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5207600000004

第4章 香菱之谜

刘心武:

在古本《红楼梦》里面,开头写到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是有名字的,叫甄英莲,这个名字大家非常熟悉,在各种通行本里是这样写的。而且它是有谐音寓意的,甄英莲,就是“真应该可怜”。你仔细想想这个女子的命运,真是太可怜了。如果说贾迎春是最后可怜的话,那么甄英莲这个女孩,在她还不懂事儿的时候就被人拐走,被拐子养到能够卖掉的时候就被卖掉,一卖就卖到了呆霸王薛蟠的手里,这个人真是命太苦了,真是所谓 “有命无运”,而且“累及爹娘”。

但是我要告诉你,在不同的古本里面,对于甄士隐女儿名字的写法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个人觉得它并不是笔误造成的,是有道理的。说明曹雪芹在构思这个角色的时候,他在谐音寓意上,他有所斟酌,是这么叫好,还是那么叫好呢?那么另外一种她的名字是怎么写的呢?叫甄英菊,菊花的菊。从字面上看那个是英莲,莲花的莲,这个是英菊,菊花的菊。这个菊字和莲字差别很大,不可能是看错了、抄错了,何况也不止一个古本上是甄英菊。那么有人就会跟我讨论了,说人家甄英莲人家是有谐音含义的说她“真是应该可怜啊”!你甄英菊你有什么谐音含义呢?是有的。脂砚斋告诉我们是有的。什么意思呢?就是“真可以用这个角色来照应全局”,它有这个含义。

那么根据在那里?在第一回,写到甄士隐他抱着这个小女儿在街上看热闹,这个时候就来了一僧一道,这一僧一道一看甄士隐抱着小女孩,那和尚就说了:“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这话很恐怖,一个父亲抱着自己亲爱的女儿,亲爱的女儿听这话,觉得是疯话;乱说,是不是。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谶语,是宣布一个不祥的一个前景。那么这个地方脂砚斋就有批语,而且一批就情绪激动,就一句打不住,就一句接一句,这个批语值得研究。他怎么说的呀?他就说:“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你看他看到这他就情绪激动了,忍耐不住了,就发这个议论。

他话还没完他说: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上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就是说他看见作者,把这八个字奉献给了一个闺阁中的一个女性,因为他前面说这些一般都是牵扯到男士,在封建社会里面无论是忠臣孝子,仁人志士,词客骚人,一般都是男性充当。当然也偶有女性,但基本是一个男权社会里面,被男性垄断的那样一个社会,重要角色一般都由男性担任。那么现在他觉得作者把这样八个字,现在不是搁在男性身上直接说,而是搁在这样一个闺阁女子这样一个弱小的一个女性生命上来说,所以他认为开卷所写的这个女子,有着笼罩全局的一个寓意。

如果你要是还不相信的话,我就在引一条脂砚斋的批语,告诉你甄英菊这个名字道理在那里。脂砚斋又说:“看他开卷所写之第一个女子”,这个甄英菊出场她是全书里面第一个出场的一个青春女性,当然她当时还很幼小,还是个婴儿,是一个弱女子。应该是金陵十二钗册页里面所有的一个女子,她是第一个出场。她说呢:“看他开卷所写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订终生,就用这八个字就把她的终身的悲剧性就给她锁定了,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这句话太重要了。

它就告诉你,为什么他全篇一开头金陵十二钗系列的女子,第一个出场的就是这个香菱,当时叫做甄英莲或者甄英菊,一开头她这个人出场,而且以订终身,就说明这种女性都是悲剧性的。他干嘛呢?他是托言寓意,就是说他不是说只是单纯地写一个故事,告诉你有这么一个女孩子,后来她有什么什么样的经历,他是假托这样一些文本来表达他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他是托言寓意。那么他托言寓意什么呢?就是爱情。

《红楼梦》不是爱情小说吗,它写一个爱情悲剧,林黛玉,贾宝玉相爱没成,最后贾宝玉娶了薛宝钗又不幸福,就是一个爱情悲剧啊,很多人对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理解就认为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那么脂砚斋呢在第一回的批语里面,他就很郑重地告诉我们,通过甄英菊这个角色,通过她这个名字就告诉你笼罩全局的不单纯是一个情字,他用一个反问句他说: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谁说的这本书写来写去只不过是表达一个情字呢?这对我们了解《红楼梦》的丰富内涵非常有意义。所以曹雪芹一度决定把这个角色定名为甄英菊,就是她照应全局。这真是一个照应全局的女子,她不仅照应所有的金陵十二钗册页里面的女子,她也照应包括男士在内的社会上的几乎一切人,在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社会,无论是忠臣孝子,无论是仁人志士也无论是词客骚人,最后凡是正直的,善良的都没有好的结局,是一个悲剧的时代,产生悲剧的人物。

