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5158800000095

第95章

第十九章 制度悖论:在随意和极端两头跳跃

新创企业的制度管理本应该较为简单,但正是因为简单,却使很多新创企业的管理者犯下严重的制度管理病:要么管理随意化,制度成为摆设;要么严格制度管理,一切都按制度来,使管理缺少了人情味。前者会使企业陷入混乱,后者会使企业陷入冷漠,两者都是企业制度管理的误区。

第1节自己说了算,没有制度照样转

创业硬伤:

一个不重视公司制度建设的管理者,不可能是一个好管理者。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语也很好的说明了制度的重要性。一个企业想不断发展永续经营,有一个比资金、技术乃至人才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制度。创业者千万不要一人独大,自己说了算,更不要以为没有制度照样转。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制度不是最好的,但制度却是最不坏的”。远大空调董事长张跃说,“有没有完善的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不是好和坏之分,而是成与败之别。没有制度是一定要败的。”在今日竞争日益的商业社会,制度才是克敌制胜的根本之道。

美国哈佛大学,其前身实际也只是一个地方小学院。而探究其发展壮大的秘诀,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哈佛人却总是相信他们长期以来在管理上所坚定不移的信仰与毫不动摇的执行理念:法理第一,规则高于一切。

根据记载,当年哈佛牧师立遗嘱时,把他的一块地皮和250本书遗赠给了当地的一所学院——现在的哈佛大学。此后,哈佛学院一直把牧师的这250本书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携出馆外。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所有书籍因此而化作灰烬。但在此之前,一名学生碰巧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册名为《基督教针对魔鬼、世俗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出了图书馆,他打算在宿舍里优哉游哉地阅读。

第二天,当哈佛楼遭遇大火的消息传开后,这位学生很快意识到,他从图书馆携出的那本书已是哈佛捐赠的250本书中惟一存世的一本了,当然,转眼间这本书也就成了世间价值连城的珍品。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这位学生还是找到了当时的校长霍里厄克,并把书还给了学校。这件事情的结果既是特殊的,也是意味深长的。校长收下了书,并对这位学生表示了最衷心的感谢,不过校长随后即下令将这位学生开除出校,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

这似乎有些不尽情理,怎么能这样对待这位无私的学生呢?谁都知道,这本书是哈佛牧师所捐赠的书籍中惟一存世的一本,也是世间绝品,价值不可估量。然而哈佛有哈佛的理念,而且哈佛的理念不能有丝毫偏离:法理第一,规则高于一切。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道理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换言之,让规则管理哈佛并且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执行之,这是他们永远的理念,是他们永远的行事态度,也正是他们永远的成功保障。

哈佛规则的故事应该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启示就是:管理最本质的内涵是规则。对于任何创业者而言,要创一番大业,成一代企业家,一定要多琢磨一下那句老话“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定要“完善制度和标准”,锻造企业制胜的“秘密武器”。

创业一点通:

规章制度是组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这一手段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如何避免决策性的失误?除了遵循前述十大原则之外,还应避免下面八种可能出现的现象:

(1)避免草率从事,聊备一格。为了应付上级草草定出一份管理规章,根本不向组织成员宣布,当然更谈不上执行。

(2)避免抵触法规。有的规章制度条文与现行政策、法令和政府的规定相抵触,则自行失效。当然,组织在改革中有些新的规章制度超越于现行政策界线,但有利于发展生产和国家利益,则另当别论。

(3)避免自相矛盾。上下条文互不衔接、自相矛盾,使组织内的此规定与彼规定也有冲突,让人无所适从。

(4)避免咬文嚼字。文字冗长,语言生硬,含义不清,令人无法领会。如《安全守则》中有这样一条:“在禁区内不得燃烧可燃物或摆放促使致燃之器具”,其实只需“禁区内严禁烟火”七个字就可概括其意。

(5)避免舍本逐末。列举大量无关紧要的条文,喧宾夺主,降低了重要条文的分量。细枝末节的条文过多,不便记忆,当然会影响执行。

(6)避免违背常理。过于苛刻,大都难以做到;惩罚措施过火,成员动辄得咎,将导致抗拒心理。

(7)避免不切实际。过于细密,实际执行中难以行得通,执行起来反而降低效率;而条文过宽,又起不到约束作用。

(8)避免形同虚设。定而不用,对违规者不按规定处理,姑息纵容;或在执行中因人而异,亲疏有别,会导致制度自行废弛,成为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