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5158800000038

第38章

第7章第6节只许一人说,或者一群人乱说

创业硬伤:

任何人的知识、储备、经验和认知,都会天然的局限性;个人的学习视野与集体的学习视野相比,是处于劣势而非优势,因为掌握的最新信息较少,个人决策很容易出现滞后性缺陷。因此,创业者要学会群体决策,而不是仅是自己一家之言。

独断专行,表面上看是领导者的强大,实际上是弱智无能的体现。凭心而论,是哪些领导者喜欢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呢?恰恰不是办事干练、富有智慧的强者,而是头脑简单、经验不足、尚不成熟的弱者。

项羽之所以落得个乌江自刎的境地,其实与他的独断专行有很大关联。当年项羽在鸿门摆下了鸿门宴,邀请刘邦赴宴,但是他犯了一个独裁的老毛病,他没有在事前进行军事会议,没有在事前进行周密的部署,也没有与大家进行很好的商量,更没有在自己的高级领导干部里面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以致项伯和自己左右手重要谋士范增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尽管范增再三举起了自己的佩玉,暗示项羽要下定决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但是,由于项羽始终犹豫不决。范增发现了项羽下不了决心,就私自找了项庄进入酒宴,以舞剑为名借机刺杀刘邦。这也是历史上面有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成语的由来。

然而,由于事先没有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结果项羽集团的另一个重要人物项伯站出来,破坏了这一次的刺杀行动,为了保护刘邦,项伯也拔出了自己的配剑与项庄一起对舞,以此来保护刘邦,最终使刘邦全身而退。项羽的独断专行使其失去了灭掉刘邦的最好机会。

通过这个事例,创业者可以明白一个道理——个人英雄主义是难成大事的。不管一个领导的个人能力多么强,要想保证自己的集团的目标可以实现、保证自己的集团利益,就必须在重大的事件上面与自己的搭档和员工形成共识,广泛的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绝不能独断专行。

群体决策是避免决策误区、避免决策失败的预防针。顾名思义,群体决策机制就是决策过程的广泛参与性,强调的是民主,不是一言堂,不是一人说了算。比如在制定战略计划时,不仅是企业的高层全部参与,而且还要让那些与战略执行相关的人员参与进来,比如战略的实施人员、相关领域的专家、各个部门的主管和代表等。

群体决策机制带来的好处是,任何决策在产生的过程中就赢得了广泛的情感支持,任何参与决策和执行的人不会把决定看作是上级的指示,而是看作是“我们”共同的意见。

但是群体决策机制会带来的风险有三种:一是因为过于强调民主成分而使决策的形成过程成为平衡各家意见的过程,致使决策结果平庸化;二是因为过于鼓励发表不同观点而使决策会议上拉帮结派,使决策的讨论过程成为争权夺利的过程,降低了决策效率;三是决策过程越民主,决策的过程就越长,企业管理者很容易失去耐心,会轻而易举地出台决定,不仅使决策机制没有起到正向作用,反而出现了反作用。

南北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总统林肯开始为选任军事统帅发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天,他将内阁中最重要的成员召集在白宫会议室。会议一开始,林肯就向大家强调:外面战火轰隆,我们的会议一定要有效率,我们要在今天为已经操练三个月的八万士兵找出一个优秀的统帅。

在林肯的这种要求下,这些内阁大臣们纷纷发表出各自不同的意见,不一会,几个人便热烈地争论起来。在幕僚们讨论的过程中,意见逐渐清晰,有人推荐史考特将军的,有人推荐麦克多维尔的,随着推荐的候选人的不同,这些内阁大臣们分成几派,他们不同派别之间针锋相对,相互指责对方所推荐的侯选人的不足和缺点。场面气氛十分激烈。

由于被选任的人将承担最为重要的职位——担任北方军队的统帅,这个职位能够左右着美国未来的命运,林肯和内阁成员们制定有选人规则,即只有在三分之二的同意下,候选人才能被任命。由于这个规则的存在,他们的会议从早上一直开到晚上,因为始终不能使三分之二以上的人的意见保持一致,最终是毫无结果。

虽然群体决策仍然存在缺点,但显然要比一个人独裁、单人负责拍板定案的方式稳妥得多。现代企业面临的是一个环境复杂而又变化多端的局面,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管理者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创业者要想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就需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建立科学的群体决策机制,以集体智慧来保证决策的成功。

创业一点通:

群体决策的应用技巧:

(1)群体决策执行效果随着年龄和职务升高而减弱,从年轻、低级人员中可得到较好的群体决策效果;

(2)5~11人的中等规模群体最有效,2~5人小规模群体较易取得一致意见;

(3)凡是平等排列座位、不突出领导的群体,作出的决策执行质量较高,所需时间较短;

(4)使成员成为评论者,对任何意见坦率开展评论,支持和保护持异议者表达其见解;

(5)将事情交付群体决策讨论时,不要在开始时表达倾向性意见;

(6)在决策执行中可指定一位或轮流担任“唱反调”的角色,展开类似辩论赛中正方、反方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