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技术·如何保持农村水土资源(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5262600000049

第49章 水土保持林营造的关键技术措施有哪些

我国各地造林经验证明,适地适树、精细整地和栽植稀植、营造混交林是水土保持造林的关键技术措施。

要做到适地适树,首先要了解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熟悉造林地的生态环境,使二者达到统一。适地适树有三条途径:第一是选树适地或者选地适树,即把具有一定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树种栽植在适合它生长的地方,使其成活成林,充分发挥生产潜力和生态经济效益。第二是改地适树,通过改善立地条件使地和树相适应,如采用集流整地、客土、施肥、排盐碱等措施。第三是改树适地,通过选育和引种驯化等方法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造林树种与立地条件相适应。

细致整地是保证造林成活和幼树生长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可以解决早期土壤水分不足,改善以土壤水分为中心的生境条件。只有通过细致整地,改变地形,拦蓄径流,同时翻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透水性和持水量,才能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保证幼树的成活和生长;可以提高土壤肥力。通过预先整地,提高了土壤的通气性和含水量后,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营养物质的分解,从而使有效氮、磷、钾的含量增加。整地后,杂草明显减少,也减免了杂草对水分、养分的争夺;为提高造林质量创造条件。通过整地,清除了石块、草根,疏松了土壤,又将表土集中放置在栽植点周围,使直播、植苗时易于做到深栽、踩实,造林后也便于松土除草。

水土保持林的造林方法,应当突出其抗旱技术措施。一般应以植苗造林为主。但是,一些先锋灌木树种可以采用直播造林方法,在阴坡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地带,一些针阔叶乔木树也可以直播造林。水土保持造林还应当采取一系列其他抗旱造林配套技术。例如,选用壮苗造林,必须从起苗到定植,搞好苗木保湿,力争使苗木水分不过多减少,还要选择温度、水分最稳定的季节定植等。另外,还可使用化学抗旱保水剂,如化学覆盖剂、吸水剂、抗蒸腾剂、生根粉等促进作物吸水或抑止土壤蒸发来保持水分。

营造水土保持林,要以混交林为主。而良好的混交林分,其生长量也较纯林高。因此,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应以混交林为主,这对于改善全局的生态平衡,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混交树种的选择是决定混交是否成功重要的一步。一般混交树种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①应在生物学特性上与主要树种有一定的差异,能够互补,尤其应具有一定的耐阴性;②具有较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是耐火性和抗虫性,且不应与主要树种有共同的病虫害或是转主寄生关系;③有一定的经济和美学价值;④在不良立地条件上,应考虑有固氮改土的作用;⑤有较强的萌蘖能力或繁殖能力,以利于调节种间关系后,自我恢复;⑥如果是培育用材林,最好是与主要树种大致在预定的轮伐期内成熟,以便组织主伐,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