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人哀骀
——爱是最美的语言
春秋时期一名叫哀骀的卫国人,他的容貌虽然很丑陋,可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非常喜欢和他相处,感觉他特别亲近随和,舍不得离去。有一些女人甚至说:“做他的小妾比做其他人的妻子都幸福。”
他既没钱,又没有权力,也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和显赫的功绩,可是外表粗陋、其貌不扬的人却受到几乎所有人的爱戴和赞美,这使得鲁国的国君鲁哀公惊叹不已,于是就派人把他邀请到鲁国,观察他的言行。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鲁哀公觉得哀骀在平淡中确有不少过人之处,不到一年,就很信任他了。没过多久,宰相的位置空缺,鲁哀公便让他担任宰相管理国事,可他却淡淡然没有心思做官,虽在哀公的再三请求下参议了国事,但不久就放弃了高位厚禄,回到他在卫国的简陋的小屋子中去了。
对此,鲁哀公请教于孔子:“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回答:“我曾经在楚国见到一群小猪在刚死的母猪身上吃奶,没过多久都惊恐地逃开了,因为小猪感觉不到母猪活着时的那种亲切的感觉了。可见小猪爱母猪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主宰它形体的精神,爱它内在的品性。哀骀这个人虽然外表丑陋,但他的品德和才情等内在美必然已超越一般人非常之多,所以您和其他人才喜爱他。”
寓言者说
大家之所以认为哀骀美,大概是因为他有爱心吧!爱是最美的语言、最美的形态,每个人都喜欢。
聪明的回答
——遇到困难时多想想别的办法
南朝齐国的王僧虔是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孙子。他禀赋优异,尤其是隶书的天赋不同凡响,颇负盛名。
齐高帝也极其喜欢书法。一天,齐高帝召见王僧虔,叫人拿出文房四宝,让王僧虔现场献字,以便仔细揣摩、欣赏他的书法艺术。
王僧虔挥毫洒墨,潇洒自如,一会儿时间,就写好了一首诗,可谓是字字珠玑,得到文武百官的一阵热烈掌声。
齐高帝不甘示弱,马上拿起笔,写了一首诗,字迹苍劲,书法气势纵横,同样赢得了文武百官的满堂喝彩。
齐高帝兴致极高,即兴问了王僧虔一个问题:“朕和你的书法造诣究竟谁更高一筹呢?”
听到突如其来的问题,王僧虔没有任何准备,听后不禁愣了一会儿。他想,从书法的实力来看,齐高帝确实略逊一筹,可是如果说自己优于皇上,这样皇上必定会认为颜面尽失。可是,如果昧着良心说自己的书法略差一点,万一被误认为是故意欺骗圣上,岂不也是犯下了欺君之罪,一样没有好下场。他左右为难,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甚至文武百官也不禁替他捏着一把汗。
片刻之后,聪慧的王僧虔毕恭毕敬地对皇上说:“臣的书法,可谓是人臣第一;但皇上的书法,则一定在皇中称王。”话音刚落,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齐高帝赞赏他答得好,同时文武百官也佩服他答得巧妙。
抚军谭继恂为讨好刚上任当湖北总督的张之洞,每到节日时,总主动设宴招待他。不料席间两人因长江的宽度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张之洞认为,长江宽七里三,但是谭继恂说,长江宽五里三。他们认为自己对,互不相让,眼看着气氛越来越紧迫,席间之人谁也不敢出来劝阻。
这时候,座位在末座的江夏知县陈树屏答:“两位大人所说的全对,长江水涨的时候宽七里三,水落的时候宽五里三。”
这话为两人解了围,两人捧腹大笑。在面对两难选择的困境时,摆脱非此即彼惯性思维的束缚,开拓双赢的想法,往往会取得皆大欢喜的结果。
寓言者说
只会非此即彼的人是死脑筋,会折中的人是灵活脑筋,能面面俱到的人才真正是好脑筋。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若有让人不知如何选择的难题,我们应再找其他方法解决。
纺织比赛
——心中要有他人
有一天,蜘蛛和蚕决定在纺织上一决高下。
在比赛之前,它俩先把黄莺鸟邀请过来做裁判,确定了比赛时间,败者要献给胜者丰厚的礼物。
