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全集
5157600000019

第19章 把好自己的脉(1)

正确认识自己

一只狐狸早晨起来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做午餐呢!”整个上午,它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当正午的太阳照在它的头顶时,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狐狸之所以犯了两次截然不同的错误,与它选择“晨曦”和“正午的阳光”作为镜子有关。晨曦不负责任地拉长了它的身影,使它错误地认为自己就是万兽之王,并且力大无穷、无所不能,而正午的阳光又让它对着自己已缩小了的身影妄自菲薄。

像狐狸这种心态的在现实生活中大有人在,对自己认识不足,过分强调某种能力,或者无根无据承认自己无能。这种情况下,千万别忘记了上帝为我们准备了另外一面镜子,这块镜子就是“反躬自省”四个字,它可以照见落在心灵上的尘埃,提醒我们“时时勤拂拭”,使我们认识真实的自己。

尼采曾经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满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充满自信,为之奋斗终生,才能此生无憾,即使不成功,自己也会无怨无悔。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正确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自己正确定位,这样才能自信地去迎接机遇和挑战,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成功和欢乐。

虽然,生活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阳光雨露,但上帝是无私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不失自知之明,就能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华美乐章。

认清生命的价值

虽然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但对一般人来说无非包括四个方面:金钱、爱情和事业。四大版块犹如四根柱子撑起了成功的人生。

事业是人一生都要追求的目标,也是人安身立命的基本。一个没有值得自己追求的事业或者是找不到自己应该追求的事业的人是可悲的。

你追求的事业,应该是你自己最感兴趣的,它不仅能够带给你金钱和地位,而且能带给你无穷的乐趣和满足感。

金钱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东西。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行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美好的爱情是人生最和谐的乐章,拥有爱情和事业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追求成功和追求爱情同等重要。

除了事业、金钱、爱情之外,你还必须关注自己的健康,认识到每个人的寿命都是有时而尽的。

当然,就如同人有一定的寿命一样,我们的工作似乎也有一定的寿命。但是,如果因此认为努力也没有意义而放弃工作,就如同一个人认为总有一天会死,便自暴自弃一样。与其这样,倒不如在生命达到顶端之前,就拿出来自己的全部精力,积极投入到工作之中去。

只有持有这种态度的人,才能够安心,并为自己开拓出一个明朗的人生。

为了认清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该经常进行沉思和反省。

事实上,因为现实生活中要面对、要解决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们通常很难有时间冷静地思索自己的所作所为,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自动自觉地给自己一点私人时间和空间,在合适的时候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静下心来思考一番。

凡事都要求合理化、迅速化,但越是这样要求,就越需要我们有静思的时刻。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类的本能。所以,如果我们不适当地抑制这种感情,就会使自己的身体或生活趋于异常。

你可以在晚上睡觉之前,坐在床头静静地反省这一天。不论用什么方法,总要安排这样的时间,把一天做个小结,这样才能安心,从而激起对明天新的希望及奋发的精神。

活着不为给别人看

有个人上进心很强,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可是从年轻熬到年老,却还只是个基层办事员。这个人为此极不快乐,感觉自己活得很失败,每次想起来就掉泪,有一天竟然号啕大哭起来。

一位新同事刚来办公室工作,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到底因为什么难过。他说:“我怎么不难过?年轻的时候,我的上司爱好文学,我便学着做诗、学写文章,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小成绩了,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上司。我赶紧又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浅,不够老成,还是不重用我。后来换了现在这位上司,我自认文武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上司喜欢青年才俊,我……我眼看年龄渐高,就要被迫退休了,一事无成,怎么不难过?”

可见,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丧失自我是悲哀的。要想拥有美好的生活,自己必须自强自立,拥有良好的生存能力。没有生存能力又缺乏自信的人,肯定没有自我。一个人若失去自我,就没有做人的尊严,就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活着应该是为充实自己,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没有自我的人,总是考虑别人的看法,这是在为别人而活着,所以活得很累。有些人觉得:老实巴交吧,会吃亏,被人轻视;表现出格吧,又引来责怪,遭受压制;甘愿瞎混吧,实在活得没劲;有所追求吧,每走一步都要加倍小心。家庭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新老之间、男女之间……天晓得怎么会生出那么多是是非非。你和新来的女同事有所接近,有人就会怀疑你居心不良;你到某领导办公室去了一趟,就会引起这样或那样的议论;你说话直言不讳,人家必然感觉你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如果你工作第一,不管其他,人家就会说你不是死心眼太傻,就是有权欲野心……凡此种种飞短流长的议论和窃窃私语,可以说是无处不生,无孔不入。如果你的听觉视觉尚未失灵,再有意无意地卷入某种漩涡,那你的大脑很快就会塞满乱七八糟的东西,弄得你头昏眼花,心乱如麻,岂能不累呢?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仅是我们自己。想要讨好每个人是愚蠢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与其把精力花在一味地去献媚别人,无时无刻地去顺从别人,还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做人上,兢兢业业做事,刻苦学习。改变别人的看法总是艰难的,改变自己总是容易的。

