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龙城人家
52154900000027

第27章 秀巧老师

第七回秀巧老师

1963年春,秀巧在童家小学教书已有三年多,八岁的细群正在她带的班里读三年级。“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从童家小学三年级教室里传来了《南泥湾》的歌声,秀巧正带着学生们在上音乐课。

位于过龙江畔的童家小学,校门外有一座拱形石桥,桥头有一颗参天古树,穿过石桥拾阶而上就来到了校门口。这个用青砖砌成的简易校门上标有童家小学四个大字,与校门相伴的还有一座石碑,上面篆刻了童秀才等人当年耍龙灯时捐助的善款明细。

走进校门,一个四合院样式的校舍映入眼帘,一楼是四个班级的教室和学生食堂,木板做楼板的二楼是教师宿舍和办公室。

这爽朗的歌声正是从四合院当中的三年级教室传来的,春日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明亮的教室里,留着齐耳短发的秀巧正带领着孩子们唱歌。脱离繁重体力劳动已有三年,又干着自己称心如意的教书工作,二十八岁的秀巧脸上又恢复了学生时代的红润。她把废旧报纸糊在木板上,用毛笔字写下歌词和五线谱,制作出一份份精美的歌谱。在她的教导下,山里孩子的歌单里除了《南泥湾》,还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等红色歌曲。

最爱上音乐课的要数细群了,这个喜欢穿小碎红花衣服的乖巧女孩,往往妈妈教过三遍,她就能当起“小老师”,踊跃走上讲台带领同学们一起唱。每当这时秀巧的心里就会想起七年前的场景:那时三岁的丽群拿着狗尾巴草打拍子,在草地里教细群唱《东方红》,逗得坐在绿莹莹草地里的妹妹“咯咯咯”地笑个不停。是啊!如果丽群还在的话也有十岁了,也能上五年级了,想着想着秀巧的眼角湿润了。但生活的脚步不会因至亲的离去而停歇,每当看到细群跟姐姐一样惹人怜爱时,秀巧的心头又多了一丝慰藉。

正当秀巧陷入丽群的回忆当中时,教室外一位老者正透过窗户看着这群快乐的孩子们,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此人正是童家小学的名誉校长童秀才,他今天来有一项重要的任务要交给秀巧。秀巧见平日里难得亲自到学校的老校长来了,赶紧走出课堂相迎。

“老校长,你老人家今天怎么亲自来了,最近身体可好。”

“秀巧,我这把老骨头你就莫操心了,每次一走进学校看到孩子们就特别高兴,还真的要感谢你这个城里来的高材生,把我们这些山里娃娃带得有模有样。”

“老校长,你就莫夸我哩!这学校能办起来,还不幸亏您老人家带头筹资,你才是这些孩子们的大恩人。”

“秀巧,你我就莫相互抬举了,我有一项重要任务交给你。这乡里来了通知要办扫盲班,考虑到你每天竹山、上童两头跑,我跟学校领导商量了,给你在二楼单独安排了一间住房,你就每晚住在学校里,晚上就给村里的老百姓上上课。”

“感谢老校长关照,组织交代的任务我保证完成。可我还要先备备课,这立马上课恐怕效果不好。”

见秀巧有所顾虑,童秀才补充道:“秀巧你有的是时间备课,现在是春耕生产队很忙,大家也没时间学习,等到秋收忙完后咱们的扫盲夜校班正式开课。秀巧啊!这些五大三粗的社员们可不像学生们那么好教,你可要动动脑筋,想点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他们。”

“好勒,现在有了学校安排的宿舍,我不用两头跑,今晚开始我就准备这扫盲班教案。”秀巧应允道。

春华秋实,时光荏苒。秋收后的山村格外有味道,空气中流淌着一股浓浓的稻香。人们在劳作一年后,用辛勤换来的秋收,山村的山山水水仿佛都喜笑言开了。当星星撒满天际时,童秀才就站在童家小学的操场里扯起嗓子喊:“今晚扫盲夜校开学了,各家各户该来的都来哈,带上煤油灯和课本,不来的要扣工分哦!”这样连喊了三遍,人们三三两两地从家出来,向童家小学聚拢。

秀巧提前到达教室,简单地把桌椅顺了一下,把黑板擦干净,点燃了带去的煤油灯,并把灯火拧到最大,照亮了整个黑板。

当村民们来到教室后,看到秀巧站在讲台上,都热情地与她打招呼。虽说刚忙完秋收的村民们带着一脸的疲惫,但看到教书育人有方的秀巧来教他们,个个又焕发了精神,各自找一个座位,然后再把各自带来的煤油灯放在桌上并点燃。抽烟的村民各自把水烟拿出来,“咕噜咕噜”地吸了起来。就这样,刚才还略显暗淡的教室被煤油灯点亮,水烟斗里忽明忽暗的火星犹如萤火虫一般闪烁。浓烈的草烟味道就很快在教室里弥漫开来,村民们说说笑笑地相互招呼,很快男男女女的中年人都坐满了教室,教室外来了不少看热闹的老年人和小娃娃。

在一片热热闹闹的气氛中童秀才开腔了:“大家静一下,今天扫盲夜校正式开学了。人家秀巧可是高中生,大家要跟着秀巧老师认真学。特别要讲一下,这秀巧当夜校老师不要工分,精神可嘉。”说完这话他特意把脸转向秀巧。仿佛在等乡亲们给秀巧鼓掌,然后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把手掌拍得啪啪响。

在村民们热烈的掌声中,秀巧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了“天”“地”“人”三个字。刚刚写完,几个村民夸开了:“秀巧的字写得好!”“跟报纸上的字差不多!”“虽然我不认识,但真的写得好。”村民们你一句,我一句说得正起劲,这时童秀才拿着教鞭在几个好事者头上敲起了木鱼:“认真听课,不许瞎嚷嚷!只有老师问了问题才能回答!”

此刻闹腾的教室才总算安静下来,于是秀巧指着黑板上的字问,大家都认得到嘛?几个胆大的村民说,这些字我们都认得到,关键是写不来!于是,秀巧拿起粉笔在相应的字下面开始教写法,她口里一边说一边写。这时村民们认认真真地看秀巧写、听秀巧说,写完说完后,秀巧便让他们把带来的本子打开,跟着一起在本子上写。

往后的日子里,秀巧除了教村民们写简单的字之外,还教会了大家读拼音,这样大伙可以结合拼音多认字。富有耐心、教书认真的秀巧老师受到村民们的爱戴,每次上夜校时村民们除了带煤油灯和课本,还会带上几个鸡蛋,亦或是几斤大米,用这种最淳朴的方式感谢秀巧老师给他们带来了知识。

短暂的教书生涯给了秀巧极大的慰藉,自嫁入深山以后过高的文化程度一度让她成为乡间的异类,往日不识斗字的乡民们反而会讥讽她,读那么多书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在土里刨食。如今有了这三尺讲台,她不仅能给山里的孩子们带来光明,还可让乡亲们增长见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体现。但1966年由于历史原因,秀巧被迫离开讲台,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