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张纯如
516100000022

第22章 22岁 从头开始 (1)

1990年1月2日,布瑞特前往芝加哥帮助纯如把东西搬回家。这时候,纯如已经决定重返校园而不是找一份新工作。我们同意她的看法,一个高一级的学位的确可以增加她找工作的机会。

纯如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她马上跑到伊利诺伊大学校园,寻找注册入学的机会。这时候已经来不及注册学位课程了,于是纯如作为非学位学生注册了一学期课。她决定选修历史系的课。此外,她还积极在校园里寻找公寓。纯如坚持住在校园而非家中,这或许对她更方便一点。纯如想要独立一些。我们答应头一学期给予她经济上的支持,让她有时间考虑接下来要做什么。

不过几天时间,纯如就在斯汤顿大街(Stoughton Street)上找到了一间公寓,步行就能到达校园。纯如很幸运,因为这间房子是转租给她的,房租打了折。1月9日,纯如搬了进去,重新成为一名学生。

回到熟悉的校园,纯如很是开心。她的许多朋友还在这里——除此之外,她和布瑞特现在也可以每天见面了。

自从1988年认识布瑞特后,纯如再没和其他人约会过,尽管许多人一直在追求她。纯如在《芝加哥论坛报》工作时,她告诉我们,经常在火车或公交车上遇见一些专业人士或生意人找机会跟她搭讪,留名片和电话号码给她。纯如说她收到的名片足有一英寸厚!

纯如和布瑞特已经开始谈婚论嫁有一阵了。1989年感恩节后第二天,就在他们1988年10月初次见面的地方,布瑞特向纯如求婚。1990年1月13日,布瑞特和纯如一起去一家礼品店,布瑞特为纯如买了一枚钻石订婚戒指。纯如就这样订婚了。我们对此并不吃惊,把它当成顺理成章的事。

几年后,纯如告诉我们,她的一个犹太朋友曾问她,我们是否反对她嫁给一个白人。纯如对她的朋友说,她和布瑞特的双方父母对此都没什么问题。她的朋友评论道,“你真幸运。我父母想要我嫁给一个犹太人!”事实上,我们不会反对纯如的选择,只要他真心诚意并且真的爱她就行了。

纯如认识布瑞特前,在讨论恋爱和婚姻问题时,我们曾告诉纯如,通常而言,一段成功的婚姻需要双方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绍进和我希望纯如可以嫁给一个华裔美国人或亚裔美国人,这样他或许可以对纯如身为移民后代的经历产生共鸣。但纯如告诉我们,她没什么机会认识华裔美国人,除此之外,在她的梦想里,她的男朋友永远是白人。她补充道,这或许是受了她所看过的书和电影的影响。我们被说服了——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新学期开始后,纯如告诉我们,她选修了几门历史和哲学课程。纯如很刻苦用功。在《芝加哥论坛报》实习后没有被续聘的经历并未打消她追求梦想的热情。事实上,挫折反而增强了她的决心。纯如非常自信。我从不怀疑她的潜力。我相信她。我知道终有一天她将有所成就。

纯如不仅上非学位课程,她也在申请读研究生。纯如认为写作和出版是她真心喜欢的东西。与新闻记者相比,她更想成为一名作家。在《芝加哥论坛报》实习后,纯如意识到她希望自己为自己做主。我从来都没问过她到底申请了多少所学校,但我知道她颇申请了一些。后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写作项目给了纯如一个助教奖学金。这是个为期一年的硕士课程。那时候,我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而且获得了很好的成果,所以同时也在担心自己的研究基金申请问题。那是一段对我们两个人来说都很伤脑筋的时期。克罗宁教授告诉我,我的头衔可能会由“客座助理教授”变为“资深研究员”,因为根据系里的规定,我不能“客座”太长时间,3年已经是极限了。

纯如告诉我们,她已经与历史系的莉莉安·霍德森(Lillian Hoddeson)教授谈过。霍德森教授原本是位物理学家,曾在物理系与绍进共事。因为主要研究科学史,霍德森教授后来加入了历史系。纯如告诉霍德森教授,她对撰写约翰·巴丁的传记颇感兴趣。纯如关于巴丁的文章曾发表于当年1月份的《芝加哥论坛报》上。纯如向霍德森表示,她手头还有更多关于巴丁的资料,而且希望通过采访巴丁本人和继续收集资料等方式将这一项目继续下去。纯如说她可以将这些资料扩展成一本书。霍德森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但她建议,为了给这个项目获取研究基金,她和纯如两个人都需要动手写一份申请报告。这只是当时纯如众多想法中的一个而已。

霍德森教授后来确实写了一份约翰·巴丁传记的基金申请报告。但当她获得这笔基金时,纯如已经拿到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助教奖学金,前往巴尔的摩。不过,许多年后,2002年时,霍德森和维基·戴奇(Vicki Daitch)终于出版了这本题为《真正的天才:约翰·巴丁的生平与学术》(True Genius: The Life and Science of John Bardeen)的书。这本书面世时,我们仍住在厄巴纳,有一天遇见了霍德森教授。她告诉我们,她觉得这本书本应由纯如完成。她夸奖了纯如,说她真的是个非常好的科学作家!霍德森这么说实在很谦虚。绍进读过霍德森关于巴丁的传记,据他说,那本书棒极了。

