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就在人生的后花园
5278900000054

第54章 将不良情绪阻挡在一米阳光之外 (2)

嫉妒作为人类的弱点,几乎人人都有,只是多与少的不同。这是人性中残存的动物性的一面。据研究者说,许多动物都有嫉妒的本性,比如一只狼会把比它多抢了猎物的同类咬死。一个杂技团驯兽员曾说,一只叫“丽娘”的小狗看到驯兽员接触一只叫“艾玛”的小狗较多时,它竟然嫉妒地把“艾玛”咬死了。尽管我们早已进化成人,但这种动物属性却似乎与生俱来。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就会对父母表现出的对其他兄弟姐妹的偏心而心生不快,我们会因他们比自己多吃了一口蛋糕或新穿了一件衣服而生气甚至哭闹。虽然嫉妒是人普遍存在的也可以说是天生的缺点,但我们绝不可因此而忽视它的危害性,特别是当嫉妒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时,内心产生的怨恨越积越多,时间久了会形成心理问题,对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首先,对心理健康的危害。泛化了的嫉妒是一种病态,表现为人格的偏离。这种病态的人格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思想、行动固执死板,坚持毫无根据的怀疑。对别人特别嫉妒,又非常羡慕;对自己过分关心,又无端夸张自己的重要性;把自己的错误或不慎产生的后果归咎于他人;不停地责备和加罪于他人,却原谅自己;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他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意愿,认为别人心存不良,甚至认为别人对自己耍阴谋。

很显然,这种人格是偏离常态的。在精神病学临床表现上,病人的人格不仅决定了他患病后的行为,也成为某种精神疾病将要发生的基础。具有病态的嫉妒的人格偏离往往会出现妄想症状,最后发展为偏执型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

其次,对个人发展的危害。嫉妒对个人发展的危害是很明显的。由于人格偏离,常常不信任别人,好嫉妒,好归罪于他人。这必然会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职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人对他不信任,将失败全归罪于他,对他存有嫉妒心,他怎么能与这个人友好相处及合作呢?从个体自己的角度看,不信任别人、嫉妒他人,则不能与团队愉快合作。

所以,面对自己的嫉妒心,我们要将它早早地搬出自己的心灵,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别人的优点。

说出来,是排解焦虑最好的办法

张明山是一个中学老师,前几天他遇到了一件奇特而又有点可笑的事:那天晚上,他已经快睡着了,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妇女打来的电话,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恨透他了!”“他是谁?”张明山奇怪地问。“他是我的丈夫!”张明山想,噢,她是打错电话了,就礼貌地告诉她:“你打错电话了。”然而,这个女人好像没听见似的,继续说个不停:“我一天到晚照顾孩子和生病的老人,他还以为我在家里享福。有时候,我想出去散散心,他都不让,而他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说是有应酬,谁会相信……”尽管这中间张明山一再打断她的话,告诉她,他并不认识她,可她还是坚持把话说完了。最后,她对张明山说:“您当然不认识我,可是这些话已被我压了很久,现在我终于说出来了,舒服多了。谢谢您,打扰您了。”

这个事情似乎比较可笑,其实也有辛酸的一面。这个女人因为积压了过多的焦虑,已经到了非发泄不可的程度。为了自己心理的健康,她只好急不择人,随便找人发泄一气了。还好,张明山的倾听让她暂时得到了情绪的缓解。

这个女人是让人同情的,如果她不及时发泄,也许会出现精神错乱,甚至更可怕的恶果。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并不多。一旦这样的情绪和意愿被压制,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能量,这种能量只有通过其他的途径才能释放出去,它自身不会丝毫地减少,这就好像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即使你在压抑、克制阶段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也只说明它从“显意识层”,转移到了“潜意识层”,对你的影响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找机会真正发泄出去。

王军是某政府机关副处长,与处长关系处理得很不好,工作起来不愉快,想换其他部门又不可能,是继续与处长对抗还是妥协?或寻求和解?王军觉得自己根本找不到办法,就开始逃避。平时工作上的事情,不表态,不提建议,进行消极对抗。烟酒不沾的他开始喝酒,业务上不求上进,喜欢回家看电视。因为不知如何应付与上司的人际关系,王军长期失眠,情绪焦虑,胃口不好,常在家中发脾气,甚至迁怒于妻儿。对此,他非常苦恼。