画外音:

刘心武先生根据多面对《红楼梦》的研究,以及对脂砚斋评语的分析,认为曹雪芹笔下的香菱是一个照应全局的人物,在她的身上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悲剧,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悲剧。那么在曹雪芹的《红楼梦》原著中,在遗失的八十回后的内容里,刘心武先生认为曹雪芹会怎样来写香菱的结局呢?刘心武先生对高鹗续书中对香菱命运的描写有是怎样的看法呢?

刘心武:

现在就要来说八十一回将会怎么来写香菱的结局了。你当然记得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咱们又说到高鹗的续书,我一再给你声明,我个人对高鹗呢是心平静气的,平心论高鹗的。高鹗的续书在完成《红楼梦》的爱情婚姻悲剧这方面来说,他不但及格,他有些篇幅,有些段落还是很优秀的。但是呢,高鹗完全没有能够理解曹雪芹第一回的立意,无论他看的最早的那个版本,这个角色是叫甄英莲也好,还是叫甄英菊也好,他都没有理解,开篇第一个女子这么来写,深刻的含义在哪里。

所以他的续书把香菱写成什么样子呢?虽然她后来命运是很悲惨,因为这些在前八十回曹雪芹都已经写了,你也不能去把它硬改掉,被人拐走了,被拐子养大了,养大就卖了,卖的过程中还惹出一桩人命官司,然后卖又卖到了一个呆霸王手里,后来这个呆霸王薛蟠又娶了一个“河东狮吼”的恶妻。“河东狮吼”也是一个典故,就说女性做人家媳妇了以后,先不说别的很暴躁,很张狂,一吼叫起来就跟狮子吼一样,不要说别人,丈夫就先吓软了,娶了一个悍妇。那么这些当然高鹗他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些他也不想改变,但是他往后弯,到后头他想把香菱的命运再弯回来,虽然夏金桂折磨她,迫害她,甚至夏金桂呢根据高鹗的描写还想下毒,喝汤的时候下毒把她毒死,结果高鹗呢写得也还算是精巧,那么她下毒的那碗汤呢眼错不见,被夏金桂的丫头给调换了,无意中调换,她不是说有意的,或者在有意无意之间调换了,结果呢她把那下了毒的汤喝了,她死了,香菱就没死成。高鹗是这么来设计情节,可能他个人很同情香菱,他觉得这么好一个女子让她死了怪可惜的,干脆让河东狮,让这个悍妇死掉算了。高鹗他个人续书有他续书的自由,他这样编一个故事编得也不能说很笨拙还算巧妙,但实在是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不符合曹雪芹的总体构思。而且到全书最后也很奇怪,他写香菱命运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夏金桂自己死掉了薛蟠都已经成了死刑犯了,但是皇帝把他们全赦免了。贾家就“沐皇恩,就延世泽”那么薛蟠作为他们的亲戚也没事了,也放出来了。放出来以后呢?最后薛姨妈就做主就把香菱扶正了,也就是成为了薛蟠的正妻,所以香菱最后就成了一个正式的皇商的夫人了,这是高鹗续书的写法。

在最最后面他又有一笔,他说这个香菱给薛蟠生下了一个后代,她还给薛家延续了一个后代但是她自己难产而死,难产而死当然也不太好,但是她却不是一个社会悲剧了,成为一个,怎么说呢?医疗事故,或者说是一个生理上一个损失而已,所以他就把香菱的这个悲剧命运不但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他还把她的坏事化好。所以我说高鹗的这个续书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愿意,我个人觉得我是有道理的。不知道您怎么看,当然你还可以觉得人家写的就是好,我同情香菱,香菱最后扶正最好了,如果把她那个难产而死也改掉更好,那么您也有您自己的一个思路,一个审美取向,我也很尊重。

但是我现在要告诉你,他改变香菱的悲剧命运可以说是毫无道理,且不说第一回就有这个甄英菊这种写法,作者就想用这样一个女性来概括《红楼梦》的全局,这个还用争议,因为曹雪芹自己也没有最后定稿,究竟是应该把角色的名字。在最早取做甄英莲还是甄英菊呢?我们还可以觉得曹雪芹他没有最后拍板。他写完了整个《红楼梦》,但是还没来得及仔细通稿,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

画外音:

在高鹗的续书中对于香菱命运的安排,刘心武先生认为和曹雪芹最初的构思有很大的出入,刘心武先生根据自己多年对《红楼梦》的研究,认为在曹雪芹前八十回原著中关于香菱命运的发展和她最后的结局,已经在第五回中有明确的交代,那么曹雪芹在第五回中是怎样交代香菱命运的呢?

