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低调,做事要博弈
5155000000005

第5章 低调是涵养的深层表现(2)

第二章 低调是涵养的深层表现 (2)

他的师傅见他力气比自己大,只好使出留下未传的那最后一招,一把将他扭住。他还不知怎样招架,就已经被师傅举过头顶,抛在地上。满场的人都欢呼叫好。国王赏赐师傅一袭锦袍子,并斥责那个徒弟说:“你妄想和你师傅较量,可是你失败了。”

徒弟说:“陛下!他胜过我并不是凭力气,而是用他留下没教的那一点儿小本事,才把我打败的。”

师傅说:“我留下这一招,为的就是今天。圣人说过:‘不要把本事全部教给你的朋友,万一他将来变成敌人,你怎样抵挡得住?’还有个从前吃过徒弟亏的人说过:‘也不知是如今人心改变,还是世上本来没有情义。我向他们传授射箭技艺,最后他们却把我当做天上的飞鹄。’今天看来,我当时的决定是对的。”徒弟听完后,羞愧难当。

真正有本事、胸怀大志的人是不骄傲的,这是一个人的修养达到较高境界的表现。倒是那些胸无大志的人、一知半解的人,很容易骄傲。至于骄傲的本钱,有大有小,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也会凭空骤生骄气,如一个有趣的寓言所说的,长颈鹿因为能吃到几米高的树叶而骄傲,而小山羊则因可以从篱笆缝隙里钻进去吃草而骄傲。这说明:骄傲的程度与愚蠢的程度成正比,与成功的概率成反比!要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既坚定又稳健,必须放低姿态,戒骄戒躁,永不自满。千万不要做半瓶子醋,要以一种空杯的心态虚心学习,养成求取上进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我们才会在有所成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才能步履坚实地迈向成功。

成功者的低调尺度:水满则溢,过犹不及

古今中外,那些恃才傲物、好大喜功,不明白见好就收,不知道“水满则溢、月满则盈”道理的人屡见不鲜,这样的人往往不能取得成功,甚至会因此而断送自己的性命。

据说清朝慈禧太后很喜欢下围棋,尽管棋艺不高,却最嫉恨别人赢她。像总管太监李莲英那样的人,因为知道慈禧太后的脾气,但凡与之对弈,总是先假装与之鏖战,经过几次跌宕起伏之后,故意露个破绽,让老佛爷获胜。因此,这帮人虽陪侍慈禧太后多年,却安然无恙。可是,一些初来乍到的小太监却不懂得这一套处世的道理,常常把慈禧打得落花流水,以致触怒慈禧,遭受处罚,甚至送了性命。

有一次,一位十几岁的小太监奉命陪太后下棋。开始的时候,那位小太监因为地位悬殊还有点胆怯,不敢抬眼正视太后。可是,下着下着,他的心思就完全转移到棋局之中,而把周围所有的事都忘在脑后了。慈禧太后因为要考虑国家大事,心思本来就不在棋盘上,正在因为内忧外患而窝着火呢。也是活该小太监倒霉,他趁慈禧太后分神的时候,钻了一个空子,一下子把太后的棋子吃掉了一大片。小太监当时一高兴,禁不住拍手叫好:“您这片儿全完了!”慈禧太后一听,勃然大怒,小太监也就呜呼哀哉了!

一个才智超群出众的人,本来应该保持谦恭有礼、不露锋芒的态度,可是,很多人反而夸耀自己的本领如何高强,这种人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其实他的言行跟缺乏知识的人没有不同,他的事业怎能不失败?成功的人应懂得“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凡事不能做得太过头。

有一次,孔子带领弟子们在鲁桓公的庙堂里参观,看到一个特别容易倾斜翻倒的器物。孔子围着它转了好几圈,左看看,右看看,还用手摸摸、转动转动,却始终拿不准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于是,孔子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

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君王放在座位右边警戒自己的器皿。”

孔子恍然大悟,说:“我听说过这种器物。它什么也不装时就倾斜,装物适中就端端正正,装满了就翻倒。君王把它当做自己最好的警戒物,所以总放在座位旁边。”

孔子忙回头对弟子说:“把水倒进去,试验一下。”

子路忙去取了水,慢慢地往里倒。刚倒一点儿水,它还是倾斜的;倒了适量的水,它就正立;倒满水,松开手后,它又翻了,多余的水都洒了出来。孔子慨叹说:“哎呀!我明白了,哪有装满了却不倒的东西呢?”

子路走上前去,说:“请问先生,有保持满而不倒的方法吗?”

