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低调,做事要博弈
5155000000038

第38章 聪明的人,就是选择借力成功者(1)

第十四章 聪明的人,就是选择借力成功者 (1)

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就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博弈学理论告诉我们,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与行为习惯,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如果我们经常与优秀人才一起交往,自己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

生活中,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接受来自环境的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品行。正如西晋思想家傅玄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和诗词。尤其是他的散文,简洁流畅,丰富生动,富于感染力。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还为当时的文坛培养了一批人才,像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文学家。

欧阳修在颍州府(今安徽省阜阳市)当长官的时候,有位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在他手下当差。有一次,范仲淹路过颍州,顺便拜访欧阳修。欧阳修热情招待,并请吕公著作陪。谈话间,范仲淹对吕公著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在欧阳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好了。应当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吕公著点头称是。后来,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吕公著的写作能力提高得很快。

《论语·里仁》云:“见贤思齐焉。”如果一个人周围都是一些道德高尚的人,那么这个人也会通过努力,赶超他们。同样地,如果一个人总是与一些道德素质低下的人交往,久而久之,他的品性也会变得低劣。

新中国成立前,一位名叫穆时英的青年作家,曾以一本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小说《南北极》轰动了文坛。但是当他到了十里洋场之后,受到那种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竟也歌颂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来。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自己的未来或许就是什么样子。与强者交朋友,自己会变得更强;在一无是处的交际圈中,自己会变得颓废,也会一无是处。

因此,你要想做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先要学会和成功者在一起。与成功者为伍,有助于我们在身边形成一个“成功”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我们可以向身边的成功人士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感受他们的热情,了解并掌握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事半功倍的博弈思维:借助成功者抬高身价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能在人前露脸,总是千方百计表现自己,不惜打肿脸充胖子。然而不幸的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如果你认为目前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不妨借助他人的力量,提高自己。

借光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力的策略和技巧。在与人交往中,借助成功者的面子和威名可以抬高自己。

《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就是一个善于借助成功者抬高自己身价的人。

当时,西门庆已经是“家道营盛,外庄内宅焕然一新,米麦陈仓,骡马成群,奴仆成行”,成了清河县中屈指可数的巨富。但他并不满足于据守手中的银钱,仍想方设法地去讨好、奉迎蔡京(太师)。他选中了蔡京生日这个大好机会,不惜工本给蔡京送去了一份贵重的“生辰担”,其中多是极珍贵的礼品,包括杭州定办的绣锦珍品和现雇工匠在家制作的大件金银器皿。西门庆这一招果然十分灵验,博得了权奸蔡京的欢心。随后,蔡京立即委派他任山东提刑副千户一职。平步青云,西门庆就此身价大增,由一名“布衣”成了堂而皇之的官僚。

蔡京儿子的妇兄宋盘和曾受到西门庆热情接待的蔡一泉都点了御史。宋御史、蔡御史两人出巡山东东平府时,为表示和西门庆之间的亲密关系,特意去西门庆府上拜访。西门庆趁此机会,借这两位御史大人的威望来炫耀自己。这时西门庆在众人眼里的身价又大大提高了,竟成了个了不起的人物。

为继续提高自己的身价,西门庆又进一步通过翟谦拉线搭桥,正式拜了蔡京做干爹,他的官职也随之由提刑副千户升为正千户。自此,不仅地方上的各级官吏对他不敢稍有不敬,就连朝中的太监、大臣、御史一类掌握着大权的人物也不得不巴结他三分。西门庆已成为不可一世的显赫人物了。

在别人眼中,你与一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有关系,你自然也不是一个一般的人物。借助成功者的影响无疑是抬高自己身价的一个捷径。

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曾经由于生意发展的需要,准备兴建一个规格齐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会议及展览场所,总面积达40.9万平方米,包括一座高55米的会议展览中心,一幢豪华住宅楼和两幢酒店。从1984年年底论证、筹划、达成协议以来,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 这样的一个大手笔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可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郑裕彤迟迟不肯下动工令呢?资金自然不成问题,以郑裕彤的珠宝生意和新世界中心等房地产生意来说,可谓资金雄厚,且与港府方面的协议早已签订。万事俱备,现在还欠哪股东风呢?

就在外人纷纷为此而猜测不定的时候,郑裕彤的“司令部”似乎处于临战前的紧张状态。手下人四处奔走,连郑裕彤也经常往返于公司与香港机场。

谜底终于揭晓,却出人们的意料——郑裕彤宣布的开工日期恰恰是英国女王来访的那一天。

郑裕彤竟敢拿自己的开工奠基仪式与英国女王的来访争锋?难道这老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女王来访在香港可不是一件寻常的小事。当时,香港仍属英国殖民地,女王是英国的最高元首,访问香港虽说不是百年不遇,但也是难得一次。届时,英国的电视、电台、报纸等机构的大批记者将会蜂拥而至,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的记者也会跟踪采访报道,新闻热点肯定会被吸引到这边来。单单挑选这么一个时间来开工,与女王唱对台戏可没人敢操胜券。

郑裕彤对外界的种种传言与猜测置若罔闻,镇定地指挥手下加紧做开工奠基的准备工作。

当有好心的朋友担心地问起郑裕彤开工的事时,他只是笑而不答。

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奠基的日子到来了。这一天,奠基现场的大幅标语早已张挂起来,各种彩色气球飘荡在蔚蓝的天空,好一派隆重、热烈、气派的气氛。

此时,英国女王已经莅临香港,包括港府的官员在内,新闻界的记者们,全港所有人士的目光都集中在女王的身上。除了郑裕彤,有谁会注意这块尚未开发的地方呢?