刘心武:

就算你不认为香菱统领全局的一个女性角色,那么第五回里面关于她命运的发展,和她最后的结局是有很明确交代的,怎么交代的呢?我们共同回忆一下,贾宝玉在太虚幻境偷看册页,他看了这个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全本,十二钗他全看了,作者写得很有意思,曹雪芹写贾宝玉到了薄命司里面看橱柜里面有这些册页,当时他完全不懂得,这些册页多么重要,他随便拿起来随便翻,他先翻的是正册吗?不是。他先翻的是一个又副册,然后他才翻的副册,最他后翻的才是正册。那么他所翻的副册只展示了一个人的命运。那么画的什么呢?画的是一枝桂花,下面呢有一个池沼,池沼里面怎么样呢?水涸泥干,莲枯藕败。这个画意思就很明显了,因为这个桂花这就是夏金桂的象征,香菱,菱角它是要依附在荷花生长的水域里面来生长,那么现在水涸泥干、莲枯藕败,那么菱角就更没有生存的余地了。这画已经告诉我们,香菱最后就是被池沼上的桂花给害死了。那这是画,文字呢就更清楚了,册页里面的文字叫做判词,香菱的判词就写得非常清楚,叫做“根并荷花一茎香”。菱角大家见过是水生的一种植物,它跟荷花往往是共生,但是人们一般都认为菱角比藕,比莲花,比荷花好像要低一个档次。

他这样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小说,正式故事开场以后,香菱再次出现是在在什么时候?咱们不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那段咱们不说,就是林黛玉进府以后,香菱在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在第七回。周瑞家的,这是王夫人的一个陪房,看见王夫人和薛姨妈姐俩在那闲聊,那么这个时候薛姨妈就跟周瑞家的说,说我这有一些宫花,你把这些宫花分送给这些小姐们,同时也给凤丫头。那么周瑞家的拿着这个花匣子,走出这个屋子要去送宫花,这个时候她就看到在薛姨妈住处门外,台阶上有一个小姑娘,这个小姑娘就是香菱,周瑞家的就很有一番感叹,而且周瑞家的还有一句惊心动魄的话,说我看她的模样像谁啊?像东府的蓉大奶奶,也就是说像秦可卿。这就叫做“根并荷花一茎香”。就是说她出场的时候,她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她是薛家买来的一个丫头,当时年龄也还很小,还都谈不到做妾呢。薛家从金陵奔赴京城投奔了亲戚,住到了荣国府里面的一个院落,她在那儿出现就是一个还不懂事的忘记自己的来历的这样一个小丫头。可是呢周瑞家的眼尖,周瑞家的在《红楼梦》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人眼皮杂,见识多,作者就通过周瑞家的一句话点出来,虽然她看到这个小丫头地位很低下,但是却有着高贵相。

因为咱们先不说我的那个关于秦可卿的探秘的那个结果,就不说那一层,那么你想一想,宁国府的贾蓉的正妻,这地位很高的,她就觉得这个小姑娘有秦可卿那个气象,这就说明虽然她在池沼里面,她是一个菱花或者是最后只能结一个菱角,这种水生植物好像比莲花比莲藕要抵档,可是呢叫做“根并荷花一茎香”实际上呢她内在的气质,她的芬芳度她的高贵度,美丽度是一样的,这一句就告诉你香菱她不是一个一般的丫头,所以香她没有和晴雯、袭人那样编入在又副册,她比她们高一级,她在副册里面,她当然没有入正册,但是她是金陵十二钗副册里面一个重要的角色。所以读《红楼梦》要读得很细,这句判词就说明她虽然是菱花,但是她和荷花一样高贵。但是,她“平生遭际实堪伤”太惨了。再回忆一下那八个字,哪八个字啊:“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特别要记住前四个字,叫做“有命无运”。

