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技术·如何保持农村水土资源(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5262600000071

第71章 盐渍化土地有哪些类型和特点

土地盐化和碱化以及由灌溉引起的次生盐渍化,是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盐渍土和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出现在世界各大洲的干旱、半干旱以至半湿润地区,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问题。

我国有盐渍土0.27亿公顷。其中约0.01亿公顷分布于农田,占我国耕地面积的7%。

我国盐渍化土地包括盐土、碱土、盐化土壤、碱化土壤。盐碱土具有较深厚的土层,处于相对平坦的地形,有利于机械耕作,一经改良和合理利用,消除土壤中盐、碱等限制因素,农作物产量成倍增长。

盐土可分为滨海盐土和漠境盐土。滨海地区受海水浸渍,土壤盐分常以氯化钠为主,内陆盐土常以氯化物—硫酸盐土,硫酸盐—氯化物盐土或硫酸盐土存在;西北荒漠地区的漠境盐土常有石膏盘层,碱化盐土盐分组成中常含碳酸钠、碳酸镁等,这些碱性土盐分对作物危害更大,并易起土壤碱化。青藏高原寒带、亚寒带干旱、半干旱区湖积物上,还分布着寒原盐土。

盐碱土由于含盐分过多或碱性太大,对作物根系直接产生毒害,提高了土壤溶液的浓度,使作物吸收不到所需要的水分,作物生长受抑,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低,土壤结构,物理性能不良,水肥气热不能很好协调,多属低肥短效型而造成低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