孔子不慌不忙地说:“聪明睿智,用愚笨来调节;功盖天下,用退让来调节;威猛无比,用怯弱来调节;富甲四海,用谦恭来调节。这就是损抑过分,达到适中状态的方法。”

子路听后连连点头,接着又问道:“古时候的帝王除了在座位旁边放置这种器皿警示自己外,还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自己的行为过火呢?”

孔子侃侃而谈:“上天生了老百姓又定下他们的国君,让他治理老百姓,不让百姓失去天性。有了国君又为他设置辅佐,让辅佐的人教导、保护他,不让他做事过分。因此,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设置侧室之官,大夫有副手,士人有朋友,平民、工、商,乃至干杂役的皂隶、放牛马的牧童,都有亲近的人来相互辅佐。有功劳就奖赏,有错误就纠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失就更改。自天子以下,人各有父兄子弟来观察、补救他的得失。太史记载史册,乐师写作诗歌,乐工诵读箴谏,大夫规劝开导,士人传话,平民提建议,商人在市场上议论,各种工匠呈献技艺。各种身份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劝谏,从而使国君不至于骑在老百姓头上任意妄为,放纵他的邪恶。”

子路仍然穷追不舍地问:“先生,您能不能举出个具体的人物来?”

孔子回答道:“卫武公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人物。他九十五岁时,曾对全国下令:‘从卿以下的各级官吏,只要是拿着国家的俸禄、正在官位上的,不要认为我昏庸老朽就丢开我不管,一定要不断地训诫、开导我。我乘车时,护卫在旁边的警卫人员应规劝我;我在朝堂上时,应让我看前代的典章制度;我伏案工作时,应设置座右铭来提醒我;我在寝宫休息时,左右侍从人员应告诫我;我处理政务时,应有瞽、史之类的人开导我;我闲居无事时,应让我听听百工的讽谏。’他时常用这些话来警策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不至于走极端。”

水满了就会溢出来,事情做过头了,就和没有做够一样。因此,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盈若亏,要注意调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够恰到好处,不要太过头。

锋芒太盛了难免灼伤他人

一个人锋芒太盛了难免灼伤他人。想想看,当你将所有的目光和风头都抢尽了,却将挫败和压力留给别人,那么别人在你的光芒的压迫之下,还能够过得自在、舒坦吗?正因为如此,有才却不善于隐匿的人,往往招来更多的嫉恨和磨难。曹植锋芒毕露,文名满天下,却给他带来了灾祸,这难道是他的初衷吗?他只是不知道收敛罢了。因此,在名利场中,要防止盛极而衰的灾祸,必须牢记“持盈履满,君子竞竞”的教诫。

南朝刘宋王僧虔,东晋王导的孙子。宋文帝时官为太子庶子,孝武帝时为尚书令。年纪很轻的时候,僧虔就以擅长书法闻名。宋文帝看到他写在白扇子上的字,赞叹道:“不仅字超过了王献之,风度气质也超过了他。”宋孝武帝想以书名闻天下,僧虔便不敢露自己的真迹,大明年间,曾把字写得很差,因此平安无事。

隋唐人孔颖达,字仲达,8岁上学,每天背诵一千多字。长大后,颖达很会写文章,也通晓天文历法。隋朝大业初年,举明高第,授博士。隋炀帝曾召天下儒官,集合在洛阳,令朝中士与他们讨论儒学。颖达年纪最小,道理却说得最出色。那些年纪大、资深望高的儒者认为颖达超过了他们是他们的耻辱,便暗中刺杀他。颖达躲在杨志感家里才逃过这场灾难。

当你把别人比下去,就给了别人嫉妒你的理由,为自己培养了敌人。所以,在逞强之前请先三思。

当然,如果你确实有真才实学,又有很大的抱负和理想,不甘于停留在一般和平庸的阶层,那么,你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但有一点,你必须注意时刻提防周遭的嫉妒。要想使自己免遭嫉妒者的伤害,你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要刺激对方的嫉妒心理。对于你周围的“嫉妒”者,可回避而不宜刺激,嫉妒之心就像马蜂窝一样,捅它一下,就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既然嫉妒是一种不可理喻的低层次情绪,就没必要去计较你长我短、你是我非,更不必针锋相对,非弄个“水落石出”、“青红皂白”不可。须知,这不是学术讨论,更不是法庭对峙,你的对手不会用“逻辑”、“情理”或“法律依据”与你争锋的。嫉妒之人本来就不是与你处在同一档次上,因而任何“据理力争”都只会使你吃亏,不仅降低档次,还浪费时间,虚掷精力。最佳应对方式是胸怀坦荡、从容大度。对出于嫉妒的种种“雕虫小技”,完全可以视若不见、充耳不闻,以更为出色的成绩来证实所受的认可是完全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