑中,有人曾不堪煎熬而自杀寻求解脱。

强迫症的特点是有意识地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他们可以动作为主来减轻精神上的痛苦,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需要指出的是,像反复检查门锁这种强迫心理现象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曾发生过,如果强迫行为只是轻微的或暂时性的,当事人不觉痛苦,也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就不算病态,也不需要治疗。而如果强迫行为每天出现数次,且干扰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就可能是患了强迫症,就需要治疗了。

造成强迫症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强迫症无药可教吗? 据心理学研究,强迫症与遗传有较密切的关系,在家系调查中发现,强迫症患者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症,远高于普通人群。另外,由于遗传同时还影响一个人的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此外,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强迫症是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行为学家则认为,强迫症的产生是由于刺激—反应出现过多重复导致焦虑,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导致异常习惯的形成,病理性认识和反射的建立,使冲动、思维和行动拘泥于固定的行为学习模式。

心理社会因素也是引起强迫症的重要原因。尤其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这一因素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迅速,在与竞争激烈的社会交往中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可引起强迫症状的产生。工作紧张、家庭不和睦及夫妻生活不尽如人意等可使患者长期紧张不安,最后诱发强迫症的出现,症状的内容与患者面临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意外事故、家人死亡及受到重大打击等也会使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诱发强迫症的产生,症状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创伤有直接的联系。

但是这并不说明“强迫症”无药可救,心理专家提示治疗该症的关键在于患者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对它、战胜它。在日常的生活中,患者不妨深层解剖自己,从起因入手,采取听其自然、凡事不追求完美、多参加集体活动等方法来适时宣泄心中的紧张和焦虑心情,想办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创伤幸存者易产生什么障碍?

某些人因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后出现的一种应激障碍的状态,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事件包括个人所经历、看到或者了解到的引起强烈惊恐、无助或者恐怖的事件。这种事件可能是涉及死亡、生命危险、严重伤害的事件,或者可能是对自身、他人有危险的事件。例如,某人可能遭遇的躯体伤害,如家庭内暴力或者被强奸时;在汽车、飞机或者火车交通事故中受伤害;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或者龙卷风中受到伤害或者创伤;突然被告知亲人非预期的死亡。

经历这些变故的人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以下是几个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例子:

一位妇女三年前从一场严重的汽车交通事故中死里逃生,现在她听到远处救护车的声音,就控制不住发抖,心跳加快,手掌出汗。

一位曾经在黑暗的街道上被蒙住头暴打了一顿的男士,变得非常神经质,不愿离开家,尤其是在晚上。

两年前的一场洪水使一位妇女失去了家人和所有的一切。现在她仍然经常做有关洪水的噩梦,而且如果天气预报说夜间有雨,该女士就难以入睡,心里不踏实。

除了应激事件,一般认为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文化特点、个体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生活态度、信念及当时的躯体功能状况等。

创作后应激障碍的三大症状群是什么?如何有效应对? 需要认识到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疾病,就像糖尿病或关节炎一样。这个病并不代表人格弱点,患者的症状也并不是你“凭空杜撰”或“想像出来的”。因为一个人在经历强烈的创伤后,他会具有下列3组症状群中的一定数量的症状。这3个症状群分别是:再体验、逃避或麻木、过度觉醒。

再体验症状群:

1反复地、不自主地出现对创伤事件的痛苦回忆,包括与事件有关的想像和思维。

2反复地、痛苦地做关于创伤事件的梦。

3有仿佛创伤事件正在重现的行动和感受(包括再体验、情景闪回发作)。

4遇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人、地点或者提示时,有强烈的精神痛苦感。

5遇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人、地点或者提示时,有躯体反应(如发抖、寒战、心跳加快)。

逃避或麻木症状群:

1极力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想法、感觉或言语。

2极力回避能唤起回忆创伤事件的活动、场所或人物。

3不能回忆有关创伤事件的一些重要细节。

4对以前喜欢的一些活动不再感兴趣或很少参加。

5与家人和朋友疏远、脱离。

6情感麻木,周围人也能感觉到这一变化。

7认为生活中某些重要的目标不能再实现(例如结婚、为人父母或长大成人)。

过度觉醒症状群:

1入睡困难或易醒。

2发怒或易激惹。

3难以集中注意力。

4过度警觉。

5易惊。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一般在创伤事件发生后的几周内出现。然而,有些人可能在创伤事件发生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出现症状。

如果你有一个或几个前面描述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如果症状超过一个月,且明显影响个人生活、工作或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方面的话,就构成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样你需要去看医生。只有医生或其他专业医疗人员能够评估你的整体状态,从而判断你是患躯体疾病还是患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面,需要医生运用各种方法处理症状,增强患者的应付技能。治疗方案常需要个体化,要根据患者的认知偏差、情绪和行为类型选择合适的心理、药物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