有时自己改变了,也能恰当地改变别人的看法。太在乎别人随意的评价,自己不努力自强,人生会苦海无边。别人公正的看法,应当作为我们的参考,以利修身养性;别人不公正的看法,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以免影响我们的心情。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为别人的看法耿耿于怀,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了。

模仿他人就会失去自己

我们最大的局限在于我们的短视,而我们的短视在于无法发现自己的优点。威廉·詹姆斯这样认为:“跟我们应该做到的相比较,我们等于只做了一半。我们对于身心两方面的能力,只用了很小一部分,一般人大约只发展了10%的潜在能力。一个人等于只活在他体内有限空间中的一部分。他具有各种能力,却不知道怎样利用。”

那么,一般人是怎样做的呢?他习惯用与别人的对比来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这固然是一种好方法,但往往受主观意识影响太大。他会很快地发现,自己在某方面与别人差距甚大,因此他会非常羡慕那个人。羡慕会导致无知的模仿,导致无谓的妒忌,或者受到激励般地向更高境界攀升,但最后一种情况毕竟所占比例甚小,而前面两种情况都容易导致自信心的散失以及由此引发的忧郁。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就像人类有其体能的极限一样。如果想把别人的优点都集于一身,那是最荒谬、最愚蠢的想法。我们没有必要去模仿别人,只要能够做好我们自己,便是对自己尽到了最大的责任。

从道格拉斯·马罗区的诗中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些启发: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

就做一棵小树,生长在山谷中,

但须是最好的一棵。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

就做一棵灌木。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灌木,

就做一叶绿芽,让公路上也有几分欢娱。

……

世上的事情,多得做不完,

工作有大的,也会有小的,

该做的工作,就在你身边。

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公路,

就做一条小径。

如果你不能做太阳,

就做一颗星星。

不能凭大小来论断你的输赢,

只要你努力做到最好。

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优点,也应接受自己的缺点,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人生。因此,我们不必戴着假面具去生活。道德上的过于自负及苛刻的自我要求,都是内心世界的最大敌人。

谁都不是“一无是处”

法国文豪大仲马在成名前,穷困潦倒。有一次,他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找个工作。

他父亲的朋友问他:“你能做什么?”

“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本事,老伯。”

“数学精通吗?”

“不行。”

“你懂得物理吗?或者历史?”

“什么都不知道,老伯。”

“会计呢?法律如何?”

大仲马满脸通红,第一次知道自己太不行了,便说:“我真惭愧,现在我一定要努力补救我的这些不行。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一定会给老伯一个满意的答复。”

他父亲的朋友对他说:“可是,你要生活啊?将你的住处留在这张纸上吧。”大仲马无可奈何地写下了他的住址。他父亲的朋友叫道:“你终究有一样长处,你的名字写得很好呀!”

你看,大仲马在成名前,也曾有过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然而,他父亲的朋友,却发现了他的一个看似并不是什么优点的优点——把名字写得很好。

把名字写得好,也许你对此不屑一顾:这算什么!然而,不管这个优点有多么“小”,但它毕竟是个优点。你便以此为基地,扩大你的优点范围。名字能写好,字也就能写好;字能写好,文章为什么就不能写好?

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不自信的人,切不可把优点的标准订得太高,而对自身的优点视而不见。你不要死盯着自己学习不好、没钱、相貌不佳等不足的一面,你还应看到自己身体好、会唱歌、字写得好等不被外人和自己发现或承认的优点。

所以,一定要记得你不会“一无是处”,每个人都不会“一无是处”,是人都有闪光点的,所以千万不要去计较自己的无能。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这种天赋就像金矿一样埋藏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那些总在羡慕别人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人,是永远挖掘不到自身的金矿的。

责备自己胜于埋怨环境

人与人的差别任何地方、任何年代都存在,并且这种差别是无法绝对消除得了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是各不相同的。只要你留心周围的人,就会发现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有的人常常遇到好机遇,甜多于苦;有的人则总是遭遇坎坷磨难,苦多于甜。

造成人生幸与不幸的根本原因究竟何在?换句话说,人们命运差异的根源,到底是外界的社会,还是我们自身呢?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很多人都会选择外部因素。他们认为,人生之所以会有种种不幸的产生,不是因为自己不好,而是因为社会不公。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持有这种认识的人往往更容易遭受不幸,而不幸的降临反过来又加重了他们对社会的不满,使他们更加怨天尤人。于是,人生便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