那么她后来命运怎么样呢?判词里说得非常的清楚,高鹗把她扭曲了,实在是没有道理,叫做“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叫做拆字法。读《红楼梦》你不懂谐音寓意不懂拆字法你别读它。有人说这么读累不累,我就看字面意思,我不去那么琢磨,那您愿意不累愿意那么读我也很尊重,也是一种读法,但是问题是曹雪芹他本人他写这个文稿,他的艺术特色就在这儿,他就不断地使用所谓的拆字法,什么叫拆字法?就是把一个字拆开了来写。什么叫做“自从两地生孤木”?“两地”是什么意思?地是土地,两个土垒起来,再加一个孤木,不是林,不是双木,是孤木。

一个孤木加上两个土什么意思啊?桂字。他就是拆字法,不是咱们乱猜,说你读《红楼梦》老猜谜,你干嘛老猜谜啊?曹雪芹本身就设了迷,作者本身他写法就是这样的,你要读《红楼梦》你就要熟悉他的写法,所以这个就很明白告诉你,自从夏金桂进了门,香菱的悲惨结局就来临了,叫做什么呢?叫做“香魂返故乡”了。这还用讨论吗?当然就是死掉了。她的故乡是哪里?离京城很遥远夫人苏州,小说一开始写到阊门外。她原来有一个很温馨的家庭,但是她平生遭际实在是令我们喟叹不已。所以她结局是很清楚的,她是自从薛蟠娶了夏金桂以后她就糟糕了,糟糕到什么地步呢?她就死掉了。她就“香魂返故乡”了,因此高鹗把她写成最后是夏金桂自己死掉了,她反倒扶正了,而且还给薛蟠生了一个后代,这个是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原笔原意,是不对的。那么一定会有人问,说您现在已经讲好几讲了,你讲八十回后的真故事,那么你告诉我们曹雪芹的《红楼梦》,他的这个文本结构是9×12,大体上是每九回构成一个情节板块,那么第八十一回应该是从七十三回开始,家族内部矛盾所酿造的大悲剧的最后一回,那么你觉得在这一回里面,应该还要死去贾迎春和死去香菱。

画外音:

根据刘心武先生的分析,高鹗续书中对香菱命运的安排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曹雪芹笔下的香菱,不仅在第五回有所交代,而且在遗失的曹雪芹原著第八十一回中,就应该写到了香菱的悲惨结局,那么刘心武先生是根据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

刘心武:

我就觉得就是因为我们要把握一个曹雪芹文笔的一个节奏感。他每九回是一个情节单元,那么到了八十一回,已经是有九个单元了。一共十二个单元,那么还剩三个单元,也就是还剩二十七回。而在这二十七回里面,他要表达的内容,会非常之多。首先应该有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不幸的婚姻,他一定要有这个内容。这就要占去相当多的篇幅,同时我又一再地告诉你,曹雪芹的《红楼梦》,不能单纯地理解成一部爱情小说,不是只写这样的事情。那么除了这个以外呢,《红楼梦》还会写到很多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一些人物的命运,像醉金刚,像贾芸和小红,以及其他一些有关人物的最终的结局,包括贾蔷和龄官后来究竟怎么样了啊?我觉得他应该有所交代。他会把他的情节从贾府,从大观园辐射到更远的空间里面去,会容纳更多的故事情节。因此在三个就回的板块里面,要完成这样的任务,节奏应该是快的。他不可能像“占旺相四美钓游鱼”这样的拖沓、冗长、沉闷,他不可能是这样的。所以我觉的我这个推测您可能不一定信服,但我仅供您参考,应该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那么有人就会说了,说您现在讲这个我觉得您是不是你自己想续《红楼梦》?你是不是在讲续《红楼梦》啊?那么现在呢我要正面的回应这样一个质疑,我当然有续《红楼梦》的自由,任何一个热爱《红楼梦》想去续的人都有续它的自由,当代也有人续了《红楼梦》,出了好几种,你可以找来看。但是我现在在这讲的,确实并不是讲我自己续《红楼梦》的一个文本,我还是通过探佚,通过对八十回后真故事的探佚,跟大家一起重温前八十回里面那些内容,一起进行文本细读,我觉的我文本细读的一些心得告诉大家以后,起码其中有一部分对你应该还是有所触动的,可能你就没有那么细读过,没有注意过。所以我的讲座,这次也并不是说我离开《红楼梦》,去单讲我个人的八十回后的想象。续书是允许续作者他去想象的,他当然要根据前面的一个既有成果然后他去发挥想象。但是探佚呢就要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你就还是应该在已有的那些文本的前提下,在已有资料的支撑下,去探索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它是有区别的。

