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技术·如何保持农村水土资源(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5262600000067

第67章 发展绿肥牧草有哪些注意事项

种植绿肥牧草,对于改善生土环境,防治土壤侵蚀,培肥地力,实现农牧结合都有显著效果,是水土流失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1)绿肥的翻压时期。绿肥应掌握在鲜草产量最高和肥分含量最高时翻压。翻耕过早,虽然植株柔嫩多汁,容易腐烂,但鲜草产量低,肥分总含量也低。反之,翻耕过迟,植株趋于老化,木质素、纤维增加,腐烂分解困难。各地试验结果指出,绿肥的鲜草产量最高时期与可获得的总氮量最多时期基本上是一致的,一般在初花至盛花期,如紫云英为盛花期,苕子为现蕾至初花期,黄花苜蓿为初花至盛荚期,田菁为现蕾至初花期,柽麻为初花至盛花期。

翻耕时间除考虑绿肥本身条件外,还必须与后作的播种时间相适应。稻田翻耕绿肥一般在插秧前10~20天进行。如果间隔时间过短,有机质分解不完全,常有较多的有机酸,影响秧苗生长。多数冬季绿肥在春暖以后才迅速生长,如紫云英在开花初期平均每天每亩可增产鲜草100~150千克,过早压青势必影响鲜草产量。为了解决早翻影响产量的矛盾,可采取边耕边插的办法。例如在微酸性土壤上推行延迟紫云英和黄花苜蓿的耕埋时期、在耕后两天插秧的方法,并无危害现象发生。其主要措施有:①匀施深埋,秧根不与绿肥直接接触;②在当天或一二天内就进行三耕三耙,做到土细田平,使绿肥与泥土充分混合;③插秧前适量配施速效氮肥和石灰,一方面供给早期养分,同时也能促进绿肥分解,使生成的有机酸形成钙盐,减少有机酸的危害。

北方麦田施用绿肥应掌握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时候进行,最好在雨季后期。夏季绿肥的耕翻宜在小麦播种前40天左右。南方雨水多,秋季气温较高,绿肥容易腐烂,间隔时间可稍短,棉田施用绿肥一般可在播前20天耕翻。

(2)绿肥的翻埋深度与分解速度。绿肥分解要靠微生物的活动,因此耕翻深度应考虑到微生物在土壤中旺盛活动的范围以及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各种因素。微生物的活动一般以在10~15厘米深处比较旺盛,故耕埋深度也应以此为准。但气候条件、土壤性质、绿肥种类及其老嫩等也影响耕翻深度。凡绿肥幼嫩多汁易分解,土壤沙性强,土温较高的,耕翻宜深些;反之宜浅。

绿肥在土壤中分解时,首先分解的是水溶性物质,以后是半纤维素、纤维素,最难分解的是木质素。据南京土壤研究所在苏甫地区试验,各种植物性物质施入土壤后,在最初三个月内分解最快,以后逐渐变慢,九个月以后比较稳定。绿肥在土壤中分解的同时,还有一小部分转变为腐殖质。据试验,腐殖化系数与其木质含量成正相关,紫云英、蚕豆、苕子和豌豆等较易分解,田菁和柽麻等则分解较慢。

绿肥的翻压还要采取相应措施,力争与作物养分供求尽量协调,如在通透不良、土壤黏重的“晚发田”,施用较难分解的绿肥时,应防止前期缺肥,相反,在通透良好、土质轻松的“早发田”,施用较易分解的绿肥时,应防止后期缺肥。

(3)绿肥的施用方式。直接耕翻。耕翻绿肥要埋深、埋严,翻耕后随即耙地碎土,使土、草紧密结合,以利绿肥分解。耕翻时如土壤水分不足,可在耕翻前浅灌。生长繁茂的绿肥,耕时有缠犁现象,耕前要先用圆盘耙耙倒切断。沤制是为了提高绿肥的肥效,或因贮存的需要,可把紫云英以及各种水生绿肥与河泥等混合沤制(沤制时还可混入猪、牛粪等)。方法是先把绿肥切断,长约30厘米左右,再与适量河泥拌和堆积于田头。

绿肥绝大多数用作基肥。经过堆沤也可用作追肥。野生绿肥和夏季绿肥可割下铺于水稻行间,再踏入泥水作为早期追肥。绿肥的施用量因作物种类和品种、土壤肥瘦和质地以及绿肥的种类、成分而有不同,在与磷、钾肥料配合下,一般以每亩1000~1500千克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