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目的性修炼
5276100000002

第2章 生活的第一要则:带着目的去做事 (1)

生活中的你做事是否具有目的性

阿尔伯特·哈伯德先生说过,如果你并不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那么你只能在漫长的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无目的地漂流。只有目标在前方召唤,你才会有进取的动力。在《爱丽斯漫游奇境》中,小爱丽斯问小猫咪:“请你告诉我,我应该走哪条路呢?”

猫咪说:“这在很大程度上看你要去什么地方。”

“去哪我都无所谓。”爱丽斯说。

“那么你走哪条路都可以。”猫咪回答道。

“这……那么,只要能到达某个地方就可以了。”爱丽斯补充道。

“亲爱的爱丽斯,只要你一直走下去,肯定会到达那里的。”

现实中,像爱丽斯那样去哪里都无所谓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在工作中标榜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但却从来没有一个工作目标,更谈不上职业规划,他们机械地工作,疯狂地工作,忘了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生活。可以说,他们将在个人发展中走更多的弯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思想家爱默生说过:“成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制定一套明确、具体而且可以衡量的目标和计划。”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实现财务自由,都渴望干自己想干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但是要成功就要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或是完成自己的愿望。否则,成功是不现实的。成功就是实现自己有意义的既定目标。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没有目标的人在为有目标的人达到目标”。因为没有目标的人就好像没有罗盘的船只,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有明确、具体的目标的人就好像有罗盘的船只一样,有明确的方向。在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船只只有跟随着有方向的船只走。

有目标的必定能够成功,但没有目的的人一定不能成功。博恩·崔西说:“成功就是目标的达成,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现实中那些顶尖的成功人士不是成功了才设定目标,而是设定了目标才成功。

一、没有目的,人生便没有希望

安利事业部创始人之一、200万员工的跨国企业领袖理查·狄维士先生说过,没有目的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只有设定了目标,人生才有了真实的意义。

有个年轻人去采访塞缪尔·斯迈尔斯博士。塞缪尔·斯迈尔斯博士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教授,虽然已经70高龄了,却保有相当年轻的体态。

“我在好多好多年前遇到过一个中国老人,”斯迈尔斯博士缓缓地说道:“那是二战期间,我在远东地区的俘虏集中营里。那里的情况很糟,简直无法忍受,食物短缺,没有干净的水,放眼所及全是患痢疾、疟疾等疾病的人。有些战俘在烈日下无法忍受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对他们来说,死已经变成最好的解脱。我自己也想过一死了之,但是有一天,一个人的出现扭转了我的求生意念——一个中国老人。”

年轻人被斯迈尔斯博士的讲述深深地打动了。

“那天我坐在囚犯放风的广场上,身心俱疲。我心里正想着,要爬上通了电的围篱自杀是多么容易的事。一会儿之后,我发现身旁坐了个中国老人,我因为太虚弱了,还恍惚地以为是自己的幻觉。毕竟,在日本的战俘营区里,怎么可能出现一个中国人?”

“他转过头来问了我一个问题,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却救了我的命。”

年轻人马上提出自己的疑惑:“是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救人一命呢?”

“他问的问题是,”斯迈尔斯博士继续说,“‘你从这里出去之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我从来不敢想。但是我心里却有答案:我要再看看我的太太和孩子们。突然间,我认为自己必须活下去,那件事情值得我活着回去做。那个问题救了我一命,因为它给我某个我已经失去的东西——活下去的理由!从那时起,活下去变得不再那么困难了,因为我知道,我每多活一天,就离战争结束近一点,也离我的梦想近一点。中国老人的问题不只救了我的命,它还教了我从来没学过,却是最重要的一课。”

“是什么?”年轻人问。

“目标的力量。”

“目标?”

“是的,目标,企图,值得奋斗的事。目标给了我们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没有目标地活着,但是要真正地活着,快乐地活着,我们就必须有生存的目标。伟大的思想家爱默生曾说过:‘没有目标,日子便会结束,像碎片般地消失。’”

没有目的的日子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人没有了生存的目的,生命的意志力就会下降。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发现,在为老年人开办的疗养院里,有一种现象非常有趣:每当节假日或一些特殊的日子,像结婚周年纪念日、生日等来临的时候,死亡率会戏剧性地降低。他们中有许多人为自己立下一个目标:要再多过一个圣诞节、一个纪念日、一个国庆日等。等这些日子一过,心中的目标、愿望已经实现,继续活下去的意志就变得微弱了,死亡率便立刻升高。生命是可贵的,并且只有在它还有一些有价值的时候去做了,去实现它,才能得以延续下去。事实上,每个人都知道在生活中树立目标的重要性,然而,或是受别人影响,或是出于对生活的漠然,大街上的大多数人都在跟着茫然无目的的人流,缓缓走过人生。

二、目的是成功的基石

目的是构成成功的基石,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目标能给你一个看得见的靶子,你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这些目标,你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更加信心百倍,向高峰挺进。

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说过,不甘作平庸之辈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追求目标,才能调动起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目标是一种持久的热望,是一种深藏于心底的潜意识。它能长时间调动你的创造激情,调动你的心力。你一旦想到这种强烈的愿望,就会产生一种原子能般的动力,就会有一种钢铸的精神支柱。一想到它,你就会为之奋力拼搏,就会尽力完善自我。在艰难险阻面前,决然不会轻易说“不”字。为了目标的实现,去勇敢地超越自我,跨越障碍,踏出一条坦途。

弗拉伦兹·恰克,是第一个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1952年7月4日,在浓雾当中,她走下加利福尼亚以西20海里的卡塔标纳岛,向加州游去,她要成为第一个横渡这个海峡的女人。