情绪就像大水,你不让它发出去,就像往水库里蓄水,只能越涨越高,在心理上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压力,这势必会造成精神的忧郁、孤独、苦闷和窒息。如果这股暗流到一定程度,就要冲破心理的堤坝,使人显现一种变态的行为,甚至导致精神失常。对于这样的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疏导,而不是堵塞。 因为堵塞只能是暂时的,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决堤”,那时情况失控,就更严重了。

缓解压抑,给情绪松绑

压抑心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态社会心理现象。它存在于社会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它与个体的挫折、失意有关,继而产生自卑、沮丧、自我封闭、孤僻等病态心理行为。挫折与压抑感之间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压抑的心理就好像一条无形的绳索,将人们的精神紧紧抓牢,让人们每时每刻都觉得痛苦、压抑、无法释放自己。那么怎样才能疏导压抑,为自己的当下解绑呢?具体方法如下:

1.运动法

压抑情绪能量的发泄的确是来势汹汹,好像不可阻挡。实际上,在一定控制范围内的适当宣泄,可以改善自己的情绪健康状态。比如,当你感到压抑时,不妨赶快跑到其他地方宣泄一下,干脆出去跑一圈,或做一些能消耗体力又能转移自己思想的体育运动,踢足球或打篮球都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活动中与人的合作和接触,又让我们有了新的交流。当你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时,你会感到精疲力竭,相信这时你的压抑情绪已经基本被抚平了。

2.眼泪法

对于压抑情绪的能量发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我们感到十分压抑时不妨大哭一场。哭,也是释放积聚能量、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在亲人面前的痛哭,是一次纯真的感情爆发,如同夏天的暴风雨,越是倾盆大雨越是晴得快。许多人在痛哭一场之后,觉得畅快淋漓,压抑的心情也会随着泪水的流落而减少许多。为什么会这样呢?人们经过研究,发现奥秘在于眼泪。美国生物学家曾挑选了一批志愿者,组织他们观看一些令人悲痛欲绝的电影或戏剧,并要求他们在痛哭时把事先发放的试管放在眼睛下面,将眼泪收集起来。他们发现,一个正常的人在哭泣的时候,流出的眼泪有100~200微升,即使一场号啕大哭,眼泪也只有1~2毫升。在哭泣以后,对心动过速、血压偏高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经过化学分析得知,原来在这些流出的眼泪中,含有一些生物化学物质,正是这些生化物质能引起血压升高、消化不良或心率加剧。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对身体当然是有利的。

3.倾诉法

倾诉,是缓解压抑情绪的重要手段。当一个人被心理负担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如果有人真诚而耐心地来听他的倾诉,他就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所谓“一吐为快”正是这个道理。对此,现代心理学中有“心理呕吐”的说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倾听不仅能使听者真正理解一个人,对于倾诉者来说,也有奇特的效果,心理上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他会感觉到他终于被人理解了,内心有一种欣慰之感进而使压抑感得到缓解,心理上似乎感到一种解脱,还会产生某种感激之情,愿意谈出更多心里话,这便是转变的开始。一个人如能从混乱的思绪中走出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些原来以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宣泄法

如果以上三种方法对你均没有产生效果,那么你就必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心理医生会引导人们把自己心中的积郁倾吐出来,这称为宣泄疗法。宣泄疗法在现实表现中有一定的功效。当人们把自己的压抑情绪体验宣泄出来时,不仅能减轻宣泄者心理上的压力,也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容易使发泄者恢复到平静的心情。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心胸开阔、性情爽朗的人,他们心直口快地把自己的压抑情绪诉说出来,便不再愁眉苦脸了。所以,这种人的心理矛盾往往能获得及时解决。可是我们也常看到一些心胸狭窄的人,爱生气,心中总是闷闷不乐,由于心理压抑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容易发生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