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态决定你的命运(提升版)
5254300000026

第26章 平和的心态 (2)

所以,建立起自信,才是不在乎别人脸色最可靠的保证。有自信的人,只把心思和精力用于自己该做的事上,用在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向往的乐趣中,他就能与人为善,和睦相处,不怕出现矛盾,也能坦然面对非议了。这样的人,永远是快乐者、成功者。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在你的周围常常听到有人时不时发出“郁闷”、“真烦”的感叹。也可以看到一些人虽一言不发,但神情忧郁,精神恍惚。不用问,他们准是碰上令人气愤或烦恼的事情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一些挫折,那么,这时该怎么办呢?你也许早就知道些方法:找朋友倾诉、打热线电话、听音乐、踢足球,实在不行就找心理医生等等。诚然,上述每一种方法都可以大大减轻你的痛苦。不过,这里要介绍的是一种认知层面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不管别人如何热心地帮助你,而要真正改变还得靠自己。

为什么我们在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考试得了第一名,我们会非常高兴,因为在学校和家里都有面子,自尊心大大得到满足。相反,跟朋友吵了架就会伤心万分,因为觉得既然是朋友就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该为一件小事而吵得面红耳赤。显然,我们之所以高兴、伤心,全都根源于我们的“认知”。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情绪。你可能也有这样的经验,有时用唱歌、跳舞来消除烦恼,虽然一时轻松了,但一静下来情绪又不好了。这就是所谓“治标不治本”,没有在认知水平上解决问题。

一般人都能自觉地调整心态,较好地适应社会。但也有少数人由于持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在遇到重大挫折时往往会一蹶不振,严重的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学习,给自己和亲戚朋友带来很多麻烦。归纳起来,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自私的、过分的要求。有些人总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事情应该这样、必须这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我”等。

苗苗因为几门考试不及格被学校劝退,情绪非常不好。她母亲解释说:上大学之前她学习一直很刻苦,成绩也不错,可是上了大学就一年不如一年了。后来才了解到自己在上大学后仍然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书上的每一个字她都要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她认为学习就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由于大学老师一节课最少讲几十页书,还布置一堆参考书。别人大都提纲挈领地复习重点,而她却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精读。结果虽然一天到晚抱着书本,还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结果成绩越来越差。如果她能早点认识到自己观念上的错误,改变学习方法,那么说什么也不会落到最后只能退学的地步。

第二类是想法太简单。也就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当然说出这些词我们都知道是不合理的信念,但有时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想法正具有这种特征。

琼斯在儿子死后每天不停地重复着“我为什么不早点把儿子送医院呢……”就是这种思维的写照。她认为儿子的死完全是自己造成的结果,从而把自己全盘否定,见着人只会絮絮叨叨。

其实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定义为坏学生,老师和家长很少能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谈恋爱时也容易犯这种错误,有的女孩仅仅因为对方留了点胡子,就认定他流里流气、心术不正。生意人很善于抓住人们这种心理,商品的包装越来越花哨,因为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包装好质量肯定就好。电视上曾报道过有些所谓中外合资的名贵药剂和几角钱一袋的简装药剂成分完全一样。

第三类是思想处于崩溃的边缘。于是,整日愁眉苦脸,自责自罪而难以自拔。这常常是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当他认为“必须”、“应该”的事情没有发生时,就无法接受这种现实,以致认为糟糕到了极点。

明智的人都经常反省自己,特别是受到挫折时,有没有上述各种不合理信念的存在。如果有,那么就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这样一来,情绪自然会由消极变为积极了。其实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可能按某一个人的意志去运转。对于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所以我们最好少用“绝对”、“必须”这类字眼。同样,用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评价整个人的做法也是非常武断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我们最好是评价他的行为和表现,而那种认为某事的发生会糟糕至极的观点更是杞人忧天,因为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常常是在没发生时焦虑万分,而真正发生了就发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白白虚惊一场。其实早点告诉自己“天无绝人之路”,把忧虑的工夫用来做充分的准备岂不更好!