蜘蛛为了争得第一,就飞步跑到檐下,几把梭儿一块抽丝,很快就织出了一个大网,高声喊叫:“黄莺!黄莺!快来看我!”黄莺飞到蜘蛛面前去看,高兴地说:“你织这么大网有何用?”蜘蛛回答说:“我靠这个捕食的。”
蚕儿的梭儿也不慢,没过多久就织出了一个洁白的茧,也立刻来找黄莺,黄莺也很高兴地说:“你为什么不留一根丝?”蚕儿说:“我所有的丝都是用来给人们做衣裳的。”黄莺听后想了一会说:“蜘蛛虽然织得飞快,但它只想到自己不顾别人;蚕虽慢了些,它却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无私地奉献给人们,让人们有衣服穿,蚕的高尚品德,应该把第一名给蚕。”
寓言者说
蚕和蜘蛛都是抽丝的能手,可是蚕的丝是无私奉献给人们的,而蜘蛛却全是为了它自己;一样的道理,只有心中时刻装有他人的人,才能算得上是品德高尚的人。
董事长的损失
——珍惜人脉
他在一家大公司里任董事长。当他的公司财源广进时,他用汽车轧死了邻居家才半大的鸭子,但他没有丝毫歉疚,还觉得是鸭子挡了他的路;他的狗跟着他散步时,冲邻居家的小男孩龇牙咧嘴,把小男孩吓哭了,他却十分鄙夷地看了小男孩一眼;装修自己的车库时,他怕小山似的建材碍事,便放在别人家门口……因为这些事情,邻居从来都不搭理他。
后来,他的公司因为周转不济宣告破产了。他开始步行,把狗也拴了起来,有时还会摸一摸邻居小男孩的头。但是尽管如此,邻居还是忘不了他之前的行为。
与上面那位董事长截然不同,他是一个就快倒闭的工厂的技术员,因为眼看着饭碗要丢,他的心情非常焦躁。当邻居的鸭子冲他呱呱直叫时,他愤怒地踢了它一脚;当邻居家的小男孩拽着他的手玩时,他烦躁地一甩,把小男孩带了个跟头……因此,邻居更加不理他。
后来,他绝境逢生,集资开起了自己的公司,生意还算兴隆。于是他常常把剩余的饭菜倒给邻居家的鸭子吃,也经常扮成一个老小孩似的跟邻居家的小男孩一起玩耍。邻居看到了,觉得这个人还不算坏,于是便一改以往的偏见。
寓言者说
人缘并不是随手可得的东西。如果在失意的时候招惹了人,得意的时候还可能弥补;但反过来,得意的时候惹恼了人,却很难在失意的时候再弥补回来。
鸟类的习惯
——人要学习正道
自然界里鸟类的种类特别多,俗称“百鸟”,故有“百鸟朝凤”的说法。其实在大自然中鸟类远不止百种。各种鸟既有鸟类的共同点,也有自己的个性。
南方地区,有一种鸟叫“蒙鸿”,它有个很古怪的习惯。它在筑窝时根基不牢,虽辛苦筑窝,但总是徒劳无功。
蒙鸿筑窝是用发丝把羽毛穿起来,筑成它的窝,再把它的窝搭建在芦秆尖上。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很温暖。但一阵大风过来,芦苇秆折断了,它的窝被大风吹翻了,窝里的雏鸟和蛋被掀翻掉在土地上,雏鸟被摔死,蛋也被打破了。
蒙鸿总是遭遇这样的不幸,并不是它建筑的窝不完善、不坚固,而是因为它所筑的窝系结在容易被折断的芦苇上啊。
寓言者说
这篇故事的寓意在于告诫人们,要学习以正道为立身之本。行为正派,站得直,自然不怕外在不好的环境。如果根基不牢固,花的心思再多,也不能维持很久。
相执不下的两个人
——为别人让一条路
涝灾期间,为了与外界取得沟通,村民们在这条河上架了一座桥。由于是独木桥,所以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要去往相反的方向,必定要有一方懂得谦让。
一天,张三出村做生意,恰逢李四往村里走,两人便在独木桥上撞面了。因为平时十分不融洽,张三和李四彼此都不想谦让,所以都抱着肩膀看天,等着对方先认输。不想10分钟过去了,彼此都没有后退的意思。急着赶集的张三耐不住性子,对李四吼道:“你赶快给我让路,是我先走上桥的。”李四瞅他一眼:“我凭什么给你让路,这桥又不是你家的。”两人一吵便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干脆动手打了起来,结果两人都“扑通”掉进了河里。幸好他们水性都很好,才没发生危险情况。
张三和李四刚刚气喘吁吁地上岸,就见桥两端又来了两个人,一个是挎着篮子的农妇,一个是拎着几只鸡的中年男人。不料农妇刚跨上桥,就又退了回去:“对面的,你先过吧。集快散了,快要来不及了。”看男人过了桥,农妇随后也上了桥,一边走一边说:“有句话叫‘给别人让路,就是给自己让路’,这话还是有理的。”
“这句话好像是说给我听的。”张三和李四都想道,顿时羞红了脸。
寓言者说
谦让别人同时也是谦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用这个道理去解决让你发愁的问题,许多矛盾不都会迎刃而解吗?
