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兴汉使命
52346200000108

第108章 师徒交心

卢植住进了平乡县城之中,刘曹袁三家,分别从三个方向,拱卫北中郎将府的大营。

兴汉军前出平乡县城之西,威胁任县的张角部大军。

袁绍移驻平乡城南,紧急接收了,袁家调配的四千五百名补充兵员之后,中军校尉部的编制,再一次充实了起来。

曹操则老老实实的,带着典军校尉部,驻守在平乡县城外。

在东面的官道上,安营扎寨,防止广宗城的张燕部追尾。

卢植在平乡城中设宴,款待卢门七郎中的四个。

席间,他再一次定下了规矩——卢门中人,守望相助;背弃同门,绝不轻饶。

袁绍得意,时不时的拿眼瞄着曹操。

卢植问:“二郎,事情都已经揭过了,你还是不肯放下吗?”

袁绍忙低头请罪说:“恩师息怒,我知道错了!”

卢植见袁绍不服气,于是就问他:“七郎愿意替孟德说项,你若是穷追不舍,置同门情义于何地呀?”

袁绍不敢再多说,忙下跪请罪。

连累曹操也跟着跪下,不仅向师傅请罪,还得向二师兄袁绍赔罪。

卢植见两人虚以委蛇,心中烦闷。

天下乱了,人心也乱了。

同门情谊,在诱惑面前居然比纸还薄。

卢植挥了挥手,告诉座中四人:

老夫老了,你们也长大了。

卢门七郎,各有前程,天命难违,老夫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然而你们明争暗斗也好,尔虞我诈也好,只要不让老夫看见,也就罢了。

要是老夫看见了,门规处置,绝不容情。

卢植说完之后,就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袁曹刘三人会意,忙起身告辞。

就在刘正,即将退到门口的时候,卢植开口说:“七郎留下,为师有话要说。子家,带七郎去书房。”

刘正苦笑着,忙向两位师兄告了罪,才跟着五师兄走了。

刘正等了一刻钟,卢植才走进书房。

刘正忙起身见礼。

卢植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拘束。

卢植的第一句话:南山城很宏伟,比洛阳城还大呀!

刘正正襟危坐,心中却是巨浪涛天。

接下来便是卢师问,刘正答。

卢师担忧汉室命运,刘正表示无力回天。

豪强世家的贪婪,永无止境。以汉室有限的土地,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胃口。

除了不断的自我削弱,和反复洗牌之外,已经没有了其他的选择。

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洗牌之后的衰弱期,就给了不安分的邻居们,蠢蠢欲动的机会。

刘正觉得,汉室疆域内的土地,是属于汉室黎民百姓的。

豪强世家不应该巧取豪夺,否则百姓忍无可忍之后,就是灾难的开始。

刘正坚持认为:

在汉室疆域之内,豪强世家不应该拥有土地,否则就会有伤国本。

至于出了汉室疆域,豪强世家有能力获得多少土地,那才叫本事。

卢植听了刘正的话,觉得这个理念,才是彻彻底底的,解决汉室土地危机的根本性准则。

窝里横不算本事,开疆拓土才是豪强世家的能耐。

然而豪强世家传承久远,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让出祖宗基业呢?

刘正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要和平解决这个问题呢?

兴汉军的存在,是武力解决,敢于反抗的豪强世家。

兴汉商会的存在,是从经济上让豪强世家主动转型。

豪强世家只能单独的有权,有钱或者有势。

绝对不可能,成为综合性的个体存在。

耕读传家的祖训,必须要更改为书香门第。

读书人不事耕作,就不能拥有土地,必须要另谋出路。

否则衣食无忧的读书人,最终变成了读死书,害人害己,可就得不偿失了。

刘正想得很简单,士农工商军。

士不能霸占土地,工不能侵占土地,商不能买卖土地,军不能依赖土地。

只有把土地交给农民,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

让农民种地得利,就能盘活全局。

卢植听了关于土地的配给之后,总算是明白了刘正的想法。

只要土地不出问题,其他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

卢植知道了刘正的想法,于是就问出了一个,他最关心的问题。

刘正苦笑着回答,就凭这个“刘”字,他就不可能反汉,至于自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卢植劝刘正效法周公。

刘正直接一句——祖宗之法,又该何去何从呢?

卢植哑口无言。

更何况刘正深知借鸡生蛋,很有可能浪费了不少饲料,最后鸡是人家的,蛋也被人家拿走了。

反过来还会责怪,你的鸡蛋上有鸡屎。

刘正决定另起炉灶,鸡自己从山上抓,也自己喂。生出来的蛋,不管好坏,都是自己的,还不用欠别人家的人情。也不用担心别人家,以各种各样的名义,把自家的鸡和蛋都拿走。

卢植心想,刘正越来越强势了,与当初的机灵相比,更多了几分霸气。

卢植问:“七郎就这么容不下,豪强世家的吗?”

刘正认真的想了想,才回答说:“恩师既然问了,我也就如实回答。”

刘正不反对,豪强世家的存在。

然而对于拥有土地的,豪强世家,却是一家都无法容忍。

刘正的道理很简单——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只有彻彻底底的,斩断豪强世家的占地之心;才能保百姓,一片安身立命的土地。

卢植又问:“卢家是范阳郡大族,没有土地如何养活呀?”