画外音: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原著中,八十回后的内容已经遗失,刘心武先生认为对八十回后内容的探佚除了搜集各种历史资料,从文本之外整理线索以外,还应该通过精读细读前八十回的内容,在曹雪芹原著的字里行间去寻找八十回后内容的蛛丝马迹,刘心武先生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刘心武:

任何人续书,如果你没有找到曹雪芹当年留下来的这二十七回的文本的话,你都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复原。因为曹雪芹写作上有一绝,就是他所写到的人物情节,并不完全通过回目概括起来,在很多回里面,你可以看到很多回目所概括的内容以外的,它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小人物和你意想不到的细节。

现在只举一个例子。你比如说他有几回他是写大观园里面的内部矛盾,写下层的纠纷,在六十回的末尾和六十一回开头他写到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叫做留杩子盖的小厮。什么叫杩子?就是马桶。在清朝有一种未成年的一种小仆人,小男仆,小男孩,头上会把周围剃干净,留下一个马桶盖,叫杩子盖。这个小厮是一个留杩子盖头的小厮,他就很生动地写这个留杩子盖的小厮跟刘家的一段对话,这个刘家的从她哥哥嫂子家里面出来,回到大观园里面,去到这个厨房继续管事儿,在角门这儿就碰见留杩子盖的小厮了。留杩子盖的小厮是一个很小的角色,出场就这一次,但是写得非常生动。他看这个角门他就跟这个柳嫂子,就贫嘴滑舌,俩人就斗嘴,意思就是说:你现在从哪来啊?不像从你家来啊!因为柳家的确实不是从她自己家来,是从她哥哥嫂子那儿回来。说你是不是找野老子去了?这个柳家的也很强悍,说我找野老子怎么了?我找野老子你岂不又多一个叔叔吗?两个人就油嘴滑舌斗嘴。然后这个小厮就开始揭刘家的隐私,这个就使得刘家的恼羞成怒了。

人人都怕揭自己隐私,这是说不出来的,这是不能公开的,只能私下去谋取。梳杩子盖头的小厮一说刘家的跟他吵得就更激烈了,最后这个梳杩子盖小厮就说了很精彩的话,“别看我在这儿听哈的,我里头也有几个体面的姐妹,什么事我不知道啊?他就写出了一个很森严的一个贵族府邸里面的最下层的也有他们的消息来源,,也有他们互相挟制的一些因素,多生动啊。可这个如果你要是看前面的那些文本的话你找不到线索,你看回目的话回目里面没有概括这个内容,可是呢曹雪芹在文本里面就写到这样一些故事,出现一些人物一些故事非常生动,那么像这样一些如果我们不看到曹雪芹的文本本身,我们怎么探佚也探佚不出来,您说是不是啊?所以我这段话不是废话,恰恰是告诉你,虽然这个八十回后这些内容丧失了我们可以探佚,但是呢我们现在应该把我们的精力,多多用在阅读前八十回上,精读细读,你可以发现很多你原来忽略的一些场景一些细节一些人物,比如说留杩子盖的小厮。

说到这儿呢,咱们就往后说了,那么既然后面还有三个情节单元——我们探佚只能按单元来探佚,我们不可能复原到梳杩子盖头小厮这样的一些文字上去——那么很显然,整个贾氏宗族的处境就已经是山雨已来风满楼了。那么这种情况下,贾家就会获罪了,皇帝就会抄家了,而且曹雪芹笔下的抄家,可不像高鹗笔下的抄家,高鹗也写了抄家,那个抄家最后,北静王一来,就跟挠痒痒一样了,而且很快的“沐皇恩”就“复世职”就“延世泽”了。那么曹雪芹他会写到皇帝治贾家的罪治得非常狠。那么现在我的问题就来了,

如果说在下面一个情节单元里面,将会写到贾家被皇帝治罪,那么应该是写什么罪?有人说这还不好办吗?一百二十回里面高鹗他已经写了皇帝治贾家罪的一些原因了,那么好,高鹗在他的后四十回里面,所写的一些原因是什么呢?你现在冷静下来想一想。那些原因究竟是不是都站得住?都跟前八十回的伏笔能够对榫。如果不是那样一些原因的话,那么另外的原因是什么?好请听下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