巨蟒与猎豹
——不要与人争执
在一个原始森林里,一只羚羊同时被巨蟒和豹子盯上了。豹子看着巨蟒,各自打着“算盘”。豹子想:我只能先杀死巨蟒才能吃到羚羊。巨蟒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首先杀掉豹子。
就在同一时间里,豹子扑向了巨蟒,巨蟒扑向了豹子。豹子咬着巨蟒的肚子想:假如我不下力气咬,我一定会被巨蟒缠死。巨蟒缠着豹子的身体想:假如我不下力气缠,我就会被豹子咬死。于是双方都拼命地用着力气。最后,羚羊悠闲地踱着步子走了,而豹子与巨蟒却两败俱伤。
假如巨蟒和豹子一起向羚羊扑去,而不是扑向对方,然后一起吃掉,两者都不会死;假如两者同时走开,都放弃猎物,两者也都不会死;假如两者中一方走开,一方扑向猎物,两者都不会死;假如两者在明白到事情的严重性时互相松开,两者同样也不会死。它们的悲哀就在于把本该的谦让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寓言者说
遇到争执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可以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同时,别人也会感激、欣赏、敬佩你的谦让和宽阔的胸襟。
马克·吐温的感慨
——要认同他人的成就
美国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曾说:“一句得体的称赞,能让人心情愉快两个月。”没错,如果对方是由衷地称赞我们,我们当然会心情舒畅。但是马克·吐温先生所谓的“得体”,除了“名副其实”之外,应该还有“简单”的意思。如果过犹不及,再得体的称赞,哪怕是洋洋洒洒几千几万字,也会让被称赞者感觉不好意思,甚至适得其反。关于这一点,T有深刻体会。从小到大,T一直都非常喜欢写作,发表的东西也不在少数。每逢有新文章发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T都会陆陆续续地收到大量读者的来信。看到那些溢美之词,T往往只是以微笑应对,连看都没看完就放到了一边。所以,至今为止,那些信里究竟写了些什么,T没有丝毫印象。但是有一封信T却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那是他高中时的语文老师给他的评价。当T惊诧那薄薄的两页纸怎么会是自己文章的复印件时,他看到了文章末层不怎么起眼的两个小字:“精彩!”“就因为这两个字,我好久都沉浸在愉悦里。至今,这封信我还保留着。”看来,只有简单的赞扬才能让人深有感触。
寓言者说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被他人认同,自己的成绩被别人肯定和欣赏。既然我们知道自己渴望赞扬的心,就不应忘记或忽略赞扬别人。
大将郭子仪
——功越大,人越谦
在唐朝中期,大将军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功勋显赫,但他平易近人,毫无跋扈之态。
有次,盗墓人挖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官府到处搜捕盗贼,但没有找到贼人。人们认为大臣鱼朝恩向来忌妒郭子仪,猜疑是他指使下人干的。
朝廷恐怕郭子仪因此反叛,在他进京的路上安排了很多人防守。郭子仪拜见被父亲时,痛哭道:“我长年带兵,却不能制止残暴的行为,导致许多士兵掘墓盗财。今天挖了我家坟墓,是我自作自受,与他人无关。”
皇上得知此事后才放下心来,取消了对他的防守。
郭子仪曾经下令禁止在军营中无缘故的快马奔走。郭子仪的妻子南阳夫人奶妈的儿子犯了禁令,被都虞侯以乱棍之刑打死。
郭子仪的儿子们在他面前告状,请求惩治都虞侯,郭子仪狠狠地训斥一番并将他们赶走。
第二天,郭子仪跟属僚们谈起了这件事,感叹道:“我的几个儿子都是奴才,他们不崇尚像父亲一样的都虞侯,却为违反军令的奶妈儿子求情。不是奴才是什么呢?”