当然,道理说来都很简单,真正要“想开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反复跟自己争辩,最终让“理性的我”战胜“非理性的我”。

吃亏显示出一种风度

“吃亏”也许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往往是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便是值得的。

不少好朋友,或者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反目成仇了,双方都搞得很不开心。结果是不欢而散。

有个人却不一样,他与朋友合伙做生意,几年后一笔生意让他们所赚的钱又赔了进去,剩下的是一些值不了多少钱的设备,他对朋友说,全归你吧,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留下这句话后,他就与朋友分手了。显得多有风度啊,没有相互埋怨,这叫“好合好散”。生意没了,人情还在。

有人问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吗?”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一些为人的道理。李嘉诚曾经这样跟李泽楷说,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的意思是,他吃亏可以争取更多人愿意与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人会变成五个人,结果是亏是嫌可想而知。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进行过或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点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愿意吃亏。这是种风度,是种气量,也正是这种风度和气量,才有人乐于与他合作,他也就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诚的成功更得力于他的恰到好处的处世交友经验。

吃亏是福,乃智者的智慧。不管你是做老板也好,还是做生意场上的伙伴也罢,手下的人跟着你有好日子过、有奔头,他才会一心一意与你合作,给你干。因为他知道老板生意好了他才会好。生意场伙伴同你做生意不能赚钱,才会朝三暮四。

有人与朋友一旦分手,就翻脸不认人,不想吃一点亏,这种人是否聪明不敢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点亏都不想吃的人,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让步、吃亏是一种必要的投资,也是朋友交往的必要前提。为什么呢?在生活中,人们对处处抢先、占小便宜的人一般没有什么好感。占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上就吃了大亏,因为他已经处处抢先,从来不为别人考虑,眼睛总是盯着他看好的利益,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占有它。他周围的人对他很反感,合作几个来回就再也不想与他合作下去了。合作伙伴一个个离他而去,他难以找到愿意与他重新合作的人,他不是吃了大亏吗?

任何时候,情分不能践踏。主动吃亏,山不转路转,也许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下,又焉有不败之理?

还心灵一片净土

世间本来不公平,无法强求完美,所以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的有些不平衡是正常的。比如,你认识的人中,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职,某人买了车,某人买了别墅……而你自己本来比他们强,可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这样对比产生了心理不平衡。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你能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接受道德的约束和限制,通过正当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不择手段,毫无廉耻,丧失道义,膨胀自私贪欲之心,让身心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中,那么就必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由此,你的人生必将陷入难以回旋的逆境之中。

情绪变化无常的人,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这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重未来发展。人的一生,难免有低潮之时,有不尽如人意的阶段,甚至身陷环境恶劣的氛围中。此刻,你稍不留意,心神稍不稳住,便会沉沦下去,与周围的恶劣环境、卑鄙之人同流合污,那就等于是害了你的一生。

李某原先是个表现不错、工作很能干也很有实力的领导,因成绩突出不断受到提拔。但在最近这几年,当他知悉过去的同事、同学通过各种途径生活条件都比他好时,心里总不是滋味,想想自己能力至少不比他们差,职位也比他们高,可钱却比他们少。而且自己作为一局之长,担子比他们重,责任比他们大,工作也比他们辛苦,经济上却不如他们,深感不平衡。由此也就有了一定要超过他们的想法。于是在他任职期间,大肆收受贿赂。这样,他思想上警惕的闸门在不平衡心理的驱动之下终于倾斜了,欲望的洪水顿时倾泻而下,一发不可收,最终成为阶下囚。

可见,不平衡使得一部分人心理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使他们牢骚满腹,不思进取,工作中得过且过,心思不专,更有甚者会铤而走险,玩火烧身,走上危险的钢丝绳。因此,我们必须要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否则,就会在逆境中越陷越深。因此,在困难的处境中,你一定要心有所主,精神上要保持住一块“圣洁之地”,时时警戒自己,在此基础上聚积能量,努力摆脱困境,最终达到较好的生存状态。

要保持心灵的平衡,使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优势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因一时得失而前功尽弃。

美国一个叫露西尔·布莱克的人心里就曾经充满着痛苦和不甘。露西尔那时在大学学风琴,又在镇上一家语言障碍诊所工作,还经常在绿柳农场里聚会、跳舞、骑马。可是,有天早上她因心脏病而倒下了。“你得躺在床上一年,要绝对地静养。”医生对她说,但医生并没有保证说她还会不会像以前一样健康。在床上躺一年,这对露西尔意味着她将要成为一个无用的人--或许还会死掉!