奠基仪式开始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这时,最后的谜底才向世人揭开。原来,事先郑裕彤已成功地进行了交际公关,邀请到了女王来参加自己的奠基仪式。

就这样,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用铁锨为中心铲下了第一锹土。

如逐花不舍的蜜蜂一般追随女王而来的各路记者,纷纷用自己手中的笔、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令人激动的时刻。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广播听众和报刊读者都知道了女王的举动,同时也都知道了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郑裕彤。

巧妙运用博弈思维,在关键时刻借贵人之力,可以取得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用尽办法,绞尽脑汁,一筹莫展的时候,适当地借助一下贵人的地位和声望,或许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罗思柴尔德的成功秘诀:跻身上流社会

在好莱坞流行一句话,就是“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或做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现代商业理论中也有类似的观点:看一个人的才能,不是看他的口袋里有多少钱,而是看他的朋友的层次。由此可见人脉资源是个人乃至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要想成功,要想将事业做大,就必须想方设法结交贵人,尤其是上流社会中的大人物。

古往今来最熟知个中三昧,并且将博弈借势手法运用自如的,恐怕非金融界大亨罗思柴尔德家族莫属了。

19世纪20年代初期,罗思柴尔德在巴黎发迹,不久之后他就面对最棘手的问题:一名犹太人,法国上流社会的圈外人,如何才能赢得排斥外国人的法国上层阶级的尊敬呢?罗思柴尔德是了解权力的人,他知道他的财富会带给他地位,但是他会因此在社交上被疏离,最后地位与财富都将不保。因此他仔细观察当时的社会,思考如何受人欢迎。

慈善事业?法国人一点也不在乎。政治影响力?他已经拥有,如果再在上面花心思只会让人们更加猜疑。他终于找到一个突破口,那就是无聊。在君主复辟时期,法国上层阶级非常无聊,因此罗思柴尔德开始花费惊人的巨款娱乐他们。他雇用法国最好的建筑师设计庭园和舞厅,他雇用最有名的法国厨师卡雷梅准备了巴黎未曾有过的奢华宴会。

没有任何法国人能够抗拒,即使这些宴会是由德国的犹太人举办的,罗思柴尔德每周的晚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人。

终于,罗思柴尔德的晚会反映出他渴望与法国社会打成一片,而不是混迹于商界的形象。透过在 “夸富宴”中挥霍金钱,他表现出他的欲望不只在金钱方面,而是希望进入更珍贵的文化领域。罗思柴尔德或许透过花钱赢得社会接纳,但是他所获得的支持基础不是金钱本身可以买到的。事实证明,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受惠于这些贵族客人。

博弈论法则告诉我们,跻身上流社会,与成功人士在一起,至少能使我们看起来也像成功者,尽管我们可能还没成功。但是,跻身于上流社会后,我们将更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

主动汲取优秀“圈子”的能量

成功者自然有其成功的道理,这些道理,有些在书上能学到,有些在书上则无法找到。要学习那些无法在书本上找到的真经,就必须设法跟成功者在一起。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学到成功者的思维方式和经验。

美国有一位名叫阿瑟·华卡的农家少年,他在杂志上读了某些大实业家的故事,很想知道其成功的历程,并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忠告。

有一天,他跑到纽约,早上7点就到了威廉·B·亚斯达的事务所。

在第二间房子里,华卡认出了面前那体格结实、长着一对浓眉的人就是他要找的人。高个子的亚斯达开始觉得这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他的表情便柔和起来,俩人竟谈了一个钟头。随后亚斯达还告诉华卡该去访问的其他实业界的名人。

华卡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

在赚钱这方面,华卡所得到的忠告并不见得对他有所帮助,但是能得到成功者的知遇,却给了他自信。他开始仿效他们成功的做法。

两年之后,华卡成为他学徒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成了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为时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

华卡在活跃于实业界的67年中,实践着他年轻时在纽约学到的基本信条,即多与有益的人结交,多拜见成功立业的前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兰西的陆军元帅福煦曾说过:“青年人至少要认识一位善通世故的老年人,请他做顾问。”

萨加烈也说了同样的话:“如果要求我说一些对青年有益的话,那么我就要求你时常与比你优秀的人一起行动。就学问而言或就人生而言,这是最有益的。”

要与优秀的朋友缔结友情,就如第一次想赚一百万美元一样,是相当困难的事。其原因并非在于他们超群拔萃,而在于你自己容易忐忑不安。

不少人总是乐于与比自己差的人交际,这的确很值得自慰。因为借此,能产生优越感。可是从不如自己的人身上,显然是学不到什么的。而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能促使自己更加成熟。

我们可以从劣于我们的朋友那儿得到慰藉,但也必须获得优秀的朋友给我们以刺激及助长勇气。

年轻人之所以容易失败,是因为不善于和优秀的人交际。

一个立志成功的人,不需要很久的时间改变生命,只需要接近一些成功的人。要成功,就需要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让自己的思想受影响,不断地使自己力争上游。

掌握20%的关键人际是成功的法门