1990年,纯如在伊利诺伊大学校园中度过的那个春天不仅让她有机会选修自己一直想要学习的课程,还让她得以和不同院系的几位教授交谈。我们的许多在物理系、微生物系和电子工程系担任教授的朋友都认识纯如,他们告诉我们说,纯如非常好学,她提出的问题总能发人深省。在所有这些教授中,新闻系的罗伯特·莱德教授给纯如的鼓励最大。纯如与莱德教授同样坚信,好的记者也应该是好的作家。而且纯如下定决心成为一个好作家。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写作硕士班是通向好作家的第一步。

春假临近时,纯如打算前往纽约探望外公外婆。她一直喜欢和他们两个见面,但这一次,她的目的却是将布瑞特介绍给他们,因为她和布瑞特已经订婚了。之前那一年,当他们两个到圣迭戈探望我们的时候,我们一起开车去洛杉矶看过了纯如的爷爷和奶奶。纯如喜欢大城市,纽约是她的最爱之一。于是,我们决定春假的时候,全家都去纽约一趟。纯如的外公外婆看到他们非常高兴。我妈妈一直笑得合不拢嘴。这是她最开心的一天了,不仅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外孙们,而且还得知了她最心爱的外孙女纯如订婚的消息。纯如、布瑞特和纯恺借此机会到自由女神像游览,还观看了一场百老汇演出——对向来喜欢百老汇节目宏大场面的纯如来说,这个节目必不可少。他们在纽约玩得很开心。

当纯如获知自己得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项目的助教奖学金后,为了给即将于1990年秋季开始的新学期和助教工作作好准备,她开始忙碌起来。这个项目要求入选者通过一门外语才能拿到学位,要么是德语要么是法语,纯如选择了法语。因为她拿到的是助教奖学金,她的学费被减免了。她打算在一年之内拿到学位,这就意味着她必须在项目一开始的时候就达到外语标准。5月中旬,伊利诺伊大学的春季学期结束,纯如搬到校园里的法语学生宿舍,在那里不允许讲英语,只能说法文。我仍记得当年纯如在伊大附中没能通过法语考试的事,她放弃了法语选择了较为容易的中文。现在为了在一年的时间内拿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写作学位,她投入了3个月的时间强化学习法语,甚至住进了法语学生宿舍。当她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时,纯如顺利地通过了法语考试,达到了这个学位对外语的要求。这表明只要她下定决心去做某件事,就一定会努力实现目标。

1990年6月16日是我的50岁生日,正好赶上是周六。在芝加哥做暑期工作的纯恺特地赶回来。绍进送了我20支红玫瑰。约翰·克罗宁教授当晚在他的家里为我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生日派对。所有在实验室里工作的人都出席了,布瑞特和纯如也去了。克罗宁教授的妻子贝特斯为我烤了一个大生日蛋糕。那天早上,我们还在一家专业影楼拍了一张全家福,这张照片一直挂在我们家的墙上。这是纯如结婚前我们拍的最后一张正式的全家福。在照片里,纯如和纯恺看上去天真无邪,充满快乐,而绍进和我幸福无比。

每个人都给我们送了礼物,但纯如写在生日贺卡上的话最让我感动。显然,她颇花了一番时间,精心挑选最能表达她的心意的卡片:

“我们在不同的世界长大,在各自的生命中作出不同的选择。我知道你或许不会赞成我的每个选择,但我感激你教会了我自己做主。这对我来说是无价之宝。谢谢你,妈妈,谢谢你对我的爱,让我成为我自己。”此外,纯如还写道,“谢谢你不仅是我的妈妈,还是我最好的女友。”

5月底,布瑞特的论文指导老师李华教授决定离开伊利诺伊大学,前往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执教。布瑞特还有两年才能读完博士学位,为此,他也要追随他的论文指导老师一道转往圣巴巴拉。而纯如则要前往位于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没有其他选择,两人只能分开一年。在8月份告别之前,他们两个决定来年结婚。选日子很重要,因为教堂和婚宴举行地点都需要提前一年预约,所以他们必须作好计划。纯如和布瑞特在各奔东西之前就讨论了婚礼方案。他们决定在伊利诺伊大学校园里的联合卫理公会教堂(United Methodist Church)举行婚礼。婚宴则在教堂旁边格林大街上的伊利诺伊人联合会(Illini Union)大楼举行。婚礼日期定于1991年8月17日。

婚礼日期已选定,我就开始作计划。毕竟,我听人说,按照西方传统,新娘家里要带头准备婚礼计划。7月29日,布瑞特的父母肯(Ken)和劳恩(Luann)来拜访我们。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肯又高又壮,是个曼森城本地农场主。劳恩和布瑞特一样,都是一头红发。她在一所小学任教,比肯健谈一些。我们开心地讨论了来年纯如和布瑞特的婚礼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