因此,一时间她感到毛骨悚然,又悲痛又感到仇恨不平,却还是照着医生的嘱咐躺在床上。这时,她的邻居鲁道夫先生告诉她:“你以为在床上躺一年是个不幸?!其实不然。现在,你有了时间去思考,去认识自己,心灵上的增长将大大多于以往。”

露西尔听从了鲁道夫先生的教导,平静了下来,读些励志书籍,试着找出新的价值观。一天,她听到收音机传来评论员的声音:“唯有心中想什么,才能做什么。”这种论调露西尔以前不知听过多少次,这次却是第一次深深印在心坎里,她改变了主意,开始只想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欢乐、幸福、健康。露西尔开始强迫自己每天早上就为拥有的一切赞美感谢:没有痛苦、可爱的女儿、健康的视力、听力、收音机里优美的音乐、有阅读的时间、丰富的食物、好朋友等。

过了一段时间,当医师准许露西尔在特定时间内可以让亲友来访时,她是多么的高兴!好几年过去了,露西尔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活力,露西尔认为这一切都得感谢躺在床上的那一年。那是她最有价值、最快乐的一年,因为她养成了每天清晨赞美感谢的习惯。

成功者的经验表明,人生的结局是好是坏,往往就在于能不能在困境中再坚持一下,能否保持心灵中的崇高与神圣。只要在心灵中还有一块“净土”,精神上还有崇高的追求,一个人总是还有希望的。

生气不如争气

性格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情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情绪,虽然摸不到,逮不着,但无时不在,无地不显。它犹如潮汐,时高时低。情绪这家伙,有时让你高兴得欢天喜地,犹如进入甜蜜的糖罐,有时却让你沮丧得满目皆黑,好比坠入万丈的陷阱。

工作情绪有好有坏,有效益,也可能有代价。情绪在工作中的好处常常显而易见:高亢的工作情绪有“传染性”,办公室里的欢笑和愉快情绪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因工作成就而引发的兴奋和喜悦则会成为进一步努力的动力,进而诱发一个于个人与公司皆有利的正向循环。

不过,情绪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有害之处也常常相当严重:过度兴奋常会局限人的思考和判断,而导致轻率的决策,或漏失重要的讯息;强烈的愤怒当然会损及工作上的人际,如“办公室暴力”的情形在不景气的低气压中更易引爆。

当工作处于困难境地,或遇到严重挫折时,有的人难免会出现悲观情绪,而有的人则总是能及时摆脱失败的阴影,保持乐观态度。这一点也正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情绪。

明智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懂得办任何事情要顺心愉快,责任在于自己。

电影《林则徐》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林则徐得知某地方官员参与走私、贩卖鸦片时,拍案大怒,将书桌上的茶杯震到地上,摔了个粉碎。眼看愤怒情绪还要攀升,这时,他突然望见悬挂在大厅墙上书有“制怒”二字的匾牌,便立即缓解了愤怒情绪,并自己动手捡起茶杯碎片。他知道,作为一名禁烟的钦差大臣,任重道远,若被愤怒的情绪控制,就容易失之于偏,失之于短,失之于少谋,就会因时机不到而捅了马蜂窝,给完成使命造成被动。

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悲观时也必须强信念,树雄心。不让消极情绪主导自己,具体来讲,要做到三点:一是认清形势。把手头的工作与周围的大背景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找出其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从而抓住优势,乘势而上。二是把握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认识并遵循规律,就会觉得道路尽管曲折,但前途依然光明,从而信心百倍地干好本职工作。三是群策群力。有道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力量的源泉,干工作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会有自信心、有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