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1989年WHO深化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由四个层次的涵义组成:第一,没有躯体疾病,即传统意义上的健康;第二,没有主观不适感即自我感觉良好,无不良情绪国扰和行为问题的心理健康;第三,社会适应良好,即能胜任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与人和睦相处,与周围社会环境和谐融洽;第四,道德品质良好,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恰当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仍属于心理、精神层面的,可归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
医学模式在健康概念转变的基础上也发生了改变,1977年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医学系统思想,就是把医学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并从整体出发研究各要素组成系统的方式。系统思想的考虑方法是“自上而下”、“由总而细”。它不只着眼于个别的元素、部件的优良与否,而是要求巧妙地利用元素之间的联系,来大力提高整体的水平。医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从整体联系的观点出发,既要据示系统、子系统,以及各级要素、各级层次之间的纵向联系,又要提示系统与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要素与要素之间的横向联系。除了微生物、各种物理化学因子外,社会生活中种种事件,如与他人关系不融洽,工作上不称心,经济上国难,都有可能影响健康引起疾病。所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时,既要重视生理因素,又不要忽视反映社会因素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只有这样才能揭示生命活力的本质,探明人类和疾病作斗争的规律性。
19
国际医学界公认:社会突破是决定性的,只有政府承担卫生保健责任、动员社区群众参与、健全基层保健网发展经济、制定立法和开展健康教育,才能解决防治这些传染病的问题。国内外经验证明,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加速,社会因素对健康的作用愈益明显,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心与身是整体的两面,随时都是双双发生反应,无法分开。不能给予不同程度的看法来对待。哪种疾患都要依心身的观点去处理与医疗并没有哪些疾患是特别要考虑心理的层次,而有些疾患就都不需要考虑。所有的疾病都牵涉到躯体与心理的两个层次,需时时加以注意,并且两个方向同时去着手进行处理。许多医疗工作要靠精神科与专于躯体治疗的别的科联合一起而来医护病人,以便能发挥各个的特长而做适当的贡献。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创新,临床的各种检查及治疗方法也都是日新月异地在改变与发达,为人类的健康做着贡献。但在这个多因素的社会里,健康的影响因素纵橫交错,要想达到人人享有健康,我们医务工作人员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除了疾病本身的治疗外,我们还要做好“上工治未病”,努力控制心理、社会、环境等其他因素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任务何其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