刘正说:“恩师,成家立业!既然如此,不如分家立业。抱团取暖固然好,然而人心难测。单单是一个嫡庶之争,就会消耗掉多少力量呀!倒不如三十而立,凡族中人年满三十岁,就必须要分家自立。”

卢植犹豫了,千百年来,豪强世家的家主,就是土皇帝。可以见士不拜,见官不跪;一言九鼎,言出法随。

这就是所谓的家规,家主一言决生死,一念之间定前程。

投机取巧,家族至上。

这样的理念一旦成长起来,就会肥了小家,坏了大家。

好处是传承永远都不会断绝,坏处是一直持续不断的内耗,永远都不会有结束的一天。

这就是一直以来都是绝处逢生,而不会出现更上一层楼的可能。

至于持续不断的繁荣,那简直就是一个纸面上的理想。

刘正认为,让豪强世家,到汉室疆域之外,野蛮生长,才是永远保持活力的真正办法。

至于是武力驱逐,还是利益诱惑,刘正的打算是双管齐下。

对于不愿意离开的,打你没商量。

卢植不是老顽固,他也觉得刘正的想法,有可取之处。

至少是挽救大汉命运的,一种尝试。

至于忠君,以汉室的传承规矩,凭借着这个“刘”字,刘正也能名正言顺的,发出自己的声音。

当卢植再问起,如何处理,与汉帝及其子嗣的关系呢?

刘正以为,汉威不容玷污,谁负了汉字大旗,谁就是千古罪人。

刘正不想当保姆,只要当过一天,不管未来有多大的成就,都摆脱不了保姆的角色。

奉天子以令不臣!这确实是一招妙棋。

然而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躬下士时。

周公无心问鼎天下,却被流言惊吓,吃不好,也睡不好。

王莽礼贤下士,力除弊政,然而一朝夺位,却成了乱国之臣,照样落下了骂名。

刘正自忖当不了周公,虽然他的处境和周公,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他不会把自己的理想和命运,寄托在别人的身上。

他更不愿意做王莽,从上而下进行改革。

上面的人呕心沥血,下面的人阳奉阴违。一锅好米,全做成了夹生饭,弄得大家都没法吃,直接倒灶重做。

兴汉军必须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全新的道路来。

这样才可以避免夹生饭的悲剧。

南山城已经建立起来了,就不可能依附于别人。

刘正看着卢植,知道他一心忠于汉帝。

然而自己已经全盘托出,就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刘正决定兴汉,就是要走上,一条与豪强世家为敌的道路。

这条路秦始皇走过,霸王项羽也走过,他们都失败了。

高祖皇帝约法三章,儿孙后代全成了豪强世家的玩具。

圣武皇帝杀子如杀鸡,中兴大帝砍臣似屠狗。

然而你方唱罢我登场,天子姓刘便是,这才有了天子轮流做,臣子定更替。外戚宦官轮流当道,不断吞噬强汉的威严。

刘正回到兴汉军大营之后,忙传令秘卫,加强对范阳郡卢家的渗透。

他很想知道,自己的这位恩师,是忠于汉帝多一些呢?

还是爱卢家多一些呢?

防人之心不可无,刘正可以对卢植,说出自己的理想,就是为了获取卢门的支持。

然而刘正,又不可能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卢植的宠爱之上。

秘密控制卢家,就是刘正捆绑卢植的手段。

洛阳城中的水太深了,没有明面上的卢植掩护,他玩不转的。

至于刘正真正的谋划,他是不可能告知任何人的。

袁家已经对界桥城,虎视眈眈了,公孙家也对平原方向,感起了兴趣。

至于刘虞,人不怎么样,胃口却不小,想一口吞下南山城。只可惜他一没兵,二没钱。

贾诩随便一个计划,就够幽州牧大人忙活两三个月,根本就没有精力照顾南山城。

刘正知道,随着黄巾军的覆灭,凡是自忖有能力和野心的人,都应该有所行动了。

天下人都讨厌卖官鬻爵,然而他们却故意忽略了一个问题——凡是有钱买官的人,都是豪强世家。

豪强世家不纳税,汉帝哪来的收入。

辛辛苦苦攒了两代人,打了十个月的仗,人活着,钱没了。

剿灭黄巾军的收获,没有听说有上交的呀,反而求一道免税的旨意。

让冀州的豪强世家,不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又变成了天下之望。

更是让黑山之军,拥有军民百万之众。

为什么免了税,反而让百姓流离失所呢?

多年之后,刘正据守河北之后,才找到了答案——原来各州牧口中的免税,仅仅是免除豪强世家的买官钱。

至于普通的人,该交的税还得交,甚至只多不少。

这也是冀州黄巾军之乱,平定以后,黑山之中的黄巾军,越聚越多的主要原因。

然而此刻的刘正,却在谋划着一件大事。

他打算让左中郎将皇甫嵩,主政冀州。

至于卢植,只能在洛阳城中,替刘正保驾护航。

这倒不是刘正尊重历史,而是洛阳城一步三陷阱,没有卢植,刘正心里没有底。

左丰得到了,洛阳城情报部的好处,正在上下活动,替皇甫嵩游说功劳。

估计等到,冀州黄巾军覆灭之后,就会有结果了。

郭嘉问:“校尉大人,你真有把握——卢师爱家胜过爱汉帝吗?”

刘正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答非所问——汉帝嗜酒如命。

郭嘉瞬间就明白了,刘正的意思是说,只要哄好了汉帝,平安的渡过三年,以后的日子,就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了。

郭嘉忙向幽州和徐州写信,向洛阳城方向调运贡酒,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他为什么会取名贡酒,其实是自信南山城的酒,一定可以成为贡酒。

反正刘正,是这样向酿酒师们解释的,郭嘉也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