郭子仪有一次奏请任命一名州县官员,宰相竟没有答复。僚属们互相议论说:“以郭令公的功绩和德行,奏请任命一名从属官员却得不到答复,宰相岂不是很无礼?”
郭子仪听到僚属们的议论后,对僚属们说:“自从兵兴以来,武臣一般都是飞扬跋扈,凡是他们所提出的,朝廷经常委曲求全,能满足的全都满足。这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对他们抱有疑虑,防止他们谋反。现在我所奏的事,皇上认为不行而搁置起来,却不用对待武臣的方法来对待我,这是亲信我,各位应该为我高兴,哪有什么可责怪的?”
属僚听到后,都很佩服。
寓言者说
郭子仪功绩越大越谦和,权力越大越谨慎,这样做人的风格,非常值得我们去效仿。
蜜蜂的毒刺
——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别人
很久以前,蜜蜂们还没有尖锐的刺保护自己,不会蜇人,所以它们酿成的蜜总会时不时被人偷走。为此,它们很是烦恼,便决定由蜂后出马向天神祈求一件神器。
于是蜂后便从蜂房中出巢,飞到夏林比斯山上去拜见天神,然后把自己酿的香甜可口的蜂蜜献上,等待着天神的赏赐。果然,尝过可口的新鲜蜂蜜,天神甚为高兴:“小蜜蜂,我十分开心你能为我送来如此好吃的蜂蜜,我要奖赏你。请说吧,你有什么愿望?”“我想要一根毒刺,根植在我的尾部。”蜂后回答道。
“为什么?”天神十分困惑。“哦,是这样,”蜂后略略犹豫了一下才说道,“人类总是榨取我们辛辛苦苦酿成的蜂蜜,甚至会直接赶走我们来抢蜂蜜,所以我们希望身体上长着一根毒刺,等他们再来偷蜂蜜或是攻击我们时,我们就可以蜇他们,让他们无法忍受剧痛,再也不敢骚扰我们。”
听到这话,天神大为愤怒,因为很久之前他也是人,也曾偷吃蜂蜜。但是他又必须言而有信,无法拒绝蜜蜂的请求,所以他便说道:“你们注定得到刺,只是一旦你们利用它来蜇人,就要因此失去它们。”
寓言者说
保护自己利益的权利是可以并且应该拥有的,但如果为此便去肆无忌惮地伤害别人,那么自己也必然会遭到报应。
画家与修士
——贪婪会毁掉一个人
曾经有个很想画耶稣的画家,但苦于找不到一位纯真的人来做模特。后来,画家在修道院里找到一位非常符合条件的年轻修士。圣像完成后,画家一夜成名,钱财滚滚来,那位模特儿修士也获得一笔丰厚的酬金。
之后,画家觉得画了圣人耶稣,就该再画一幅魔鬼撒旦相对——世上不能只有圣人而没有魔鬼。很快,魔鬼撒旦的模特在监狱被找到。
没想到那位即将被画成魔鬼的犯人面对画家痛哭流涕道:“您以前画的圣人就是我,没想到您此刻画魔鬼竟然还是我!”。
画家惊慌失措地说:“怎么会这样?”
那人悲伤地说:“我得了你那笔酬金后再也无心修道了,整日地寻欢作乐。钱用光了,可欲望已经不能控制,只好去骗、去偷、去抢……最终案发被捕入狱。”
画家扔下了画笔痛惜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