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5158800000097

第97章

第19章第3节在人情上搞阴阳制度

创业硬伤:

暗箱操作对管理制度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打击,一旦博弈制度被破坏,就不会终止,也不会逆转。企业高层主管的各种行为非常容易成为属下效仿的榜样,而一旦其自身对各项管理制度不予以重视,甚或只是敷衍了事,那么员工的心中就会形成一种印象,会觉得企业的各项制度是用来吓唬小孩的,给外人看看,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当然也就不会真正去遵守各项制度。

企业管理者要让制度在阳光下运行,每项管理制度的公开才有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企业的所有人员按规则博弈。

2008年2月,某公司对外出租位于青年路的两间门面房,并在单位内部“阳光管理网”上预先公示了房屋位置、面积、租金等信息。公布当天,就有职工反映该房屋地段好,租金偏低,公司有关部门随即对外调整了租金。几天后,该房屋果然以较高的价格租了出去。

在这家公司,诸如租房子、卖废料这样的小事会上网,单位发展战略、企业阶段经营情况数据等大事也会及时在网上公布,甚至连单位内部工资、奖金分配情况,也会在网上一一公布。打开公司内部的“阳光管理网”,单位40多项公示内容一一跃入眼帘。

除了网上公示,还有单位公告栏、公示簿和职代会等多种方式公布企业事务。通过推行阳光管理,公司上下都尝到了甜头。2006年,公司一批废旧材料需要处理,按照往年做法,有关业务员联系一家回收公司,谈好价格就可以处理掉,这样至多可售100万元。通过网上公示,让员工估价,公司随后成立了拍卖小组公开拍卖,结果最后成交价格高达130万元。

“租房是件小事,却是单位职工普遍关心的事项。如果不对员工公布出租出去,就可能造成误解,认为单位有关负责人以房谋私,把房子低价租给了‘关系户。’” 公司经理徐志强说,企务公开、阳光管理是消除误会、增进上下互信的最好方式。

“只要不是商业秘密,我们对公司的各类事项通常都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公开。”徐志强说,“重大事项让员工知道,让员工参与讨论,对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很有好处。企业日常事务我们也坚持公开,这样群众就会相信领导,也减少了领导干部犯错误的机会。”

人情关系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加上企业中的有些管理人员思想素质不过硬,很容易造成企业制度落实不够彻底,管理上松懈,在员工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便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攀亲、拉帮、任人唯亲的不正之风,而这种风气的产生,对企业来讲,则是走向失败的隐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创业者一定要强化制度的平等性。

这是一个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有一次,列宁进摩宫,警卫要列宁出示证件,恰好列宁当时没把证件带在身上。于是列宁只好在门外等,直到从里面出来一个负责人,责怪警卫拦下了列宁。列宁纠正了那位负责人的做法,表扬警卫做得对,任何人不得搞特殊化。

还有一则与此类似的故事:一次,CNN一个著名主持人邀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到哈佛大学一个讲演厅进行独家采访。约定的时间到了,希拉里却没有来,女主持人用手机与总部联系。这时,看门人走近温和地劝她到外面去用手机,因为厅壁上贴有告示:本厅禁用手机。

不一会儿,希拉里翩然而至,两人携手在厅内坐定,女主持人似乎忘了看门人的告诫,又拿起了手机。看门人再度向前,态度虽不失礼貌,却严肃了许多:“请你离开这里,女士,这里按规定不许使用手机。”

女主持人却很不知趣,反而拉起希拉里的手,对看门人说:“你知道她是谁吗?”看门人当然知道她是美国第一夫人,但仍然回答说:“我不在乎。”女主持人还想再说,倒是希拉里乖巧,一迭声对不起,赶紧拉着女主持人的手走出了大厅。

在现代社会里,最值得尊重的并不是高贵的地位,而是公认的法则。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得受制于制度,不得凌驾于制度之上,更不能凭自己的意愿胡作非为。在这方面,列宁、希拉里的“守规矩”令人敬佩,令人感叹,两位看门人对制度的尊重、无视特权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创业者要想使制度得到不打折扣地执行,就必须像两位看门人一样坚守着制度的平等性。

创业一点通:

制度化管理倾向于把组织设计为一台精确、完美无缺的机器,它只讲规律,只讲科学,只讲理性,而不考虑个性。组织是由人组成的集团,人有感情,有情绪,有追求,有本能,人不是机器,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准确、稳定。从这种意义上说,完美的制度化管理只是一种抽象,并不能在实际工作中轻易获得实现。极端的制度化管理既不可能,也不理想。制度化管理强调的也不是极端的制度化,而是以制度化管理体系为基础,谋求制度化与人性、与活力的平衡。所以,制度之外是人情。也就是说,在坚持制度的基础上,管理者要在管理中适当运用情感因素,但决不可使人情大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