雾很大,甚至瞧不见领航的船只。海水冻得她浑身都麻木了,海中还有鲨鱼,时时在威胁着她。

15个小时过去了,她感到自己不能再游了,她要放弃了。

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离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她发现,除了浓雾外什么也看不到。

过了一会儿,在她的坚持下,人们把她拉上了船。

到了岸上,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她才发现,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一时间,她感到了失败的打击。

后来,她不无懊悔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我能坚持下来。”

其实,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弗拉伦兹·恰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两个月后,她终于成功地游过了同一个海峡。

三、目的是快乐的根源

目标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有了目标,我们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喜悦而不是避免痛苦上。有了目标,我们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去追求些什么。没有目标,生活就会失去方向,而人也成了行尸走肉。人们生活的动机往往来自于两样东西:不是要远离痛苦,就是追求欢愉。目标可以让我们把心思紧系在追求欢愉上,而缺乏目标则会让我们专注于避免痛苦。同时,目标甚至可以让我们更能够忍受痛苦。

一位阅尽沧桑的学者告诉自己的学生,目标可以让一个人的痛苦减半。

“我有点不太懂,”这位学生疑惑地说:“目标怎么让一个人的痛苦减半呢?”

“嗯,我想想该怎么说……好!想像一个人肚子痛,每几分钟就会来一次剧烈的疼痛,痛到你会忍不住呻吟起来,这时你有什么感觉?”

“太可怕了,我可以想像。”

“如果疼痛越来越严重,而且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你有什么感觉?你会紧张还是兴奋?”

“这是什么问题,痛得要死怎么可能还兴奋得起来,除非你是被虐待狂。”

“不,这是怀孕的女人!这女人忍受着痛苦,她知道最后她会生下一个孩子来。在这种情况下,这女人甚至可能还期待痛苦越来越频繁,因为她知道阵痛越频繁,表示她就快要生了。这种疼痛的背后含有具体意义的目标,因此使得疼痛可以被忍受。”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已经有个目标在那儿,你就更能忍受达到目标之前的那段痛苦期。毫无疑问,当时我因为有了活下去的目标,所以使我更有韧性,否则我可能早就撑不下去了。我看见一个意志消沉的学生,时常报怨自己的专业不是热门,学业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因此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给他空洞的说教,而是问他一个问题,‘当你走出校门后,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他听了我的问题之后,渐渐地,脸上的表情变了,他因为想到自己的目标而两眼闪闪发亮。他要为未来奋斗,当他努力地活过每一天的时候,他知道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

“我再告诉你另一件事。看着一个人的改变这么大,而你知道你说的话对他有很大的帮助,那种感觉真的很棒!所以我又把这当成自己的目标,我要每天都尽可能地帮助更多的人。”

史迪威将军认为心中有目标的人,永远有奋进的勇气,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心中有目标的人在达到一个目标后,他们会接着设定下一个新目标,再度接受挑战,完成这个目标。过去的梦想实现后,又抱着新的梦想,向更大、更能专心投入的目标努力迈进。

一个人心中有精彩的目标,便会对生活、工作和获得成功永远能感受到相同的喜悦,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精力充沛,日新月异地昂首向前,不论在任何时刻都不会丧失热忱和创造力。

经常为自己订目标的人是不会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一生中的所有目标,甚至从没这样想过。他们心中有很多梦想,不断拟订计划去尝试新的目标,对一切都保持高度的兴趣。

真正的兴趣、永无止境的快乐和幸福感是在朝向目标努力拼搏时才能体会到的,而不是在达到目标之后。拟订新的目标,以不变的斗志和进取心,再度面对挑战,这时候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美国著名管理咨询专家斯和屈特曾对全体哈佛学生做了一项专项研究。“战争结束之后,我曾在哈佛大学从事过一项很有趣的研究。我调查了1953届的全体毕业学生,看他们的生活是否有任何企图或目标。随后我问我的一个助手,‘你猜全体毕业生有多少学生有特定的目标?’”

“‘50%。’我的助手猜道。”

“‘错了!事实上是低于3%!’我告诉他,‘你相信吗,100个人里面只有不到3个人对他们的生活有一点想法。’我们持续追踪这些学生达25年之久,结果发现,那有目标的3个毕业生比其他97%的人,拥有更稳定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良好,同时,财务情况也比较正常。当然,毫无疑问,我发现他们比其他人有更快乐的生活。”

“‘你为什么认为有目标会让人们比较快乐?’我的助手对此深感疑惑。”

“因为我们不只从食物中得到精力,尤其重要的是从心里的一股热忱来获得精力,而这股热忱则是来自于目标,对事物有所企求,有所期待。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快乐,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意义,没有目标。早晨没有起床的动力,没有目标的激励,也没有梦想。他们因此在生命旅途上迷失了方向和自我。”

“如果我们有目标要去追求的话,生活的压力和张力就会消失,我们就会像障碍赛跑一样,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惜冲过一道道关卡和障碍。”

事实上,目标是我们快乐的根源。目标提供我们快乐的基础。人们总以为舒适和豪华富裕是快乐的基本要求,然而事实上,真正会让我们感觉快乐的却是某些能激起我们热情的东西。这就是快乐的最大秘密。

四、定位决定人生

一个人的心态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评价有一个通俗的名词——定位。在心中你给自己定位什么,你就是什么,因为定位能决定人生,定位能改变人生。

1922年的一个炎热的夏天,一群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火车停了下来,最后一节特制车厢的窗户被人打开了,一个低沉的、友好的声音响了起来:“大卫,是你吗?”大卫·安德森——这群人的负责人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铁路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情地握手道别。

大卫·安德森的下属立刻包围了他,他们对于他是墨菲铁路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二十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

其中一个人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他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大卫非常惆怅地说:“23年前我为1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